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免疫应答2 B-简版xia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CC效应:IgG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与NK 细胞等表面的Fc受体结合,通过ADCC效应杀菌或杀 伤靶细胞。
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
4、妊娠期母体的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为胎 儿提供出生后的早期保护。分泌型IgA通过 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
1、B细胞活化中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1)B细胞对Th细胞的作用
B细胞为Th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和第二活化信号。 但不能激活初始T细胞。
(2)Th细胞辅助B细胞活化
Th细胞活化后提供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Th细胞活化 后分泌IL-4、5、6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
Th细胞
CD40L
CD40
B细胞活化
B细胞
IL-4
TGF-
IFN-g
IgM
IgG1
IgG2
IgG2a
IgE
IgA
IgG3
细胞因子在Ig类别转换中的作用
(5)记忆B细胞的产生
记忆B细胞不产生Ig,但可长期生存。 它们离开生发中心后分布于外周淋巴组织并参与淋
巴细胞再循环。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迅速活化, 产生大量抗原特异性的高亲和力抗体。 其较未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CD44.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B细胞对初次遇到的抗原产生的应答。 潜伏期长(1-2周),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
主要为低亲和力的IgM。 参与细胞主要为未致敏的B细胞和Th2细胞。
再次应答 (secondary response)
B细胞对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产生的应答。 潜伏期短(1-2天),抗体效价高,维持时间长,


没有结合抗原的B细胞凋亡

生成记忆B细胞和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4)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每个B细胞在开始时均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 先分泌IgM。随后可以表达IgG、IgA、IgE,但所 有这些Ig的V区不变,仅有抗体的类别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称为Ig类别转换,亦称同种型转换。
Ig的类或亚类发生改变,但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不变。 仅发生于对TD-Ag的应答中。
B1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单独TI-1抗原不能诱导Ig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 和记忆B细胞的产生。
TI-1具有丝裂原成分:
① 高浓度:丝裂原与大多数B1细胞表面的丝裂原受体结合,非特异
性的激活B细胞(多克隆激活),不依赖BCR对抗原的识别。
② 低浓度:激活具有特异性BCR的B1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抗体。


B细胞由FDC(滤泡DCs)提呈的

抗原所选择
B

B细胞表面Ig接受了
表面具有与抗原低亲和力Ig的
FDC提呈的抗原信号后, B细胞克隆,不能有效接受抗

存活
原刺激信号,被诱导凋亡。


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凋亡
B细胞活化并迁入生发中心

B细胞增殖


IgV基因高频突变


B细胞识别滤泡DCs细胞提呈 的抗原;选择高亲和力B细胞
5、抗体参与免疫应答调节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 B cell Response to TI Antigens
抗原的识别
TI抗原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 决定基并呈线性排列,与BCR结合后使之出现 交联而活化。
应答特点: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只能刺激机体产生IgM类抗体 无免疫记忆
B细胞亚群及功能
根据其表面标志,个体发育的不同 B1细胞,出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随后被B2细胞
取代而减少。主要分布于胸腔,腹腔和肠壁固有 层,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主要识别TI抗原(多糖 类抗原),产生的抗体主要以IgM为主。 B2细胞,通常所说的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的主要细胞。主要识别TD抗原。
IgG, IgA或IgE
再次应答的机制
1、潜伏期短 记忆细胞数量远大于未致敏细胞,所以接触抗原
的机会增大。 记忆细胞已致敏。 记忆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黏附分子,比未致敏细胞
更容易被APC激活。
2、抗体水平高、持续时间长
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的数量远高于抗原特异性未致 敏细胞。
再次应答主要产生IgG,半衰期长。
其中,TI-1Ag结合BCR产生第一信号;丝裂原与B细胞丝裂原受 体结合产生第二信号。
B1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具有许多重复性抗原决定 簇,不含有丝裂原成分。 使B细胞受体交联,直接 激活B1细胞。(单信号激 活B细胞,但交联过度或 过低则无应答)
仅能激活成熟的B1细胞, 不能多克隆激活B1细胞。
① 一部分迁移入外周淋巴组织的髓质(滤泡外区),
也是T/B细胞交界处,分化为产生IgM的浆细胞,分 泌IgM抗体,发生在免疫应答早期。
② 大部分进入淋巴组织的B细胞区(初级滤泡区),继
续增殖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分化为浆 细胞,产生大量高亲和力的抗体。
抗原免疫后2-3周,骨髓成为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2、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பைடு நூலகம்)生发中心的形成
B细胞在淋巴滤泡与T细胞交界处接触抗原刺激, 在4-7天内迁入淋巴滤泡,迅速增殖,形成初级 生发中心。B细胞大量扩增,初级生发中心体积 增大,成为次级生发中心(一个或几个抗原特异 性B细胞克隆
特定微环境:滤泡树突细胞和活化Th细胞(表达 CD40L和分泌细胞因子)。
3、记忆B细胞已经历亲和力成熟,产生抗体的亲和 力比初次应答高。
4、记忆B细胞中Ig基因已经过同种型重排,产生针 对于抗原的特异性同种型抗体。
再次应答的意义
为机体提供强而迅速的应答,在抗感染免疫、疫 苗接种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免疫接种和动物实验中,适当增加免疫次数可 加强免疫效果。
IgM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 抗体效价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高,提示再次感染。
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的BCR特异性结合抗原
B 细
产生第一信号
BCR交联
胞 活
由Ig-Ig传入细胞内
激活的早期PTK为Blk、 Fyn和Lyn

Ig-Ig胞内段的

ITAM磷酸化


激活Syk

(相当于TCR信号中的ZAP-70)

激活Ras通路


TD和TI抗原特性
特性
TD抗原
TI抗原
1型
2型
化学性质
类别转换
体 液
亲和力成熟
免 免疫记忆
疫 多克隆激活
可溶性 细菌细胞壁成分 荚膜多糖、高 蛋白质 (如:LPS) 分子蛋白抗原


有限







是(高剂量)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General Rules of Antibody
Production
(3)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指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亲和力的提高。是分泌 高亲和力抗体的B细胞选择性生存和Ig体细胞基因高 频突变的结果。
可产生具有更高抗原结合能力的抗体。 需要Th细胞的参与及CD40-CD40L相互作用只出现
于机体对TD-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经过IgV基因高频突变, Igs改变对抗原的亲和力
TI抗原分类
根据抗原来源及化学本质的差异分类: TI-1 Ag主要是细菌胞壁成分,如脂多糖LPS。LPS可
通过两种受体活化B细胞:TLR4、BCR。 TI-2 Ag主要是大分子的多糖抗原和聚合的蛋白质,如
细菌细胞壁的荚膜多糖、鞭毛蛋白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在抵抗某些胞外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 B cell Response to TD Antigens
一、抗原识别阶段
对TD抗原的识别
B细胞的BCR(为抗原高亲和力受体)能直接识别游 离的天然抗原,其识别的抗原无需事先加工和提呈, 没有MHC限制性。但针对其产生免疫应答需要T细胞 的辅助。
应答特点: 既能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 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 产生免疫记忆
主要为高亲和力的IgG。 参与细胞主要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h2细胞。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比较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细胞类型 Naïve B细胞 记忆B细胞
潜伏期 长(10天) 短(2-3天)
达到峰值时间 长(10天) 短(3-5天)
抗体水平 低
高(100-1000倍)
维持时间 短

抗体亲和力 低

抗体类型 IgM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肖睿璟
xrj7619@aliyun.com
B淋巴细胞来源于哺乳动物胎肝和成年骨髓中的淋 巴样干细胞,在骨髓造血微环境参与下,发育成 熟后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 B淋巴细胞又 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在外周血中, 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
活化转录因子 (除NF-AT/NF-kB等)
基因表达
(二)、增殖(proliferation)
B细胞接受足够强度的双信号后,体积增大, 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蛋白磷酸化,分泌多种 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并分化成为能产 生抗体的浆细胞。
(三)、分化 differentiation
1、活化B细胞的分化途径
分泌型抗体与病原体表面的相应抗原表位结合,阻 止病原体在黏膜表面定居繁殖。
2、激活补体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 径激活补体,溶菌溶细胞,也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 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生。
3、抗体Fc段的效应
抗体的调理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抗体Fc段与吞 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三、效应阶段
抗体存在于体液中。黏膜下和腺体内浆细胞产生的 分泌型IgA主要存在于黏膜局部及分泌液中。
抗体的效应功能是在与抗原结合后激发的,不同结 构,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抗体具有不同的效应机 制。
抗胞外菌、抗毒素、抗病毒、抗蠕虫、免疫损伤
1、中和作用
病毒和细菌感染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可特异性中 和病毒和细菌的外毒素。
(2)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高频突变
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导致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
特征:
突变类型:点突变,IgG较IgM更易发生。 主要集中部位:V区抗原决定簇互补区(CDR) 突变频率非常高:Ig V基因中每1000bp有一对发生突变。 只发生于重排过的V基因。 点突变有赖于抗原的选择。
第一节 B细胞免疫应答
B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TD抗原-----需要T细胞的辅助,才能刺激刺激B细胞 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多是蛋白质,结构较复杂, 天然抗原大多为TD抗原。
TI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 的抗原性物质,结构较简单,主要包括细菌脂多糖, 荚膜多糖等。
B细胞识别TD抗 原后产生两种效应
(1)产生抗原特异 性信号,传向胞内。
(2)发挥APC效应。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一)、活化(activation)
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刺激 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BCR与抗原决定簇结合引起
BCR交联,通过Ig/Ig将信号传至细胞内。促进B细胞活 化,增强B细胞激活Th细胞的能力。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Th2细胞通过CD40L-CD40相互 作用和分泌细胞因子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