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实验有 机结 合 的科 学 合 理 的新 型教 学模 块 , 并采 用 了 以学 生 为 主体 的渐 进 式 开放 性 引 导 型 教 学 的新
模式。
( 一) 开 设 涵盖 面 广 的 重 要 基 础 性 验 证 实 验
优化 。
已成为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 、 分析及解 决 问题 能力 和科 研 创新能力 等综合 素 质 的一个 有效 的实 践平 台。 目
前, 生物化学实 验 的各种 技术 已广泛应 用 于农 业 、 林
业、 轻化工 、 环保、 医药 、 卫生、 食 品等各 个 领域 , 引 起 全国各大高 校 的高度 重视 。近年 来 , 为 提 高“ 生 物 化 学实验” 的教 学效果 , 许 多高 校教学 工 作者 已从 教 学 内容 、 教学方式 以及 考核 方式 等方 面对 “ 生 物化 学 实 验” 课 程进行 了各种 改 革与探 索 , 但 真 正取 得 明显 成 效 的却为数不多 。因此 , 如何通过该课 程 的改革 以满 足创新型应用人才 培养的要求 , 已成 为 目前 广大生 物 化 学教学工作者努 力探讨 的重要课题 之一 。 2 0 0 9年 , 北 京林 业大 学食 品科 学 与工 程 专 业 的 生 物化 学实 验 , 从 过 去依 附于 生 物 化学 理 论课 程 中
摘
要: “ 生物 化 学 实验 ” 属 于 实践 性 和 应 用性 很 强的 课 程 , 它在 生 物 学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建设 中起 着 非 常 重要 的 作
用 。针 对食 品科 学 与 工程 专 业 人 才培 养 的 目标 及 要 求 , 在 强 化 生 物 化 学理 论 课 教 学 效 果 的 同 时 , 对“ 生物化 学 实
化工类专业《生物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物化学是与生物技术相关专业 ( 生物工程 、 生物 制药 、 环境工程等 ) 的一 门重要 基础课 。但随着科学技 术 的发展 , 生物 化学 已经广泛渗 透到化 工 、 医药 卫生 、
等 内容的介绍 , 对学生认识学 习生物 化学的重要性 、 激 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甚为关键 。如通 过介绍生化领域 中
些重大发现如 :d a B cn r毕希纳 ) E ur d uh e( 发现 的“ 无 细胞 发酵 现象 ” 从而 发现 了酒 化酶 , , 并把酵母 细胞 的
一
食 品营养 、 材料 、 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及领 域。因此 , 与 国内许多高校一样 ,我 院在上世 纪末也为化 工类 工科
不 同专业及方 向的本科生开设 了《 生物化学》 课程作 为 选修课 , 以拓宽学生 的专业视 野 , 提升学生 的综合 素质 及创新能力 , 培养跨学科综合性人才 。 生物化学属 于一门交叉学科 ,学 习者需 要具有有 机 化学 、 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 能较好 地理解生 才 物 化学中的复杂概念及理论 。而我院化工类选修生物 化学课 的学生来 自化工 工艺 、 细化工 、 精 生物 化工 、 制 药工程 、 能源化工 和林产化工 等专业方 向, 这些学生在 选修该 门课前 已修无机 、 有机及 分析化学课程 , 化 相关 学知识特别是有 机化 学等 已有一定基础 ,但生 物学等 相关领域 的基础 知识 仍然停 留在高 中阶段 ,且 不同专 业方 向的学 生学 习生物化学 的 目的 、兴趣 和要 求也不 相同。因此 , 生对这 门课程 的反映普遍 是枯燥 、 学 抽象 、 深 奥 , 点很多 , 难 针对性 不强 , 开课 的教学效果 及质量 也难 以保证 。如何针对化工类不 同专业学生 的特点及 课程要求 , 将枯燥 、 抽象 的内容 、 深奥难懂 的理论 、 错综 复杂 的代谢反应转 变成浅 显易懂 、 形象化 、 具体 化的知 识传授 给学 生 , 同时又能达到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 提升 学生 的综合 素质 、 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 养跨 学科综合 培 性人才 , 笔者结合近几年 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 培 养和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课程 的学 习兴趣 ,是学生能否学好 这 门课 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 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有 效途径 。为此在教学 中要 把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放在 突出的位置来 抓 , 其是 对选 修 《 尤 生物化学 》 的化 工类 不 同专 业学 生来说更显重要 。学生 由于生物学等相关 领域 的基础知识不足 , 再加上课程 内容普 遍枯燥抽象 、
浅谈针对培养蚕桑专业创新人才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决, 有一些 学 生 从 而产 生 了对 生 物化 学 的畏 难 和 消极情 绪 。而这 样 的学 习态度将 导致 所 学知 识仅 仅形 成 短 期 记 忆 , 时 间延 长 逐 渐 随 遗忘 , 能和 以后 的专业 课程 进行衔 接 , 不 更无 法应 用 到实际 问题 的解决 中 。因此 生物 化学 课程 教学 如何 与学 生对 专业 的认 知过程 和接
学 生 积 压 的 问 题 可 能 还 是 无 法 得 到 及 时 地 解
索 , 极参 与蚕 桑产业 的科 技 化进 程¨ 。 积 2 ]
生 物 化 学 作 为 现 代 生 物 学 技 术 最 重 要 的
理论基 础 之一 , 现 代 蚕 桑 专 业 人 才必 备 的 是 知识素 养 。较之 传统 蚕桑 专业 人才 的培 养模 式 , 物化 学 的教 学 不 仅 需 要 为 学 生接 纳 更 生 新 更复 杂 的生物 学知 识和 技术 奠定 扎实 的基 础, 同时需 要植 入 创 新 的理 念 和 营造 创 新 的
“ 螺旋 ” 的概 念 , 但其 空 间特 征 和 结构 模 式 完 全不 同 , 要 明确 区 分 。而 且 对 于化 学 基 础 需 薄弱 的 同学 , 理解 和掌 握 生 物 大分 子 的代 谢 过程 中所 发生 的 多种 化学 反应 过 程 , 的确 是 比较 困难 的 。虽 然 教 师安 排 了课 后 答 疑 , 但
人 才。
关 键 词
生 物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蚕 桑专 业
现 代生 物技 术 的革 新 , 推动 了包 括农 业 、 医药 、 军事 、 环保 等产 业 的飞 速 发 展 , 时也 同 为 许多 传统 产业 的变革 提 供 了契机 。 的科 技 水平 , 提 在更 为广 阔 的 领 域解 决蚕 桑 产 业 的 重大 需 求 , 从 根 本 上 将 改 变其 传统 产 业 的 面貌 , 动 它 与其 他 产 业 推 的融合 和交 互发 展- 。作 为担负 这 一使命 的 l 】 ] 蚕 桑专 业人 才 , 须 了解 和 掌 握相 关 的生 物 必
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应 创新 型 人 才培 养 的 要 求 。 了提 高 实验 教 学 质 量 , 优 化 实 验 教 学 内 容 , 进 实验 教 学 方 法 和 学 生 成 绩 评 价 等 方 面 探 索 新 的 实 验 教 学 为 从 改 模 式 , 得 了较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获 关键词 : 生物 化学实验 教 学改革 创新能 力 中图分类 号 : 42 G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7 5 2 1 ) 8 b-O 4 0 1 7 —9 9 ( 0 0 ( ) 0 - 1 0 6
“ 自然 科 学是 实验 的科 学 , 实 验科 学 是 自 而 不断 修 改 、 充 和 完善 。 们 课 题 组 已 编 写 告 的 评 分 按4 % 的 比例 算 入 总 成 绩 。 补 我 0 然 科 学 中 最 活 跃 的 部 分 。 获 得 诺 贝 尔 奖 了适 合 教 学 要 求 的 实 验 教 材 。 我 通过 参 与 实 期 末 实 验 技 能 考 试 精 选 有 代 表 性 的 题 就 是 通 过 做 实 验 得 到 的 , 望 大 家 重 视 实 验 教 材 的 编 写 , 我 们 对 课 程 体 系 的 认 识 目作 为 考 题 , 学 生 在 规 定 时 间 内 完 成 要 希 使 让 验 教 学 , 应 把 实 验 教 学 视 为 理 论 教 学 的 进 一 步 加 深 , 有信 心 结 合 实 践 深 化 教 学 不 更 附 属 , 论 是 由实 验产 生 的 。 因此 , 们 必 改 革 。 理 ” 我 须 改 变 实 验 教 学 依附 于理 论 教 学 的 传 统 观 念 , 筹理 论 教 学 与 实 验 教学 。 实 验 教 学 4 改革教学方 法 , 统 在 增强教学成效 中要 贯 穿 “ 师 是 主 导 , 生 是 主 体 ” 理 教 学 的 念, 鼓励 实 验 素 养 高 、 创新 能 力强 的 教 师 投 在 实 验 教 学 中 , 师 必 须 摒 弃 传 统 的 教 “ 入 ” 教 学 模 式 , 立 起 以 “ 生 为 主 注 式 建 学 求 的操 作 , 到 预 期 的 实验 结 果 。 题所 涵 得 考 盖的 内容 既 有 定 性 分 析 , 有 定 量 测 定 ; 又 既 涉 及 学 生 的 手 工 操 作 , 涵盖 仪 器 操 作 的 又 实 验 技 能 。 面 地 考 查 学 生 灵 活 应 用 所 学 全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对生物化学 实验教 学 内容、 学模 式及 考核 方式进行 了改革探 索, 教 以求调动 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 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 力
和 综 合 创 新 能 力 , 高生 物 化 学 实验教 学质 量 。 提
关键词 : 生物化 学; 实验教 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Q 3 5—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0 0 7— 7 1 2 1 )5—14一 3 4 O
t d t n x e i n a e c i g o ic e s y a d a t o r ioa epr a i l me tlta h n fb o h mit n u l r h  ̄’o n ta hn rc ie o e r. T e r s l h w d t a e w e c i g p a t fy a s h e u t s o e tt c s h h
适应“三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能 吃 苦 、 创业 ” 也是 适应 了 当 前 社 会 对 论 和 方 法 来 研 究 生 命 现 象 本 质 的 一 门 学 负 面 影 响 很 大 以 学 生 的 生 物 化 学 实 验 能 , 所
1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 , 我校 开 设 的 生 物 化 学 实 验 课 程
使 同 学 们 比 较 容 易 掌 握 , 时 又 能 面 的成 绩 :) 1平 包 1预 完成 预 习 报告 , 须 带 上此 报 告 来上 课 。 必 通 过 预 习 报 告 的 书 写 , 以 考 核 学生 对 本 实 可
验 课 的 重 视 程 度 , 免 无 目的 的 上 完 一 次 避 的相 关 实 验 内 容 的 提 问 , 考 查 了 学 生 分 既
本 上 是 : 解 实 验 的 原 理 一操 作 步 骤 一注 讲
式 , 质上 是 重 结 果 , 过 程 的 “ 实 轻 保姆 式 ” 的 教学方法。
3 1 1因“ 业 而 异 ” 置生 物 化 学 实 实 验 课 。 ) 堂提 问 : 用 学生 实验 操 作 中 .. 专 设 2课 利 提高学 生的创新 能力和 综合素 质 , 从 析 问 题 、 解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增 强 了学 生 上 又 生 物 化 学 实验 教 学 内 容 着 手 改 进 。 目前 由 课 的 认 真 态 度 , 经 常 会 遇 到 实验 中 的 一 且 于生物化学 实验课时比较少 , 实验 场 地 比 个 现 象 , 根据 自 己的 实 验过 程 及 结 果 , 家 大 较 紧张 , 加上 学 校 “ 重科 研 、 教 学 ” “ 理 集 体 讨论 , 大 增 强 了时 效 性 , 轻 、重 极 实验 效 果 极
些 仪 器 、 备 的 使 用 , 以后 能 独 立地 进 行 习报 告 : 求 学生 在 上 实 验 课前 , 须独 立 设 为 要 必 有 深 化 教学 体 系 改 革 , 教学 才 能 卓 有 成效 ,
我校生物化学实验室改革途径的探索

我校生物化学实验室改革途径的探索[摘要]:现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正在给医学教育带来困难。
我校也在探寻改革的途径,对于生化实验室,是医学教学的基础,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值得不断探寻的。
本文就我校目前生化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对生化实验室的改革作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生化实验室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530 -01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实践课程,因此生化实验是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分析测试实验室,承担全校近 12 个专业的本科生化实验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如何进行实验室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近年来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也有了一定的体现,比如实验课所占总学时比例有具体要求、完善了实践环节的类型体系如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等等,但在支撑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综合性实验设施。
由于我校2004年划分院系以来,实验室归属、体制、管理等原因,使我院实验室建设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的倾向。
实验室没有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规划,经费投入逐级分配,缺乏综合性生化实验的设备。
2.重购买设备,轻维修。
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基本上没有形成一种责任和义务。
在大精仪器的专管专用,定期检查仪器的运行情况、进行设备精度抽查、建立技术资料档案、记录仪器每次的使用维护情况、由专业维修人员定期作保养、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学习等方面存在着极大漏洞。
3.重实验硬件,轻内涵。
目前生化实验室基础设施陈旧破损,对实验室文化环境建设不够重视,缺乏人文环境,缺乏应有的实验内容、仪器构造、实验流程、安全警示等图示,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缺乏适当的处理措施。
4.实验室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验室发展的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佀胜利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为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学科,生物化学课程是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各专业培养体系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其他专业课开设的重要前提。
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总量丰富,作为基础课程,在各专业授课的内容框架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应用领域的广泛与专业设置的需要,在不同学科门类中甚至不同专业的讲授中都各有侧重,因此,结合专业特点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实践十分必要。
一、植物保护专业及其生物化学课程安排植物保护专业是植物生产类中的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
植物保护专业设置有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是在农业科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中受到持续关注的专业。
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与学科交叉的日益普遍,生物学尤其是生物化学相关内容的理论与实践在该专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化学》主要围绕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功能与代谢循环进行讲述和学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完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
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能够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生物化学的有关知识。
作为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相比,生物化学课程的课时分配一般相对较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就需要对各教学环节的组织与改进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包括教材的选取、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调整与精简等内容。
《生物化学》教材的版本较多,可以选择的空间较大,适用于植物保护专业的有面向所有专业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有针对专业类别的农林类规划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对生物化学教学师资队伍、所用教材、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进行了探讨,旨在寻求一套崭新的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创新性人才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iochemistry Adapting to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He Xiuxia,Yu Yuanhua Abstract In order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society,we discuss such aspects as biochemistry teaching staff,teaching material,teaching method,experiment teaching,course evalu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aiming to seek a new tea-ching pattern of biochemistry,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and meet the demand of society for talents.Key words biochemistry;teaching reform;innovative talents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0022,Changchun,Jilin,China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1],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发展速度很快,前沿的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
如果学生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好该课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教学工作者既要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及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以实现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
1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生命科学在各综合大中专院校均有开设,这些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一是具有丰富科研水平的研究生;二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
这两类人员都各自具有优缺点。
前者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将理论结合实例应用于教学中。
此外,他们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能及时将被科学论证和公认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观念介绍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但这些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逻辑性较差。
而后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对最新的科研缺乏了解和实践,这限制了他们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培养已刻不容缓。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分年度派送老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或学习;同时组织观摩教学活动,提供年轻老师向知名教师学习的机会;组建课程梯队,每月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2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与其他课程相关内容优化整合目前高校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郑集主编的《普通生物化学》、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洪渊主编的《生物化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江南大学编写的《生物化学》等教材。
这些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教材,各有特色。
其中王镜岩主编的教材理论体系全面、翔实,但是这本权威教材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要求讲解的课时也比较多,比较适宜作为重点高等院校的理科教学教材。
而聂剑初主编的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文字精练,学生容易接受,适合普通理科院校师生使用,所占用学时也相应可以缩减,但内容深度有所欠缺,在当前考研热的形势下,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
郑集主编的教材相对上述两套教材而言也自有其特色,层次清楚、使用面广,难易适中,实用性强,为此我校使用郑集主编的《普通生物化学》作为教材,并辅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参考书。
同时将该课程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如《生物膜和细胞器》在细胞生物学中精讲、《基因的表达调控》在分子生物学中精讲,《染色体》在遗传学中精讲,而在生物化学中略讲。
3采用双语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学生学习英文阅读是最强项的特点,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使用一定比例的英文。
专业词汇初次出现时要配以中英文对照。
并在作业、考试中也适当增加英文比例,增强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记忆及英文原文的理解,以便学生更好把握日益更新的国际学术动态[2]。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内容上配以flash、gif动画,形象生动,便于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了过去的单色调[3]。
例如,在讲述蛋白质生物过程内容时则链接一段动画,生动形象,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双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减少板书,提高单位学时中教学容量和效率,并间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注重实践,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目前各个院校为了扩大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在增加基础课程的同时,存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相应的实验课的教学课时被压缩的现象,在压缩总课时的前提下,学校也意识到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性,在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优先确保实验课时。
为此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将生物化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2-0122-02122(上接第121页)2.2以课外调查为平台,把研究性学习延伸至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研究。
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是课题类研究的另外两种方式,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
“化学与生活”呈现的栏目及《课程标准》建议中所包含的查阅资料与调查可以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小组协作,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或走进药店、超市、家庭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如进超市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剂;在家或学校上网查阅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查阅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药店查阅收集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进相关单位调查当地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写调查报告,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积极评价别人的发言,获得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理智上网的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感。
2.3以宣传为平台,展示成果开展生活教育师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采取的策略以及得到的体验和所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他人、以后各届的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表达和交流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宣传展示成果,开展生活教育。
如“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成果展示搞展板,发动学生成立回收废电池环保小组,在当地进行一次回收废电池的宣传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又如把《本校学生的饮食与健康调查报告》编进刊物,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知识,改正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总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室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师不是唯一的教育者,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其研究的课题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经典的教育思想被赋予了时代意义,其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倪素梅,罗小红.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研究性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13-14.[2]郝庆花.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化学教与学,2011(11):17,24.[3]韩丽荣.论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73-74.编辑王恒平物化学的基本原理。
二是综合设计性实验部分,在注重基础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改变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占大多数的状况,加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在实验教学中将形成验证→综合→设计→研发的态势。
5全面测评,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传统生物化学考核方式是在授课结束后,出一份试卷,最终以卷面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好坏。
这种方式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为此,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生物化学理论课程考核改革主要体现在优化考试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占60%、作业占10%、平时测验占10%、考勤占10%、前沿进展综述占10%。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比例改革为实验报告成绩占50%、考勤占10%、实验原理口试占20%、动手操作能力占20%。
通过这些改革,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6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5]。
结合本学院开设的一年一度的“生命之光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学生创新思维与定实验方法,老师只是起到协助作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希望通过生命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带动整个课程群的教学体系变革,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在生产一线独立地进行工作,增加了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竞争的砝码。
★基金项目:长春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建设项目(X21020)参考文献[1]聂剑初,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8):139-143.[3]王文静,何金环.生物化学CAI课件的功能和教学体会[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2-63.[4]周建刚,王步匀,黄运平,等.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初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4):93-95.[5]谢珍玉,郭伟良.新就业形势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2011(3):28.编辑王恒平!!!!!!!!!!!!!!!!!!!!!!!!!!!!!!!!!!!!!!!!!!!!!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