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在临床的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甘露醇是一种具有甜味的醇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它的主要应用包括补液疗法、降颅压、抗氧化、神经保护等方面。
首先,甘露醇被广泛用于补液疗法中。
由于其高渗透压,可以从组织和血液中吸引水分,使细胞外液保持在血管内,增加有效血容量。
这种特性使得甘露醇成为常用的补液剂,用于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情况。
其次,甘露醇还常用于降低颅内压力和脑水肿。
在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下,甘露醇能通过渗透作用吸引水分,降低颅内的液体积聚,从而减轻颅内压力。
这一作用常用于治疗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此外,甘露醇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的产生会引起组织损伤,而甘露醇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的方式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
因此,甘露醇在治疗心肌梗死、肝损伤、急性胰腺炎等具有氧自由基损伤的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此外,甘露醇还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甘露醇能够减轻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降低神经元的死亡率。
这一作用使得甘露醇在中风、心脏手术等会导致脑缺血的情况下有相应的临床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甘露醇虽然有很多临床应用,但也存在不适应症和禁忌症。
例如,甘露醇在重度的肾功能不全、脑出血后阶段和休克性肝炎等情况下是禁用的。
此外,由于甘露醇在体内代谢较慢,长期使用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因此使用甘露醇时需注意控制剂量和使用时机。
综上所述,甘露醇是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药物。
它的补液疗法、降颅压、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使其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使用甘露醇时也需注意控制剂量和使用时机,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关键词甘露醇临床应用甘露醇,在体内不能分解代谢。
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组织内水分回流入血管,是组织脱水,同时,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起到利尿作用。
在常用的脱水剂中,甘露醇作用最快最强,故长期备受推崇,广泛在临床使用。
本文综述该药在临床中的一些应用,希望能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魏艺明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给予静滴甘露醇125 ml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0.4g,对照组给予静滴用6%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注射液。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天后a、b 两组bun、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bun、cr值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治愈病例。
发病第3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100%,但试验组的治愈率63.33%(19/3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34.48%(10/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面神经炎临床治愈率显著,安全性好。
预防静脉炎李琼将96例静滴甘露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每组48例,每天静滴甘露醇150~200g。
研究组将甘露醇加温至37℃左右,然后静滴;对照组按常规输入甘露醇。
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发生静脉炎12.5%;对照组发生静脉炎93.7%;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滴加温甘露醇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甘露醇在体内不能分解代谢。
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组织内水分回流入血管,使组织脱水,同时,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起到利尿作用。
在常用的脱水剂中,甘露醇作用最快最强,故长期备受推崇,广泛在临床使用。
本文综述该药在临床中的一些应用,希望能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龙源期刊网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45期
甘露醇在人体内不会被分解代谢,它最大的用途是用于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食品,也常用作口香糖和醒酒藥的添加剂。
与此同时,甘露醇也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药物,多用作脱水剂、利尿剂与脑血管疏通剂,且降压作用明显,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水肿,比如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等。
除此以外,甘露醇还可用作药片的赋形剂及固体、液体的稀释剂。
口服甘露醇还有一定的清肠效果,可用于手术前、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甘露醇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来达到清除肠道粪便的作用,一般在服用后半小时至1小时就会有排便的现象。
此外,有些甘露醇制剂里面还含有一定的活性菌成分,可以溶解肠道的脂肪堆积。
不过,具体的效果还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肠道堆积脂肪的方式不一样,有些人使用甘露醇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清肠减肥效果。
口服甘露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如果自行服用,容易出现头晕、虚脱等副作用。
有些特殊人群,如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甘露醇,否则会有危险。
高血压患者,最好也少喝甘露醇。
(摘自《生命时报》)。
甘露醇合理应用规范

药理机制
2、甘露醇的利尿作用:静注甘露醇约 10~15min产生利尿作用,2~3h达高峰。甘 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 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 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 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 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同 时说明甘露醇对糖尿病患者无影响)
为临床常用药,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 科室为主。
.
药理机制
1、甘露醇的组织脱水作用:通过渗透性脱 水作用,减少组织含水量。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 高,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渗透压 差,水分从组织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 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 水肿、降低压力(尤其是颅内压、眼内压、 脑水肿)的目的。
.
关于用法用量问题
2、 针对合并心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大剂量 甘露醇使肾血管收缩增加心肾负担。小剂 量甘露醇扩容,利尿,扩张肾血管,对肾 脏有保护作用,因此小剂量甘露醇对心肾 功能损害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关于用法用量问题
3、用量小脱水、降压作用就小,用量大、 滴速快其副作用就相应增高。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认真对待。并要考虑其基础疾 病,用量需个体化。有心功能不全、冠心 病、肾功能不全倾向的要慎用,可联合使 用速尿。并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加用速尿或/ 和白蛋白。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心,肾疾病 应优选速尿。
4、甘露醇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提高红细胞变形性,而促进组织水平的氧 转运,有益于改善脑梗死和脑出血周围的 脑水肿。对既往有脑梗死的患者不会引起 血液浓缩,加重脑缺血。
.
甘露醇应用要点
5、甘露醇不能或很少进入脑细胞内,因此 用药后,一般无反跳现象,为防止反跳现 象,在2次甘露醇用药期间,静脉注射1次 高渗葡萄糖或地塞米松,以维持其降颅压 作用。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doc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doc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和渗透剂,常用于临床上治疗脑水肿、急性肺水肿等疾病。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脑水肿、急性肺水肿、高血压危象、急性肾衰竭等。
禁忌症:高血容量状态、严重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明显脑疝、甲醛代谢障碍等。
二、用药原则1.起始剂量视病情和患者特点而定,一般为1g/kg;如有必要可按需要迅速加药,但总剂量一般不超过2g/kg。
2.给药速度应慢,通常15-20分钟内给药完毕。
3.注射速度过快易发生肺水肿、甲醛中毒等。
给药期间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三、应用指南1.脑水肿的治疗:轻、中度脑水肿:起始剂量为1g/kg,每6-8小时维持剂量为0.25-0.5g/kg。
重度脑水肿:常规剂量为1-1.5g/kg,必要时每4-6小时可再加药至总剂量2g/kg。
2.急性肺水肿的治疗:起始剂量为1g/kg,每6-8小时维持剂量为0.25-0.5g/kg。
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肺水肿,应慎重。
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听诊肺部啰音等。
3.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可通过降低颅内压力、血管扩张作用降低血压。
起始剂量为1g/kg,如果血压有效下降,可减少维持剂量至0.25-0.5g/kg。
4.急性肾衰竭的治疗:甘露醇可改善肾实质血流灌注,提高尿量,减轻肾脏损伤。
起始剂量为1g/kg,每6-8小时维持剂量为0.25-0.5g/kg。
注意事项:1.甘露醇为高渗透物质,应注意监测血浆渗透压,若渗透压过高可能引起脱水。
2.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减少剂量,不能代谢甘露醇可能引起甲醛中毒。
3.对甘露醇过敏者禁用。
4.甘露醇具有利尿和渗透作用,应注意监测尿量、电解质水平等。
5.甘露醇对静脉液稀释后应尽快用完,避免细菌污染。
典型病例:一、张,男性,65岁,脑水肿病史:张因中风住院,出现急性脑水肿症状。
治疗方案:给予甘露醇1g/kg,缓慢静脉注射,监测尿量和生命体征。
临床甘露醇应用指南最新

临床甘露醇应用指南最新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降颅压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地应用甘露醇,提高治疗效果,特编撰此甘露醇应用指南,以供临床参考。
一、适应症1. 颅内压升高引起的脑水肿,如脑出血、脑外伤等。
2. 严重高血压性脑病。
3. 急性肾功能损害。
4. 全身性水肿。
二、禁忌证1. 过敏史及对甘露醇过敏者。
2. 代谢性酸中毒。
3.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4. 收缩性心包心包炎。
5. 脱水及高渗状态。
三、用法用量1. 静脉滴注,一般剂量为20%甘露醇20-100g/d,大剂量还应观察有无持续间歇性呼吸不规则、呼吸节律混乱、脉搏增速、肌张力减低、瞳孔散大等体征,如有上述体征,需立即停药或减量。
2. 如需连续使用,剂量宜减半,用药次数宜逐渐减少。
3. 不宜与多巴胺、甲磺酸肾上腺素等药物混合使用。
四、注意事项1. 使用甘露醇应根据患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慎用大剂量、长时间或反复应用。
2. 静脉用药时应慢速注射,以减少发生反应的可能性。
3. 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如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 甘露醇使用前需注意有无尿量减少、心功能不全、严重高钾血症等情况。
五、药物作用机制甘露醇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减少脑血管内血浆组分,降低脑血容量,使小脑动脉和椎动脉平均动脉压降低,从而降低颅内压。
六、不良反应1. 心血管系统:高容量应用时可出现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不全。
2. 水电解质紊乱:可引起高钠血症、低钾血症等情况。
3. 神经系统:高剂量应用时可导致头痛、昏迷等症状。
4. 口干、口渴等普遍不适症状。
临床上甘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脑血容量减少药物,应用广泛。
医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准确掌握用药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等信息,做到“用药安全、疗效明显”。
希望此指南能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提高甘露醇的正确应用率,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治疗和健康。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甘露醇作为高渗性脱水剂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在心肺脑复苏、降压、脑卒中、颈椎病及腰椎病、护肾等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作用,并尽量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是临床中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标签:甘露醇;临床应用【Abstract】As a hypertonic dehydration agent,mannitol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cervical spondylosis,lumbar disease,blood pressure,kidney and so on,How to make full use of its clinical effect,and try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the problem that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studied in clinic,In this paper,the above problems are discussed.【Key words】mannitol;clinical application甘露醇作为一种渗透性脱水利尿剂,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脱水、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现就甘露醇的临床应用作一简单阐述。
1 甘露醇与脑卒中1.1 甘露醇在脑出血中的应用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的急危重症,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甘露醇作为一种快速的渗透性脱水药,有明显的脱水降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的作用,防止脑疝发生,从而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义亭和孔宪兰等研究显示脑出血为一过性[1],可自行停止,继续出血多发生在6h~24 h以内,对于中小量的脑出血,多为小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多神志清楚,症状较轻微,在机体代偿作用下,颅内压并无明显增高,若此时过早使用甘露醇,患者多病情加重,神志转昏迷,甚至因严重的脑疝而死亡。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常用于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一、适应症:1.急性脑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降低脑内液体含量,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从而减轻颅内压力。
2.肺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减少肺血管内液体,改善肺泡间负压,从而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肺水肿液。
3.肾功能不全:甘露醇可通过增加肾小管腔内的溶质渗透压,增加尿液排出量,减轻肾小管和间质的水肿。
二、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剂量选择:- 急性脑水肿:初始剂量为0.2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 肺水肿:剂量为0.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病情调整剂量。
- 肾功能不全:剂量为0.25-0.5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和心脏功能,如果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脏负荷过重的情况,应慎用甘露醇。
-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尿量等,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对于存在肝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低钠血症、高渗透压症等情况的患者,慎用甘露醇或需要减少剂量。
-甘露醇溶液不稳定,需密闭保存,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三、药物相互作用:1.甘露醇与一些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效改变。
临床应注意以下情况:-与镁剂同时使用可能增加甘露醇的利尿效果,需谨慎调整剂量。
-与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需谨慎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压。
-静脉注射甘露醇时,不宜与碳酸氢盐类药物合用,以免发生沉淀。
四、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口干、尿频、电解质紊乱等。
大剂量使用时,还可出现心律失常、高渗透压状态等严重不良反应。
2.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电解质水平等指标,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总结起来,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渗透作用改善水肿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甘露醇
甘露醇是临床科室最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剂,不但脱水利尿较为理想,而且还有降粘、扩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膜损害和细胞水肿,性能稳定,无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报告如下。
1 甘露醇的一般性能
甘露醇分子量为18.2,分子结构式为碳、氢、氧分子及氢氧羟基、氢氧基组成。
1克甘露醇约容于5.6ml水中,临床上常用的甘露醇剂多为20%溶液。
一般认为8克甘露醇可排出水分100ml,天冷时可有结晶析出,可用800c~1000c热力温溶解冷凉后使用,20%溶液的渗透压为正常血浆的3.66倍。
口服不吸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一小部分在肝内转化为糖原,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或代谢缓慢。
静脉给药迅速升高血浆渗透压,引起组织脱水。
相同浓度时分子量愈小所产生的渗透压愈高,有轻度排钠贮钾作用
[1][2],是目前认为脱水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小的脱水药物。
2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
2.1 脱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按渗透压,平衡作用原理,甘露醇静脉给药后,能形成血管内与脑组织间渗透压差,使脑组织脱水,减少颅内容积及颅内压,同时由于血浆渗透压增高,反射性抑制脑脊液的产生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容,改善循环,从而减轻细胞水肿,改善细胞代谢功能[3][6],因此甘露醇是目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首选药物。
2.2 利尿作用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有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经肾小球滤过几乎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在肾小管保持足够多的水分,经维持其渗透压,导致水和电解质经肾脏排出体外,产生脱水及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比尿素强,排泄速度也较快。
2.3 具有抗自由基及细胞膜稳定作用,减少器官组织细胞的损害,特别是脑损害。
70年代初,dompouios等提出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是脑水肿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不论何种类型脑水肿均是由于自由基对细胞的过氧化作用所致[5]。
近来发现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密切相关,缺血时,人体内自由基如超氧离子(o2),有机过氧基(roo),氧化氧基(hoo),羟自由基(ho)等增多,这些自由基可使细胞膜上的磷脂发生氧化作用,使膜受损,线粒体、微粒体和溶酶体均受破坏,致细胞损害,加重细胞水肿[5]。
甘露醇能对抗自由基,这是由甘露醇分子结构决定的,分子结构内的元素及羟基能迅速与自由基中的分子元素、羟基结合分解为水(h2o)=氧化碳(co2)等物质排出体外。
因此甘露醇具有能加重细胞水肿的自由基排出体外的作用。
3 甘露醇的用法、用量
甘露醇用于脱脑水肿,降颅内高压时,静脉给药20分钟,颅内压明显下降,2~3小时达最低水平,可降低43~46%,作用维持时间6小时以上,无反跳性回升现象[8]。
其作用有效时间直到目前仍有不同的争论。
以往多数人认为有效剂量每次1~2g/kg,每隔4~6小时重复给药,现认为0.5~1g/kg即可,也有人提出以0.25g/kg为宜,并强调应尽可能小剂量用药[5]。
近来某些学者提出其剂量为1g/kg为适当,如采取与外渗透性利尿药加速尿等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将会获得更好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据我们多年来临床用药观察认为以1g/kg,每隔4~6小时一次为宜,并与速尿或地米交替使用或硫喷妥钠合用降压,利用的效果更为理想。
4 用甘露醇后的反跳现象
病例中,因其血管的通透性改变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对通透性极度增高者,甘露醇可渗入到血管外及细胞内而发生反跳现象[1],临床实践中的患者血管通透性改变程度无法估计。
为此,为了防止这种难以估计的反跳现象,我们采用两次用甘露醇之间用速尿等外渗性利尿剂或地米更为安全有效。
5 用甘露醇时补液量及能否用高渗糖
脑水肿用甘露醇脱水时,补液量应保持轻度负平衡,约每日1600~2000ml(每日必须补液是=预测排泄量即无形失水量+尿量 - 泻水)。
补液内容目前认为用5%葡萄糖、5%糖盐水、生理盐水及林格氏液等,过去只强调了脑血管病急性期,脑水肿明显,高渗糖与甘露醇交替用,会增强脱水作用及预防甘露醇反跳,故用5%葡萄糖及补液中只给大量10%葡萄糖,忽视了短期内输入糖量,会使乳酸大量增加,加重了脑组织的酸中毒,同时高糖在体内很快被代谢成低渗液——水,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渗出增多,反而不利于脑水肿的消退[3]。
据myey 作试验结果,急性脑梗塞死伴糖尿病组和一过性血糖增高组,ct扫描脑梗死灶明显增大,呈显著差异,也说明血糖浓度对脑组织损害作用。
而缺血性脑血管病,不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或恢复期均有糖耐量降低而持续性存在,说明高渗糖对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上应慎用,最多是不用或少用[5]。
6 甘露醇用于其它疾病
6.1 治疗中毒性及感染性休克休克是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8],感染性和中毒性休克,临床上较多见,往往同时存在,诊断为感染中毒性休克,不但有较早期的循环衰竭,常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伴有心、脑、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及体征[8]。
甘露醇静滴后使组织间液迅速回收到血管内,血容量骤增、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增高,重要器官得到灌注休克细胞水肿得到消除,有利于静脉回流。
其扩容液体来自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其血液温度、酸碱度、电解质变化不大,扩容速度快,时间长,还能降低血粘度[9],清除自由基,有利于微循环改善,组织细胞功能恢复。
休克得到纠正,又能预防dic的发生。
在病因及补液治疗的同时,给20%甘露醇250ml静滴注,日1~2次,效果较为理想。
6.2 对重度肺心病、右心衰竭治疗肺心病中大约1/3(38。
3%)并发低渗血症及低渗脑病[8],甘露醇具有扩容、脏器血液灌注及减轻脏器的负荷[10],并能迅速清除自由基,在病因等治疗措施的同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缓慢静脉滴注,日1~2次,连用3~5天,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6.3 对心肌梗塞的治疗心梗后由于心肌组织细胞血流灌液不足,致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共济失调、心律失调,最终衰竭。
甘露醇具有改善上述功能作用,特别对氧自由基有酶性解毒和生或抑制作用,对oh有特异性消除作用,因oh可改变心肌细胞生理特性造成心肌细胞极化性能改变,易形成折反环,并发生律失常[11],因此能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律功能的恢复。
在卧位休息、溶栓、心肌激化液治疗的同时,给予20%甘露醇0.5~1g/kg,以每分钟15~20滴的速度滴注,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我们的临床观察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