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并购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的类型与动机

企业并购的类型与动机
纵向并购(vertical M&A):纵向并购根据方向不同, 又可分为向前并购与向后并购。此种并购主要集中在 加工业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纵向并购的优点在于
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节约通用设备、费用等。
混合并购(conglomerate M&A):包括横向并购与 纵向并购,一般包括产品扩张型、地域扩张型、纯公司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 度的控制权,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标 的一种经济行为。公司并购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极为普遍和正常的现象。 在公司并购中投资银行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公司并购实际是公司兼并与收购的简称(mergers & acquisitions ,M&A),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其有不同的理 解与认知。
非效率管理者理论:非效率管理者只是指未能充分发挥 其经营管理能力,而另一管理集团可能会更加有效的对 该领域内的资产进行管理,或者说,从纯粹的意义上讲, 无效率的管理者仅仅是指不称职的管理者,几乎任何人 都可以做的更好。如果这样,就可以为混合并购提供理 论基础。在差别效率理论中,收购公司的管理方力图补 足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并在被收购公司的特定业务活 动方面具有经验。
2.3 按并购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划分
直接并购
间接并购
2.4 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支付并购资金划分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 :利用借入的资本收
购目标公司,一般是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提供贷款, 同时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实现收购行为,而 后用目标公司的现金流收回贷款。这种方式通常用于 转为非上市公司(going private)是指从公众持股公 司(public corporation)转变为私人控制的公司 (privately—held firm)。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频频出现企业收购行为。

在以私人业主企业、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前期,美国的企业并购活动还不激烈。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企业形式逐渐从私人业主和家族企业形式演变为更先进,更合理,也更具有生命力的股份制。

此后,包括资产转让、股票交易、协议组建新公司及兼并等系统的企业收购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代的产业发展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1、第一次公司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迅速扩展的时期。

在1893-1903年间达到高潮。

在1898-1902年间,被并购的企业总家数达2653家,并购的资本总额达63亿多美元。

其中1899年一年内因收购而消失的企业家数就达1028家。

1901年一些兼并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购活动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只是在1903年衰退的更厉害。

至190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北方证券案的判决则促进了这次兼并浪潮的终结。

该项判决中,法院决定兼并必须能经受住《谢尔曼法》第一节的检验。

(该法禁止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能够阻止贸易的合并)此次并购运动主要是横向兼并,其结果导致了许多行业的高度集中。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美国企业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虽然先发端于石油工业中,但其高潮却出现在铁路公司中。

随着铁路网的扩张,铁路经营受到不断压力必须设法与其他铁路抢生意。

最初是相互削价,并积极开展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导致成本的大增,利润的下降。

于是铁路经营者们又转而进行各种合作,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铁路系统吞并较小的铁路线。

为争夺主要铁路的控制权,许多金融家们操纵起了股票市场,利用铁路破产和出现危机的有利时机,对铁路建立起牢固的控制权。

美国历史上的企业并购浪潮及其启示

美国历史上的企业并购浪潮及其启示
92 94 键作 用,他们直接影响着企业管 社 会现 象。 因此 这次 并 购 浪潮 又 动的上升趋势 曾被 1 8 ~1 8 年 的经济 不景气短 暂打断 。1 8 1年 9
理层的决策 。其次 ,并购主要是同 被 称 为 联 合 企 业 浪 潮
cn m rt ae) l 行 业兼 并 ,兼 并 后行 业 集 中度 大 ( o go eae w v o
另外 ,新颁布 的、针对企业并购行 趋 势。另外 ,在这次 并购浪潮 中 , 但 并 没有 明确禁 止 垄 断 ,所 以前 为 的证 券 、税 收 立法 的出台 也提 绝 大 多数 并 购 都是 恶 意 的 ,有许 9 4年 多全 国性 的大 企业 成 为 恶意 收购 两次 并购 浪 潮形 成 了许 多垄 断企 高 了企业并购的 门槛 。对 1 3 s c t 的 对象 ,所 以有 人称 这 次并 购浪 r y 业。到了 11 年的克莱顿法案 ,则 颁布的证券交易法案 ( e u 1 l 94
维普资讯
■■毫
域外揽胜
美国历史上的
、 = =_今为止美 国历史上共发生 济 萧 条打 断。这 次 兼 并 浪潮 发 生 判 决 中 ,坚 持认 为 任 何 以操 纵价
= 次购潮me 的背 景 是社 会 公众 对 同业公 会 和 = 六并浪 (r 【 圣 er q
18 ~18 年 间。伴随 着 18 年 91 99 91
共同点。首先 ,投 资银 行及投 资银 随 着企 业 并购 活 动 的升 级 ,联合 开始 的 经济 繁荣 ,企 业并 购 活动 行 家 在企 业 并购 活 动 中起 到 了关 企 业越 来越 多 ,逐渐 成 为 普遍 的 随之增加 。在此期 间,企业并购活
第 四次 并 购浪 潮 主要 通 过证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比较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跨境并购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通过并购来加速自己的成长。

然而,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形式和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将对这些差别进行比较研究。

二、相同点1. 目的——扩大规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进行并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收购其他公司的业务或资产来增加市场份额,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 风险与机遇并存并购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重要的资源配置决策,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

因此,无论国内外,都需要精心准备,在调查、尽职调查和决策等方面花费充分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成功的并购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务收益和更好的市场地位。

三、不同点1. 并购形式国内企业并购主要以土地、股权和资产的方式进行,其中土地购买和股权投资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而在国外,收购或合并同类企业是主流。

此外,还存在私募股权并购、借壳上市等形式,相比之下,国外的并购方式更加多样化。

2. 并购规模国外企业的并购规模通常比国内企业要大得多。

近年来,美国商界的并购事件中不乏数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以上的交易。

而在国内,即便是比较成功的并购案例中,交易金额往往也不会超过20亿元。

3. 并购时机国外企业的并购通常在市场比较低迷或者处于经济下行周期时进行。

这种时机下,许多企业处于资金紧张和生存压力之下,容易被强势企业收购。

而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并购的时机是在市场繁荣期,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来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4. 并购动机国内企业更多是受到市场和资产的驱动,通过并购来实现扩张和转型,实现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而国外企业的并购往往是出于战略考虑,例如通过并购来巩固市场地位、避免竞争、获取关键技术或专利。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人文因素存在差异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临人文差异问题,例如沟通不畅、文化冲突等。

美国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汇总

美国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汇总

【并购】美国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并购浪潮。

(一)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881-1911年),其基本特点是同一行业的小企业合并成一个或几个大企业,并购方式主要是同行业内部的横向联合,当时经营石油和钢铁等基础工业的资本家们通过他们巨大的垄断信用来购入大量竞争对手的股票,甚至达到控股程度,从而控制竞争对手,进而控制整个行业,该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排除竞争。

在美国,这一时期共有2864次并购,涉及资产总额为63亿美元,100家最大公司的总规模扩大了34倍,并控制了全国40%的工业资本。

一些国际著名的巨头公司,如杜邦公司、通用电器、柯达胶卷、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冶炼公司等应运而生,该次并购浪潮至少涉及当时美国15%的工厂和工人,美国历史上首例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个案也在该次并购潮中诞生,那就是美国钢铁公司(J.P Morgan财团)与卡内基钢铁公司(卡内基财团)合并,合并后,该公司吞没了700多家公司,垄断了整个美国的钢铁市场。

随着美国政府反垄断、反托拉斯运动的不断高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于1908年通过。

起初,该法案主要用于管理金融市场的托拉斯。

由于其执行单位美国司法部的人手问题,它并没有对日益严重的垄断行为进行强有力的限制,直至到第二次并购浪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才在限制横向并购以及垄断的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结束与其说是由于反垄断监管力度的加强,不如说是由于并购资本的消失,在20世纪到来之时,造船托拉斯崩溃,使投资者对该类并购行为变得谨慎起来,并购浪潮从此慢慢趋何平静,而1904年股市的大跌正式宣布该次并购浪潮结束。

(二)第二次并购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1919-1930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投资资本非常充足,出现了许多行业里处于某一阶段(如原材料、生产、流通)的公司吸收或加入同行业里不同阶段的公司,也就是纵向并购。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对美国各项投资也不断增多。

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种类繁多,有的是为了获取前沿技术,开拓市场,有的则是为了资产重组或投资回报。

本篇文章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探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策略和挑战。

案例一:华为收购美国企业3Com2007年华为以26亿美元的价值收购美国企业3Com的股权。

此举是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一大突破,并帮助公司获取到了一些新的技术。

但是,这一并购交易在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引起了担忧,美国关于华为这一问题的监管持续至今。

案例二:安永收购德勤再保险业务2017年,中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收购了德勤的再保险业务,交易金额达14亿美元。

此举为安永提供了新的客户资源和增强了其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地位。

同时也有利于德勤集中战略,缩减业务范围。

但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这一并购交易引起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担忧。

案例三: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7.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其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端特种化学品公司。

此次收购可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扩大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该股权交易因涉及国家安全和技术转移等问题,遭到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和媒体的担忧。

这些案例中,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并购交易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市场前景,也需要考虑到国家安全问题及各国反垄断法规的限制。

并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使得很多并购交易失败或遇到重重困难。

为了保障并购交易的成功,企业需要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被收购企业的法律、财务和商业性质,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制定清晰的并购战略。

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和收益,并将其与现有公司文化融合,以实现长期增长战略。

最后,建立对话与沟通渠道。

企业需要面对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并积极与政府部门和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并购历程及整合启示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并购历程及整合启示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并购 历程及整合启示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是一家由美国在线(AOL)和时代华纳(Time Warner) 于2001年合并而成的媒体巨头。这次合并可以说是改变了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 对于公司的运营策略、组织架构、文化整合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 演示将从并购历程和整合启示两个方面来探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并购事 件。
1、时代华纳公司并购美国在线 后的整合方案
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首先,它将原有业务部门进行整合,设立了数字媒体部门,以适应互联网行业 的发展趋势。其次,公司重视文化整合,倡导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它还采 用现代管理工具,例如KPI等,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这些整合方案 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内容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发生在2000年,当时美国在线以184亿美元的价格收 购了时代华纳公司,从而创建了一个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和娱乐公司。这个并购 案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和热议,因为它不仅代表了互联网和传统娱乐业的融 合,也预示着未来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次演示将围绕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 购案例展开及动因
在2000年代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在线公司开始寻求与传统媒体公司的 合作,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在线内容。时代华纳公司拥有庞大的内容库和媒体 资源,但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相对较弱。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时代华纳公 司开始寻求与美国在线的合作,以扩展其在线业务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财务整合方面,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系统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统一和规 范,以便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业务整合方面,两家公司的业务领域存在 一定的重合和互补,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于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竞争 力提升。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频频出现企业收购行为。

在以私人业主企业、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前期,美国的企业并购活动还不激烈。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企业形式逐渐从私人业主和家族企业形式演变为更先进,更合理,也更具有生命力的股份制。

此后,包括资产转让、股票交易、协议组建新公司及兼并等系统的企业收购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代的产业发展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1、第一次公司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迅速扩展的时期。

在1893-1903年间达到高潮。

在1898-1902年间,被并购的企业总家数达2653家,并购的资本总额达63亿多美元。

其中1899年一年内因收购而消失的企业家数就达1028家。

1901年一些兼并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购活动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只是在1903年衰退的更厉害。

至190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北方证券案的判决则促进了这次兼并浪潮的终结。

该项判决中,法院决定兼并必须能经受住《谢尔曼法》第一节的检验。

(该法禁止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能够阻止贸易的合并)此次并购运动主要是横向兼并,其结果导致了许多行业的高度集中。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美国企业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虽然先发端于石油工业中,但其高潮却出现在铁路公司中。

随着铁路网的扩张,铁路经营受到不断压力必须设法与其他铁路抢生意。

最初是相互削价,并积极开展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导致成本的大增,利润的下降。

于是铁路经营者们又转而进行各种合作,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铁路系统吞并较小的铁路线。

为争夺主要铁路的控制权,许多金融家们操纵起了股票市场,利用铁路破产和出现危机的有利时机,对铁路建立起牢固的控制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企业并购研究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可以获取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通过并购,企业得以提升竞争力,进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更好的盈利能力,并且也能为参与到全球化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并购规模、并购模式、并购区域上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然而问题也很突出,企业开展并购时往往不能主要从行业及自身的情况出发,选择并购模式时不能遵循其中的客观经济规律,行政体系对于并购的干预也比较多,尤其是地方政府出于种种目的导致行业内并购重组难以展开,而围绕并购的外围环境方面,如监管法规、资本市场的培育等等,都还不完善,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企业并购历史长达百年,期间共发生了6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同时企业并购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演变,资本市场也得到了非常全面且深入的发展,对并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围绕并购活动的监管体系也得以建立且逐步完善,并购活动对于行业的集中度、企业治理结构、绩效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正面效应。

当然,并购活动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单边效应,但总体上美国企业并购的影响是积极的,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美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并购模式、并购效应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在并购中的作用,揭示美国企业并购新特点和新变化,总结美国企业并购更具普适性的成功经验,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由8章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

主要是从中国开始活跃在国际并购舞台上这一现象,以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美国企业并购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并购相关理论综述。

介绍了有关企业并购的主要理论,即规模经济、交易成本、范围经济,以及马克思的资本集中理论,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与并购的结合点等也做了阐述。

第3章美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主要是按照历史的脉络,介绍了美国企业并购6次浪潮的基本情况,如背景、内容、特点、效应等,并从并购浪潮与宏观经
济周期、与货币金融领域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技术变迁等这几方面的关系角度,对6次浪潮进行了归纳梳理,为后续各章的展开提供支撑基础。

第4章美国企业并购模式分析。

本章按照历史顺序,研究了从横向并购,到纵向并购、多元化并购、分拆与敌意并购、战略型并购、跨国并购这六种并购模式,分析每种并购模式背后的理论成因,不同模式之间的关系,最终总结出是规模经济在背后推动着并购模式的演变,并从企业竞争深化、企业组织能力进化等多维度反映出并购活动的客观经济规律。

第5章美国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中作用分析。

本章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基本构成及作用机理,之后对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金融工具等这几部分在美国企业并购历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对美国并购活动所起到的作用做了客观的评价。

第6章美国企业并购监管分析。

首先介绍了美国企业并购监管体系的构成,之后重点分析了美国企业并购监管的实践,并针对其中的反垄断实践做了专门的剖析,尤其是通过第一次并购浪潮期间的反垄断所涉及到的法规与实践的冲突问题,详细分析了美国并购监管体系为何如此演进的缘由,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美国并购活动的总体影响。

第7章美国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美国企业并购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中观层面主要是对产业集中度、对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微观层面主要是对并购如何影响了公司治理的逐步演变进行了研究。

最后本章还研究了并购所带来的如单边效应这样的负面影响。

第8章美国企业并购对中国的启示。

先是总结了美国企业并购的经验与教训,之后简要回顾了中国企业并购所走过的历程,以及所取得成绩、存在的问题。

最后结合美国企业并购的经验教训,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并购体现为市场化行为、法规体系的完善、如何发挥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给出了启示。

最后简单展望了全球及中国并购的一些新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