《5让身体热起来》教案1
幼儿园大班体育优秀教案《身体动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优秀教案《身体动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身体协调性。
2.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身体协调性。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等。
(2)教师带领幼儿做“快乐的小鸟”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主活动(1)教师介绍活动规则: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围成一个圈。
圈内有一个“小火车”,幼儿需要用手推动“小火车”前进,但不能让“小火车”离开圈子。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火车”比赛,鼓励幼儿合作完成比赛。
(3)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3.基本动作训练(1)教师示范跳绳的基本动作,如单脚跳、双脚跳、交替跳等。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跳绳练习,注意纠正幼儿的动作。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跳绳比赛,鼓励幼儿勇敢挑战自己。
4.放松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拍拍肩膀等。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快乐的小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轻松愉悦的氛围。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热身活动、主活动、基本动作训练和放松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主活动中,幼儿表现出较强的合作精神,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比赛。
但在比赛过程中,部分幼儿过于兴奋,需要注意安全。
3.在基本动作训练环节,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的动作,提高了幼儿的跳绳技巧。
4.教师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如对幼儿的秩序管理、课堂纪律等方面。
5.下次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增加一些新的游戏环节,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6.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关注幼儿在比赛中的合作精神,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量燃烧》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量燃烧》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体会到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能发出热。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热”和“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教学用具】温度计、毛衣、两只瓶子、热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手冷时,谁有简单的办法让手热起来?(两只手搓一搓、烘热水袋……)二、让我们热起来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烤火、在太阳下、运动、多穿衣服……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板书:方法热的原因烤火-------------火在太阳下---------太阳运动-------------食物的能量(谁能证明运动后热起来是食物的能量提供的?多运动就饿得快。
)多穿衣服--------- ?衣服能生热吗?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合起来)(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2)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产生了怀疑?(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内同学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
2.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
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
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
(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5.根据提问和自己的实验思考以上问题。
6.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小组讨论。
运动起来身体会发热教案

运动起来身体会发热教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健身教练或医生建议我们多运动,不仅有益健康,还能让我们的身体发热。
那么,为什么运动会让身体发热呢?如何科学地进行身体发热的运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为什么运动能让身体发热?人体的核心体温一般为37℃左右,如果体温低于或超过这个范围,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而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心跳和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加速血流速度,提高身体的温度。
此外,神经、内分泌、肌肉和心肺系统等各个方面的功能都参与其中。
二、怎么样做运动才能让身体科学地发热?1. 运动时间科学家建议成年人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每次运动时间不应低于30分钟。
在运动之前,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慢跑、跳绳等。
如果长时间不运动,最好不要突然开始高强度运动,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2. 运动强度根据健康调查和研究,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发热程度。
特别是长时间做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等,均能有效地消耗脂肪,增加身体的代谢率,从而提高身体温度。
3. 运动环境在运动过程中,为了让身体更好地发热,需要选择适当的运动环境。
天气较冷时,我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如穿戴保暖衣物、帽子等。
在室内运动时,我们需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以确保身体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运动。
总之,运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发热程度,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根据环境及时做出保暖等措施,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让身体热起来作业设计方案》

《让身体热起来》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设计内容1. 暖身活动:利用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暖身动作,如扭动脖子、摆动手臂等,为后续的运动做好准备。
2. 徒手操:设计一些简单的徒手操动作,如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让学生在锻炼肌肉的同时提高体能。
3. 小组活动:分成若干小组,设计一些团体游戏,如接力赛、橡皮筋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互助精神。
4. 竞争环节:设置一些竞争项目,如短跑、跳遥、投掷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尽情发挥,体验运动的乐趣。
5. 放松活动:设计一些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拉伸运动等,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运动后的疲劳。
三、设计目标1.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增进同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坚持锻炼的习惯,增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作业要求1. 学生需全程参与活动,积极配合老师和同砚,不得擅自离开活动现场。
2. 学生需按时到达活动现场,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
3. 学生需恪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和对手,竞争过程中不得应用不正当手段。
4. 学生需保持良好的体育精神,互相鼓励,尊重每个人的尽力和成绩。
五、评估方式1. 老师将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表现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2. 老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给予积极参与和优胜团队一定的奖励和鼓励。
3. 同时,老师将就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刻体会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和习惯,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五级舞蹈体能组合训练教案

五级舞蹈体能组合训练教案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需要高度体能和灵活性的艺术形式,而舞蹈体能训练则是提高舞者身体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在舞蹈体能训练中,组合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舞者的体能水平和技能表现。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五级舞蹈体能训练的组合训练教案,帮助舞者们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二、教案内容。
1. 热身训练。
(1)跑步,5分钟的慢跑,让身体逐渐热起来。
(2)拉伸,各种拉伸动作,包括臂部、腿部、腰部等,每个动作保持15秒钟。
(3)基础舞步,进行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如步伐、转身等,让身体适应舞蹈动作。
2. 力量训练。
(1)俯卧撑,3组,每组15个。
(2)仰卧起坐,3组,每组20个。
(3)深蹲,3组,每组15个。
(4)侧平板支撑,每侧持续30秒,共3组。
3. 灵敏训练。
(1)跳绳,3分钟,提高脚步的灵敏度和协调性。
(2)踢腿训练,进行各种踢腿动作,包括高踢、侧踢、后踢等,每个动作10次。
(3)速度训练,进行快速的小步舞蹈动作,如快速的步伐、转身等,提高身体的速度和灵敏度。
4. 柔韧训练。
(1)分腿训练,进行分腿动作,每侧持续30秒,共3组。
(2)扭腰训练,进行扭腰动作,每侧持续30秒,共3组。
(3)舞蹈动作训练,进行各种舞蹈动作的柔韧训练,如舞蹈姿势的保持、舞蹈动作的延展等。
5. 舞蹈组合训练。
(1)组合1,将之前的力量、灵敏、柔韧训练动作进行组合,如先做10个俯卧撑,然后立刻进行10次跳绳,再进行分腿训练。
(2)组合2,进行快速的舞蹈动作组合,如快速的步伐、转身、踢腿等,提高舞蹈技能和身体素质。
6. 放松训练。
(1)拉伸,进行全身的拉伸动作,放松肌肉。
(2)呼吸训练,深呼吸,放松身心。
(3)按摩,使用按摩器具进行身体放松。
三、教案总结。
通过以上的五级舞蹈体能组合训练教案,舞者们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舞蹈技能。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避免受伤。
2.1热起来了5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讨论:衣服,被子他们能给我们增加热 量吗?说一说你的观点。
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 是热的? 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 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热吗? 这说明了什么?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读图,找出:
世界最高气温 中国最高气温 世界最低气温 中国最低气温
世界最高气温:56.8 ℃ 1921年7月8日巴士拉(伊拉克)
中国最高气温:47.6 ℃
1941年7月4日吐鲁番
世界最低气温:-89.2 ℃
1983年7月21日南极洲俄罗斯东方站
漠河
-52.30C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搓 手
搓手为什么能使我们的 手热起来?
两只手相互摩擦就产生了
热,所以就热起来了。
1.怎样让自己的身体也 热起来呢 ? 2.那么他们是怎么使我 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
晒太阳、温泉、烤火,电器……(外 界物质给予热量) 跑步等运动 在运动的时候,人的 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物质如碳水化 合物、脂肪等加快了分解,转换成了 热能,使我们感觉到了身体变热了。)
例如: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 率会明显加快。
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如:
(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 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 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2)各种农作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最适生 长温度。
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 观测吗?
实验步骤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在空气中 的温度。 2.将温度计夹于书中2分钟,记录其 温度。 3.将温度计置于衣服中2分钟,记录 数据。 4.将衣服包裹住书,并将温度计夹 于书中2分钟,记录数据。
2023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5《热传导》(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你们猜一猜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请大家领取实验器材,认真仔细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记录纸上。
小组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汇报结论,总结结论。
(3)思考:图中,玻璃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中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
热水温度不断降低,冷水温度不断升高。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问题导入
(预设5分钟)
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起寒冷的冬天里怎么让身体热起来吗?
我们可以通过搓手、喝热水、暖手宝、泡温泉等多种方式让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1)同学们有没有吃过板栗?在销售板栗的店里你观察过板栗的加工过程吗?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
C.洗个热水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一个物体受热后,热的传递方向是 ( )
A.向四周传递 B.沿直线从一端向另一端传递
C.无法确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热传导过程不正确的是 ( )
A. 电斗金属底板一衣服 B.冰块一纱布一皮肤
C.水槽热水一玻璃杯一杯里的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科学观念
认识热传导。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能通过探究实验找出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热起来了》教案

热起来了一、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
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是比较普遍的,对于冷热现象的前概念主要建立在生活经验中。
比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喝太烫的开水时会加人一些凉水,等等。
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就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减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方法。
但如果反问一句:“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们或许会不置可否。
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就让学生重点展开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三、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四、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五、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课件PPT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今天天气有点冷,我的手冰冷的,谁有最简单的方法能马上让我的手暖起来?(预设:搓手)2、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用力地快速搓手。
全班一起来进行由慢到快的搓手,感受搓手是否真的能带来热。
3、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4、摩擦能产生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热起来的一些方法。
(板书:热起来了)(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使身体热的方法(磁条板书各个方法)4.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出示课件,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些办法都可以让我们感觉热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让身体热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尊崇客观事实。
二、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三、教学难点
认识如何使得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新课讲
解:
一、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
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
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 ------ 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
二、扩展: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例外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格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三、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
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