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论文
天文学基础论文——宇宙的观测和假说

宇宙的观测和假说——探索神秘瑰丽的宇宙世界摘要:宇宙广袤无垠,我们现在所知道有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并且通过近半世纪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大约14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关键词:宇宙起源大爆炸太阳九大行星黑洞宇宙世界神秘莫测,从粒子、宇宙物质、地球、月球、太阳、九大行星到太阳系、银河系、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科学家们仿佛一层又一层的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却在欣喜的以为可以了解一个完整的宇宙后,却又发现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尽管人们在宇宙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却无法阻止宇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不断探索它,认识它。
而我所写的这篇论文就是介绍一些我所了解的关于宇宙的假说。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假说(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宇宙学家所指的宇宙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比利时神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先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但他本人将其称作“原生原子的假说”。
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例如空间的均匀和各向同性)。
大爆炸理论的建立基于了两个基本假设: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
宇宙学原理是指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
这些观点起初是作为先验的公理被引入的,但现今已有相关研究工作试图对它们进行验证。
例如对第一个假设而言,已有实验证实在宇宙诞生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精细结构常数的相对误差值不会超过10-5。
此外,通过对太阳系和双星系统的观测,广义相对论已经得到了非常精确的实验验证;而在更广阔的宇宙学尺度上,大爆炸理论在多个方面经验性取得的成功也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支持。
天文学基础的论文

天文学基础摘要: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分支,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
关键字:天文学,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天文学四大发现,矮行星,中子星,黑洞通过听天文学基础的课使我对天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恒星和行星十分感兴趣。
古代的天文学家仅仅依靠肉眼观察天空,1608年,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此后,天文学家就能够更清楚的观察恒星和行星了。
天文学课程论文《通过光谱研究恒星》

恒星光经过色散系统(光栅或棱镜)分解后形成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
恒星光谱的形态决定于恒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运动状态。
光谱中包含着关于恒星的各种特征的最丰富的信息,到现在为止,关于恒星的本质的知识,几乎都是从恒星光谱的研究中得到的。
绝大多数恒星光谱与太阳光谱很相似,都是在连续光谱上面有许多暗黑的谱线的吸收光谱,说明恒星是被较冷的恒星大气包围的炽热的气体球。
恒星间谱线数目和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是地球上已存在的化学元素的谱线。
通过恒星光谱的研究,可以测定恒星的化学组成,恒星大气的温度、压力和恒星运动的视向速度等。
恒星光谱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其中按哈佛系统,根据绝对温度把恒星分成O、B、A、F、G、K、M及附加的R、N、S等类型,其中每型又分为10个次型。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已经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
并对恒星光谱根据它们中谱线出现情况进行了分类。
结果发现它们与颜色也有关系,即蓝色的“O”型、蓝白色的“B”型、白色的“A”型、黄白色的“F”型、黄色的“G”型、橙色的“K”型、红色的“M”型等主要类型。
实际上这是一个恒星表面温度序列,从数万度的O型到2-3千度的M型。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根据恒星光谱型和光度的关系,建起著名的“光谱-光度图”,也称“赫-罗”图。
大部分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叫主星序,都是矮星。
其它还有超巨星、亮巨星、巨星、亚巨星、亚矮星和白矮星等类型,而这一不同类型表示了它们有不同的光度。
赫--罗图是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不仅显示了各类恒星的特点,同时也反映恒星的演化过程。
在恒星的光谱分类中,O、B、A型称为“早型星”;F和G型称“中间光谱型”;K和M型称为“晚型星”。
20世纪90年代末期,天文学家越过M型把恒星光谱分类扩展到温度更低的情况,先提出了新的L型,继而又提出了比L型温度更低的光谱分类T型。
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确定恒星表面的温度。
探索未知的宇宙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探索未知的宇宙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宇宙天文学,作为天体研究与探索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执着追求的对象。
无论是对于天体起源、演化,还是对于宇宙的深度理解,宇宙天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都承载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本文将围绕着宇宙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要点展开探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
一、选题与引言在选题时,需要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定位研究方向。
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选择有创新意义的方向,同时要结合实际可行性进行选择。
引言部分应对选题进行合理的介绍与展望,引出研究问题,强调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也是对现有研究进展的总结与评价。
在写作时,应选择近年来权威期刊、学术论文、国际会议的相关文献,将各个观点进行对比和综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术思路。
三、问题描述与研究方法在问题描述部分,需要准确地概括研究的具体问题,并明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对于研究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观测、模型或理论计算等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
四、实验/观测设计与实施针对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或观测方案,并明确数据采集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观测需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五、结果与分析结果部分应直观地呈现实验/观测所得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与分析。
可以借助图表、曲线等形式呈现数据,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解释和讨论。
六、结论与展望结论是整个毕业论文的总结,应对研究问题进行准确、简明的归纳,并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
展望部分可以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发散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七、参考文献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引用相关文献,确保引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符合学校或学术杂志的要求,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八、附录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在毕业论文中加入附录,以提供一些详细数据、图表、实验设备及参数等辅助信息,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论文内容。
天文学 结课论文

学习“天文学”的收获和体会当我写下这样的结课论文题目时,一时不知道怎样下笔,因为在我的概念里,论文都是既有摘要又有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而“天文学”作为我的选修课,我对它的了解仅仅限于一个学期的五六次课程,要说更深入的研究学术是非常力不从心的,所以还是在这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在百度百科上搜素天文学,它会给出这样的定义,它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这样看来,老师讲解《天文学》这门课是以最基本天文学内容,包括我们头顶的星空,外延至银河系中的星座,甚至更为广阔的宇宙的结构和起源等,从行星层次,恒星层次,星系层次,宇宙的不同研究对象概述了天文学中重大而基本的内容,简单阐述了天文学与人类的主要关系。
令我影响深刻的是李老师课堂上由理论联系实际讲述的人生哲理,例如六组慧能偈语,给人以启迪。
对于宇宙太空,我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表面的认为地球以外的天空就是宇宙太空,只知道它浩瀚无垠,并且是我们所不能估量的。
直到这门课后,真正见识到了宇宙和人类进程的伟大,感觉上有点不可思异,不得不对自然界的神奇产生叹佩之气,也对科学家们佩服不已。
他们用尽毕生所学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
课堂上播放的纪录片《 The Known Universe》没有中文字幕,只是看到视频还没有对已知的宇宙进行了解,课后查阅了一下,已知的宇宙缩小从喜马拉雅山脉穿过大气层和漆黑的空间大爆炸的余辉。
该短片视角从喜马拉雅开始拉远,穿过数百亿光年,直到大爆炸的遗迹,宇宙的尽头.....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不要为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气,不要为过程中一次失败而耿耿于怀,要珍惜现有的一切,知足常乐。
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相关推荐古代天文学的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天文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神话时期兴起,绵延千年不衰。
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关键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哲学;真科学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从众多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说在少昊氏时,人人私下研习天文,都搞起了沟通上天的巫术,致使天下大乱。
颛顼帝命令重、黎二人“绝地天通”,禁止了平民与上天沟通交流。
之后与天交流的权利就专属于天子,也只有天子钦定的巫觋才有资格去沟通上天。
从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就成了皇家的专属品,而天子也开始拥有了对“天命”的解读权。
这也就是中国漫长天文学史的开端。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我国天文学至于夏商周代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历法。
特别是到了周代,已经有人开始观测流星、行星等天象及星辰。
相比于上古时代,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的天文学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完成的。
在这一时期,不仅二十八星宿体系确立,而且在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
我们古人开始通过观测日影长短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
并且在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人们观测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详细记录。
这些都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资料。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天文学大框架建立之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
不仅历法得到统一,二十四节气,浑天仪等天文知识以及天文学仪器的进一步发明使得我国的天文学一路高歌猛进。
到了元朝,由于铁木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辉煌帝国,我国古代天文学甚至传到阿拉伯等国,可谓是盛极一时。
关于天文学概论的论文3000字

关于天文学概论的论文3000字篇一:《天文学概论》期末论文恒星《天文学概论》期末作业之想一想对恒星的认识姓名:舒必成学号:202113020213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学习,我收获天文学了很多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也许是因为星空更为重要谜样就很神秘,充满魅力,指引着我选择专业课程了天文学选修课。
在课堂上,与浩瀚的宇宙的一次次碰撞,一次次惊叹,一次次感慨;与古今思想体系的一点点接触,一点点欣喜,一点点感悟;使我的选修课有感叹,有乐趣,有收获,没有遗憾。
形形色色在老师的引导和种种疑问的追寻下,我对恒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一番探究,恒星就像一个长寿的人——再机缘巧合下诞生,倔壮成长后,历练漫长的黄金阶段,接着是膨胀的失婚,最后慢慢的衰老。
所以下面我会从恒星的四个阶段谈谈我对恒星的认识。
一、快速成长的科袋恒星最初诞生宇宙飞船于太空中的外太空尘埃,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星云”或者“星际云”,其主要成分由氧组成,密度极小,但体积和准确度巨大。
密度足够大的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1 000万度时其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核聚变成小的结果是把四个氢原子核聚变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核工业,形成辐射压,当压力增高到足以和无可自身收缩的引力抗衡时,一颗恒星诞生了。
恒星形成的初始阶段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星云气体和灰尘所掩盖。
通常,正在产生恒星的星源会通过在四周光亮的气体云上产生阴影而楼前被观测到,这被称为包克球。
质量非常小的原恒星不能达到足够开始氢的核融合反应,它们会正式成为棕矮星。
产品质量更高的原恒星,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万K,可以开始质子-质子链反应将氢先融合成氘,再融合成氦。
在质量如上所述太阳效率质量的恒星,碳氮氧循环在能量的产生上所贡献了可观的数量。
新诞生的有各种不同的大小和颜色。
光谱类型的范围从高热的蓝色到低温的型态红色,质量则从最低的0.085太阳可靠性到数十倍于太阳可靠性。
天文学概论 论文

天文学概论——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是个生命繁衍的星球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给了我们无与伦比的宝贵生命。
进化论告诉了我们,生物的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逐步进化而来的。
产生生命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具备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大分子结构有机物、从大分子结构有机物到生命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条件。
产生生命以后还要有着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而在九大行星之中,只有地球才符合条件:(1) 地球的行星位置非常优越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也不近,八大行星中,按离太阳远近的顺序排行,地球是老三,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适中,地表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而低于水的沸点,从而保证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使生命体的产生成为可能。
加上有大气层保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有较弱的温室效应,所以地球上年平均温度为15℃左右,最适宜生命繁衍。
地球的质量不大也不小,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科学家认为,地球质量假如再大一点,其引力就会增大,氢、氦、甲烷等原始大气就会被它紧紧吸住。
造成地球缺氧而遏制生命进化。
但假如地球质量再小一点,引力也就变小,地球就不可能保持一个相对稠密的大气层,也无法集结足够的水,生命的诞生和演化也无法实现。
(2)地球的物理状况非常优越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
地壳厚约30km,地幔2840km,地核厚约3500km。
每一部分又可细分。
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
根据板块构造说,地壳由几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炽热的地幔上缓慢移动。
它的运动方式基本有两种:扩张和缩小。
扩张运动表现为两个板块相互远离,地下岩浆涌出形成新的地壳;缩小运动表现为两个板块相互碰撞,一个板块钻到另一板块的下面,在地幔的高温中逐渐消融。
在板块交界处常常存在许多巨大的断层,地震频繁,火山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最外层。 五、太阳活动
光球表面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
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
4000℃左右,一
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 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
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
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用天文望远镜对它观测时,常常可以发现:在光
球层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比较明亮的斑点叫做“光斑”
。光斑比太阳表面高些,可以
算得上是光球层上的 “高原”。 光斑也是太阳上一种强烈风暴,天文学家把它戏称为“高原
风暴”。光斑的亮度只比宁静光球层略强一些,一般只大
10%;温度比宁静光球层高 300℃。
一个 等信息传
我们在银河系内来看看。 1960 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寻找外
星文明可能的方法,是这样的一个公式:
N=R* × Fp× Ne× Fl × Fi × Fc× L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庞杂,它以一连串可能性的乘积来计算我们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多少个 文明社会( N )。
R* 代表我们银河系内一年之间新诞生的恒星数。宇宙空间是由超新星爆发飞散的碎(平均 每 30 年发生一次)和形成宇宙的大爆炸的副产品——氢气构成。渐渐地,受重力和新的超 新星爆发冲击力的影响, 这些物质集中于一个地方,慢慢聚积,最后变成一个恒星。这个过 程不断重复。
太阳耀斑是一种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
所以也叫 “色球爆发” 。其主
要观测特征是, 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
其寿命仅在几分
钟到几十分钟之间, 亮度上升迅速, 下降较慢。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耀斑出现频繁且强
度变强。这一增亮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0 万至 100 万次强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
约,更不能改变它的条件。只能远远的看着, 有关他的知识全靠人们依据观测推理取得。我 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它呢?下面让我来揭示太阳的奥秘。
一﹑太阳的定义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
99.87% 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
Fp 指这样形成的新恒星, 平均拥有多少行星的数值。 恒星当中, 有称为二重星、 三重星的, 拥有两三个一样大小的太阳, 互相交替包围。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无法形成行星。 但是在我
们太阳系里, 不是有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巨大行星吗?这可以视为三重星, 星有可能有行星。但是,恒星通常有几颗行星,这一点无法确定。
阳风”;另一种是在太阳活动时辐射出来,速度较大,粒子含量也较多,这种太阳风被称为 “扰动太阳风” 。
米粒组织是太阳光球层上的一种日面结构。呈多角形小颗粒形状,得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
测到。米粒组织的温度比米粒间区域的温度约高
300℃,因此,显得比较明亮易见。虽说它
们是小颗粒,实际的直径也有 1000 公里- 2000 公里。明亮的米粒组织很可能是从对流层上
学 号_______ 班级名称__ 学院名称__商学院_______ 交阅时间__ 2012 年 11 月 20 日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太阳的奥秘
怀抱着好奇心,我选择了本学期的天文基础选修课,希望能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常识丰富起 来,通过学习我也收获了很多。 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 化学、 数学等知 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 对宇宙中的恒星、 行星、 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 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 天文 学往往引起人们神秘莫测的感觉, 他研究的大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不能用尺量, 不能用称
气层一样, 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 三层。 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
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 色球和日冕 温度约是 6000 开。它是不透明的,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层和对流层。
太阳的核心区域半径是 太阳半径的 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太阳核心的温度
且能破译我们的信息。 在这些前提下, 我们来讨论文明所能存在的时间的问题。 我们人类从
有智慧到现在也就几千年的时间, 至于未来能存在多久不得而知。 银河系半径为 5000 光年,
所以银河系外的文明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到我们这儿所需的时间也得以万年为单位计算。 文明存在的时间都不一定有万年所以可能一个文明发送了一段信息到另一个文明, 到时,那个文明已经破灭了。
也很难被太阳系边缘的接收器接受到, 除非发射器和接收器隔空相对。 在近几十年里各国的
宇航局也做出过努力, 比如发射刻有歌曲的唱片, 刻有人类男女图形的铜板。 但仍未有任何
回应。
从那些假设存在的高等文明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得做出以下几个假定:
1.这类高等生
物的存在方式是我们所能理解的 2.他们有在宇宙空间中向很遥远的地方传送信息的技术并
8 分 19
秒。太阳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气
候和天气。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 32 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
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 400 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 400 倍),使
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
[标签 :标题 ]
篇一:天文学论文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封面) 课 程 名 称____天文学基础________ 的奥秘________
专题读书论文 (体会) ____太阳
指 导 老 师__ 杨雪娟__________ 姓 名__ ______
光斑不仅出现在光球层上,也出现在色球层上。不过,出现在色球层上的不叫“光斑”
,而
叫“谱斑”。 日冕会有向外膨胀运动, 并使得冷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
太阳风。 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
但它们流动时
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 所以称它为太阳风。 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 来自太阳 并以 200-800km/s 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太阳风有两种:一种持续不断地辐射出来,速 度较小,粒子含量也较少,被称为“持续太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 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每年
7 月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 ,1 月最近(称为近日点) ,平均距离是 1 亿 4960 万公里(天
文学上称这个距离为 1 天文单位)。以平均距离算,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经过
亿枚百吨级氢弹的爆炸。耀斑更主要表现在从射电波段直到
X 射线的辐射通量的突然增强 ,
将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
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 与大气分
子发生剧烈碰撞, 破坏电离层, 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 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
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 大气作用, 产生极光, 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 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运行(公转) 。
二﹑太阳的概念 在茫茫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 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较近,所以看上去是 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 其它太阳系外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 即使是最近的恒星, 也比太 阳远 27 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11.2 年。天
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和最少的年份称之为“太阳活动峰年”和“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黑
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相对较低而显得黑的区域, 黑子会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产生干扰, 指南 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动物迷路, 无线电通讯受到严重影响或中断, 直接危害通讯系统安全。 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在 1173~1976 年间,发生了 56 次流行性大感冒,都出现在太阳黑 子活跃的年份, 死于心肌梗塞的病人数量也急剧增加。因此, 太阳黑子量达到高峰期时,人 类要及早预防流行性疾病有趣的是, 太阳黑子多的时候, 气候干燥,农业丰收,黑子少的时 候,暴雨成灾。 太阳黑子数目增多的时候,地球上的地震也多。植物的生长也随着太阳黑子 的出现而呈现 11 年周期的变化,黑子多长得快,黑子少长得慢。
中心区顶部的 0.25 个太阳半径向外到 0.71 个太阳半径,这里绝大部分。
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
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 0.71 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
流层。 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 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
-26.8 ,成为地球
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每 25.4 天自转一周,每 2 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
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 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 6km 。
三﹑基本参数
日地平均距离( 1 天文单位): 1.49597870 × 10 米( 1 亿 5 千万公里) 日地最远距离: 1.5210× 10 米 日地最近距离: 1.4710×10 米 远日点与近日点距离相差 500 万千米 直径:大约 1392020 公里(地球直径的 109 倍) 表面面积:大约 6.09 × 10
极高,达到 1500 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
极大的能量。 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 每立方厘米可达 160 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