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习题
串联并联电阻练习题

串联并联电阻练习题在电路中,电阻是非常重要的元件之一。
电阻可以与其他元件串联或并联,构成不同电路,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加深对串联并联电阻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一:串联电阻计算已知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其阻值分别为R₁=10Ω,R₂=20Ω,R₃=30Ω。
请计算这三个电阻串联后的总阻值。
解析: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必须依次通过每个电阻,故电阻值相加即可得到总阻值。
即:Rₜ = R₁ + R₂ + R₃将给定值代入计算,可得:Rₜ = 10Ω + 20Ω + 30Ω= 60Ω题目二:并联电阻计算已知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其阻值分别为R₁=10Ω,R₂=20Ω,R₃=30Ω。
请计算这三个电阻并联后的总阻值。
解析: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选择通过其中任意一个电阻,故总阻值的计算需要根据公式来求解。
即:1/Rₜ = 1/R₁ + 1/R₂ + 1/R₃将给定值代入计算,可得:1/Rₜ = 1/10Ω + 1/20Ω + 1/30Ω=(3/30 + 1/30 + 2/30)Ω⁻¹= 6/30 Ω⁻¹= 1/5 Ω⁻¹因此,总阻值为:Rₜ = 5Ω题目三:混合电路计算已知电路中有两个电阻串联,之后与一个电阻并联。
其中,串联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₁=10Ω,R₂=20Ω,而并联电阻的阻值为R₃=30Ω。
请计算整个电路的总阻值。
解析:首先计算串联电路的总阻值,即:Rₜ = R₁ + R₂= 10Ω + 20Ω= 30Ω然后计算整个电路的总阻值,即并联电路的总阻值与串联电路的总阻值之和,即:Rₜ = Rₜ + R₃= 30Ω + 30Ω= 60Ω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串联和并联在电阻计算中的应用。
串联电阻的总阻值是各个电阻值之和,而并联电阻的总阻值需要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对于电路分析和设计非常重要。
总结:串联电阻的总阻值是各个电阻值之和,而并联电阻的总阻值需要使用公式1/Rₜ=1/R₁+1/R₂+...进行计算。
串并联和混联电路的计算 - 副本

串并联和混联电路的计算要点提醒:1.电阻,并联越多,总电阻越小。
2.一个串联加一个并联的电路的总功率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乘以总电流(干路上的电流)3.☆4.在电路中,同一导线(不论其长短,只要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的两端可认为是同一点(相当于把这条导线缩短到两端合为一点一样,因为这条导线电阻不计,则其长短对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并无影响)。
(此法可用于画等效电路图,如题7)(在高中常用电势法,初中一般不作要求,参考资料)一、电阻的混连:求解方法:先局部后整体 简化电路1、 2、 答二、平衡电桥的等效电阻电路 电桥平衡条件是当相邻电阻成比例或者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达到平衡状态1.在图示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 )A.R AB=R BD,且R BC最大,R AC最小B.R AB=R CD,且R BC最大,R AC最小C.R AC=R CD,且R BC最大,R AD最小D.R AC=R BD,且R BC最大,R AD最小2.如图所示,灯泡规格均相同,甲图中电压恒为6V,乙图中电压恒为12V.分别调节R1、R2使灯均正常发光,那么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P1:P2= 1:1,可变电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之比R1′:R2′= 1:43.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1=R2>R3,A为理想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且流过R1的电流为0.2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电流不可能从C点流出,只能从B点流出B.流过A的电流为零C.流过R2的电流一定大于0.4AD.R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3两端的电压大4.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泡L1、L2均发光但未达到额定功率,现将变阻器触片向上移动一段适当的距离(变化足够大,但不会使任何一个器件被烧坏),写出对于L1、L2亮度变化以及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
(1) L1将(填“变亮”、“变暗”、“亮度不变”、或“无法确定”)。
《电路基础》阻抗的串联、并联和混联实验

《电路基础》阻抗的串联、并联和混联实验一. 实验目的1. 通过对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串联、并联和混联后阻抗值的测量,研究阻抗串、并、混联的特点。
2. 通过测量阻抗,加深对复阻抗、阻抗角、相位差等概念的理解。
3. 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结合画向量图法测量复阻抗。
二. 原理说明1. 交流电路中两个元件串联后总阻抗等于两个复阻抗之和,即:Z总=Z1+Z2两个元件并联,总导纳等于两个元件的复导纳之和,即:Y总=Y1+Y2两个元件并联,然后再与另一个元件串联,则总阻抗应为:Z总=Z3+2121ZZZZ2. 在实验十六中,用V、A、φ表法或V、A、W表法测元件阻抗是很方便的,但如果没有相位表和功率表,仅有电压表和电流表而又欲测复阻抗,则可以用下面所述的画向量图法来确定相位角。
如果图16-1的电阻器和电感线圈的复阻抗有待测量,可以用电压表分别测出有效值U、UR 、UrL,用电流表测出电流有效值I,(电阻R的感性分量可忽略不计,阻性分量计算根据实验十六实际值代入。
)图16-1绘制向量图如图16-2所示。
在绘制向量图时,由于相位角不能测出,只好利用电压U、UR、U rL 组成闭合三角形,根据所测电压值按某比U rLU L U例尺(如每厘米表示3V)截取线段,用几何φφrL方法画出电压三角形,然后根据电阻器的电压R r 与电流同相位,确定画电流向量的位置,电流的图16-2 比例尺也可以任意确定(如每厘米0.1A)。
根据电压表、电流表所测得的值以及从画出的向量图用量角器量出的相位角值,显然可得出复阻抗ZAB 、ZBC及串联后的总阻抗ZAC,从而得出R、L的值。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阻抗并联,可以根据上述相似的办法画出电流三角形,再根据其中一支路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确定电压向量。
为了使从图中量出的角度精确,建议作图应大一些,即选取电流比例尺小一些,如每厘米代表0.1A 或0.05A。
三. 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型号1. 调压器 1台 0-24V2. 相位表/电量仪 1台3. 交流电压、电流表/电量仪 1套4. 万用表 1个5. 电阻器 1个 15Ω*16.电感线圈 1个 28mH*17.电容器 1个 220μF*1四. 任务与步骤1. 研究阻抗的串联、并联和混联(说明:以下所说的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是指在实验十六中测试过的元件根据实验十六的表1可计算出它们的复阻抗Z1、Z2、Z3或复导纳Y。
第2章 3.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知识点汇总Word版含答案

3.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先填空]1.串联和并联电路图2312.串联: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接如图甲所示.3.并联: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连在一起,如图乙所示. 4.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横截面积不同的两个导体串联时,通过面积较大的导体的电流大.(×)2.两电阻并联时,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流过电阻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 3.并联电阻的总阻值小于每个电阻的阻值.(√) [后思考]大型庆祝活动期间,街上的树上都挂满了装饰用的一串串小彩灯,这些小彩灯的额定电压一般只有几伏,但大多数使用了220 V 的照明电源,这些小灯泡是怎样连接的?【提示】 将足够多的小彩灯串联后一起接在电源上,使每一串小彩灯分得的电压之和等于220 V ,这样小彩灯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合作探讨]探讨1:你家里的各个用电器采用的是什么连接方式?【提示】 各个用电器都需要220 V 的电压供电,因此必须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 探讨2:电路中并联的电阻越多,电路的总阻值是越大还是越小?【提示】 由于1R =1R 1+1R 2+…,并联的电阻越多,相加项越多,1R越大,即并联电路的总阻值R 越小.[核心点击]1.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U 1=I 1R 1,U 2=I 2R 2,U 3=I 3R 3,…,U n=I n R n ,I =I 1=I 2=…=I n ,所以有U 1R 1=U 2R 2=…=U n R n =UR 总=I .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推导:在并联电路中,U 1=I 1R 1,U 2=I 2R 2,U 3=I 3R 3,…,U n =I n R n ,U 1= U 2=…=U n ,所以有I 1R 1=I 2R 2=…=I n R n =I 总R 总=U .(多选)三个阻值都为12 Ω的电阻,它们任意连接、组合,总电阻可能为( )A .4 ΩB .24 ΩC .18 ΩD .36 Ω【解析】 若三个电阻并联,R 总=13R =4 Ω,A 正确;若三个电阻串联,R 总=3R =36 Ω,D 正确;若两个电阻并联后和第三个电阻串联.R 总=R +12R =12 Ω+6 Ω=18 Ω,C 正确;若两个电阻串联后和第三个电阻并联,R 总=12×2436Ω=8 Ω,B 错误.【答案】 ACD有三个电阻,R 1=2 Ω,R 2=3 Ω,R 3=4 Ω,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 1∶I 2∶I 3是( )A .6∶4∶3B .3∶4∶6C .2∶3∶4D .4∶3∶2【解析】 设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为U ,则I 1∶I 2∶I 3=U R 1∶U R 2∶U R 3=12∶13∶14=6∶4∶3,故正确选项为A.【答案】 A三个电阻器按照如图232所示的电路连接,其阻值之比为R 1∶R 2∶R 3=1∶3∶6,则电路工作时,通过三个电阻器R 1、R 2、R 3上的电流之比I 1∶I 2∶I 3为( ) 【导学号:96322039】图232A .6∶3∶1B .1∶3∶6C .6∶2∶1D .3∶2∶1【解析】 电阻R 2和R 3是并联关系,则电流之比等于电阻之比的倒数,即I 2∶I 3=R 3∶R 2=2∶1;而R 1上的电流等于R 2和R 3的电流之和,故I 1∶I 2∶I 3=3∶2∶1,选项D 正确.【答案】 D混联电路及其处理方法(1)混联电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较复杂连接电路. (2)混联电路的处理方法:①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②准确地利用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特点. ③灵活地选用恰当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先填空]1.表头的三个参数(1)满偏电流I g :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2)满偏电压U g :电流表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 (3)内阻R g :电流表的内阻. (4)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为:U g =I g R g .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1)给表头串联一较大的电阻,分担较大的电压U R .如图233所示,就改装成一个电压表.图233(2)给表头并联一较小的电阻,分担较大的电流I R .如图234所示,就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图234[再判断]1.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需串联一个电阻.(×) 2.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其串联的分压电阻就越大.(√)3.若将分压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后思考]某小量程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5毫安,满偏电压为0.2伏特,该小量程电流表的内阻为多少?【提示】 根据欧姆定律,小量程电流表的内阻R g =U g I g =0.25×10-3Ω=40 Ω.[合作探讨]实验室有一表头G ,满偏电流3 mA ,内阻100 Ω.图235探讨1:用它能直接测量3 A 的电流吗? 【提示】 不能探讨2:要改装成一个大量程的电流表是串联一个电阻,还是并联一个电阻? 【提示】 并联 [核心点击]有一个电流计G ,内电阻R g =10 Ω,满偏电流I g =3 mA.(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 的电压表,应该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电阻是多大?(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A 的电流表,应该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电阻是多大?【解析】 (1)电流计的满偏电压为U g =I g R g =3×10-3×10 V=0.03 V串联电阻需承担的电压U ′=U -U g =3 V -0.03 V =2.97 V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 =U ′I g = 2.97 V3×10-3 A=990 Ω.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R +R g =1 000 Ω. (2)电流计两端电压U g =I g R g =3×10-3 A×10 Ω=0.03 V分流电阻分担电流为I R =I -I g =(3-3×10-3)A =2.997 A由欧姆定律得分流电阻的阻值为R =U g I R =0.032.997A≈0.01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总电阻为R A =RR g R +R g =0.01×100.01+10Ω≈0.009 99 Ω.【答案】 (1)990 Ω 1 000 Ω (2)0.01 Ω 0.009 99 Ω(多选)如图236所示,四个相同的表头分别改装成两个电流表和两个电压表.电流表A 1的量程大于A 2的量程,电压表V 1的量程大于V 2的量程,把它们按如图所示接入电路,则( ) 【导学号:96322040】图236A .电流表A 1的读数大于电流表A 2的读数B .电流表A 1的偏转角小于电流表A 2的偏转角C .电压表V 1的读数等于电压表V 2的读数D .电压表V 1的偏转角等于电压表V 2的偏转角【解析】 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越大,电表的内阻越小,电流表A 1的量程大于A 2的量程,所以电流表A 1的内阻小于电流表A 2的内阻,两个电流表并联,电阻小的电流大,电流表A 1的读数大于电流表A 2的读数,A 正确;改装电流表的两个表头也是并联关系,因表头相同,故电流相等,指针偏角相等,B 错误;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越大,电表的内阻越大,电压表V 1的量程大于V 2的量程,所以电压表V 1的内阻大于电压表V 2的内阻,两个电压表串联,依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特点,电压表V 1的读数大于电压表V 2的读数,故C 错误;其中两个表头也是串联关系,电流相等,偏角相等,D 正确.【答案】 AD电表改装四要点(1)改装为电压表需串联一个大电阻,且串联电阻的阻值越大,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越大.(2)改装为电流表需并联一个小电阻,且并联电阻的阻值越小,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越大.(3)改装过程把表头看成一个电阻R g,通过表头的满偏电流I g是不变的.(4)改装后电表的量程指的是当表头达到满偏电流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或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先填空]1.限流式电路与分压式电路的比较(1)电流表外接①电路图:如图237甲所示电路.图237②R测与R真的关系:R测<R真.③应用:测量小电阻误差小.(2)电流表内接①电路图:如图乙237所示电路. ②R 测与R 真的关系:R 测>R 真. ③应用:测量大电阻时误差小. [再判断]1.待测电阻R x ≫R A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误差较小.(×)2.测量时,为减小偶然误差常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3.用外接法测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略大于电阻R 上的电流值.(√) [后思考]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是采用限流式接法还是分压式接法?【提示】 因为该实验中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且要求电压要从0开始调节,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如图所示.[合作探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时,电路有两种接法,分别如图238甲、乙所示,请思考下列问题:甲 乙图238探讨1:两种接法是否等效?【提示】 两种接法都有误差,不等效.探讨2:若待测电阻的阻值很大,则哪种接法误差较小? 【提示】 当R x ≫R A 时,用图甲电路测量误差较小. 探讨3:若待测电阻的阻值很小,则哪种接法误差较小? 【提示】 当R x ≪R V 时,用图乙电路测量误差较小. [核心点击]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欧姆定律给了我们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由R =UI可知,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2.电流表的两种接法(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 x 、R A 、R V 的大小可以估计的情况.当R x ≫R A 时,采用内接法:当R x ≪R V 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2)公式计算法当R x >R A R V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R x <R A R V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 x =R A R V 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3)试触法:适用于R x 、R V 、R A 的阻值关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如图239所示,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试接b 、c 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图239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R x 的阻值,现有实验器材如下:【导学号:96322041】A .待测电阻R x :范围在5~8 Ω,额定电流0.45 AB .电流表A 1:量程0~0.6 A(内阻0.2 Ω)C .电流表A 2:量程0~3 A(内阻0.05 Ω)D .电压表V 1:量程0~3 V(内阻3 k Ω)E .电压表V 2:量程0~15 V(内阻15 k Ω)F .滑动变阻器R :0~100 ΩG .蓄电池:电动势12 V H .导线,开关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并保证器材安全,电流表应选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并画出电路图.【解析】 待测电阻R x 的额定电流为0.45 A ,应选电流表A 1;额定电压U max =0.45×8 V =3.6 V ,应选电压表V 1;由于R V R x =3 0008=375,R x R A =80.2=40,故R V ≫R x ,因此选用电流表的外接法测电阻;因为电压表V 1量程小于3.6 V ,且要较准确地测量,故变阻器R 应选择分压式接法,其电路如图所示.【答案】 A 1 V 1 电路见解析用伏安法测金属电阻R x (约为5 Ω)的值,已知电流表内阻为1 Ω,量程为0.6 A ,电压表内阻为几千欧,量程为3 V ,电源电动势为9 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6 Ω,额定电流为5 A ,试画出测量R x 的原理图.【解析】 待测金属电阻R x ≪R A ·R V .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采用变阻器限流接法,负载R x 的电压U min =56+5×9 V=4511 V ,U max =9 V ,调节范围4511~9 V ,显然所提供的电压表量程不够,应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答案】 见解析图下列情况滑动变阻器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1)要求回路中某部分电路电流或电压实现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如:测定导体的伏安特性、校对改装后的电表等电路),或要求大范围内测量电压和电流时,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2)当待测用电器的电阻R 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 0时,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3)当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太小时,若采用限流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只能采用分压式接法.(4)在题目中有以下语言暗示时,比如:要求多测几组测量数据,要求精确测量等,一般也采用分压式接法.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45分钟)1.(多选)在图2310所示的电路中,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 1是( )图2310A .I 1=U R 1B .I 1=U 1R 1C .I 1=U 2R 2D .I 1=U 1R 1+R 2【解析】 I 1=U 1R 1,R 1与R 2串联,故I 1=I 2=U 2R 2,从整体计算I 1=I 2=UR 1+R 2,故B 、C 正确.【答案】 B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B .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C .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也增大D .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一定减少【解析】 由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特点知A 、B 、C 正确,D 错. 【答案】 D3.三个电阻之比为R 1∶R 2∶R 3=1∶2∶5,将这三个电阻并联,则通过这三支路的电流强度I 1∶I 2∶I 3之比为( ) 【导学号:96322126】A .1∶2∶5B .5∶2∶1C .10∶5∶2D .2∶5∶10【解析】 由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得I 1=U R 1,I 2=U 2R 1,I 3=U5R 1,得I 1∶I 2∶I 3=10∶5∶2,C 正确.【答案】 C4.三根相同的电热丝分别全部串联和全部并联,接入相同的电压,它们发出相同的热量,所需通电时间之比为( )A .9∶1B .1∶9C .3∶1D .1∶3【解析】 设一根电热丝的电阻为R ,三根电热丝串联电阻为3R ,三根并联电阻为R /3.因为Q =U 2Rt ,所以当Q 、U 相等时,t 与R 成正比,t 1∶t 2=9∶1.【答案】 A5.如图2311所示的电路中,U =8 V 不变,电容器电容C =200 μF ,R 1∶R 2=3∶5,则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为( )图2311A .1×10-3C B .6×10-3C C .6×10-4 CD .1.6×10-3C【解析】 因为R 1、R 2串联,所以两电阻间的电压值与电阻值成正比,则U 1∶U 2=R 1∶R 2=3∶5,又U 1+U 2=8 V ,所以U 1=3 V ,U 2=5 V电容器与R 2并联,所以U C =U 2=5 V ,所以Q =CU =1×10-3C ,选项A 正确. 【答案】 A6.两电阻R 1、R 2的电流I 和电压U 的关系如图2312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322127】图2312A .R 1>R 2B .R 1和R 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 U 图线应在区域ⅢC .R 1=R 2D .R 1和R 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 U 图线应在区域Ⅱ【解析】 I U 图线中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即R 1<R 2,故A 、C 错误.R 1、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既大于R 1,又大于R 2,反映在图线上斜率应该最小,即在Ⅲ区,故B 正确.R 1、R 2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R 1,反映在图线上斜率应该最大,即在Ⅰ区,故D 错误.【答案】 B7.把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322128】A .改装的原理是串联电阻能减小电流的作用B .改装后,原电流表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并不改变C .改装后原电流表自身的电阻增大了D .改装后使用时,通过原电流表的电流就可以大于改装前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了 【解析】 把表头改装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时,并联电阻使较多的电流通过该电阻进行分流而扩大电流的通过量,但原电流表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并不改变,选项B 正确.【答案】 B8.如图231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均为100 Ω,U =30 V ,求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图2313【解析】 因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去掉这条支路后只剩下三个电阻串联,与电压表相连的两个电阻只起导线的作用,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得U ′=13U =13×30 V=10 V.【答案】 10 V9.一电流表(表头)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后就改装成一个大量程的电流表,当把它和标准电流表串联后去测某电路中的电流时,发现标准电流表读数为1 A ,而改装电流表的读数为1.1 A ,稍微偏大一些,为了使它的读数准确,应( ) 【导学号:96322129】A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B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串联一个较小的电阻C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D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并联一个较小的电阻【解析】 改装表示数偏大,说明改装成电流表时并联的分流电阻偏大.故要使内阻稍微变小一些,需要在原分流电阻上再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故A 正确.【答案】 A10.如图2314所示为一双量程电压表的示意图,已知电流表G 的量程为0~100 μA ,内阻为600 Ω,则图中串联的分压电阻R 1和R 2的阻值分别为多大?图2314【解析】 用5 V 量程时,I g =5 V R 1+R g ;用15 V 量程时,I g =15 VR 1+R 2+R g,由以上两式解得:R 1=4.94×104Ω,R 2=105Ω.【答案】 4.94×10410511.现有一个灵敏电流计,它的满偏电流为I g =1 mA ,内阻R g =200 Ω,若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5 A 的电流表,应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的电流表测量电流时,指针指在表盘上原来0.2 mA 处,则被测电流的大小是多少?【解析】 要把电流计改装成量程更大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小电阻,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两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则I g R g =(I -I g )R ,代入数据可得R ≈0.04 Ω.因为量程扩大了5 000倍,所以原来0.2 mA 处对应的电流为1 A.【答案】 0.04 1 A12.如图2315所示为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所需的器材实物图,器材规格如下:图2315A .待测电阻R x (约100 Ω);B .直流毫安表(量程0~20 mA ,内阻50 Ω);C .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5 k Ω);D .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 V ,内阻不计);E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 Ω,允许最大电流1 A);F .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规格及实验要求,在本题的实物图上连线.【解析】 先确定电路是采用电流表内接电路还是外接电路R x R A =100 Ω50 Ω=2<R VR x=5×103Ω100 Ω=50,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再确定滑动变阻器是采用限流还是分压接法.若采用限流接法,则滑动变阻器阻值达到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I =U R x +R +R A =6100+15+50A≈36 mA,此时电阻R x 的电压约为3.6 V ,均已超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故必须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甲乙【答案】 见解析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先填空]1.安培力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2.科学探究:安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探究采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垂直时,实验结论是:①当其他因素不变,磁感应强度增大时,安培力增大;②当其他因素不变,电流增大时,安培力增大;③当其他因素不变,导体长度增大时,安培力增大;④安培力的方向由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共同决定.3.安培力的大小(1)F=ILB.(2)适用条件①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②匀强磁场或非匀强磁场中很短的导体.[再判断]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为零,该处磁场感应强度一定为零.(×)2.两根通电导线在同一匀强磁场中,若导线长度相同,电流大小相等,则所受安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3.通以10 A电流的直导线,长为0.1 m,处在磁感应强度为0.1 T的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可能为0.02 N.(√)[后思考]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F的大小一定等于ILB吗?【提示】不一定.只有当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安培力F才等于ILB.[合作探讨]如321所示,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安培力的大小与磁场、电流大小的关系.(1)在B、L一定时,增大电流I,导线受力怎么变化?(2)在B、I一定时,增大导线的长度L,导线受力怎么变化?321【提示】(1)当B、L一定时,增大电流I、导线受的力变大.(2)当B 、I 一定时,增大导线长度L 导线受力变大. [核心点击]1.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F =ILB .此时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最大. 2.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F =ILB sin θ(θ是I 和B 之间的夹角). 3.当通电导线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平行(θ=0°或θ=180°)时,安培力最小,等于零. 4.若导线是弯曲的,公式中的L 并不是导线的总长度,而应是弯曲导线的“有效长度”.它等于连接导线两端点直线的长度(如图322所示),相应的电流方向沿两端点连线由始端流向末端.图322一根长为0.2 m 、电流为2 A 的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0.5 T 的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不可能是( )A .0.4 NB .0.2 NC .0.1 ND .0【解析】 由安培力的公式F =ILB sin θ可知,安培力的大小与I 和B 的夹角有关.当θ=90°时,F 最大,F max =ILB =2×0.2×0.5 N=0.2 N .当θ=0°时,F 最小,F min =0,故F 的大小范围是0≤F ≤0.2 N,故B 、C 、D 可能,A 不可能.【答案】 A如图323所示,导线框中电流为I ,导线框垂直于磁场放置,磁感应强度为B ,AB 与CD 相距为d ,则MN 所受安培力大小为( )【导学号:96322061】图323A .F =BIdB .F =BId sin θC .F =BIdsin θD .F =BId cos θ【解析】 导线与B 垂直,F =BI dsin θ.【答案】 C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放有下列各种形状的通电导线,电流均为I,磁感应强度均为B,求各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解析】A图中,F=IlB cos α,这时不能死记公式而错写成F=IlB sin α.要理解公式本质是有效长度或有效磁场,正确分解.B图中,B⊥I,导线在纸平面内,故F=IlB.C 图是两根导线组成的折线abc,整体受力实质上是两部分直导线分别受力的矢量和,其有效长度为ac,故F=2IlB.D图中,从a→b的半圆形电流,分析圆弧上对称的每一小段电流,受力抵消合并后,其有效长度为ab,故F=2IRB.E图中,F=0.【答案】A:IlB cos αB:IlB C:2IlBD:2IRB E:0计算安培力大小应注意的问题(1)应用公式F=IlB,电流方向必须与磁场方向垂直.(2)通电导线放入磁场中,有可能不受安培力的作用.(3)公式F=IlB中的l不一定是导线的实际长度,而应是“有效长度”.[先填空]1.安培力的方向(1)左手定则:伸出左手,四指并拢,使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指向沿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2)方向特点:安培力的方向既与电流方向垂直,又与磁场方向垂直,即安培力方向垂直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所确定的平面.2.电动机(1)原理:利用磁场对通电线圈的安培力使线圈在磁场中旋转. (2)作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分类⎩⎪⎨⎪⎧直流电动机:由磁场、转动线圈、滑环、电刷 及电源组成,滑环在其中起了一个换向器的作用交流电动机:如家用电风扇、洗衣机、抽油烟机等都是交流电动机.[再判断]1.当通电直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时,安培力的方向和磁场方向相同.(×)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垂直.(√) 3.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后思考]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一定跟电流的方向垂直吗?【提示】 一定.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合作探讨]如图324所示,利用下列装置可以探究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电流方向的关系. (1)图中磁场方向向哪?闭合电键后,导线中电流方向向哪?(2)闭合电键后,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电流方向存在什么关系?图324【提示】 (1)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电流方向从里向外. (2)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都垂直. [核心点击]1.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的因果关系(1)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间没有必然联系,这两个方向的关系是不确定的.(2)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共同决定了安培力的方向,一旦这两个方向确定,安培力的方向是唯一的.(3)已知安培力方向和磁场方向时,电流方向不确定;已知安培力方向和电流方向时,磁场方向不确定.2.电场力与磁场力的方向对比请画出如图325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甲乙丙图325【解析】画出甲、乙、丙三种情况的侧面图,利用左手定则判定出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甲乙丙【答案】见解析如图326所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长度为l的通电直导线ab处于磁场中,由水平位置1绕a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到位置2的过程中,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是( ) 【导学号:96322062】图326A.数值变大,方向不变B.数值变小,方向不变C.数值不变,方向改变D.数值、方向均改变【解析】安培力F=ILB,电流不变,垂直直导线的有效长度减小,安培力减小,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B、I所构成的平面,所以安培力的方向不变,故选项B正确.【答案】 B音圈电机是一种应用于硬盘、光驱等系统的特殊电动机.如图327是某音圈电机的原理示意图,它由一对正对的磁极和一个正方形刚性线圈构成,线圈边长为L,匝数为n,磁极正对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竖直向下,大小为B,区域外的磁场忽略不计.线圈左边始终在磁场外,右边始终在磁场内,前后两边在磁场内的长度始终相等.某时刻线圈中电流从P流向Q,大小为I.图327(1)求此时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2)若此时线圈水平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求安培力的功率.【解析】(1)由安培力表达式F=BIL可知,线圈所受的安培力F=nBIL,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2)由功率公式P=Fv可知,安培力的功率P=nBILv.【答案】(1)安培力的大小:nBIL方向:水平向右(2)安培力的功率:nBILv左手定则应用的几个要点(1)安培力方向既垂直于电流的方向,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所以应用左手定则时,必须使大拇指指向与四指指向和磁场方向均垂直.(2)由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不一定垂直,所以磁场方向不一定垂直穿入手掌,可以与四指方向成某一夹角,但四指一定要指向电流方向.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建议用时:45分钟)1.如图328是“探究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因素”的实验示意图.三块相同蹄形磁铁并列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导体棒用图中1、2、3、4轻而柔软的细导线悬挂起来,它们之中的任意两根与导体棒和电源构成回路.认为导体棒所在位置附近为匀强磁场,最初导线1、4接在直流电源上,电源没有在图中画出.关于接通电源时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96322154】图328A.仅拿掉中间的磁铁,导体棒摆动幅度不变B.改变电流方向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导体棒摆动方向将会改变C.仅改变电流方向或仅改变磁场方向,导体棒摆动方向一定改变D.增大电流的同时并改变接入导体棒上的细导线,接通电源时,导体棒摆动幅度一定增大【解析】仅拿掉中间的磁铁,导体棒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减小,所受安培力减小,摆动幅度减小,选项A错误;改变电流方向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导体棒所受安培力方向不变,仅改变其中一个方向时,安培力方向改变,选项B错误,C正确;增大电流的同时,减小导体棒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所受安培力可能减小,摆动幅度可能减小,选项D错误.【答案】 C2.在赤道上空,有一条沿东西方向水平架设的导线,当导线中的自由电子自西向东沿导线做定向移动时,导线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力的方向为( )A.向北B.向南C.向上D.向下【解析】导线中的自由电子自西向东沿导线定向移动时,形成的电流自东向西.赤道上空地磁场方向由南水平指向北,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下.答案为D.【答案】 D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标出了磁场B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安培力的方向一定与直导线和磁场所决定的平面垂直,A、B均错误,由左手定则可判断C错误,D正确.【答案】 D4.如图329所示,均匀绕制的螺线管水平放置,在其正中心的上方附近用绝缘绳水。
电阻串联并联混联题目有答案完整版

电阻串联并联混联题目有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填空题1.把5个10 Ω的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
50Ω;2.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串联,已知通过2Ω电阻两端电压是4V,则3Ω电阻两端电压是______,通过3Ω电阻的电流是______。
6V;2A3.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2=4R1,若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____,流过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它们消耗的功率之比P 1:P2=______。
1:4;1:1;1:44.在电工测量中,广泛应用______方法扩大电流表的量程。
串联电阻;二、选择题1.在图3-6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与断开时,电阻R上流过的电流之比为4 :1,则R 的阻值为( )。
A.40 ΩB.20 ΩC.60 ΩD.80 ΩA2.标明“100Ω/40 W" 和“100Ω/25 W"的两个电阻串联时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A.40 VB.70 VC.140 VD.100 VD3.把一个“1.5 V/2 A”的小灯泡接到3V的电源上,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串联分压电阻,则分压电阻的大小为( )。
C.3 ΩD.4.5 ΩB三、简答与计算1.电阻的串联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2.已知R1=4 Ω,R2=6Ω,现把R1、R2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6 V 的电源中。
试求:(1) 电路的总电阻R;(2) 电路中的电流I;(3) R1、R2两端的电压U1与U2;(4) R2消耗的功率P2。
3.4 电阻并联电路一、填空题1.把5个10 Ω的电阻并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
2Ω;2.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并联,已知通过2Ω电阻的电流是1A,则通过3Ω电阻的电流是______,加在3Ω电阻两端的电压是______。
2/3A;2V3.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2=4R1,若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____,流过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它们消耗的功率之比P 1:P2=______。
电路基础实验——实验四 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测试

实验四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特点。
2.掌握串联电阻分压和并联电阻分流的电路知识。
二、实验内容1.电阻串联电路的测量电阻串联电路图:U S=6V等效电阻:R=R1+R2+R3= 156欧姆I= U S/ R=38.46mAU R1= I×R1= 1.96VU R2= I×R2= 2.89VU R3= I×R3= 1.15V也可用分压公式法算各电压(略)电阻并联电路图:4.电阻并联电路理论值计算:U S=6V等效电阻:1/ R =1/ R1+1/ R2+1/ R3求得:R=1/(1/ R1+1/ R2+1/ R3)=158.906欧姆因为:U S= U1 =U2 =U3=6 V故:I= U S/ R= 37.75mAI 1= U1/ R1= 6mAI 2= U2/ R2= 11.76mAI 3= U3/ R3= 20mA而I 2..3= I 2+ I 3=31.76 mA也可用分流公式法算各电流(略)电阻混联电路图:表三:6.电阻混联电路理论值计算:U S=6V电路中并联部分等效电阻:R并=1/(1/ R2+1/( R3 +R4) +1/( R5 +R6)) 电路等效总电阻:R= R1+R并=125.1欧姆用分压公式有:U R1= ( R1/(R1+R并))×U S= 3.571VU R2= (R并/(R1+R并))×U S=2.429 VI 1= U R1/ R1= 47.9mAI 2= U R2/ R2= 16mAI 4= U R2/(R3+R4)=16 mAI 5= U R2/(R5+R6)= 16mAI 3= I 4 +I 5= 32mA也可用分流公式法算电流(略)。
欧姆定律-串并联电流电压计算习题精选

欧姆定律基础内容 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 欧姆定律了解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欧姆定律的综合计算 电阻的串、并联特点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电阻串、并联的简单计算混联电阻的计算一、对欧姆定律的认识1.欧姆定律是对同一段电路而言.在前面我们学到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际上是对不同段电路,而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均是对应同一时刻的同一导体,具有“同一性”.即是说,只有是同一段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三者才满足欧姆定律的关系. 2.关于对欧姆定律公式本身及其相关变形的理解.(1)I =UR是欧姆定律公式,它本身就反映出了同一导体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关系.(2)U =IR 是上述公式的变形,它仅表示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可由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来求得.绝非意味着电压随电流(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从而与电流(或电阻)成正比关系.实际情况是电压与电阻的大小共同决定电流,而电压大小与电阻大小无关.即电压与电流之间有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在表述时这种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3)R =UI………..伏安法的依据,仍是一个变形式.它仅表示一个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由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确定,并不意味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实际情况是,电阻的大小早就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了,接入电路中后,即使两端电压升高,其阻值也不会随之成正比地升高,而是仍保持原来值,只是流经其中的电流将增大. (4)R =UI∆∆表明了一个电阻的阻值大小还可以用电压变化量和电流变化量的比值来表示.【例1】 UR I=的物理意义是( ) 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B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C .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强度成反比D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之比值【例2】 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下列结论与如图所示图象相符的是( )A .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B .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 .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D .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例3】 两个用电器,第一个电阻是R ,第二个电阻是2R ,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如果第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伏,那么第二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A .2伏B .8伏C .4伏D .6伏【例4】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若加在小灯泡上的电压是7.1V ,通过两个小灯泡的总电流是1.42A ,则小灯泡的电阻是( )例题精讲知识点睛考试要求A .10ΩB .5ΩC .0.5ΩD .0.1Ω【例5】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 ”,把它们串联起来,两端允许加上的最高电压是( )A .10伏B .15伏C .19伏D .25伏【例6】 如图所示,通过灯泡L 1、L 2中的电流分别为0.2A 和0.3A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L 1的电阻为15Ω,则干路电流为 A ,电源电压是 V ,L 2的电阻为 Ω.【例7】 现有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已知12:3:2R R =,如果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5V ,那么,1R 两端的电压将是( )A .6VB .5VC .9VD .10V【例8】 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小灯泡L 1两端的电压是3V ,L 2的电阻是12Ω,电源电压是9V ,则L 1的电阻是( )A .6ΩB .9ΩC .12ΩD .24Ω【例9】 灯泡L 1的电阻为200Ω,灯泡L 2的电阻为400Ω,两个灯泡并联后接入电路中,若通过L 1的电流强度为0.5A ,则通过L 2的电流强度为( )A .0.75AB .0.25AC .2AD .1A【例10】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三个电阻的阻值分别是1R ,2R ,3R .当闭合开关S 后,电流表1A ,2A ,3A 的示数分别为1I ,2I ,3I ,则12R R ∶= .【例11】 一种电工工具由一个小灯泡L 和一个定值电阻R 并联而成,通过L 、R 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定值电阻R 的阻值为 Ω;当把这个工具接在电压为2V 的电路两端,L 、R 并联的总电阻是 Ω.【例12】 如图所示,一定值电阻R 0与最大阻值为40Ω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则定值电阻R 0= Ω,电源的电压U = V .【例1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4ΩR =,当开关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1.5A ,当开关闭合时,安培表的示数是2.5A ,那么电阻2R 的阻值是( )A .4ΩB .6ΩC .8ΩD .10Ω【例14】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 的总阻值为60Ω,定值电阻060ΩR =,电源电压18V .断开开关S ,移动滑动片P 使电压表示数为9V ,然后闭合开关S ,则通过R 0的电流为( )A .0.12AB .0.15AC .0.24AD .0.45A【例15】 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W R 的滑片P 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在1A 至2A 之间变化,电压表的示数在6V 至9V 之间变化.定值电阻R 的阻值及电源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 .6Ω 15V B .6Ω 12V C .3Ω 15V D .3Ω 12V【例1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 1、A 2、A 3的示数比为5:3:1,则电阻R 1、R 2、R 3之比为( )A .1:3:5B .3:5:15C .1:1:2D .2:2:1【例17】 在图所示电路中,a 、b 是两个电表,其中一个是电流表,另一个是电压表,R 1、R 2是两个并联的定值电阻,其中R 1=20Ω.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电压表的示数为6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是电压表,b 是电流表B .电阻12:4:3R R =C .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电阻R 2的电流D .通过电阻R 1的电流是电流表示数的四分之三倍【例18】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2Ω.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位于A 点时,电压表V 1的示数为4V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10V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位于B 点时,电压表V 1的示数为8V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11V .则电阻R 2的阻值是 Ω.【例19】 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是4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10Ω.滑片P 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8V ;当滑片从中点向b 端移动距离s 后,电压表示数变为6V ;当滑片从中点向a 端移动距离s 后,电压表示数为( )A .4VB .6VC .10VD .12V【例20】 如图1R 为0~20Ω的滑动变阻器,电阻2 2.4R =Ω,电源电压为6V ,电流表1A 的量程为0~0.6A ,电流表A 的量程为0~3A .(1)在开关S 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放在 (选填“左”或“右”)端.(2)为了保证两个电流表都能正常工作,在开关S 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 .【例21】 如图所示,120ΩR =,225ΩR =,当开关1S 闭合、2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8V ,当开关1S 断开、2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可能的数值是( )A .4.0VB .3.5VC .3.3VD .2.5V【例22】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1R 为10Ω,2R 为20Ω,3R 的阻值不等于0.当断开开关S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当闭合开关S 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 )A .11VB .10VC .9VD .8V【例23】 三个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恒定的电路两端,其阻值R 1=5Ω,R 2=10Ω,R 3=15Ω.某同学将一只电流表接在R 2的两端,如图所示,发现其示数为1.5A .若将电流表的位置改接一只电压表,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例24】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前,电流表1A 、2A 的示数比为5:3,开关S 闭合后,两电流表的示数比为3:2,则1R 、3R 的大小关系是( ) A .13R R < B .13R R > C .13R R = D .无法确定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电阻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123…...+n R R R R R =+++ (1)特殊情况:a .当n 个阻值为R 0的电阻串联时,电阻关系可简化为0R nR =b .当只有两个电阻串联时:12R R R =+ (2)对公式的理解.该公式反映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这是由于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从1212......U UU I R R R ===中可看出: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正比分压)2.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即121111......nR R R R =+++(1)特殊情况:a .当n 个电阻均为R 0,则上式化简为0R R n =b .当两个电阻并联时,上式可写为1212R RR R R =+(2)对公式的理解.初中阶段我们常遇到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因此该式应熟记,便于计算的迅捷.此外,对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作以下的探究.对公式1212R R R R R =+而言,因为11212121R R R R R R R +<=++,所以,R 2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应小于本身.即12212R R R R R ⋅<+;同理,11112R R R R R ⋅<+.因此两电阻并联后,其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一个分电阻.由此我们还可以继续推证出,任何个数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分电阻都满足上述结论.这是由于电阻并联后,等效于增大了导体的横知识点睛截面积,从而使总电阻减小.由此可想像,当电路两端电压一定时,并入电路的电阻越多,并联总电阻就越小,并联总电流就越大.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使用的用电器越多时,干路电流就越大,线路负荷就越重.【例25】 有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全部并联与全部串联的总电阻之比是( )A .21nB .1nC .2nD .n【例26】 已知电阻14ΩR =,与另一电阻2R 并联, 其总电阻为2.4Ω,若1R 与2R 串联,则其总电阻为( )A .4ΩB .6.4ΩC .10ΩD .6Ω【例27】 两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 .现将其中任何一只的电阻值增大,则总电阻( )A .大于RB .小于RC .等于RD .无法判断.【例28】 下列各组中两个电阻并联,总电阻最小的一组是( )A .1Ω和9ΩB .2Ω和8ΩC .3Ω和7ΩD .5Ω和5Ω【例29】 有两个电阻R 1=2Ω,R 2=3Ω,若把它们串联接在电路中,总电阻是______Ω,R 1和R 2两端电压之比12:U U =_______.【例30】 如图所示,将1R 、2R 、3R 、4R 、5R 五只阻值不等的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电压为6V 的电路中,若电阻1R 的阻值为50欧,5R 为10欧,且12R R >>345R R R >>.当电键S 闭合后,可判断电流表的示数范围是______.【例31】 如图所示的电路较为复杂,但采用合理的估算,就可以计算出电流表A 和毫安表mA 的示数分别为( )A .0.13,30B .0.11,10C .0.33,30D .0.31,10【例32】 有一块均匀的半圆薄金属片,有一位同学先将它按图(甲)所示的方式接在电极A 、B 之间,测得其电阻为R .然后再将它按图(乙)所示的方式接在电极C 、D 之间,此时测得半圆金属片的电阻值应为( )A .RB .2RC .2R D .4R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睛例题精讲1.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2.两个基本规律(欧姆定律: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影响) 3.两种电路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例33】 小明同学做电学实验,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3R 电阻的大小,依次记录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电压表读数/V U 0.60 0.70 0.80 0.90 1.00 1.10 电流表读数/A I 0.18 0.21 0.24 0.27 0.30 0.3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推断小明实验时所用的电路可能是图中的( )【例34】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的信息可知: (甲/乙)是电压表2V 示数变化的图线,电源电压为 V .电阻1R 的阻值为 Ω.【例35】 如图所示,电阻1R 标有“61A Ω”,2R 标有“3 1.2A Ω”,电流表12A A 、的量程均为0~3A ,电压表量程0~15V ,在a b 、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 后,为保证12R R 、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1A 的电流不得超过( ) A .9V 1A B .3.6V 1.8A C .9.6V 1A D .3.6V 0.6A【例36】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灯3L 的阻值为10Ω,当闭合开关S 后,电流表的示数为1A ,电压表的示数为2V ,过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示数变为6V .若不考虑温度对灯的电阻的影响,则造成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变为_____.【例37】 电子琴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15V 保持不变,电阻19ΩR =,2 4.5ΩR =,3 1.5ΩR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10Ω.试求:当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最小时,安培表的读数为 ,伏特表的读数为 .【例38】 图甲所示的电路中,1R 为滑动变阻器,02R R 、均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1R 的滑片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分别画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根据以上条件可知电阻0R 的阻值为 Ω.【例39】 如图所示,2R 是0~50 的变阻器,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6V ,电流表1A 的示数是0.5A ,电表流2A 的示数是2.0A .求: (1)1R 的阻值和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2)电流表1A 的量程是0~0.6A ,电表流2A 的量程是0~3A .为了使电表不损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至少要多大?。
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习题册参考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习题册参考答案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广泛且实用性强的学科,其第五版习题册对于学习者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直流电路部分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1:计算通过电阻 R =5Ω 的电流,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
解:根据欧姆定律 I = U/R,可得 I = 10V /5Ω = 2A。
习题 2:已知电源电动势 E = 12V,内阻 r =1Ω,外接电阻 R =5Ω,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源的端电压。
解: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 R + r =5Ω +1Ω =6Ω,电流 I = E / R总= 12V /6Ω = 2A。
电源的端电压 U = IR =2A × 5Ω = 10V。
2、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习题 3:三个电阻 R1 =2Ω,R2 =3Ω,R3 =6Ω 串联,求总电阻。
解:总电阻 R = R1 + R2 + R3 =2Ω +3Ω +6Ω =11Ω。
习题 4:两个电阻 R1 =4Ω,R2 =12Ω 并联,求总电阻。
解:总电阻 1/R = 1/R1 + 1/R2 ,即 1/R =1/4Ω +1/12Ω ,解得 R =3Ω 。
3、基尔霍夫定律习题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I1 = 2A,I2 =-1A,I3 =3A,求 I4 。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节点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所以 I1 + I2 + I3 + I4 = 0 ,即 2A 1A + 3A + I4 = 0 ,解得 I4 =-4A 。
习题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U1 = 10V,U2 =-5V,U3= 3V,求 U4 。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所以U1 U2 U3 + U4 = 0 ,即 10V (-5V) 3V + U4 = 0 ,解得 U4 =-12V 。
二、交流电路部分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习题 7:已知正弦交流电压 u = 10sin(314t + 30°) V,求其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频率和初相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河一职电工基础课程导学案
课题: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习题主备人田乐备课时间2013-04-21 备课组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一填空题
1.将l0和20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是__________Ω。
若通过它们的电流是0.3A,则两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是__________V。
2.把R1=15和R2=5两个电阻并联接到6V电源上,等效电阻是 __________Ω,通过R1电阻的电流是__________A。
3,某灯泡额定电压是24 V,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16Ω,若想使该灯泡在电源电压为36V的电路中正常发光,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___的电阻4.有4Ω和6Ω两个电阻.将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_______Ω;将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____Ω.
5.将两个电阻串联,R l=2R2,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___
6.两个等值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为R1,并联后总电阻为R2,则R1:R2= _______ 7.已知:R1=R2=R3=2 Ω,在某一电路中,R1先与R2串联,再与R3并联,其等效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Ω.
8.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_________________,写成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_____ ,写成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写成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9. n个相等的电阻R串联,其等效电阻等于______;n个相等的电阻R并联,其等效电阻等于___________.
10.有n个相同的电阻R,若把其中2个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
;若把其中3个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___;若把n个电阻都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应为_________
11.电阻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0Ω,已知R1=4Ω,则R2= ______Ω,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为_______Ω.
二选择题
1.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和20,它们串联的总电阻为 ( )
A.6.7Ω B.10 Ω C.20Ω D. 30Ω
2..两个组织分别为6Ω和3Ω的电阻,串联接在9V的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电路中的电流为( )
A.6A B.3A C.1A D.0.5A 3.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1=3Ω、R2=6Ω,电流表A的示数是0.6A,则电流表A1
的示数()
A 0.6A
B 0.4A
C 0.2A
D 0.1A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O.8A.则电阻R1与R2的比值
为()
A 1:3
B 3:1
C 2:3
D 3:2
5. 已知R1=6Ω,R2=R3=12Ω,UAB=12V,则I=()
A3AB5AC1AD6A
6.下图所示的是一个电路时的电表示数,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读数是2.3A B.电压表的示数是13V
C.电流表的读数是2.3V D.电压表的示数是2.3V
备注:
7.两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R
1与R
2
电阻值之比是4:1,这两只电阻两端电压之比:
()
A. 4:1 B.3:1 C.1:3 D.1:4
8.如图11所示,已知电阻R1=5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1A,电流表的示数为I=1.5A,则R2两端的电压U2为()
A 5V
B 4V
C 6V
D 10V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5V(电源的内阻忽略不计), R
1
为40Ω;开关S闭合后,
电流表A
1
的示数为0.5A,求:
(l)R
1、R
2
并联后的总电阻多大?(2)R
2
是多大?
2.已知:R1=4Ω,R2=R3=3Ω,R4=R5=12Ω,UAB=20V,那么等效总
电阻是多少?I等于多少?
3.已知:R=2Ω,画出等效电路图,并求出等效电阻RAB等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