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合集下载

逻辑学 第五章 判断——复合判断

逻辑学 第五章 判断——复合判断
甲“我还能用牙齿咬自己的右眼,你信不信,赌100 元”(假牙)。 分析:第一赌,甲或者用牙齿咬自己的肉眼,或者输掉 100元。但是里漏掉了“甲用牙齿咬自己的假眼”这个选 言支,这就使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没有一个是真的,因而 是个错误的选言判断。
第二赌,甲或者取下自己的右眼用牙咬, 或者输掉100元。这里又漏掉了“甲取下自己的牙齿去咬 右眼”。同上理又错了。
p
q
p←q












⒊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形式:当且仅当p,才q。 p、q是前件和后件,“当且仅当”是联结词。 符号表示:p←→q。“←→”读作“等值于”。
真假情况:只有当p、q都取相同的真值时,假言判 断才为真。可看下表:
p
q
p↔q




真假 真
符号表示:p∨q。
真假情况:断定选言支至少有一真,但也 假 真 真
可以都真,因此,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只有在
选言支都假的情况下才是假,其他情况均为真。 假 假 假
选言判断
⒉不相容选言判断
P Q p∨q
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
一种存在,并且至多只有一种存在的选言判断。 真 真 假
փ (如无p,有q没q不定) 第二 p是q的必要条件 是指:无p一定无q;有p未必有q。
փ (如有p,有q没q不一定) 第三 p是q的充要条件 是指:有p一定有q,无p一定无q。 所以,假言判断有三种形式, 即: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四、逻辑基本知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四、逻辑基本知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四、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复合命题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一)联言命题及其推理Ⅰ、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断定事物的若干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如:“文艺创作既要讲思想性,又要讲艺术性”就断定了“文艺创作要讲思想性”和“文艺创作要讲艺术性”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联言命题所包含的肢命题称为联言肢。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联言命题逻辑联结词的通常有:“……和……”,“既……又……”,“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等等。

如果取“并且”作为联言命题的典型联结词,用“p”、“q”等来表示联言肢,那么联言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p而且q“鲁迅是思想家”都真的情况下是真的,在其余情况下都是假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汉语中用“但是”、“还”、“尽管”等联结词所联结而成的联言命题并不完全等同于用“∧”所联结而成的合取式。

对前者来说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如“他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并且参加了奥运会”就是一个在逻辑上可接受的联言命题。

但它对日常思维来说却是不恰当的。

因为它的两个肢命题在意义上前后顺序被颠倒了,同样,“他参加了亚运会,并且雪是白的”在逻辑上可以为真。

Ⅱ、联言推理1.分解式;这是根据一个联言命题为真而推出其各联言肢为真。

公式是:p∧qp(或q)例如,某同志曾有如下议论:既然大家都认为老王同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我说老王同志是有缺点的,这又有什么不对呢?某同志的这个议论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一种联言推理。

即:老王同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所以,老王同志是有缺点的。

2.组合式;这是根据一个联言命题的各个联言肢为真而推出该联言命题为真。

公式是pqrp∧q∧r例如,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仅工人和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而且知识分子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所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普通逻辑学12复合推理

普通逻辑学12复合推理
第二节 复合判断推理
一、联言判断推理及其应用 1. 联言推理分解式 ( 1 )定义:是以联言判断为前提,以 该判断的某一肢判断为结论的联言推 理。 ( 2 )形式: p ∧ q ———————— 所以, p (或 q) 或: p ∧ q → p (或 q)
根据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肢的真假关 系,当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肢 就是真的。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了 一个联言命 题是真的,因此其结论就能够 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例:以暴力、胁迫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 是抢劫罪, 所以,以暴力抢劫公私财务的是抢 劫罪。
三、假言推理及其应用 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假言命 题,并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 的推理。 1、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 质:前真后必真,后假前必假,可知 假言推理的基本有效式有 2 种:
1 、肯定前件式:
如果 p ,那么 q p ———————— 所以,q 或:[( p → q)∧ p ]→ q
2. 肯定否定式 p ∨ q p(或者q) ———————— ~ q (或者~ p ) 或: [( P ∨ q)∧ P ]→ ~q
(二)怎样正确运用选言推理
1、运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时,必须注意分 析大前提的选言肢是否穷尽了各种可能性。 例: 或者是仪器坏了,或者是电路断了, 或者是瑜伽师死了, 不是仪器坏了,也不是电路断了, —————————————————— 所以,是瑜伽师死了。
2、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 1 )定义:是以联言判断的全部联言肢为 前提,以这些肢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为结 论的联言推理。 ( 2 )形式: p q ———————— 所以, p ∧ q 或: p,q →(p ∧ q)
根据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肢的真假关 系,当几个联言肢是真的时,由这几个联 言肢组成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组合式联 言推理的前提断定了几个联言肢是真的, 因此其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几个联言肢组 成的联言判断也是真的。 例:贪污犯罪是故意犯罪, 抢劫犯罪是故意犯罪, 所以,贪污和抢劫犯罪都是故意犯 罪。

第四章 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第四章 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 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 • 全部选言支中只要有一个为真,则相容选言判断 为真;只有当全部选言支为假时,相容选言判断 才是假的。当相容选言判断为真时,至少有一个 选言支为真。
p
+ + -
q
+ + -
p ∨ q
+ + + -
• 例1:“或者中国人民是勤劳的,或者中国人民 是勇敢的”为真,则下面判断是真,假,不确定? •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 中国人民是勇敢的。 • 中国人民既是勤劳又是勇敢的。 • 中国人民不是勤劳的。 • 中国人民不是勇敢的。 • 中国人民既不是勤劳又不是勇敢的。
• • • • • • • •
选言判断之间联系的总结: 首先要观察清楚联结词是表示相容的还是不相 容的选言判断,然后有下面关系。 选言判断真,则选言支判断不确定; 选言判断假,则选言支判断假; 选言支判断都真或部分真,相容选言判断真; 选言支判断超过一个真,不相容选言判断假; 选言判断假(即否定),等价于联言判断; 所以选言与选言判断不是矛盾关系。
2、组合式 p q 所以, p 并且q ( p,q |= p ∧q ) 例:从“张子怡是女性”和“张子怡是演员“推出 “张子怡是女演员。” • 由联言推理的规则: • 一、如果所有联言支为真,则联言判断真;只要 有一个联言支假,则联言判断为假。 • 二、如果联言判断真,则所有联言支真;若联言 判断假,则不能确定联言支的真假。
第一节 复合判断概述
一、什么是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是在自身中包含了逻辑联结词和其 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由两个以上的支判断 加逻辑联结词组成。 例:“如果他来了(p),则小张不会离开 (q)。” 其支判断分别用p和q表示, 其逻辑联结词为:“如果……则……” 在复合判断形式:“如果p,则q”中,p和q 是逻辑变项,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逻辑学研究复合判断主要是研究逻辑常项 的特性。

6.3.2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假言推理及方法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6.3.2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假言推理及方法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5.持续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展示、逻辑分析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逻辑推理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假言推理的基本理论,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目,如“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假言推理例子”、“如何运用假言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等。
2.教学实施: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讨论题目进行深入探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假言推理的关键点和应用方法。
2.教学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学习收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假言推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3.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引导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同伴互助学习,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假言推理的逻辑结构及其应用,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假言判断,理解其前件与后件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假言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逻辑学》第五讲 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逻辑学》第五讲 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3)异主异谓型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
束缚,政治体制的改革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联言判断的逻辑值
一个联言判断为真,当且仅当其肢判
断都为真。或者说,全真才真一假便假.

用“并且”表达的都是联言判断,但 只有当所有的肢判断都真时,联言判断才 为真:
1)拿破仑是法国人,而且是著名军事家.
p q
· p∨q
F T
T F
T T
F F
T F
T F

把握两种选言判断应注意:
在实际思维中,一个真实的不 相容选言判断可以表述成相容选 言命题,但一个真实的相容选言 判断却不能表述成不相容选言判 断。
课堂练习
分析下列判断中的联结词使用是否恰 当,如不恰当,请予以更正。 1)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要么认真 听课、记好笔记,要么认真看书、多做练 习。 2)王同志所犯的错误,要么是政治方 面的,要么是经济方面的,要么是生活方 面的。 3)冠军争夺,或者你赢,或者我胜。

课堂练习
甲导演拍了《黄河》,乙导演拍了 《孙悟空与猪八戒》,丙导演拍了《白 蛇传》。甲导演说:“ 我们三人的姓分 别是这三部片名的第一个字,但每个人 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片名的第一个字又 不一样。” 这时另一个姓孙的导演说: “ 真是这样。 ” 请问:这三部片子的导演各姓什么?
(2)相容选言推理 或者张是案犯,或者李是案犯, 张不是案犯, 所以,李是案犯。

相容选言推理用公式表示为:
p或者q 非q
所以,p
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1、否定一个选言肢,就要肯定 另一个选言肢。 2、肯定一个选言肢,不能否定 另一个选言肢。

2020年会计硕士逻辑学知识点:复合判断

2020年会计硕士逻辑学知识点:复合判断

2020年会计硕士逻辑学知识点:复合判断一、复合判断对当关系中讨论的直言判断是简单判断。

简单判断与逻辑联结词“并且”、“或者”、“如果…那么”、“并非”等构成复合判断。

例如,“张先生聪明并且勤奋”就是一个复合判断,由两个单位判断(称为支判断)“张先生聪明”与“张先生勤奋”和联结词“并且”构成。

支判断的真假地确定所构成的复合判断的真假。

(一)几种基本的复合判断基本的复合判断包括假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负判断。

其中,假言判断在MBA 联考逻辑试题中涉及较多。

1.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

条件关系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事物情况p 是事物情况q 是充分条件是指:有p 一定有q ,但无p 未必无q (因而无q 一定无p ,有q 未必有p )。

例如“天下雨”就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标准形式是“如果p ,那么q ”(日常语言中也表述为“只要p ,就q ”,“一旦p ,则q ”等),其中,p 称为前件,q 称为后件。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在前件真且后件假的情况下才是假的,这种真假关系可用下表刻画: p q 如果p ,那么q 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例如,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天下雨,那么会议延期”,只有在天下雨但会议没延期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 的必要条件是指:无p 一定无q ,但有p 未必有q (因而有q 一定有p ,无q 未必无p )。

例如。

“年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标准形式是“只有p ,才q ”(日常语言中也表述为“除非p ,否则不q ”等),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在前件假、后件真的情况下才是假的,见下表: p q 只有p ,才q 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例如,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受到正式邀请,张先生才会出席会议”,只有在“未受到正式邀请但张先生出席了会议”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例如“受到邀请但未出席会议”)都是真的。

第五章 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第五章  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及其真值 1、定义:是断定某一思维对象情况是另一思维对象情况的充分 条件的假言判断。 如果有思维对象情况p,就必然有思维对象情况q,而没有思 维对象情况p,则是否有思维对象情况q并不确定,这样p就是q的 充分条件。
2、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p→q。 例: 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如果张三贪污,那么他就犯了法。 如果得了肺炎,你就要发烧。 如果植物缺乏水分,那么它就会死亡。 3、真值情况: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当且仅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则 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
例:
1、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是等边的,则它是等角的。 2、当且仅当一个人触犯法律,他才应受到法律处罚。
2、逻辑形式:当且仅当p,则q。 p q。 ( p→q )∧( p←q )。 3、真值情况: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当且仅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或 者前件假而后件真,则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假的。
例:
胡鞍钢和孙冶芳都是经济学家
所以,胡鞍钢是经济学家
(二)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p,q)→(p ∧ q)。 如: 周强是127031班学生 徐翔是127031班学生
所以,周强、徐翔是127031班学生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光荣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党 所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这些句子虽然表达的语法结构不同,有些表达方式在 语气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了说话者的某些倾向和 情感因素等等.但它们的逻辑结构却是一样的,即都具有 p∧q的形式。因为逻辑研究只是对语言材料一种形式的 抽象,它关注的是断定的意义而不是语句在其他表达上的 意义。以上这些语句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同时断定几个情 况成立,因而都表达联言判断。
《黄河》的导演要么姓白,要么姓孙。 不姓孙。 所以,姓白。(否定肯定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不同的肢判断之间顺序恰当

二、联言判断的推理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联言推理是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 进行推理,是一种复合判断推理 。 (一)分解式 P并且Q; 所以,P(或Q)。 (二)合成式 P, Q 所以,P并且Q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在自然语言中,联言判断 的逻辑 联结词,也可表示为: “不但…而且…”,“既…又…”, “不仅…还…”,“虽然…但是…” 汉语中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 系的;连接词都可以用作联言判断 的联结词。 联言判断的联结词,有时也可省略 可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推 理 概 述

(四)逻辑学研究推理的方式:推 理的逻辑形式 1、有效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 并非Q;


所以,并非P 。
2、无效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 Q; 所以,P 。

(五)推理的种类
推 理 概 述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第二节 联言判断及其推理 一、联言判断 (一)什么是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 的复合判断。如: (1)张三是杀人犯,又是抢劫犯。 (2)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一般可表达为: P并且Q 也可表达为 P∧Q(读作P合取Q)
判 断 概 述




2、判断与语句的区别 (1)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语句是一 种语言形式。 (2)判断无民族性而语句则有民族性。 (3)所有的判断都要同语句来表达, 而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4)不同语句可以表达相同判断。 (5)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在不 同语言环境中)。


判 断 概 述



在自然语言中,联言判断 的逻辑 联结词,也可表示为: “不但…而且…”,“既…又…”, “不仅…还…”,“虽然…但是…” 汉语中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 系的;连接词都可以用作联言判断 的联结词。 联言判断的联结词,有时也可省略 可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二)联言的逻辑特征
张三聪明 T T F F 张三能干 T F T F 张三既聪明又能干 T F F F



(四)判断的种类 1、判断可分为:非模态判断和模态判 断。 性质判断。 (1)模态判断分为:真值模态和规范 模态判断。 (2)非模态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 合判断。 A、简单判断分为:关系判断和性质判 断。 B、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 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


二、推理概述
(一)定义 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 维形式。
欢迎进入逻辑之门
复 合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第四章 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第一节 判断及推理概述 一、判断概述 二、推理概述

判 断 概 述




一、判断概述 (一)定义 判断就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如: (1)张三是杀人犯。 (2)张三不是杀人犯。 (3)A大于B。 以上三判断都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 断定的内容:其一,断定对象具有或不 具有某种性质;其二,断定对象之间具 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 断定的方式:其一,肯定;其二,否定。


判 断 概 述


(二)判断的特征 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二。其一,都有所肯 定或否定;其二,有真或假。 所谓“真”即判断所断定的内容符合客 观实际。 所谓“假”,即判断所断定的内容不符 合实际。

当逻辑理论需要发展,需要扩展它的能 量,需要对一些新的句子如表示伦理规 范、法律规范的句子进行研究时,可以 对所谓的“真”、“假”重新做出规定, 比如,表示的规范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的为“真”的判断,否则为“假”的判 断。对所谓的“价值判断”也可做类似

判 断 概 述
逻辑学研究判断的真假,只研究判 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判断之间 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判 断 概 述
(三)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1、判断和语句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 判断的形成,存在和表达都离不开语句, 判断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语句 则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语言表达形式。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ຫໍສະໝຸດ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从上表可看出,当且仅当其肢判断都真 时联言判断“张三既聪明又能干”为真, 其他情况为假,不仅该判断如此其他联 言判断也都如此,这即联言判断的逻辑 特征。

恰当的联言判断
联 言 判 断 及 其 推 理

第一,必须是真的判断 第二,肢判断之间有内在联系
推 理 概 述



推 理 概 述


(二)作用 1、推理与思维:推理可使人们从 表面推出内在,从现在推知过去, 和从现在推知未来。 2、推理与表达 委婉表达 艺术作品 幽默

推 理 概 述


(三)推理的组成 1、前提:多观察、保真。 2、结论:必须从前提合理地推出 来。 3、推理的根据:逻辑学研究的重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