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类学科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生物化
学领域,教学改革是为了深化对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一、教学清晰目标、注重变革
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在实施教学改革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
出教学任务。

针对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现状,我们加强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
生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精简化和串联
为了增强生物化学课程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化和串联。

具体有如下两种方法:一是缩短文字叙述和理论分析的篇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将
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模块化,将其连接起来,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互动与情境教学
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和情境教学。

多种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
置于某种情境之中,增强学习的情感性和体验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表达。

在课堂上,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
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四、多元化评价
对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评价,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全面
地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并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方
法包括:笔试测验、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和口头问答等方式。

结语:。

生物化学课题的新探索

生物化学课题的新探索

生物化学课题的新探索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内各种分子构件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生物化学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从而开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新技术、新模型和新方法三个方面探讨生物化学课题的新探索。

一、新技术生物化学研究中经常会用到各种新技术,如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其中,质谱技术是目前生物化学研究中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技术。

利用质谱仪可以对蛋白质、细胞、血液等样品进行精确的分析和鉴定,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的特点。

除了质谱技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技术——cryo-EM。

cryo-EM可以在冷冻状态下观察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与传统的X 射线晶体学相比,cryo-EM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cryo-EM已经成为重要的工具,在药物研发、细胞结构和功能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新模型在生物化学研究中,产生了很多新的模型,这些模型在揭示生命系统内分子相互作用和代谢途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代表性的模型有蛋白质模型、酶催化循环模型和细胞信号转导模型。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模型也正在被提出。

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内的基因和蛋白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网络的结构和演化规律,一些学者提出了“生命系统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揭示生命系统内分子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望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新方法除了新技术和新模型,一些新方法也正在被生物化学研究者应用到工作中。

这些新方法的诞生,既推进了现有研究的深入,也为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比如,代表性的新方法有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蛋白质工程学等。

其中,蛋白质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一种方法。

生物中的很多蛋白质具有特定的功能,如酶的催化、抗体的识别等,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这些蛋白质的性能不够理想。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验教学 的作 用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操作 能 力 、创新 能力 和实 践能 力 ,才 能满 足社 会对 理论 和
实 践技 能并重 的全 能合 格人 才 的需 要 。笔者 结合 阿
2 实验教学 内容改革
实验 内容 改革 可 以从 以下 三方 面人 手 。
2 . 1 减少 验 证 性 、演 示 性 实验 ,增 加 设计 性 、综
6 2 3 0 0 2 )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 系 ,四川 汶川
摘要 :《 生物化 学实验》 教 学 ,不仅要训 练学生生物化 学方面的基 本操 作技 能 ,而且要 加 强培 养学生观察 、记 录、分析 问题 能力,为后 续的专业课程 的学习奠 定良好 的专业基础 。作者在 生物 化学 实验教 学 实践 中,从 实验教 学条件 、教 学 内容 、实 验 准备 、考核 方法进行 改革 ,并获得 了较好 的教 学效果 。 关 键 词 :生物化 学实验 ;实验教 学;教 学改革 ;探 索
Bi o c h e mi s t r y Ex pe r i me n t
TANG Go ng, REN Ch a o q i n, DAI Xi a n z h i ,XI AN Xi a n me i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h e mi s t  ̄,C h e m i c a l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C o l l e g e o f A b a T e a c h e r s ,We n c h u a n 6 2 3 0 0 2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i o c h e mi s t r y e x p e H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d o e s n o t o n l y t r a i n b a s i c o p e r a t i o n s k i l l s ,b u t a l s o c u l t i v a t e s t u d e n t s ’ o b s e r v a t i o n ,r e c o r d a n d a n a l y s i s c a p a c i t y o f s t u d e n t s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f o l l o w— u p c o u r s e s . We r e f o r me d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c o n d i — t i o n s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e x p e i r me n t p r e p a r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a n d h a s o b t a i n e d t h e g o o d t e a c h i n g e f f e c t . Ke y wo r d s :b i o c h e mi s t r y e x p e ime r n t ;e 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e r x p l o r a t i o n

精准医学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精准医学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精准医学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将生物化学教学与精准医学相结合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精准医学指的是以开发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的精密医疗为目标,通过基础研究、临床实验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

精准医学的实现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中生物化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对精准医学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与代谢、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

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主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实验的演示,但是难以满足精准医学的需要,应该着重在生物化学知识与疾病发生、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联系上,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生物医学问题。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一、注重临床实践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应强调其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除了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患者基因组表达存在差异的现象,如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药物代谢等方面。

通过实践课程、实习等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解读疾病,更好地理解临床诊疗工作,参与到精准医学的研究中去。

二、强化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

精准医学需要依赖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技术。

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可以加强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编程等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使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处理和解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生物医学研究,在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研究项目。

学生参与生物医学研究项目是精准医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物化学教学可以设置由生物医学教师和生物化学教师联合开展的跨学科合作课题。

学生分组参与科研项目,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独立完成相关实验、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课程现状分析与改革方向

生物化学课程现状分析与改革方向

生物化学课程现状分析与改革方向
最近,生物化学课程经历了一番变革,给学生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这一变革,本文将深入分析生物化学课程的现状,以及拟定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看生物化学课程的现状。

随着组合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比以往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现代的生物化学课程更加注重实验,以及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化学研究所提供的课程、设备和设施。

其次,本文将探讨改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以确保存在一定的学习动力和质量监督。

其次,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和维护的投入,促进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另外,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也应该加强,通过整合实践和理论,指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本文提出了改进生物化学课程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强学生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实验室的质量,以及强化生物化学课程与社会的联系。

此外,还应当探索现代教学模式和技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科学知识融入生活的愿景。

总之,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挑战性的过程,但只要实施正确的措施,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就能取得成功。

只有实施正确的改革方案,才能令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构建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养, 致使不少学生做毕业论 文( 计 ) , 设 时 连一些最基本 的试 剂配制 和仪器设备都没有感性认 识, 最基本 的操作都不会 。 1 学生的基础与学习主动性存在差异 _ 2 近几年 ,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 我国高等教育 由精英教育步 使
入 到大众化教育 , 高校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 程 中我们发现 , 部分学生 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 , 动手能力较强 , 重 视 自己实验能力 的提高 , 这部分学生常常觉得实验课难以满足他们 的求知欲望。但也有相 当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 基础实验 操作不规范 , 复杂实验又难以胜任。他们一般是草草做完 实验而不 考虑实验结果 。 或根本不动手操作 , 做实验 的 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任 务, 敷衍了事 。 13 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 传统 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在整个 实验 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常常是教 师从实验 目的 、 原理 、 仪器 的使用 到实验 的方法步骤 “ 一包 到底 ” 。学生 只需按实验讲义或实验教材 上 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 , 最后写出一篇模式化的实验报告。 这 样的实验课 , 操作机械, 内容单调 , 激发不 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望。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1实验教学内容 陈旧 .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完全依 附于理论教学 , 实验内容相对 陈 旧, 绝大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以主 , 定性实验多 , 定量实 验少 , 实验 内容单一 、 综合性不强。这样的实验教学存在着严重 的弊端 , 导致 学生重理论 、 轻实验 ; 重知识传授、 轻技能掌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灌输 、 主动 ; 轻 重 成绩 、轻能力 , 结果 严重影 响了学生创新意识 和刨新 能力的培 其

本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本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物化学作为高等 院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 生物技术等本 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 其实验教学在该专业课 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 它要求学生在掌握生物 化学 理论 知识的 同时 , 通过 自己动
素 c的含量进行测定 , 属于典型的验证性实验 , 在新的实验方案里 保 留了这个实验 , 但实验 内容作了一定 的改动 , 由学生 自己设计 , 可 以 比较不同植物材料 内不 同器官的维生素 c含量 ,并对结果进行 分析 , 也可以利用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处理材料 。 通过对这些物化因 素处理后 的材料进行维生素 c的含量测定 ,得出这些 因素对维生
地反 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 ,致使学制定 了一套全面的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
生 的实验技 能的考核 办法 , 使教师有 了可参照 的执行标 准, 改变了 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 的成绩评定方式。 实验课成绩考核实行量化 , 验考核 内容包括实验考 勤、 实 实验 报告 、 期末技能操作等 , 根据实际情况 , 确定各项的分成绩 。实验成
例如分子生物学 、 学、 遗传 生理学 、 微生物学的学习和实践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
1 早期生物化学实验教 学状况
以往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较 为单一 、 传统 , 十几年没有大的变化 , 实验项 目 没有完全覆盖生物化学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多为蛋白质化 学方面的实验 , 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前人 已得到明确结果的理论验 证, 学生 只不过是简单 的重 复而已, 没有很好地体现专业特色 , 学生
23 考核方法的改革 . 为保证生物化学 实验 的教学质量 , 应充分重视学生对实验课成
学生按照事先规定好 的程序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得到正确的实验结 果。 这是一种被动单向的施教方式 。 所带来 的结果是学生对实验内容 不能够完全理解 , 只是机械地按照所给的实验步骤要求进行操作 , 学 生 的思维得不到发挥 , 没有较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 实验技能 也掌握不牢 , 其结果是一些学生感到生物化学实验枯燥单调。 在实验成绩考核方面 , 由于没有 明确 的实验技能标准及考核措 施, 教师对成绩没有统一的客观标 准 , 学生成绩偏差较大, 不能很好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a i t i a poo n ok n d h w t c nrla d i p o et e q ai o t d ns i w r y t e c n iee d ds bl y s rfu d w r ,a o o o t m rv h u  ̄ fs e t s o h o b o s r d a i i on l u t d n —
(ea m n o b ce ir ad o cl o g, in d a C lg, i n 2 15, hn) D pr et f i hmsy n l ua b l y Weag t o t m e r i o f Mei l oee Weag 6 03 C i c l f a
【 ywo d 】 i h mir x e metSu e t raii it; x e metl ec igq ai Ke r s Bo e s yep r n; td n et t a ly E p r na ahn l t c t i c v yb i i t u y
2 0世 纪 的生 命 科 学 发展 迅 速 . 物 化 学 在 生命 科 学 中 生
实 验 , 验 内容 缺 乏 系统 性 和整 体 性 , 利 于创 新 型 人 才 的 实 不 培 养 。这 样 的实 验课 教 学 模 式 培养 的学 生 动 学 的理论 思 考 实 际 的 问题 , 乏 创新 缺
思维。
13教 学 方 法 .
既是一 门前 沿学 科 . 是一 门重 要 的基 础学 科[, 又 1 同时 又是 一 ] 门实 验性 学 科 , 实 验 的原 理 、 其 技术 、 法 的 发展 日新 月 异 , 方 生物化 学 实验方 法 和技 术不 断发 展 和创 新 , 进 了生命 科 学 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发表时间:2012-11-01T15:03:32.78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8期供稿作者:宋玮刘国玲[导读]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理论性密切联系的学科。

宋玮刘国玲(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化教研室 476100)【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理论性密切联系的学科。

为探索一套既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又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我们从分析生物化学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用、完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优化教学组合等理论教学改革和增添实验设备购置、开展新项目、加强学生实验技能、改变考核方式、培养科研意识等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渗透性强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内容抽象、复杂且信息量大、更新快;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

由于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迅速,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要求。

因此,应当加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力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1 生物化学特点
1.1 课程涉及多学科理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建立在分析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1.2 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强和操作性要求强。

近年来随着检验仪器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一项目检测到多项联合检测,检测内容由简单的的基本定性或半定量到微量、超微量检测;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技术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因此,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只有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

2 改进理论教学
2.1 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选择与确定多由教师掌握,而这种选择很难适合每个学生。

新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惟师是从”专制型师生关系,构建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

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

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通过专业学习,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广搏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青蓝工程”,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同时鼓励教师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2.3 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化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开展讲座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举例论证式教学、对比归纳式教学等多种授课方法。

3 改革实验教学
3.1 模拟室内质控方法来检验学生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通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达到实验应有的精度和准确性,我们严格注意学生每一步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给于指导纠正,加强准确取样训练,观察和计算实验所得出结果并记录,严禁编造和杜撰实验结果,将每位学生做得的数据进行模拟质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质控结果进行教学总结。

经过训练显示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明显提高,质控合格率明显上升。

3.2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程内容
在开课之前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带教教师全程负责该实验小组实验课程的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按实验课程授课大纲要求拟定授课内容供学生参考,学生在带教教师划定的范围中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这种做法可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使得整体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极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3 以实验课程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和精神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在实验中由带教教师进行项目指导,设计一个科研性课题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设立、查阅文献,学生从实验设备、器材、试剂的预算入手,根据所选实验项目预算本组实验所需器材、种类、规格、数量、试剂的种类、数量及配制方法和准备的时间,开展实验操作,从中得了切实的实验结果和经验并教学分析和探讨,最后撰写论文。

总之,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和实验的改革,学生对生化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由于现代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还有待逐步的完善和优化。

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根据学科发展动向,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实验教学新途径,就能在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任光,邓益斌,卢冬,等.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 28(6): 1094-1095.
[2] 李淑慧,陈莎,张阳,等.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05-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