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8、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二年级上册课文讲解

狐假虎威二年级上册课文讲解《狐假虎威》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现在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又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阶段,因此,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一、课文导入在开始讲解之前,可以先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例如:“你们知道狐狸和老虎谁更厉害吗?”“如果狐狸跟老虎说它很威风,老虎会相信吗?”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接下来的课文充满好奇心。
二、生字生词教学《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主要包括:假、威、爪、之、窜、逮、吓、胆、愣、神气活现等。
在讲解这些字词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组词、造句、近义词反义词辨析等,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三、故事情节分析接下来是对课文情节的分析。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课文,然后提出一些问题,例如:“狐狸为什么要假扮老虎?”“老虎为什么会被狐狸蒙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故事中的情境,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心理和行为。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故事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例如:“狐狸的神情”、“老虎的疑惑”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来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寓意讲解与拓展最后是讲解故事的寓意和进行拓展。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主要寓意是提醒人们不要借助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在讲解寓意时,可以采用一些生动的例子,例如生活中的一些类似行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寓意。
此外,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活动,例如让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听过或看过的类似寓言故事,或者让他们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寓言故事。
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作业与巩固课后作业也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例如生字生词的抄写、课文的背诵等。
此外,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或者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个故事画下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狐假虎威二年级课文原文

狐假虎威二年级课文原文
《狐假虎威》并非收录在现行的二年级语文课本中,而是改编自一则古代寓言故事。
以下是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的野兽都害怕昭奚恤,是真的吗?”群臣没有人回答。
江一对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抓住了一只狐狸。
狐狸说:‘你不敢吃我。
天帝让我统治百兽,如果你吃了我,就是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不可信,我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后面,看看野兽们见了我会不会逃跑吧?’老虎认为有道理,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们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认清事实,不要被别人的假象所蒙蔽。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转”“闷”;理解“狡猾、违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动物头饰及生字卡片。
(教师)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转”“闷”;理解“狡猾、违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头饰展示,设置悬念1.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头饰。
说说在你心目中狐狸和老虎是什么样的。
2.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处相遇,你说谁厉害?可是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狐狸和老虎碰在一起,老虎不但没吃掉狐狸,反而被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目,认读“假”和“威”,说说课题的大意。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展开小组合作,检测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自学,教师相机指导。
(1)组织学生利用书中识字表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
(3)组长对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归纳,再读再认。
4.教师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生词“食物”,想一想:老虎是在什么情况下抓住狐狸的?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的词,思考: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3.指导朗读。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食、物、眼、爷”,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PPT课件《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

纳闷 受骗 借出
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个动物之间的故事?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你是从 哪看出来的? 3、试着演一演这个故事。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 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 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 怎么分。”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 “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 你们别急,看我的——”
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 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 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 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 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 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 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 百兽吓跑的。
狐假虎威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 在生活中,用“狐假虎威”这个词比
喻一种人,这种人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 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
结构梳理
狐假虎威
狐狸
神气 活现
老虎
半信 半疑
摇头 摆尾
东张 西望
仗势 欺人
1.演一演,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2.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续编《狐假虎威》 的故事。(提示: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 怕自己才逃跑的……)
食物眼爷
食物 物品 眼睛 爷爷
急咬第公
着急 咬牙 第一 公鸡
二年级虎假虎威课文

二年级虎假虎威课文
二年级有一篇课文叫做《狐假虎威》,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战国策》。
2017年,这篇课文入选部编版(人教社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21课,并邀请梓君、陈亮、杨海波为本文录音。
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人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善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
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狐假虎威》评课稿前言本次教学评课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狐假虎威》。
该课文主要讲述了狐狸借助虎的威势欺骗其他的动物,最终被狗揭穿的故事。
本篇文档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本次阅读课进行评估。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能够认识并记住本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角色行为。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阅读理解: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课文词汇:学生能够掌握并应用关键词汇;•分析角色行为: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行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词汇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先教授本篇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口语和游戏等方式逐步熟悉这些语言元素。
2. 带领学生朗读学生逐句朗读故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故事情节,讨论人物行为,通过讨论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
4. 教学延伸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延伸。
例如,对于理解上有难度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对于字汇较为熟练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更加高阶的词汇。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悉本篇课文,并掌握故事情节和词汇。
同时,学生也表现出了对于教师的话语的积极回应,参与和表达的意愿。
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强,尤其是在谈论人物行为方面,学生举例明确,提出个性化观点,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可以认为这次阅读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总结综上所述,本次阅读课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估,最终认为该节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是成功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互动性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狐假虎威》教案三篇

【导语】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只狐狸借助⽼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活中有些⼈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的⼒量吓唬⼈,其实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现象蒙住了⾃⼰的视线。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复述课⽂。
3、理解课⽂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认读⽂中21个⽣字,会写其中的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字卡⽚、课件 ⼀、激情导⼊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
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 ⼆、民主导学 (⼀)初步感知课⽂ 狐狸是⼀种狡猾多疑的⼩动物,⽽⽼虎凶猛⾼⼤,是百兽,它们之间会发⽣什么故事呢?⼤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吧!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说,狐狸和⽼虎之间发⽣了什么事?(放动画⽚) (⽼虎在森林⾥逮到了⼀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个办法骗⽼虎,最后借着⽼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激趣导⼊,培养学⽣概括以及说话的能⼒。
) (⼆)精读课⽂,指导朗读。
精读第⼀⾃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起来读读课⽂的第⼀⾃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虎)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虎⾝边“窜”过,⽼虎还是逮到了它。
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跑”呢?我们来请教⼀下字典⽼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师,有了它的帮助,⼩朋友⼀下⼦就理解了“窜“的意思。
小古文《狐假虎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以看图、朗读、表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并重点抓住几个词语,作为课文的主线。
针对“狐狸”,我抓住了“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些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并进行前后对比,突显狐狸的狡猾本性;
针对“老虎”,我抓住“愣”、“蒙”、“跟”三个字,表现出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本质。
在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减少拘束,我退出讲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评价中肯,朗读和表演也轻松随意,放得很开。
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朗读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