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doc
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东西。
2. 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诗、书、礼、乐、春秋、战国、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史书、散文、祭文、帖、碑、画、曲、杂剧、评话等。
4. 古代文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字上,注重对词语、语句的精细雕琢和使用;在艺术上,注重意境构造和形象描绘;在思想上,注重表达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性。
5.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流派,如西岳派、楚辞派、乐府派、唐诗派、宋词派、元曲派等。
6. 古代文学名家:中国古代文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7.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8.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
等。
9.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经典名著和文学杰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2.唐宋文学: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3.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被称为四大名著,影响深远。
4.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杂剧为代表,如《西华山》、《汉宫秋》等。
5.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和艺术性。
6.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意思,如《孟母三迁》、《管鲍之交》等。
7.语言风格: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饱满、音韵优美,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8.唐诗盛行:唐代的诗歌流派繁多,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甫的现实派、白居易的婉约派等。
9.玄言体文学:玄言体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风格,注重言之凿凿,反映了当时思想和社会风气。
10.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部分,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1.闺秀文学:古代闺秀生活空间狭小,因此闺秀文学以婉约为主,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
12.佛教文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如《法华经》等经典作品。
13.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如《山海经》、《封神演义》等。
14.游记和笔记:古代文人常常以游记和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如《纪游九天》、《牡丹亭记》等。
15.辞章和文论: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伴随着文论和辞章的撰写,如《文心雕龙》、《吴地吴语》等。
16.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宋代以来文学界的一场运动,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推崇。
17.戏曲:古代戏曲有京剧、昆曲、豫剧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先秦文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书面诗歌文集之一2.《楚辞》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作,是由屈原等人创作的一系列抒情诗歌组成。
3.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文学元素,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
二、秦汉文学(公元前221年-220年)1.《楚辞》在此时期继续流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开始出现骈文和辞章等文体,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司马迁的《史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220年-589年)1.出现了较为丰富的散文作品,如阮籍的《咏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2.出现了诗歌创作上的重大突破,如曹操的“钟鸣鼎食之家”、杨修的“醉里挑灯看剑”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四、唐代文学(618年-907年)1.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2.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著名诗人活跃于此时期,他们的作品创造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3.杜牧、韩愈等也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多以平实、婉约为特点。
五、宋代文学(960年-1279年)1.出现了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宋词,其特点是婉约、柔和、婉转。
2.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为宋代文学增添了许多亮点。
六、元明清文学(1279年-1912年)1.元代文学主要是元曲,以白话的散曲为主要表达形式,富有戏剧性和娱乐性。
2.明代文学继承了元曲的创作传统,突出了实事求是的文风,杨时中、文征明是当时的重要作家。
3.清代文学以诗文为主,代表作有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部分重要知识点,每个时期都有许多具体的作品和文学流派,涉及到的文学名家众多。
通过了解古代文学史,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的知识点

古代文学的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古代文学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涵盖了文学的各个方面,从诗歌、散文到戏剧,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文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古代诗歌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1. 古体诗:古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指每句五个字,每首四句共二十个字的诗歌形式,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七言古诗是指每句七个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个字的诗歌形式,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日依山尽》等。
2. 近体诗:近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变体,它在古体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近体诗的特点是格律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字数,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
二、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与诗歌形成鲜明对比。
古代散文主要包括古文和骈文两大类。
1. 古文:古文是古代散文的主要形式,它以其古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古文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等。
2. 骈文:骈文是古代散文的一种变体,它在古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骈文的特点是文辞华丽,格律严谨,代表作品有《文选》、《唐宋传奇》等。
三、古代戏剧古代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深受人们喜爱。
古代戏剧主要包括传统戏曲和元曲两大类。
1. 传统戏曲:传统戏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要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丰富的剧情内容而闻名。
传统戏曲主要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
2.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一种变体,它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196文学常识必背知识点

196文学常识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文学。
1. 先秦文学。
2. 秦汉文学。
3. 魏晋南北朝文学。
4. 唐代文学。
- 唐诗:
-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初步扭转了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
- 盛唐诗歌:
- 中唐诗歌:
5. 宋代文学。
- 宋词:
- 北宋词:
- 南宋词:
- 宋诗: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影响较大,他们强调“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6. 元代文学。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7. 明代文学。
- 小说:
8. 清代文学。
- 小说:
二、中国现代文学。
三、外国文学。
1. 古希腊文学。
2.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3. 19世纪欧洲文学。
- 法国:
- 英国:
- 俄国:
4. 20世纪外国文学。
- 美国:
- 法国:。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要紧有摹仿讲、游戏讲、巫术讲和劳动讲四种。
人类基于生存进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妨碍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乾坤、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制XXX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给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妨碍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阶段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宝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
《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截了当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地讲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妨碍。
《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别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1、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2、文体发展的不平衡3、朝代的不平衡4、地域的不平衡其次,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互动作用1、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4、文与道的离合。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二、先秦文学的轨迹:1、先秦文学创作的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先秦的文学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3、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特别是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夏商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山水诗及其发展:《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后世山水诗歌的选本,一般都将这首诗作为开篇之作。
山水诗的日渐成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在推进山水诗的发展中,南朝齐诗人谢脁,起到了更进一步的积极作用。
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唐以前的山水诗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山水作为诗歌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到山水描写中多少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到以山水为描写对象的第一首山水诗的产生,再到对山水穷貌尽形的刻意描摹,到景色和情致的初步交融。
经过这一千余年的孕育,到了唐代,山水诗才步入了全面繁荣的崭新天地。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
它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南朝诗歌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正是随着山水诗的建立而产生的。
三、秦汉文学概况秦汉文学是指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到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
一、秦代文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的建立,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秦王朝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又实行了极端严酷的专制主义文化政策,阻碍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兼之它统治时间很短,因此,在文学上没有什么成就。
秦代有作品传世并较有成就的作家只有李斯一人。
李斯既是一个政治家,又是一个散文家,其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二、汉代文学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昌盛时期。
汉代文学,上承先秦,下开六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主要文学样式有汉赋、散文、诗歌等。
其中,司马迁《史记》中的传记散文和诗歌中的乐府民歌,代表着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汉赋(散体大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
它是在宋玉赋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汉赋体现了汉帝国的声威和气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一定的政治意义。
在写作手法、表现技巧、篇章结构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就,对当代和后世的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是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是汉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政论、记事、抒情议理和史传等几种类型。
政论散文以西汉初期最为发达,且成就最高。
贾谊和晁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东汉时期的政论散文思想性和文采都逊于西汉,以王符、崔寔、仲长统等为代表。
记事和抒情议理散文,在汉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作家、作品的典型代表,分别是刘向的《说苑》、《新序》、《列女传》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史传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是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史传文学的巨著。
它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同时又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佼佼者,代表着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与南北朝《木兰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也开始兴起,并取得了较大成就。
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开始走向成熟阶段,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汉乐府民歌一、“乐府”的内涵“乐府”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一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学界称汉代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三个高峰。
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其思想内容有以下几点: 1、反映了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 2、喊出了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孔雀东南飞》3、反映了战争和徭役带来的深重灾难4、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
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其叙事性,它标志着叙事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
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汉乐府民歌的又一艺术特色。
3、汉乐府民歌还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4、汉乐府民歌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又逐渐趋于五言。
一般说来,西汉乐府民歌多杂言,东汉则多五言。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概况一、文学特征:1、文学的感情基调表现为悲观和放达 2、文学的主题是生死、游仙和隐逸 3、文学中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 4、文学中反映了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5、大量出现文学家6、创作形式异彩纷呈7、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盛及文学的自觉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定义明确出现。
三、弊端:长期战争,人民流离失所。
利:各民族空前融合,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文化得到空前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带来很大影响。
四、唐代文学概况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况:(1)唐代文学的风貌:繁荣化,各种文体全面发展。
(2)诗人众多、作品云集、流派众多,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3)小说成熟于唐代,标志《唐传奇》的出现,白话文小说。
二、唐代诗歌的情况:1、初唐时期: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是从南朝形式主义诗风到唐代诗歌的过渡时期。
影响较大的诗人是被后世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诗坛上另外一位重要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第一次提出“复古”、“汉魏风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2、盛唐时期: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
除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外,还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王维,后人称他为“诗佛”,与李白杜甫并称。
边塞诗派,因为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故又称高岑诗派。
岑参是盛唐诗人中写边塞诗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个。
3、中唐时期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
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但创作成就都不是很高。
贞元以后出现了唐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把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
4、晚唐时期这一时期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
李商隐的爱情诗、杜牧的抒情诗和写景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宋代文学概况宋词可以说是“一代之文学”的标志,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柳永,中国宋词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人物。
(1)扩大了词的容量,长篇慢调代替小令。
(2)内容上以前是男女之情,语典雅、贵族感强,柳永则用清新、俚俗的语言写市井风情。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讲究铺叙,多用白描手法。
苏轼,宋词发展史上第二次里程碑式人物,至苏轼再变。
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1)以诗为词,词本用记男女之情,诗记家国大事)(2)开创了“豪放派”独立诗的另一种文体。
表现:婉约词写得最好。
周邦彦:注重音律、法度,南宋后期,“格律词派”的先导。
李清照: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
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既自然清新又精美雅洁,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
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南宋中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
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凭其独创的“稼轩体”在两宋词坛“屹然另立一宗”。
姜夔的词上承周邦彦的精工,下开吴文英、张炎的风雅,被奉为雅词的典范。
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两大流派。
一派是受辛弃疾的影响,属于辛弃疾的“稼轩体”词派,主要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他们继承苏、辛词风,词作感时伤世,情调沉痛悲郁,词风豪迈粗犷。
另一派受姜夔的影响,属于姜夔的格律词派,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他们继承了姜夔词的风格,重视格律技巧,词作凄凉哀怨,格调空灵低婉。
总的看来,这两派词人的通病是,因袭过多而创新不足,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为宋词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
宋诗的发展也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北宋初期,主要是中晚唐诗风余韵的沿袭,大致可归为三体。
一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又称香山体,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成就最高。
二是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其中林逋诗名最高。
三是此期诗坛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派----西昆体,又称昆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推崇李商隐,西昆体对仗工稳,用典精巧,词采典丽,雍容华贵,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精神。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展开和深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宋调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
此期诗坛,较早的有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梅尧臣为宋诗开山之祖;苏舜钦开启宋调风气之先,二人被合称为“苏梅”;欧阳修的诗,开启了宋代诗的新风。
他们三人,在诗歌创作上,为宋诗开辟了与唐诗迥然相异的新天地。
比他们稍后的著名诗人有王安石、苏轼等。
苏轼的诗歌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准。
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和陈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