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精神科患者约束处常护理常规
1.凡需约束者,均需有医嘱方可执行, 特殊情况先进行保护性约束。 2.被约束患者应安置在单人房间或约束 房间,防止被其他患者伤害。
3.使用约束带时,松紧度不宜过紧或过 松,每15分钟巡视病房时检查局部皮肤 及血液循环情况。 4.需长时间约束的患者,每两小时更换 体位一次,做好皮肤护理。
8
5.约束时应多人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保 持肢体功能位置,不能强拉肢体,以防 脱臼。 6.约束患者严重点床头交班,经常巡视, 防止受到他人的伤害及约束带松落而发 生意外。
7.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保证水分和 营养的摄入,做好记录。 8.解除约束后,要及时清点约束用具, 严加保管,认真交班。
保护性约束流程
评估身体约束的需要
选用适用的约束工具(
正确安全使用约束工具,被约束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以防受伤
评估并关心病人生理心理需要,满足其合理诉求
评估约束效果,观察并发症
评估患者有继续约束的需要
记录并报告约束的原因、时间
遵医嘱结束约束并记录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PP课件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PP课件

团体标准在护理培训和教育中的推广
作为护理培训和教育的内容
团体标准可以作为护理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用于培训护理人 员掌握正确的身体约束操作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通过学习和掌握团体标准,护理人员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身体约束 的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水平。
推广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方法
团体标准的推广有助于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传播给更多的护理 人员,促进护理行业的整体发展。
血液循环障碍及预防措施
血液循环障碍风险
身体约束过紧或长时间约束同一部位 ,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肿胀 、发紫、麻木等问题。
预防措施
约束时应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过紧 ;定时更换约束部位,减轻局部压力 ;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 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神经损伤及预防措施
神经损伤风险
身体约束可能压迫神经,导致感觉或运动功能受损。
正确使用约束器具
约束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确保约束器具的松紧度适宜,避免 过紧或过松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不适。
加强巡视和观察
约束期间应加强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不适和异常反应 ,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最小化约束时间和强度
严格掌握约束指征
身体约束应作为最后考虑的手段,仅在必要时采取,且应尽量缩 短约束时间和降低约束强度。
06
团体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团体标准在护理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提供身体约束的明确指征
团体标准详细列出了需要对身体进行约束的具体情况,为护理人 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规范身体约束的操作流程
团体标准对身体约束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包括约束前的评估、 约束方法的选择、约束过程中的监测等。
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护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医疗护理中,有一类特殊的护理工作,那就是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这类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以确保患者在受到必要的限制的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护理中为了保护患者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常见的形式包括约束带、定位带、哺乳固定带等。

这些约束措施通常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以减少其自伤的可能性,但这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对于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身体状况,以确保他们得到合适的护理和关怀。

对于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家庭背景等方面的评估。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才能采取更合适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与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状态。

护理人员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注重细节。

他们需要确保约束的力度和位置是合适的,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约束的状态,确保它们没有松动或损坏,以免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关怀。

尽管患者需要受到保护性约束,但他们仍然是医疗护理的对象,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心。

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展现出亲切的态度,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安抚和支持。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工作通常需要多方合作,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关爱和照顾。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的工作。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1)约束保护时,应按约束保护操作常规执行。

无医嘱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擅自约束病人,如遇到突发事件(如自伤、伤人等)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时,应在采取约束保护后,由当班医师必须在2h 内及时补开医嘱。

(2)实施保护约束时,工作人员应态度和蔼,说明目的,消除病人的恐惧,避免动作粗暴。

严禁用约束惩罚病人。

(3)工作人员应当15分钟至少巡查一次被约束或者隔离的患者,每2小时应当松解约束保护带一次。

持续约束保护时间,白天不超过4小时,夜间不超过12小时。

患者被连续约束48小时或者隔离达72小时时,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是否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或者隔离措施作出评估。

(4)病人约束保护期间,应安置在重管病室内,防止被其他病人袭击、伤害或解脱约束发生意外。

加强观察病人的病情、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做好生活护理。

(5)对被约束保护病人,应定时喂开水和足够营养,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床褥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6)被保护肢体必须处于功能位置,约束带松紧度应适中,经常检查有无肢体发绀、红肿情况,有无自行解脱现象,一旦症状有所改善或病人安静入睡后即解除约束。

(7)严格床头交接班,内容主要为约束带松紧度及数目、肢体血循状况、床褥及衣裤是否干燥清洁,并作好重点交班和记录。

(8)执行约束保护后,护理人员必须完整、正确地填写约束保护登记单,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及巡视记录单。

(9)约束保护病人情绪稳定后,及时与医师联系,医师开出解除约束保护医嘱,及时执行并做好登记。

(10)下列情况的病人可考虑保护约束:①极度兴奋躁动,伴有躯体疾患、用药及短时问内难以控制其躁动者;②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③治疗需要,如胰岛素治疗,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④其他特殊情况需暂时保护者。

三甲医院护理常规操作《约束法》

三甲医院护理常规操作《约束法》
3分
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
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动肢体,并协助患者翻身、局部皮肤护理及全关节运动。
4.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情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12分
肩部约束法(5分)
1.暴露患者双肩(2分),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2分)。2.将保护带置于双肩下(2分),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4分)。3.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并做好记录(2分)。
12分
全身约束法(5分)
1.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2分)。2.将患儿放于中间(1分),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手足至对侧(2分),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2分),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2分),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2分)。3.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并做好记录(2分)。
约束法
目的及适应证
(10分)
操作程序(90分)




注意
事项
操作流程(30分)
流程要点(60分)
1.目的:①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的患者以限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②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诊疗和护理操作顺利进行或者防止损伤肢体。
2.适应症:高热、谵妄、燥动、昏迷等自伤或可能伤及他人的患者或患儿。
5.严格掌握约束带应用的适应症。
准备(4பைடு நூலகம்)
自身准备
(2分)
用物准备
(2分)
1.操作者自身仪表、意识、技术、知识的综合准备(2分)。2.用物准备:准备合适的约束带(宽绷带、棉垫、肩部约束带、膝部约束带或尼龙搭扣约束带)(2分)。

ICU患者保护性约束常见问题

ICU患者保护性约束常见问题

ICU患者保护性约束常见问题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中常见的问题。

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ICU患者保护性约束常见的问题。

结果:ICU患者保护性常见问题有患者知情同意、心理问题及护理人员操作方式等。

结论:发现、思考、解决对ICU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存在的问题对保证患者安全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ICU护理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类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

ICU患者病情重,常伴有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其状态经常会妨碍常规治疗,甚至发生患者自我伤害。

为避免患者坠床、创伤、抓伤和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对ICU综合征的患者常采用物理约束与药物镇静相结合的方法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身体约束是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身体某部位{1}而目前临床上最为推广应用的约束方法仍存在弊端,通过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制作出符合ICU患者的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从而提高医疗护理中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医疗护理的质量,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共同协助患者早日康复。

现将我科2016年3月至12月使用保护性约束中出现的问题回顾性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78例清醒患者在2016年3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期间,使用保护性约束,治疗好转后解除约束,进行开放式谈话,总结保护性约束存在的常见问题。

对17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采用保护性约束的流程及原则进行交谈,得出临床工作中应对问题的对策,存在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2.常见问题2.1 知情同意问题:近年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权,注重人性化,在约束的过程中,患者会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而家属又普遍认为约束是医生对患者不负责任,不人道,且常被滥用的一种做法,故约束往往是医患纠纷问题{2}因此告知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是护理工作重点之一,通过研究发现,78例患者中54例患者处于抵触情绪,病员及家属起初都不能理解,但是经过解释必要性后,有3例家属不同意。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保护性约束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手段,用于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以保护患者免受自身行为所带来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专业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尊严不受侵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分析其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和培训。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措施,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防止其自伤或他人伤害。

这种护理手段通常用于具有行为障碍或认知障碍的患者,以及在急救和手术等特殊情况下需要限制患者活动的情况。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尊严,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身心伤害。

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操作规范包括: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的家属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观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和工具,确保患者在受到限制的同时不受到伤害。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其理解约束的必要性和限制范围,避免引起患者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定期检查和调整患者的约束状态,及时解除约束并进行相关记录,以确保患者在被限制的时间内得到必要的照料和关怀。

对于从事保护性约束患者护理的医护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权利,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引导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确保患者在约束状态下得到良好的护理和支持。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避免因个人因素和专业知识不足导致患者受伤或医疗纠纷。

保护性约束操作常规

保护性约束操作常规
02 尊重患者权利
约束操作时应尊重患者的权利,如知情同意权、 隐私权等,并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医疗护理和关 注。
03 遵守法律法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约束操作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 保操作合法合规。
约束操作的技巧与要点
1 2
评估患者状况
在实施约束操作前,应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评 估,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等。
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如 约束带、约束手套等,确保安全可靠。
3
正确实施约束操作
在实施约束操作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 巧,确保操作顺利完成,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 必要的伤害。
约束操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患者反抗
在约束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不理解或害怕而产生反抗情绪 或行为,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和安抚患者,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目的
保护患者和其他人免受伤害,控制患者的不安全行为, 防止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 行。
适用范围与对象
01
适用范围
保护性约束通常适用于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有攻 击行为、严重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患者。
02
适用对象
保护性约束可以针对任何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 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在紧急情况下,如患者突然出现攻击行为或严重 精神症状,保护性约束可以迅速控制局面,为后 续的医疗救治争取时间。
02
保护性约束操作流程
评估风险与需求
患者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以及配合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
风险因素评估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坠床、拔管等风险因素,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有兴奋躁动、幻觉、拔管倾向、小儿、意识不清等情况,评估是否有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

2、评估患者是否使用药物镇静、抗焦虑等。

[护理措施]
1、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的对了情绪。

2、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功能位置(约束力量顺应肢体的长轴),打结不宜过松或过紧,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时松解1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

实施约束时,动作应轻巧,避免强拉硬拖,尤其不能强拉一侧肢体,应保护好关节部位。

3、约束过程中,密切(每小时)观察约束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约束带是否脱落或松动。

4、进行床旁交接班。

5、病情好转,没有约束指征时及时松解约束,约束带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交待约束的必要性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患者的配合。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