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

合集下载

第八章元散曲

第八章元散曲
❖ 任讷《词曲通议》:“曲以说得急切透辟、 极情尽至为尚,不但不宽弛、不含蓄,且多 冲口而出,若不能待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 辞面,用比兴者幷所比所兴亦说明无隐。此 其态度为迫切、为坦率,恰与词处相反地 位。”
三、尖新奇巧,谐谑讽刺。
❖ (一)尖新奇巧,构思奇特新颖。 ❖ 睢景臣《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 (二)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俗共赏。 ❖ 杨朝英[正宫·叨叨令]《叹世》
❖ 昨日苍鹰黄犬齐飞放,今日单鞭羸马江南丧。 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 元亮。倒大来快活也末哥,倒大来快活也末 哥,渔翁把盏樵夫唱。
❖ 传统的诗文语言: ❖ 苍鹰黄犬 单鞭羸马 欺君罔上 渔翁樵夫 ❖ 群众的口头语言:倒大来快活也末哥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语语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三、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 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 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 第二节 思想内容
❖ 一、写实。
❖ 正宫·醉太平
❖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 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 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 愚贤。哀哉可怜!
❖ 双调 水仙子 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鸣善
❖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 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 五眼鸡歧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 渭水非熊。
❖ 五、言情。 ❖ 仙吕 一半儿 ❖ 春情 ❖ 徐再思
❖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口散风 声谁唤起?这别离。 一半儿因咱一半儿你。

元散曲的分类

元散曲的分类

元散曲的分类元散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它是一种结合了音乐和词曲的艺术形式,以抒发情感和描绘意境为主要目的。

元散曲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一、根据内容和题材的分类1. 情感散曲:情感散曲是元散曲的主要分类之一,主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情感散曲可以分为喜、怒、哀、乐四种类型,分别表达了作者的喜悦、愤怒、悲伤和快乐之情。

其中,喜和乐的情感散曲多以婚庆、游园、赏花等欢乐场景为背景,怒的情感散曲则多以揭露社会不公、抒发愤怒之情为主题,哀的情感散曲则以表达失意、离别、悲伤等情感为主。

2. 描写散曲:描写散曲是元散曲中的另一大类,主要通过描写景物、人物和事件来表达意境和情感。

描写散曲可以分为山水、春秋、宫廷、战争、祭祀等多个亚类。

山水散曲以描绘自然山水之美为主题,春秋散曲则以描绘四季之景和人们的生活为主题,宫廷散曲则以描写宫廷生活和宫廷人物的情感为主题,战争散曲则以描写战争场景和战争英雄的壮丽情景为主题,祭祀散曲则以描绘祭祀仪式和宗教信仰为主题。

3. 讽刺散曲:讽刺散曲是元散曲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通过嘲笑和批评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物的不满和批判。

讽刺散曲可以分为政治讽刺、社会讽刺和人物讽刺等多个亚类。

政治讽刺散曲主要以嘲讽官场腐败、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为主题,社会讽刺散曲则以嘲讽社会风气、道德败坏和人们的劣行为主题,人物讽刺散曲则以嘲讽某些具体人物的丑态和荒唐行为为主题。

二、根据形式和风格的分类1. 宫调散曲:宫调散曲是元散曲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以七言绝句为基础,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宫调散曲的特点是音调悠扬、抑扬顿挫明显,适合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 律调散曲:律调散曲是元散曲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它以五言绝句为基础,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律调散曲的特点是节奏明快、押韵和谐,展现了一种轻快的风格。

3. 江南散曲:江南散曲是元散曲中的一种特殊风格,它以江南地区的文化和风景为主题,表达了江南地区的柔美和丰富的情感。

元散曲名词解释

元散曲名词解释

元散曲名词解释
元散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学形式,也被称为“散曲”或“曲子”,是在元代时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结合歌唱和音乐的艺术形式,通常由诗歌和音乐元素组成,是一种集音乐、诗歌、戏曲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文学形式。

元散曲主要由曲词和套曲组成。

曲词是以五、七言绝句为基本句式,并以白话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诗歌形式,常常配合着曲子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套曲是由多个曲词组成的一组曲子,通常由前后相连的多个曲词组成,它们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关联。

元散曲的代表作品包括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郑光祖的《倩女幽魂》、白朴的《天仙子·夜雨思家》等。

元散曲具有语言简练、形式灵活、情感真挚等特点,常常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元散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元散曲的艺术特征

元散曲的艺术特征

元散曲的艺术特征
元散曲是中国元代时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在宋词和南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演变,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以下是元散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1.音乐性强:元散曲注重旋律和节奏的运用,充分发挥了音乐表现力,以歌唱、吟咏
等方式来展示曲调和情感。

2.语言简练:元散曲的歌词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富于表现力和韵律感,并且易
于被听众理解和接受。

3.情感真挚:元散曲以人们关心的个人情感为题材,如爱情、离别、相思等,表现出
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4.艺术自由:元散曲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摆脱了限制,具有较高的艺
术自由度。

例如在节奏和调式上进行了变化,使曲调更加灵活多变。

5.多样性:元散曲包括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如琴曲、舞曲、歌曲等。

这使得元散曲
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之,元散曲在歌曲艺术形式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其艺术特征包括音乐性强、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艺术自由和多样性等,对中国古典音乐和文化遗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元散曲

元散曲

一、散曲的兴起元曲包括元代杂剧与元代散曲。

散曲是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它是从词发展而来,又在金元时期各种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一定宫调的典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

由于散曲可以入乐,当时人们又称其为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

三、散曲与诗词的区别(元散曲的艺术特色)1 、语言的通俗一般地说。

诗的语言典雅,词的语言浓艳,而曲的语言俚俗。

由于散曲是在“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许多曲调来自乡村如 [ 山坡羊 ] 、 [ 豆叶黄 ] 、 [ 千荷叶 ] 等,同时又主要流传在市民中间,因此它的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虽然经过文人的创作,具有了“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特点,但仍然保持民歌歌词质朴活泼的特点。

如关汉卿《不服老》,马致远 [ 般涉调·耍孩儿 ] 《借马》、睢景臣的 [ 般涉调·哨遍 ] 《高祖还乡》、杜仁杰 [ 般涉调·耍孩儿 ] 《庄家不识勾栏》等,其中有不少民间口语。

又如:杨景贤 [ 中吕·红绣鞋 ] 《咏虼蚤》小则小偏能走跳,咬一口一似针挑。

领儿上走到裤儿腰。

眼睁睁拿不住。

身材儿怎生捞?翻个筋斗不见了。

全用口语写成,通俗易懂。

又如:姚燧的《凭栏人·寄征人》写思妇的矛盾心理:“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二十四字全是口语白描,十分自然真实。

2 、形式的活泼①用韵方面。

诗词押韵分平仄,平仄不能互押。

曲没有入声,平、上、去三声可以通押,比诗词的用韵更加宽泛。

诗词力避重复押韵,而曲则不避用相同的韵。

诗词用韵比较疏朗,隔一、二行押,而曲用韵较密,几乎句句押韵。

②用字方面。

诗词不能增加衬字(律诗和词都是定句定字的),而散曲除依声填词外,还可以在本字外自由地加上衬字。

这是对已经僵化了的词的定格的突破,解决了自唐宋以来,词的固定格调与表情达意之间的矛盾,使它的形式更加自由活泼。

7元代散曲(共25张)

7元代散曲(共25张)
❖ 1、分期:
❖ 元代散曲始终(shǐzhōng)与杂剧保持着同步的节奏。和杂 剧一样,它也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 时期。
❖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马 致远、白朴、卢挚、张养浩等,以马致远的成就为高。
❖ 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张可久、乔吉、贯 云石、睢景臣等,以张可久的成就为突出。
❖ 1、散曲的体制: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数。 ❖ 小令又叫叶儿,是以一支曲牌为独立单位的散曲,它是散曲的基本
单位,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 ❖ 除单支曲牌的小令之外,它还有带过曲、重头曲等特殊形式。带过
曲为小令的变体,是同一宫调的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曲 名之间加一“带”或“过”字,作为标志,如【雁儿落带得胜 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是一种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 的特殊体式。重头曲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16页,共25页。
❖ [夜行船]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 罚盏夜阑灯灭。
❖ [乔木查]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 [庆宣和] 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 四、白朴
❖ 白朴今存小令37首,套数四篇。作品较多叹 世归隐之作。如[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 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占秋江白鹭(báilù)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候,不识字烟波钓叟。
第14页,共25页。
❖ 五、马致远 ❖ 马致远的散曲现存小令115首,套数22套,大都辑入《东
第7页,共25页。
❖ 2、主要(zhǔyào)特点 ❖ 前期散曲作家特别是前两类作家继承了民

2024年元散曲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元散曲的知识点总结

____年元散曲的知识点总结元散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文体和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____年元散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元散曲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等内容,共计约____字。

一、元散曲的定义元散曲是指元代(1271-1368)创作并广泛传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继宋词和金朝的临时律诗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文体。

元散曲的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也有七言绝句,还包括长篇散曲等形式。

元散曲与南宋的词曲相比,更加自由,更加富于想象力,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

二、元散曲的特点1. 主题广泛多样:元散曲的主题非常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也有歌颂爱情的,同时还有描写自然美景的等等。

元散曲的多样主题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繁荣。

2. 表现形式自由多样:元散曲的表现形式非常自由多样,既有押韵严谨的绝句,也有押韵宽松的律诗,还有不拘一格的散曲等形式。

这种自由多样的表现形式给予了元散曲更大的创作空间,使其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3. 语言生动风趣:元散曲的语言生动风趣,常常使用鲜明的对比和夸张的修饰,给人以鲜明而直观的感受。

这种语言表现形式符合元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也是元散曲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歌词曲调悦耳动人:元散曲是一种结合了词和曲的文学形式,因此它的曲调非常悦耳动人。

元散曲的曲调活泼欢快,节奏明快有力,与散曲表达的情感相得益彰。

三、代表作品及作者1. 《白头吟》 - 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为郑思肖。

该曲以描写白头新婚夫妻的生活为主题,通过对白头夫妻恩爱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思想。

2. 《寻梅》 - 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为刘翰。

该曲以描写寻找梅花的过程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 《南乡子·登临送目》 - 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为马祖常。

该曲以描写登临远眺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感悟。

简单介绍一下元散曲的创作背景

简单介绍一下元散曲的创作背景

元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

其创作背景如下:
词在金元两朝逐渐衰落,脱离民众,进入文人的象牙塔。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音乐与汉族地区的音乐融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即北曲。

北曲用于杂剧,成为剧曲,作为独立的乐歌,就是散曲。

元初废除科举,断绝了文人仕进的道路,他们被迫流入社会底层。

散曲为文人提供了一种更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他们中许多人出入秦楼楚馆,大量创作散曲。

在此背景下,散曲得以蓬勃发展,获得与诗、词比肩而立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调与曲牌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 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八 十四宫调。 七声 :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 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 射、应钟。 九宫调: 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大石、 双调、商调、越调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 式。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 《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 《二煞》等都是曲牌名。
元 散 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 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杂剧 (散曲+“科”+ “白”)Fra bibliotek散曲概念
所谓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 是继宋词之后,兴起于金元之际,盛 行于元明两代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 兴诗体。
音乐——元代流行歌曲; 文学——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武)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 白朴《墙头马上》(裴少俊、李千金)
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张珙) 郑光祖《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
元曲四大家
元散曲的分期

前期可以大致视为本色派或豪放派,口语化, 通俗化,自然、诙谐,知名作家有关汉卿、马 致远、张养浩等人; 后期可以大致视为文采派或清丽派,讲炼句为 工,对偶见巧,知名作家有睢景臣、张可久、 乔吉等人。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 马致远的《汉宫秋》(汉元帝、昭君)
白朴的《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