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摘要】企业并购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集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内部资本积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并购活动日渐频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以期给中国企业并购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模式并购策略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是一种最基本的企业产权、资产变动的形式,它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即Mergers &Acquisitions,缩写为“M&A”。其中,Merger译作“合并”,指两家以上的公司合为一家公司,原来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由存续(或新的公司承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Merger一词的解释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

司。”Acquisition译作“收购”,是指获取特定财产所有权的行为,通过该项行为,一方取得或获得某项财产,尤指通过任何方式获取的实质上的所有权。

企业并购中的一方通过市场购买、交换、或其它有偿转计方式,达到控制另一方股份或资产,以实现企业控股权转移。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市场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途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并购从规模和层次上都进一步扩大且不可避免。

二、企业并购条件及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已经发生了5次大的并购重组浪潮。当前,以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

近年来,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过去5年内中国企业并购额以年7%的速度增长,中国正成为亚太地区并购交易活跃的国家。

去年中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总额为世界各国之最,表明中国正成为世界投资热点。但中国目前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只占5%。因此,中国通过并购方式吸引

外资的潜力很大。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共368家,占总数的73.6%,资产占总数的96.4%,利润占总数的85.4%。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越来越适应中国的市场,呈现全方位进入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应该在战略策略上积极应对,主动参与竞争,并通过并购重组来加快自身的发展。我国需要的战略并购和兼并收购是通过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的经营手段。可以说,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为兴起战略并购浪潮提供了前提条件。战略并购又为国民经济战略调整提供了方式和渠道。由此可见,中国企业需要并购,尤其需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并购。

并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就必须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有:其一,现代企业并购的直接动机在于利润的最大化。其二,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是企业并购的另一动因。其三,企业并购有利于国家金融整顿、处理呆账坏账问题。其四,调整产业结构,防止和消除重复建设。

三、企业并购的四个阶段

企业并购分为四个阶段:并购前阶段,基础建设阶段,快速整合阶段,融合阶段。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考虑两家企业并购后如何能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购要认真分析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制定相关的战略解决差异,实现并购的目标。

并购前企业通常要做的事有两方面:首先,要做全面的审慎调查。审慎调查要更广泛地包括双方的文化、战略和其它商务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是否能相互融合,这些因素会影响整合后企业的价值实现。思科系统公司,是一家网络设备制造公司,提

供网络信息系统有效流动的硬件和软件。思科公司从1993年收购第一家公司crescendo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十多年间收购了70多家大小公司。它在并购前就非常重视并购后两家企业的文化兼容因素,思科公司因此成为行业内以并购实现成长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其次,在并购前两家公司就应成立并购研究小组,分析并购的可台旨胜、未来价值如何体现和探讨并购后的整

合过程等。

基础建设阶段是一个企业进行并购的基础,企业怎样管理新公司,使新公司快速的融合到本公司中去,这就需要企业在实施并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切实了解目标公司中哪些高新技术是本公司所缺少的,做出准确的评估,正确评估这些技术的商业价值以及分析这些技术联盟中相关条款对未来的并购的影响,是在收购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中介机构帮助完成的。

在企业并购战略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快速整合阶段,并购中的整合是指当一方获得另一方的资产所有权、股权或经营控制权之后进行的资产、人员等企业要素的整体系统性安排,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按照一定的并购目标、方针和战略组织运营。

并购时的文化整合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所谓文化整合,是指“两个企业并购后,解决由于直接接触而易产生的矛盾的过程”。不同的企业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整合,企业通过对产生文化冲突可能性的评估,测量与未来合作伙伴之间的文化差异,来确定这种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从而制定应对的计划。在企业文化整合时一定要关注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并购的最终价值观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实现,如果两家企业文化不兼容,不管事前描述的多么美好,并购后的结果肯定令人失望。并购后,企业文化的融合、重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任何一家企业,在其连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会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背景是由全体员工在自觉和不自觉的条件下形成的,并不断地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着。它贯穿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深入到企业员工的精神之中,指导着他们的日常工作。

四、企业并购模式

企业的并购有多种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分别从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并购的支付方式、并购得动机、并购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企业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处于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似的企业间的并购。这种并购实质上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集中,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2、纵向并购。试制生产和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间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实质是通过处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从而实现纵向一体化。纵向并购除了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之外,还可以促进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运输、仓储费用和能源。

3、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包括三种形态:

(1产品扩张性并购,即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

(2市场扩张性并购,即一个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地盘而对其他地区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的并购;

(3纯粹的并购,即生产和经营彼此毫无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之间的并购。

混合并购可以降低一个企业长期从事一个行业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按企业并购的付款方式划分,并购可分为以下多种方式:

1、用现金购买资产。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股票。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以股票购买资产。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

4、用股票交换股票。此种并购方式又称“换股”。一般是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通常要达到控股的股数。通过这种形式并购,目标公司往往会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

5、债权转股权方式。债权转股权式企业并购,是指最大债权人在企业无力归还债务时,将债权转为投资,从而取得企业的控制权。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控制的企业大部分为债转股而来,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阶段性持股,并最终将持有的股权转让变现。

6、间接控股。主要是战略投资者通过直接并购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来间接地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例如北京万辉药业集团以承债方式兼并了双鹤药业的第一大股东北京制药厂,从而持有双鹤药业17524万股,占双鹤药业总股本的57.33%,成为双鹤药业第一大股东。

7、承债式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全部承担目标企业债权债务的方式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此类目标企业多为资不抵债,并购企业收购后,注入流动资产或优质资产,使企业扭亏为盈。

8、无偿划拨。是指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作为国有股的持股单位直接将国有股在国有投资主体之间进行划拨的行为。有助于减少国有企业内部竞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带有极强的政府色彩。如一汽并购金杯的国家股。

(三从并购的动机划分

从收购公司的动机划分,可以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

1、善意并购。收购公司提出收购条件以后,如果目标公司接受收购条件,这种并购称为善意并购。在善意并购下,收购条件,价格,方式等可以由双方高层管理者协商进行并经董事会批准。由于双方都有合并的愿望,因此,这种方式的成功率较高。

2、恶意并购。如果收购公司提出收购要求和条件后,目标公司不同意,收购公司只有在证券市场上强行收购,这种方式称为恶意收购。在恶意收购下,目标公司通常会采取各种措施对收购进行抵制,证券市场也会迅速做出反应,股价迅速提高,因此恶意收购中,除非收购公司有雄厚的实力,否则很难成功。

(四从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划分

从是否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企业并购可以分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

1、直接收购。是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并购要求,双方经过磋商,达成协议,从而完成收购活动。如果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提要求,目标公司可能会允许收购公司取得目标公司的新发行的股票;如果是全部产权的要求,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确定所有权的转移方式。由于在直接收购的条件下,双方可以密切配合,因此相对成本较低,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间接收购。指收购公司直接在证券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从而控制目标公司。由于间接收购方式很容易引起股价的剧烈上涨,同时可能会引起目

标公司的激烈反应,因此会提高收购的成本,增加收购的难度。

五、企业并购的策略

企业并购策略指并购的目的及该目的的实现途径,内容包括确定并购目的、选择并购对象等。并购目标直接影响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并购战略类型对文化整合模式有影响力。在横向兼并战略中,并购方往往会将自己部分或全部的文化注入被兼并企业以寻求经营协同效应;而在纵向一体化兼并战略和多元化兼并战略下,兼并方对被兼并方的干涉大为减少。因此,在横向兼并时,兼并方常常会选择替代式或融

合式文化整合模式,而在纵向兼并和多元化兼并时,选择促进式或隔离式文化整合模式的可能性较大。

本文在这里着重介绍杠杆并购策略。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是一种企业并购形式,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兴起,并很快风行全美。今天,在企业改制、经济转轨的中国,其生命力已逐渐显露出来。所谓杠杆收购,就是指收购方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即借助财务杠杆作用完成收购活动。本文以典型的杠杆收购,即把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以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主要收购力量的杠杆收购为例,进行分析。

(一、杠杆收购的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筹措收购所需要的资金和设计出一套管理者激励制度。资金的10%通常由公司高层管理层或收购专家领导的投资小组提供,并作为新企业的权益基础,外部投资者提供剩余的权益。以股票期权或认购权的形式向管理者提供基于股票价格的激励报酬。这样,如果企业经营得好,管理者(不包括董事的股份额将不断增加,很可能超过30%。所需要资金的50%~60%通过以公司资产为抵押向银行申请有抵押的收购贷款来筹措。该贷款可以由数家商业银行组成辛追加来提供。这部分资金也可以由专门进行风险资本投资或杠杆收购的有限合伙企业来提供。如果资金来源为风险投资,这样的杠杆收购又称为风险杠杆收购。剩下的资金通过私募的方式(向养老金基金、保险公司、风险投资企业等发行优先债券或次级债券来获得,或公开发行高收益率债券(即垃圾债券来筹措。

第二阶段:组织起来的收购集团购买目标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股票(购买股票形式,或者购买目标公司的所有资产(购买资产形式,为了逐渐偿还银行贷

款,降低债务,公司新的所有者将公司的一部分出售,并大力降低库存。

第三阶段:管理者通过削减经营成本,改变营销战略,努力增加利润和现金流量。他们将整顿和重组生产设施,增加库存控制和应收账款管理,改变产品质量、产品组

合、顾客服务及定价,整顿雇员,并努力与供应商达成更为有利的条款。为了按时支付大大膨胀的债务,他们甚至将进行裁员,并削减在研究和新厂房设备方面的投资。

第四阶段:如果调整后的公司能够更加强大,并且该投资集团的目标已经达到,该集团可能使公司重新公开上市,称为反向杠杆收购。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权来实现(这一发行通常称为第二次公开发行。这样做的第一原因是为现有股东提供流动性。此外,许多企业打算用第二次公开发行筹集的资金来降低公司的杠杆率。进行反向杠杆收购的大多是成功的杠杆收购公司。

(二、杠杆收购的益处

1、对管理者的激励作用和代理成本效应。杠杆收购提高了管理者所有权份额,致使他们改进绩效的激励更加强烈。

2、纳税优惠以少量的投资购得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并充分享受高额负债带来的杠杆作届。高杠杆带来更多利息避税。帐面资产价值增加带来较高折旧I 如果被收购方是亏损企业,还会产生亏损递延达到等作用。

3、效率上的考虑在所有权私有条件下的决策过程更有效率,因为不必通过详尽的研究和报告向董事会列举新计划的合理性,所以行动能更快地执行,有时候尽早将一项投资计划付诸实施对其成功很关键。上市公司必须公布信息,这样可能会向对手企业披露了重要的并在竞争上敏感的信息。

(三、成功的杠杆收购应具备的条件

何种企业适合进行杠杆收购很难一概丽论。但一般来说,成功的杠杆收购应具备的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稳定的现金流量。债权人对现金流量的稳定性特别关注,对他们来说,现金流量的稳定甚至比其数额大小还要重要。

2、稳定而富有经验管理层。债权人对予收购目标的管理层人员的要求往往比较苛刻,因为只有管理人员尽心尽力,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技能才能保证本金和利息如

期归还。人员的稳定性一般根据管理人员的任职时闻长短判断。管理人员就职时问越长,则贷款方认为他们在完成收购后留任的可能性愈大。

3、企业经营比较稳定。企业经营计划周全合理,实施收购后的经营计划也可行,并可利用产品和销售市场多元化避免因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4、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间。杠杆收购后目标公司不得不承担新的负债压力,如果公司可以比较容易地降低成本,那么这种压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可能的成本措施包括裁员、减少资本性支出、清理冗余设备、控制营运费用等。并且在企业偿还收购负债期,企业资产不必进行更新改造。

5、一定规模的股东权益。目标公司用于抵押的资产可以为债权人提供某种保护,在此基础上,如果收购方能够做一定数量的权益投资,如增加一定的股本金等,那么债权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缓冲。

6、收购前较低的负债。如果目标公司在收购前的负债低于可抵押资产的价值,那么收购方在收购该公司后就可以承担更多的债务。而如果目标公司巳经是负债累累以至资不抵债,那么收购方就不能获得新的负债能力。

7、企业的物质资产适宜充作贷款抵押物。

8、企业资产帐面价值可以提高,进行折旧时可以减轻税负。

9、易于分离的非核心产业。如果目标公司拥有较易出售的非核心部门或产业,那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出售这样的部门或产业,迅速地获得偿债资金。这是能够吸引贷款方的优势之一。

一般而言,以技术为基础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企业,进行杠杆收购比较困难。因为企业只有无形资产和智力财富,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金融机构认为这些企业管理水平高、无形资产能够变卖、企业现金流量稳健,也同样能给予相应的贷款。

六、对企业并购模式和策略的理性思考

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并购能够迅速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减少交易费用,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忙不并购或重组整合不善,则可能让企业陷入困境或财务危机。

横向并购的理性在于并购后的效益变化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就是要取得经营协同效应、就是要“2+2>4”的效应,即兼并后企业的整体收益要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对纵向并购而言。企业把同类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化为企业内部交易、代替了市场的协调将原来的市场买卖关系转化为企业内

部供应调拨关系,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张。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费用递增,纵向兼并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界交易费用等于边界管理费用。混合兼并可以理解为多部门企业组织的自然发展,这种组织管理互不相关的经济活动同样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各部门组织可以看作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这个“市场”可以通过统一决策,把不同来源的资本集中起来投向高盈利部门,这样,通过兼并,资本市场经由管理协调得市场协捌而得以内在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需要进一步提出的是,发起并购的公司最终取得日标公司的控制权。并不是并购的终结。企业还面临着细致的重组与整合。这一回合胜利后,才能称作企业并购的成功,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企业重组与按合。将进一步考验企业管理资源、财务素质、企业文化、产品及技术水平的综合现状,要面临不同管理方法、管理蚍念、企业价值观及所处的社会肯景等,要进行人员与资源的重新组合。只有优势互补,才能把自己的资源注入列新企业中去,才能实现并购的成功。

笔者认为,提高企业并购成功机率的战略模式,应选择相关多元化的并购战略。因为任何企业的资源与管理能力都是有限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换句话说,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必须是有选择性的多元化,必须有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化或扩展,或利于协同效应的产生,或利于企业获取所需的战略性资源。相关多元化战略使新产业与主业具有一定的关联度,新产业产品同原主业产品有某种相关性或同质性,这样可以提高新产业与原主业的匹配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原来的资源、技术等;同时,

由于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其不同产业的价值链非常相似,能使企业在经营不同业务时充分利用相似的价值链创造更大的增值机会。具体来讲,并购与本企业有一定关联度的产业可以降低企业的进入壁垒和整合成本,有利于充分发挥主业的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从而实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目标。总体上来说,相关多元化主要从两个方面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一是产生范围经济;二是增加市场力量,相关多元化战略适用条件和实现方式都与能否产生这两种优势相关。

总而言之,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应以并购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内在的资源状况、产品经营方式、产业位势和行业地位等方面的互补关系选择相应的并购战略模式;通过谨慎的操作,使得企业在并购后能够真正

获得并购带来的好处。并购是把“双刃剑”,企业需要审慎利用。

参考文献:

[1]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3]王一,《企业并购》,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5][美]J·弗雷得、威斯通等,《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张新,《并购重组企业是否创造价值》,《经济研究》,2003<6>。

[7]曹玉贵,《基于信号博弈的企业并购交易行为分析》,《把不开管理评

论》,2005<5>

企业并购论文

关于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关于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可行性因素财务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问题.而财务问题的解决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对并购的主要融资渠道及财务支付方式进行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出现所谓“并购风”.在90年代形成愈演愈烈之势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案所涉及的金额超过4640亿美元:1998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5.000亿美元,而在2004年,该数字更达到创纪录的10万亿美元。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O%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一些顶尖企业却能够冒着巨大的风险知难而上.例如海尔集团并购案例、联想集团收购IBM 的PC业务等。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动因和目的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的总称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企业保持其原有名称.而其他企业不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股票(或称为股份收购)的方式购买了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或者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资产(或称资产收购)的方式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企业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人新的行业。当然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如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或是盲目追求企业扩张等等。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 企业成功并购需要从目标选择.到对目标公司的评价.再到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进行准确而又具体的分析.就会为并购的成功奠定稳固的基石。 (一)目标企业的选择及其价值评估 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别对待。对于目标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收益分析法。就是以市盈率和每股收益为基础,是一种短期分析。2.市场模型。这种模型把一种股票的收益与综合市场指数联系起来,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股票收益可能随着市场收益线形变化。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描述包括上市股票在内的各种证券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模型。 对于目标非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资产价值基础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帐面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公平价值;续营价值。以上五种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的侧重点各有差异.因而其使用范围也不

企业并购的融合策略

企业并购的融合策略 企业文化并购融合的具体实施要由物及人,由下至上,循环往复, 评估改善。 (一)、企业文化的营销在并购前就已经开始了并购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并购的目的是获得优质资产、资源或者能力,由此让企业更具生命力。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很大一部分的并购行为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并购主体未从并购企业中获得预期的竞争力贡献,同时,起初看来并购企业的亮点也不知去向。经常性地,我们都会把并购的不成功归结为并购双方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刨去正常经营行为中遇到的大经济环境、产业及行业环境变化对并购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外,企业文化在并购中到底发挥一个怎样的角色,是不是正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成败。 企业文化的营销在并购前就已经开始了尽管目前的金融危机加快了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但事实上,在并购前双方就已经严格审视了彼此的文化。因此,在并购实现过程中,就会出现并购企业选择的并购主体往往不是出价最高的企业。那么,如果想成功实现并购,并购双方进行各自的企业文化营销就是必要和首要的。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深刻鲜明并持续坚守的文化,决定着企业本身的 能力及发展前景。尽管企业文化存在产品及服务的外在表现,但更 为核心及真实的文化仍然蕴含在企业内部。所以,并购双方在寻求并购机会之前就要进行有意识的针对企业文化的营销。

这个阶段最有效率的企业文化营销,即为企业文化展示。所有并购主体与并购企业之间关联的界面都是展示的舞台。并购主体的领导者风格、谈话方式、团队关系,甚至衣着、名片及文本文件等等都是展示的介质。这种展示就像两个新认识朋友之间的相互打量,本文来源于公务员之家范文中心:/ 尽管半个脑袋负责信息收集,理性判断和思考,但另半个脑袋给出的才是最终的感性的判断,当然这些感性来自无法明确指出的不经意的多个细节积累。 企业文化营销,对并购双方来讲,营销的结果是获得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坦诚,彼此融为一体的意愿。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平台,才可能建立起日后双方沟通的语境,行为的概念,也才可能并购后在大企业发展理念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改变。 (二)、并购企业的中高层是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缓冲和桥梁无论并购前期做好了怎样的并购后企业文化融合的铺垫,当并购消息一宣布的时候,并购企业员工多半还是要下意识地表现出恐惧、茫然甚至失落。这种第一反应不区分并购主体是谁,起初的动机如何,只是一个类似在对自身界定范围发生质变时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即便是企业内部在进行某种大的变革时也会出现。正因为这样,并购主体此时不需要急于去扑灭这种紧张感,忙着给予各种各样的承诺,重要的是给并购企业时间,让它自适应调整。 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并购的行为对于某些行业来讲频次之高似乎 可以看作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管理者之外的一般员工甚至对并购行为不以为然,并购初期对并购企业的情绪促动对象更多集中在企业中高层。此时与并购企业的高层在并购后战略方向调整上要沟通彻底,保持理解一致。要明确,再明确并购企业在大企业中接下来的定位、使命和

最新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 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摘要】企业并购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集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内部资本积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并购活动日渐频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以期给中国企业并购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模式并购策略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是一种最基本的企业产权、资产变动的形式,它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即Mergers &Acquisitions,缩写为“M&A”。其中,Merger译作“合并”,指两家以上的公司合为一家公司,原来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由存续(或新)的公司承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Merger一词的解释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Acquisition译作“收购”,是指获取特定财产所有权的行为,通过该项行为,一方取得或获得某项财产,尤指通过任何方式获取的实质上的所有权。 企业并购中的一方通过市场购买、交换、或其它有偿转计方式,达到控制另一方股份或资产,以实现企业控股权转移。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市场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途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并购从规模和层次上都进一步扩大且不可避免。 二、企业并购条件及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已经发生了5次大的并购重组浪潮。当前,以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 近年来,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过去5年内中国企业并购额以年7%的速度增长,中国正成为亚太地区并购交易活跃的国家。 去年中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总额为世界各国之最,表明中国正成为世界投资热点。但中国目前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只占5%。因此,中国通过并购方式吸引外资的潜力很大。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共368家,占总数的73.6%,资产占总数的96.4%,利润占总数的85.4%。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越来越适应中国的市场,呈现全方位进入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应该在战略策略上积极应对,主动参与竞争,并通过并购重组来加快自身的发展。我国需要的战略并购和兼并收购是通过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的经营手段。可以说,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为兴起战略并购浪潮提供了前提条件。战略并购又为国民经济战略调整提供了方式和渠道。由此可见,中国企业需要并购,尤其需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并购。 并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就必须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有:其一,现代企业并购的直接动机在于利润的最大化。其二,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是企业并购的另一动因。其三,企业并购有利于国家金融整顿、处理呆账坏账问题。其四,调整产业结构,防止和消除重复建设。

论我国企业并购研究

论我国企业并购研究

论我国企业并购中融资问题的研究 摘要: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扩张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而融资问题是企业不断壮大自己、加快自身发展速度 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越来越多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字: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1.引言 兼并与并购,简称并购,是社会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方式,在西方已发展了近百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存量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攻坚阶段,并购对国有资产战略重组、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融资是并购的关键环节,虽然我国企业并购已发展了十多年,但并购融资的渠道并不顺畅,阻碍了并购的发展和并购规模的扩大。 企业并购是指收购方企业用现金支付或股票置换、承担债务方式,取得被并购方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从而达到对被收购方企业的控制,收购包括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 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是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融资,顾名思义是指资金的融通,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资金的动员能力。即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内部积累、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等形式,组织资金的

供应,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国企业并购的历史不长,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受到法律法规等的制约使得企业并购融资的工具单一,渠道不顺畅,限制了并购的大规模发展。随着我国企业并购逐渐由财务型并购向大规模产业并购发展,企业的并购融资需求将迅速扩大,因此,根据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剖析问题和原因,探索提出拓展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的策略显得日益重要。2.企业并购的分类 1、按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分类 公司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改进设备,提升技术,也可以降低管理费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经济。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指一个企业向上下游企业所实施

企业收购与兼并期末论文

近期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实施购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统计学院 09级统计学专业李雨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跨国并购之风,劲吹全球。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过的四次并购浪潮,这次有着不同以往的许多新的特点。 一般,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Cross-border mergers)和收购(Cross-border acquisitiongs)。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在跨国兼并中,被兼并放原来的法律实体地位不复存在,最终结果是两个法人结合成一个新的法人;如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阿莫科公司并购后,用新的公司名称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BP-Amoco)代替原来各自的公司名称。而在跨国收购中,被收购方原来的法律实体地位依然存在,只是改变其产权或经营管理权归属。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全球的跨国并购中,跨国收购占绝大部分。跨国兼并仅占跨国并购的不到3%,以至于在实际意义上,跨国并购基本上就意味着跨国收购。基上述对跨国并购的理解,我国目前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并购还很少,大部分采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都不能归纳为跨国并购的范畴,即便是在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取得了51%以上的股权。事实上,在国际惯例上,人们一般讲这些形式算作是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新建投资(绿地投资)或战略联盟中的“产权联盟(equity alliances)”。 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快速市场无非是使用两种办法,或者新建或者通过并购。跨国并购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发达而兴起,因此大多数跨国并购发生在发达国家,而且发生在大型的跨国公司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的跨国并购由于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法律比较健全,一般都按照市场竞争规律进行,固然并购会对并购双方的市场结构、规模和经济效益等等方面产生影响,但对各自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小。但如果发达国家的公司并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情况就会发生巨大转变。 跨国并购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飞速发展,跨国并购数额陡然增加。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编辑的《世界投资报告》统计,1987年跨国并购的数额为745.09亿美元,1995年达到1865. 93亿美元,以后逐年增加,1996年为2270.23亿美元,1997年为3048.48亿美元,1998年为5316.48亿美元,1999年猛增到7644.04亿美元,2000年达到最高峰,并购额达到11438.16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14919.34亿美元的76.7%。2001年又下降到5939.6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7351.46亿美元的80.8%,跨国并购额占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不降反升。①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并购时代。美、欧、日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告诉人们,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方式,而外部方式主要是并购。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指出:“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但在新中国建立后的40多年里,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并购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国有制的框架范围内,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属于同一个“全民”,以及受全民信任委托有产权主体及有别于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产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大一统”的情形,也有别于典型的市场体制下产权主体定义明确的情形,而是表现为由所属主管部门或所属当地政府对该企业拥有某种意义上的部分产权,所以产权的交易具有有偿性,这也就是所谓的“准兼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摘要】企业并购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集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内部资本积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并购活动日渐频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以期给中国企业并购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模式并购策略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是一种最基本的企业产权、资产变动的形式,它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即Mergers &Acquisitions,缩写为“M&A”。其中,Merger译作“合并”,指两家以上的公司合为一家公司,原来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由存续(或新的公司承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Merger一词的解释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 司。”Acquisition译作“收购”,是指获取特定财产所有权的行为,通过该项行为,一方取得或获得某项财产,尤指通过任何方式获取的实质上的所有权。 企业并购中的一方通过市场购买、交换、或其它有偿转计方式,达到控制另一方股份或资产,以实现企业控股权转移。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市场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途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并购从规模和层次上都进一步扩大且不可避免。 二、企业并购条件及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已经发生了5次大的并购重组浪潮。当前,以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 近年来,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过去5年内中国企业并购额以年7%的速度增长,中国正成为亚太地区并购交易活跃的国家。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2184139.html,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作者:严新亚王忠吉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2期 摘要:在对会计研究方法以及事件研究方法展开具体介绍和实证研究之后发现,在研究企业并购绩效时,应结合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选定研究指标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诉求而定。同时,通过分析还能够了解到,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考虑到这一情况,在进行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时,应考虑建立并应用EVA等新型价值指标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并购;企业绩效;研究方法 在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完善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更多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通常会以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这种方式进军到某一行业。而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股票波动情况而体现出来。这就是事件研究法,具体来说就是讲企业提出并购计划的当日作为“事件日”,以特定时期当中的股份波动情况来反映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会计研究法是以部分财务指标为基准,判断企业并购前后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或直接与行业相应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以分析并购行为为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 1 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1.1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事件研究法主要是基于股票的反常收益来对并购活动为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判断,不过,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以有效的证券市场为支撑,若在某一事件日后,收购企业或是被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提高,并且明显高于正常浮动区间,则可判定并购活动使企业绩效發生了变化;如企业提出并购计划之后目标企业或收购企业股价维持在之前的水平或在正常区间内波动,则说明并购活动为对企业带来绩效方面的影响。 1.2 会计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会计研究法是对并购前后企业部分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进行判定,由此验证并购活动是否影响到企业绩效,使用该方法时资本市场无需达到半强式有效,但具体指标的选定会受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这些财务指标一般选定的是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利润率等,其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通过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来进行体现,而企业现金流动质量与偿债水平是基于流动比率、现金比率来进行体现,而企业营运能力则通过资产周转率体现出来。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论文

一、绪论 下面从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阐述。(一)研究背景 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是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快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形式,可以说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形式之一。我国企业并购经历了启动、沉寂、蓄势待发和蓬勃发展进入高潮的发展轨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第六次企业并购浪潮迭起,我国企业并购也逐渐进入高潮,会同全球化的经济背景深刻推动我国的企业深度重组和产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所涉及的会计、税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购与重组在交易对象、主体、价格、结果等方面与传统商品交易的差别影响着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使得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涉税问题随之繁复。 (二)研究意义 纵观有关并购、重组的科研论著与学术论文,对并购、重组的税务筹划问题的论述为数不多。税务安排能节约税金支出,是企业并购、重组增值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如何在现行的会计与税法制度下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我们以并购与重组的税务筹划为研究对象,是对该领域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将从国际、国内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评述及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国际上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 早在19世纪中叶,意大利就出现了包含有税务筹划行为的税务咨询业务,但税务筹划真正从法律上得到认可并为社会所关注,要追溯到20

世纪30年代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在判决过程中,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此案发表了有关税收筹划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11]汤姆林爵士的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至此,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涉税案件的判决中仍常常引用到这一原则精神。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税收筹划的文献资料才开始大量涌现。当时以税收筹划为主题的财经杂志有《会计师税务》、《税收筹划》、《税收顾问》、《财务规划》、《财务世界》、《会计工作》等。[9]近年来税收筹划的新发展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税收筹划进行研究分析。即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如LISREL模型),采集相关数据,或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征收更多的税款;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利用税务筹划达到真正节税的目的。二是有效税收筹划与无效税收筹划的讨论。[10] 2、国内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现状 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企业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利润分配等一系列的涉税业务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可选择条款,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以达到企业税负得以减少或延缓,获得最大的税后收益为目的的一系列谋划活动。[1] 在我国,税务筹划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后,其功能和作用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重视,已经成为有关中介机构一项特别有前景的业务。 3、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研究述评 我国对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税务筹划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不多。较早谈及并购行为税收因素是陈共、周升业等《公司并购原理与案例》一文中,是从目标公司、目标公司股东、兼并公司三个角度

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公司并购方式选择之利弊分析 2014-07-09 搏实资本投行小兵 公司并购也称为企业兼并,投资者进行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目标公司的资产、技术、经营权或市场等,一般以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权方式进行,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究竟采用何种形式进行并购,并购人员必须要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建议。 我国的公司并购实质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政府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实行政企分开,减轻政府负担,将大批国有、集体企业低价转改制成为民营、私营企业。20世纪头10年,纯商业目的的并购风潮从外资开始,外国资本通过并购境内公司逐渐渗入我国的各个经济领域。而近几年内资企业之间的并购风起云涌,除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外,并购更成了投资过程中避税的一种选择。 一、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比较 (一)定义不同股权收购是从股东手上购买目标公司股东出资权利的一种收购方式。它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股权,股份有限公司为股份)的方式进行,继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资产收购则是收购者以支付有偿对价直接取得目标公司资产所有权的一种收购方式。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投资者可以最为快捷、便利的方式直接取得选中的优质资产,同时又可以与目标公司划清关系。 (二)主体不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作为买卖双方的两家公司,即收购方和目标公司(即资产所有权人)。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股东。资产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公司与收购方,股权收购的签约主体是目标公司的股东和收购方。 (三)收购的标的不同资产收购的标的是资产的所有权,出售的资产可以是目标公司的全部资产,也可以是经过选择的特定资产,且不包括该公司的负债,与公司的债权债务不发生任何关系,收购价格一般仅取决于资产的市场价值。股权收购的标的是目标公司的投资者的股权,可以是部分股权也可以是全部股权。而影响收购价格的因素则很多,包括目标公司的资产价值、债权债务数额及或有负债。 (四)支付对价的方式选择不同资产收购时用于支付收购款的通常只能是货币,而股权收购的支付手段除了货币外,还有很多种,辟如:股权、实物资产、经营管理权等。 (五)收购受益人不同资产收购后,资产的所有权与目标公司分离,收购款进入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绩效述评论文摘要:中外学者对并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对中外并购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价。并购是企业获得外部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企业并购的历史。我国并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企业并购的数量、交易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并购的绩效如何?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研究方法述评国外并购绩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法。事件研究法首先计算每家企业在事件期内每一天的预期没有发生特定事件的正常收益。第二步:计算每一企业每天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正常收益之差,即每天的超过常收益。第三步:计算事件期内各企业每一天平均超常收益。最后是计算累积平均超常收益。会计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资料,以营业净收入、流动比率和经营绩效等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考察并购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来衡量公司并购绩效。事件研究法主要缺陷在于:不同的研究者选择分析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公告期长短不同,而研究结果对此的选择又非常敏感;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公司并购双方股东对市场的预期,该预期易受股票市场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准确性。会计研究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公司并购前后的风险变化,选取哪些经营绩效指标没有客观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绩效的影响。1.2研究结论述评1.2.1并购方公司获益Mandelker(t974)发现,相同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可以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Jensen、Ruback(1983)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Cosh、Hughes和Singh(1980)调查1967~1970年的225桩并购案例后发现,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兼并事件发生后有显著提高1.2.2并购方公司受到损失Firth(1980)1969—1975年英国发生的486起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一6.396%。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表明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一0.2%。Meeks(1977)以1964~1971年发生的164例兼并事件为研究样本,以公司利润为核心指标,发现在兼并事件发生后,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Kumar(1985)对1967—1970年的241例兼并事件进行研究,结果与Meeks相同。Healy、Palepu和Ruback(1992)采用经营现金流量报酬的概念,对1979年1月至1984年6月之间发生在美国的金额最大的50件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后,并购公司现金流量报酬率呈递减趋势。1.2.3目标公司获益Jensen、Ruback(1983)对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成功的兼并给目标公司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成功的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30%的收益。Franks、Harris(1989)以1955—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1145例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22%。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31%。Schwert(1996)对1975~1991年间的1814个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达35%。J.FredWeston(2000)对1968年至1984年兼并企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标企业累积超常收益达35%。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熟市场上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股东收益要远高于收购企业股东收益。[!--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1.2.4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对1963~1996年发生的260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发生横向或纵向并购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财务协同效应,而混合并购企业使股东财富减少。Nail等(1998)对兼并的行业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行业相关性兼并比混合兼并更能获得协同效应。Megginson、Moregan(2000)对t977—1996年间发生的204起战略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前后企业集中度变化的大小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在国外研究中,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获得正的收益,相关性并购绩效好于非相关性并购,而收购公司是否获益,尚未得出一致性研究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企业开展对外并购投资时,往往更关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投资价格的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等,这些是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有一个环节往往被拟开展并购的公司所忽略,即并购主体的选择与设计。而实际上,选择什么并购主体开展并购对公司的并购规模、并购节奏、并购后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资本运作行动均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上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业绩要求的压力,在展开对外并购时,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并购风险:“并过来的项目或团队能否很好的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贡献利润?如果被并购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效应怎么办?被并购公司管理层丧失积极性怎么办?公司的市值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否支撑公司持续的展开并购式成长?”等等都是企业在展开并购前需考虑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并购主体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得以解决,而不同的主体选择与结构设计又会拉动后续不同资本经营行动的跟进,从而提高公司并购的成功率。 根据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研究结果,以及在为客户提供并购服务时对并购主体选择进行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上市公司在开展投资并购时,在并购主体的选择上至少有4种可能方案: (1)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2)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配套资产注入行动; (3)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 (4)由上市公司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未来配 套资产注入等行动。 这四种并购主体选择各有优劣,现总结如下: 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企业并购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课程名称企业并购与重组 开课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焦继军 姓名董子杭 学号201521041003 所学专业金融硕士 所在院系研究生院 2016年7月26日

上汽并购南汽案例分析 一、并购背景 2007 年12 月26 日上海汽车(SH.600104)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上汽集团以20.95 亿元现金和上海汽车3.2 亿股股份的代价收购南汽集团控股股东——跃进集团旗下的全部汽车业务,交易总金额超过为100 亿元。诞生了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拉开了国有汽车资产重组序幕。按照上汽与跃进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跃进集团下属的汽车业务将全面融入上汽,其中的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将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及服务贸易资产将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上海汽车将出资20.95 亿元购买跃进整车和紧密零部件资产,跃进将持有上海汽车3.2 亿股股份和东华公司25%股权。同时,根据上汽与跃进商定的初步规划,双方将在资金、研发、营销、制造、采购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整车与零部件、国内与国际等业务上发挥协同效应,通过全面合作将上汽集团建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把南汽建成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至此,上汽短短数月间在资本市场一系列复杂的兼并收购加融资的“组合拳”暂时收官,该套拳术以数十亿元并购南汽为核心,以十数亿元收购上柴股份(6008 和为并购目的等而发行高达12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为两翼,基本奠定了上汽在乘用车主业之外开拓的又一大经济增长发动机:商用车业务。由此,已经拥有国内丰富产品线的上海汽车,在与一汽、东风三国鼎立中拥有了更明显的优势双方的全面合作不仅有利于高起点推进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实现长三角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资料讲解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十多年来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与美国五次公司并购浪潮及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比较,在并购效能、企业整合及公司文化沟通与融合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充分发挥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效益,实现公司并购的公正与效率,我们试就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作一系统深入探讨,以期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特点 1、目标公司分布广 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有:公用事业、电子通讯、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建筑、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能源、食品酒业制造、农林牧副渔、轻工产品、商贸旅游、冶金工业、医药卫生、重型工业、综合加工17大类。中国内地2003年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公司在以上行业均有分布。 目标公司分布在17大类行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宪法修正案保护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法制因素,又有加入世贸组织后快速发展的形势所逼因素,还有私营与外资经济强盛的因素。 一是向私营与外资开放的行业增加。如为适应加入WTOR的需要颁布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使中国民航率先对外资公司开

放,此外,市政公用事业、燃气、热力、供排水亦相继对私营经济和外资公司敞开大门。 二是对并购公司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可利用比较优势,策划公司并购策略,结合国外及港澳台市场开拓公司并购业务;对目标公司而言,人世后各行各业都存在投资机会,都可能被兼并、收购。 三是宪法修正案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和人权,促进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与其它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在这种形势逼迫下,公有制经济迅速退出原有领域,如中国一汽以14.21亿元并购天津汽车。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并购公司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如上海复兴以16.5亿元并购南钢股份。 2.公司并购主体变化快速 一是外资公司并购快速,二是MBO并购流行;三是私营并购大幅增快。 (1)2003年第一件外资公司并购就是美国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并购浦发银行5%的股权。该年外资公司并购加快了50%。 外资公司并购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收购公司多系港资;二是以产业兼并、收购为主,有70%的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一致;三是并购溢价率较高。如华润轻纺,并购溢价率为75.39%。

企业并购完成后的战略整合 (定稿)

企业购并完成后的战略整合 hexingui 摘要 (2) 一、战略整合的原因 (4) (一)战略演进的需要 (5) (二)战略整合是并购后其它要素整合的先导 (5) (三)战略整合是企业获得战略协同效应的保证 (5) (四)战略整合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实现途径 (5) 二、战略整合的主要内容 (6) (一)企业使命与目标整合 (6) (二)企业总体战略整合 (7) (三)企业经营战略整合 (7) (四)企业职能战略整合 (8) 三、新企业的环境分析 (8) (一)外部环境的分析 (8) 1.宏观环境分析 (9) 2.微观环境的分析 (10) (二)内部环境的分析 (12) 1.对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12) 2.对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12) 四、企业并购后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13) (一)制定基本战略导向 (13) (二)战略的调整与重新定位 (14) (三)对目标企业执行战略 (14) 1.加强双方的沟通 (14) 2.对目标企业适度控制并适度放权 (15) 3.建立一个自组织部门 (15) 总结: (16) 主要参考文献: (17)

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但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经过研究表明,缺乏并购的战略整合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先介绍战略整合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分析战略整合的主要内容,其次对新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最后是战略整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企业并购战略整合战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ongoing globalization, M & A between firm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ut not al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after a study showed that a lack of strategic M & A integ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failure.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strategic integration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Further analysis of strategic integra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follow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new business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finally the strategic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trategic integration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美国企业并购研究

美国企业并购研究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可以获取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通过并购,企业得以提升竞争力,进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更好的盈利能力,并且也能为参与到全球化竞争创造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并购规模、并购模式、并购区域上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然而问题也很突出,企业开展并购时往往不能主要从行业及自身的情况出发,选择并购模式时不能遵循其中的客观经济规律,行政体系对于并购的干预也比较多,尤其是地方政府出于种种目的导致行业内并购重组难以展开,而围绕并购的外围环境方面,如监管法规、资本市场的培育等等,都还不完善,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企业并购历史长达百年,期间共发生了6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同时企业并购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演变,资本市场也得到了非常全面且深入的发展,对并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围绕并购活动的监管体系也得以建立且逐步完善,并购活动对于行业的集中度、企业治理结构、绩效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当然,并购活动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单边效应,但总体上美国企业并购的影响是积极的,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本文主要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美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并购模式、并购效应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在并购中的作用,揭示美国企业并购新特点和新变化,总结美国企业并购更具普适性的成功经验,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由8章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是从中国开始活跃在国际并购舞台上这一现象,以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美国企业并购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第2章并购相关理论综述。 介绍了有关企业并购的主要理论,即规模经济、交易成本、范围经济,以及马克思的资本集中理论,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与并购的结合点等也做了阐述。第3章美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是按照历史的脉络,介绍了美国企业并购6次浪潮的基本情况,如背景、内容、特点、效应等,并从并购浪潮与宏观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