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5.听黄老师讲《中国童话》的故事

合集下载

黄蓓佳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

黄蓓佳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

黄蓓佳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黄蓓佳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黄蓓佳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同学们,我想你们都看过著名作家黄蓓佳老师写的《中国童话》吧。

中国童话故事(精选30篇)

中国童话故事(精选30篇)

中国童话故事(精选30篇)【中国童话故事(精选30篇)】中国童话故事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人文精神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份精选的中国童话故事,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启迪。

一、拜月亮的小兔子从古代童谣中走来的拜月亮的小兔子,教会了孩子们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兔子翘起两只大大的耳朵,竖起毛茸茸的兔尾,一跳一跃,向月亮拜年。

二、美猴王《西游记》中的角色孙悟空嬉笑怒骂的形象深入人心。

美猴王取材于中国神话,以技艺高强,机智幽默的形象,陪伴了一代代的孩子们成长。

三、天宫之宝《天宫之宝》是一则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四位著名的神仙在天地间留下的宝物故事。

这些宝物遗失在人间,孩子们在寻找宝物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童话中的奇妙乐园童话中的奇妙乐园是一座充满了神奇和惊喜的地方。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与小动物交朋友,飞上天空,和精灵们一起冒险。

这个乐园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同时也传递了友善和勇敢的价值观。

五、小红帽小红帽是来自欧洲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可爱的小女孩与大灰狼之间的斗智斗勇,提醒孩子们要小心陌生人。

这个故事成为了保护孩子们安全的重要教材。

六、葫芦娃《葫芦娃》是中国的一部动画片,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

七个聪明勇敢的葫芦娃通过化袍成龙、隐身术和变大变小的本领,与妖怪战斗,保护了村民的安全。

七、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话中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迪士尼动画的代表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美丽善良的品质和对正义的追求,引导他们学会善待他人。

八、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的一则经典童话故事。

小蝌蚪非常胆小,但是他勇敢地踏上了寻找妈妈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小蝌蚪学会了坚持和勇敢,最终找到了妈妈。

九、小灰灰小灰灰是一只机智聪明的小猴子,他的聪明助他解决了许多难题,教会了孩子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

十、一本小小的童话书一本小小的童话书让孩子们看到了童话的魔力。

三分钟中国童话短故事_中国经典童话故事

三分钟中国童话短故事_中国经典童话故事

三分钟中国童话短故事_中国经典童话故事童话以象征的语⾔传达出⼈类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揭⽰了许多有关⼈⽣和⼈⼼的基本真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三分钟中国童话短故事,供⼤家参考。

中国童话故事1⼩猪的礼物今天是⼩猴的⽣⽇,朋友们都来向它祝贺。

⼩松⿏送来了开⼼果,⼩乌龟送来了冰淇淋,⼩⽩兔送来了巧克⼒。

⼩猴请朋友们坐下来,⼀起吃⽣⽇蛋糕。

可是,⼩猴的好朋友⼩胖猪没有来,⼤家觉得很奇怪。

送⾛了⼩松⿏、⼩乌龟和⼩⽩兔,⼩猴出门去找⼩胖猪。

⼀只⽼⼭⽺在⾼⾼的⼭坡上吃草,⼩猴⾛过去有礼貌地问:“⼭⽺爷爷,⼭⽺爷爷,您看到我的朋友⼩胖猪了吗?”“⼩胖猪呀,”⽼⼭⽺摇摇⽩胡⼦说,“它到那边的树林⼦⾥去了。

”⼩猴⾛进树林⼦⾥,看见⼀只漂亮的⼩鸟在树梢上唱歌,⼩猴问:“⼩鸟,⼩鸟,你看见我的朋友⼩胖猪了吗?”“⼩胖猪呀,”⼩鸟理理花⽻⽑说,“它到那边的⼭⾕⾥去了。

”⼩猴跑进⼭⾕⾥,⼭⾕⾥空空荡荡的,没有⼩胖猪的⾝影,只有⼀棵结满了果实的⼭核桃树。

“⼩胖猪,你在哪⾥?”⼩猴⼤声喊。

“我在这啦。

”⼭核桃树下传来了⼩胖猪的声⾳。

⼩猴跑过去⼀看,⼩胖猪掉进⼭核桃树下的深沟⾥,上不来了。

⼩猴攀着⼭核桃树,将长尾巴垂到沟⾥,让⼩胖猪抓住。

⼩猴⼀使劲,呼啦⼀下⼦,⼩胖猪上来了。

“对不起,⼩猴,”⼩胖猪说,“我想把你最爱吃的⼭核桃摘下来,送给你做礼物,可是我太笨了,从树上摔进沟⾥了,什么礼物也没有了。

”⼩猴紧紧地拥抱着⼩胖猪,真诚地说:“你已经送了最好的礼物给我啦!”“没有呀,我什么也没送呀!”⼩胖猪结结巴巴地说。

“你这傻胖猪呀!”⼩猴拍拍⼩胖猪摔得青⼀块紫⼀块的脸,调⽪地说,“这就是最好的礼物项!”⼩猴爬到⼭核桃树上,摘下许多的⼭核桃。

它把⼭核桃带回家,请⼩胖猪⼀起吃。

它俩都爱吃⼭核桃呢!中国童话故事2⼩鸟和⼤熊⼩鸟和⼤熊是好朋友。

⼩鸟在树枝上唱歌,⼤熊在下⾯的树洞⾥睡觉。

冬天来了,⼩鸟要飞到温暖的南⽅去了,⼤熊也要进树洞⾥睡觉了。

经典的国内童话故事6篇_中国经典童话故事大全

经典的国内童话故事6篇_中国经典童话故事大全

经典的国内童话故事6篇_中国经典童话故事⼤全每个孩⼦⼼灵深处都隐藏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那⾥飞翔着奇思妙想,上演着惊奇冒险,流淌着⾄善⾄美。

j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的中国童话故事有哪些呢?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国内童话故事6篇,供⼤家参考。

更多童话相关⽂章内容推荐(↓↓↓)国内童话故事1⽕鸡先⽣和鹅太太⽕鸡先⽣家的门锁⼜坏了,怎么也修不好,他⼲脆把门钉住了,⾃⼰从窗⼝⾥飞进飞出。

有⼀天下午,鹅太太从河边散步回来,路过⽕鸡先⽣的家,她想:我⾛累了,到⽕鸡先⽣家歇⼀会⼉去。

鹅太太敲敲门问:“⽕鸡先⽣在家吗?您⼲吗关着门?”⽕鸡先⽣回答:“我门上的锁坏了,只能从旁边的⼩窗⼝⾥进进出出。

”鹅太太只好⾛到⼩窗⼝那⼉,她⽤⼒爬呀,拼命挤呀,好不容易才进了屋。

“你还没吃点⼼吧,我请你吃蛋糕、巧克⼒,还有橙汁。

“⽕鸡先⽣说。

鹅太太⼀听⾼兴地说:“谢谢,我都要吃!”为鸡先⽣把东西⼀样样放在桌⼦上,“啊,这么甜美的蛋糕,我还是第⼀次吃呢。

”鹅太太说着把⼀⼤块蛋糕塞进嘴⾥去。

“喂,你也来点⼉!”鹅太太帮⽕鸡先⽣切了⼀⼩块蛋糕,她⾃⼰也切了⼀⼤块蛋糕。

瞧,鹅太太吃得多⾹呀!她的嘴上、⿐⼦上、眉⽑上都沾了奶油,看上去真滑稽。

“嗝,嗝,嗝……”鹅太太打着饱嗝说,“太好吃了,谢谢您,我该⾛了。

”鹅太太⾛到⼩窗⼝那边,她的头和上半个⾝⼦伸到了窗外。

可是肚⼦怎么也出不去了。

“我,我被夹住了,快来救救我,都是蛋糕害了我!”鹅太太卡在⼩窗户那⼉⼤叫着。

“哇,你像个瓶塞似的把窗⼝堵住了!”⽕鸡先⽣只得从后⾯的窗户⾥跳出去救鹅太太。

“哎哟,哎哟,”⽕鸡先⽣⽤⼒拔着鹅太太的头颈,“呀,这样拉你会吃不消的,我另外想个办法。

”⼀会⼉,⽕鸡先⽣拿来肥皂和⽔,在鹅太太的肚⼦⼝抹来抹去,鹅太太觉得痒痒的,笑个不停。

“⼀、⼆、三,”⽕鸡先⽣拽住鹅太太的上半⾝,“噗”的⼀声,鹅太太像塞⼦⼀样被拔了出来。

“嗨,总算出来了,其实我的肚⼦⼀点也不⼤,是你的窗⼝开得太⼩了。

中 国童话故事大全

中 国童话故事大全

中国童话故事大全《中国童话故事大全》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无数精彩纷呈、充满智慧与想象的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

让我们先走进《神笔马良》的奇妙世界。

马良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热爱画画,却买不起笔。

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支神奇的笔,这支笔画出的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马良用这支笔为穷苦的百姓画出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但这也引起了恶势力的注意,他们企图抢夺神笔。

然而,勇敢聪明的马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战胜了邪恶,保护了神笔和百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善良的心,就能战胜困难,为他人带来幸福。

再看看《田螺姑娘》的故事。

有一个勤劳善良的青年农民,每天辛勤劳作。

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了一只田螺,带回家养在水缸里。

没想到,这只田螺竟然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每天在他外出劳作时,为他做好饭菜、收拾家务。

当青年发现这个秘密后,他们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展现了善良和勤劳所带来的美好回报,让人们相信,真心付出总会有收获。

《猴子捞月》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群猴子在树林里玩耍,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它们以为月亮掉进了井里,于是一个接一个倒挂着去捞月亮。

结果,月亮没捞着,还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做事要先思考,不能盲目行动。

《哪吒闹海》的故事更是激动人心。

小哪吒天生神力,勇敢无畏。

当龙王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时,哪吒挺身而出,与龙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他抽了龙王三太子的龙筋,还大闹龙宫。

最终,哪吒的正义之举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这个故事传递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鼓励人们要勇敢地面对不公。

还有《阿凡提的故事》,聪明机智的阿凡提总是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来对付那些贪婪自私的财主和权贵。

他用自己的智慧为贫苦的百姓争取权益,让大家在欢笑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感动。

中国童话故事大全(5篇)

中国童话故事大全(5篇)

【导语】童话故事中的幻想看起来好像能⽆拘⽆束,可在瞬间上天⼊地,⼀⽬千⾥,可写仙⼦,可写妖魔,可死⽽复⽣,可长⽣不死,甚⾄连⾍鱼鸟兽都可以有⼈的思想,⼈的⾏为等等。

所有这些,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都是不可能发⽣的。

可实际上,童话故事正是以‘幻想’为⼀⽅⾯,以‘真实’为另⼀⽅⾯,给童年增添了更多的⾊彩。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童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童话故事:好饿的⽑⽑⾍ ⽉光下,⼀颗⼩⼩的蛋躺在叶⼦上。

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上来了。

⼀条⼜⼩⼜饿的⽑⽑⾍,从蛋⾥爬了出来。

他要去找⼀些东西来吃。

星期⼀,他吃了⼀个苹果。

可是,肚⼦还是好饿。

星期⼆,他吃了两个梨⼦。

可是,肚⼦还是好饿。

星期三,他吃了三个李⼦。

可是,肚⼦还是好饿。

星期四,他吃了四个草莓。

可是,肚⼦还是好饿。

星期五,他吃了五个橘⼦。

可是,肚⼦还是好饿。

星期六,他吃了⼀块巧克⼒蛋糕、⼀个冰淇淋甜筒、⼀条⼩黄⽠、⼀块奶酪、⼀条⽕腿、、⼀根棒棒糖⼀个樱桃派、⼀条⾹肠、⼀个杯⼦蛋糕和⼀⽚西⽠。

那天晚上,⽑⽑⾍的肚⼦痛! 第⼆天,⼜是星期天了。

⽑⽑⾍吃了⼀⽚⼜嫩⼜绿的叶⼦,觉得舒服多了。

现在,⽑⽑⾍不觉得肚⼦饿了。

他不再是⼀只⼩⽑⽑⾍了。

他是⼀只⼜肥⼜⼤的⽑⽑⾍。

啊!⽑⽑⾍变成了⼀只好漂亮的蝴蝶。

2.中国童话故事:⼩梧桐树 在⼀座遥远的美丽的⼩村庄⾥,⽣长着⼀棵⾼⼤的梧桐树,每年春天,梧桐树就会开出⽆数朵粉⾊的⼩喇叭状梧桐花,在浓郁的绿叶的的映衬下,它犹如⼀位粉妆⽟砌的姑娘⼀样亭亭⽟⽴。

夏天到了,由于⾬⽔丰沛,阳光充⾜,⼀棵⼩梧桐苗破⼟⽽出,它东张西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梧桐妈妈⾼兴极了,把⼩梧桐苗护在⾝下,为它遮住骄阳的炙烤,挡住狂风暴⾬的侵袭,把它照顾的⽆微不⾄,但⼩梧桐苗却长得很瘦⼩,⾯黄肌瘦。

⼏个⽉后,⼩梧桐苗越长越细,⼩叶⼦渐渐变黄,慢慢死掉了。

梧桐妈妈仰望着天空,不禁留下了泪⽔。

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温席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个唯美的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叫黄香,她住在一个山上的小屋里。

黄香母亲死后,黄香便独自一人住在山上,生活很艰苦。

某一天,当黄香出去采集食物时,却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温席,一个古老的男子把它留在那里,叫黄香带回家去。

他告诉黄香,这个温席可以满足你的愿望,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黄香被这个神奇的温席所吸引,于是把它带回家,然后将它放在床头。

晚上,当黄香睡着时,温席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光芒,从中走出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她对黄香说:“我是温席之神,你愿意,我就可以满足你的愿望。


黄香急忙表示愿意,仙女便把黄香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主,并把她送到一个宫殿里,宫殿里有很多的可爱的仆人照顾她,并且把真正的王子带到宫殿里,带给她一段美满的婚姻生活。

从此以后,黄香和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也深深地爱上了彼此。

可是,在一段时间后,王子却突然离开了黄香,黄香不知道王子究竟去了哪里,只能无助地等待他的归来。

时过境迁,王子终于回到了宫殿,原来,他去寻找温席的主人,只有把温席带回去,他们才能永远在一起。

当他们回到宫殿时,黄香和王子相拥而泣,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分开,共度余生。

黄香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下去,爱情最终会得到回报,那就是幸福。

如果我们坚持爱,不要放弃,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温暖的结局。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目录,质疑、预测等方式,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单,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通过阅读,感受中国民间故事永恒的艺术魅力。

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阅读策略落实民间故事的阅读。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课时安排:导读课、推进课、交流分享课各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了解民间故事特点1.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师: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中国民间故事的神奇,感受到民间故事中鲜明的人物特点。

这些故事口耳相传,凝结了人们的智慧,同学们也都练习了复述这些故事,但是课内我们只读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两个故事,你们如果想讲更多的民间故事,成为民间故事大王,咱今天就一起来读一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

听,出示老奶奶讲故事音频: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得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一听到这个开头,我们就知道民间故事要开始了。

2.你知道吗?过渡:对于民间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预设:老百姓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预设:充满想象、情节曲折。

预设: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

师介绍资料:是啊,中国民间故事从萌生发展、到成熟,大约经历了2500年;所以我们听到的故事开头大多为“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古时候”,这不是套话,而是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黄永松老师讲《中国童话》的故事汉声北京办公室2012-11-15 20:00~21:30·口耳相传的“老方法”我们先看《中国童话》的序言叫做《让汉声中国童话成为十亿中国人的故事》,现在的人口是十三亿、十四亿……我们自己的故事,当然要做给我们的孩子知道。

但是碍于现在的文化形势,常常我们的孩子不知道。

他们获得信息都是从电视、从传媒来,所以我们这部书应该扮演这个角色,让孩子有故事听。

什么意思呢?你想想看,你家有个孩子,你跟他说故事,他是最认真听的,他是最爱听的,你跟他讲完故事他一辈子不会忘记的。

你跟大人讲故事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右边耳朵进左边耳朵就出去了,或者他们就搞别的事情去了。

所以给孩子讲好故事就是他生命的形塑。

虽然只是讲故事,但是很重要。

但是这个故事要好故事。

我们讲过去的祖先们,在农业社会里面,没有这么多传媒设施。

那时候没有电,晚上就点着灯火,但是孩子还不愿意睡觉。

我记得吕胜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系主任)告诉我,他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最多的就是他们全家人在剥玉米粒的时候。

玉米收了,晚上要把它剥成一粒一粒的。

大家围着灯火剥玉米。

爷爷的任务就是讲故事。

所以这些故事影响了他一辈子。

这个是剥玉米讲故事,更何况还有妈妈抱着孩子讲故事。

妈妈抱着孩子、围在跟前、一边做家务事一边讲故事,那种情境是无法取代的。

抱着讲故事,妈妈的语气、妈妈的心跳,都会跟孩子互动的。

孩子可以发问,妈妈可以说明,这种珍贵的经验都是口耳相传,也是这一件事情的重点。

大家记得,我们就是口耳相传,积累下来的中国童话。

相对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今天科技太发达,小孩子都会玩电脑、玩iPad。

这个现象要检讨。

这会给你带来什么,让你损失什么。

手拿笔,指头的运用、笔触跟纸面的摩擦、造成的线条,跟你这样在手机或iPad上刷刷刷是不一样的,这个一定要去作比较。

今天苹果最大的服务就是让人用指头拨来拨去就什么都拥有了,这不就是过去的梦想吗?过去的梦想就是说阿拉丁神灯摸一摸,你要什么就都有,是吧?那么,心想事成,这是一个追求。

但是这个追求要看放在哪里。

这个要思考一下。

它是很好的工具,来让孩子接触一个新的世界,去理解一个新的世界。

那我们说故事,也是让他理解一个新的世界。

有亲情、有妈妈的语气,这种沟通,跟使用电子设备是不同的方式,这是要检讨的。

你说老法没有新法好用吗?也不见得哦。

过度依赖电子设备有可能会带来生理上的伤害、情绪上的伤害。

情绪上的伤害就是说他就越来越隔离人际关系了嘛,他自己拥有一个魔堡,就像阿拉丁神灯,他这样摸摸摸就可以解决好多问题,他不跟你沟通,这就可能会造成情绪上的问题。

然后再来就是社会性上的伤害,他就没有人际关系了。

然后还有他认知上的伤害,他靠摸来摸去的屏幕得来的营养、讯息,常常是一致化的。

这几样都值得去检讨。

所以,相对在农业社会妈妈抱着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围在爷爷的膝盖头前听故事的方式,这件事情(指孩子们经常使用电子设备)跟今天的宅男宅女问题,要一起讨论。

当然这就是工业社会、城市文明,相对农业社会、农业文明的一个很重要的案例。

·民间故事和小传统文化我记得我们做“惠山泥人”的时候,那些工作人员跟我讲,惠山里面有天下第二泉。

这里诞生了一个有名的无锡音乐,就是《二泉映月》。

这个人叫阿炳,其实就是很穷的一个盲人音乐演奏家。

他白天在庙口上面,没有生意了或者生意弄完了,天黑了各自要回家嘛,就要穿过我们做调研的泥人一条街附近。

开始天黑了,他就感怀身世,一边走一边咿咿呀呀地拉着他自己喜欢的曲调回家。

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说,他们小时候,如果晚上太晚睡觉,妈妈就会骂,“阿炳都回家去困觉了,你怎么还不睡”。

意思就是说阿炳早就带着音乐走过去了,已经很晚了。

过去农村都万籁俱寂嘛,就听到咿咿呀呀的音乐。

二泉映月是这么诞生的。

所以民间的东西,它有人们依附的感情在里头。

民间故事都是这样的。

你到庙里头去,站在庙门前面,有个大门神,就有门神的故事好说啊。

秦琼和尉迟恭怎么怎么样,对吧。

然后,左青龙右白虎,龙上面说的什么故事,白虎上面说的什么故事。

有些吉祥的图案,比如“祈求平安”的图案,就有一个壮士,举着一个旗子,另外一个托着一个球,那是谁谁谁,“(旗球)祈求平安”,这是谐音嘛。

这些都在庙里头。

每一个展出来给你看到的面上他会切割成很多块,上面用壁画描绘着,或者用雕刻出来的民间故事的图案。

那么进去后,中间就有龙柱,左右两边可是故事的柱子,那里面有封神榜的故事一直盘上去,三国演义的故事一直盘上去。

所以爷爷带着孙子,或者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去庙会的时候,都会看到这些故事画。

这些故事造型的雕塑嘛,都是木刻。

甚至于斗拱上面,木构建筑上面,有彩画、有雕刻。

每一面其实都说了一个故事。

这就是过去的中国童话。

是出现在庙里头。

每一面就是一页,就是一个故事。

过去的中国童话,出现在庙里头是最多的。

在流动的摊贩系统,小孩子最喜欢会做糖人啊、捏面人啊、吹糖人的这些小贩,都做很漂亮的东西给你。

其实每一个漂亮的东西,都常常是一个故事。

譬如说他会捏一个关公,红脸的,会捏一个拿着长枪的赵子龙,会捏一个拿着羽毛扇的诸葛亮。

那这些都是课本。

孩子在等着买,看着塑造面人的师傅,不但看到关公怎么咚咚咚出来怎么拿大刀这些工艺过程,他还问这是什么、这是谁,他爷爷就会告诉他,这是关公,红脸的代表什么。

然后他花钱买了,他一辈子记得住。

因为过去民间文盲很多,常常都是要靠着这个,这部分叫小传统文化。

相对的大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去读书、去受教育、去读经典的部分。

小传统文化使得我们中华民族那么大的民族,巨大的人口数量,走了几千年下来,我们自己还是有一脉相传,我们的文化没有断掉。

古印度的断掉了,古埃及的断掉了,古希腊的断掉了,古巴比伦的断掉了,我们的没有断掉。

这个就是很多小传统文化、故事形态在传诵着我们自己的历史故事,传诵着我们自己的民间传说,传诵着我们的寓言,传诵着我们更古老的神话故事,甚至于记录着事物起源的故事。

含羞草,有含羞草起源的故事;鱼,有鱼的起源故事。

刚刚所谈的这几个点,其实就是今天我们《中国童话》里头的类别:第一个是古老的神话;然后是我们很重要的历史故事;然后是民间传说故事;再来就是寓言;还有就是事物起源。

大概就是这五项。

就是我们中国童话的类别项。

我采访捏面人的故事顺便告诉大家。

在我们台北办公室后面的菜市场,有天居然看到有一个老头坐在那里一直捏东西。

走近一看,不得了,怎么捏得这么好。

然后就跟他做采访,跟他交朋友。

他说我是山东人,我“走路到台湾”。

我说你开玩笑,什么叫走路到台湾。

他就这么讲,他说我走路两次到台湾。

这很有趣的。

我觉得更荒唐了你怎么走路两次到台湾。

慢慢听他说清楚,他说我是鲁南人,鲁西南的地方,我们当地比较穷,秋收到春天没有事做嘛,所有的人都要有一技之长,有的是吹糖、有的是捏面、有的是弹棉花这样,然后就去外面卖艺增加外快。

他说我“走到台湾来”没啥了不起。

你看看,人家生命力很强。

那他就是小传统文化,他就背着他的箱子,他有一技之长,就一路做,捏面人的材料不够就再买箱米,再做再做再做,一路做。

做什么呢?就是做民族文化大家共通的认识的民族文化。

做关公,在台湾也是关公。

我只是举个例子。

还有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什么都做。

这个行业就这么活下来。

很精彩的。

还有众多其他小行业,其实也就是这么过日子的。

弹棉花也是啊,我们《汉声》杂志第28期做弹棉花,我是在泸州做采访。

我也不好意思说我在泸州会碰到他,因为我爱喝酒嘛,我到泸州就去找泸州老窖的酒厂。

结果爱喝酒这点也很好嘛,偏偏在酒厂遇到一个弹棉花的。

结果做了采访。

弹棉被也是,他有一技之长,两三个人就卷个铺盖就这么往南走。

现在大家都不需要弹棉被了。

弹棉被是什么呢?是旧被翻新,是过去能源节省最好的一个例子。

因为棉花睡久了会潮,可能边上脏了会硬,他打开来,把它拍开以后,把好棉花留着,脏的拿开,再加上一点新棉花,再去弹松它。

那又是暖暖的一个被子。

·起头的动力刚刚谈到,很多小行业,在很多小事物里头,都记录着我们自己的文化。

尤其是刚才谈的各种故事都在讲这个。

在我成长的年代,也是一样,大家都看西方故事。

我们当时有个觉醒,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看中国自己的故事书,所以才有这套《中国童话》起头的动力。

那我们在进入观察这件事情的时候,会说故事、会写故事的几个国家跟民族,其实都是大民族说得好。

像俄罗斯民族就说得好。

发现托尔斯泰就是写故事的高手。

再发现托尔斯泰的文集里头说了,“将来的艺术家一定会明白,创作一则优美的故事,一首好歌,或是编写人人能够懂的传奇、谜语和笑话,可能比创作长篇小说和交响乐更重要。

”这是托尔斯泰讲的。

所以托尔斯泰在这个以世界顶尖的文学家身份,也跨入了大众通俗文艺的园地。

那么亲身收集民间故事,并且为幼小的学童编写启蒙的故事读本。

在当时他的举动也曾被批评为“一代伟大才能的浪费”。

所以由这个系统展开我们故事的前提探讨。

·如何编排《中国童话》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做呢?因为给孩子讲故事呢,很多故事要讲。

如果说一次机会讲很多,又隔很久才讲,不如说有一个恒定的、常态的节奏跟孩子讲故事。

所以我们觉得床头故事很重要。

年头到年尾,每个晚上给你讲一个故事,然后你好好睡觉。

我们在春夏秋冬的年头到年尾当中,把萌发生命的故事放在春天。

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编排故事,一定是顺着我们农历的节气。

那么像昨天(2012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初一)的话,应该是读“送寒衣”的故事。

这个是习俗嘛。

教你能够悲天悯人,能够思念祖先,这个故事最贴切。

由节令走出来,就把刚刚的几个类别交叉使用。

所以让孩子每天听完或读完一个故事之后,可以奠定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跟认识。

刚刚讲了农业社会大家也没读书,都靠着听故事讲故事了解文化。

然后其他时间就是四时农作,去耕耘,日子就是这么过。

我们的序文里头都大概有说明。

·编辑《中国童话》的背景【文编背景:故事素材的取得和写作】现在跟大家讲一下当时我在编辑这部书时的背景。

这部书历史的长度,当时是上下五千年,现在应该讲是上下七千年,纵横一千万平方公里,十三四亿中国人产生的精彩故事。

在早期要做这个的时候,也是有感于自己故事的不足,去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西方的《白雪公主》啦,《安徒生童话》啦……这些都很好。

但是我们的在哪里呢?在我们的思考里头,在农村长大的比较知道多一点,看戏曲啦,农村掌故这些。

但也不够。

你去查这些农村的掌故,又没有。

因为我们做《汉声》,在1978年的时候已经从英文版转中文版。

在做英文版的过程当中,我们在民间文化这块下的功夫已经蛮深刻了。

因为我们做了六年的英文版嘛。

那你知道我在做民间文化采访的时候,也有很精彩的、都是口耳相传的故事。

怎么弄呢?譬如说,在台湾有个好处就是大陆各省的移民都在。

不只是说有厦门人、闽南人、客家人,再来最多的就是浙江人、江苏人、四川人……那么这些里呢有老兵,同乡会,然后年纪再老一点的有养老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