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儿科感染性休克诊治进展(1)

儿科感染性休克诊治进展(1)

年龄 组
心率(次/分)
呼吸频率
白细胞计数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次/分)
(x 103/mm)
≤1周
>180 <100 >50
>3 4
~1个月 >180 <100 >40 >19.5或<5
~1岁 >180 <90 >34 >17.5或<5
~6岁 >140 NA >22 >15.5或<6
~12岁 >130 NA >18 >13.5或<4.5
儿科脓毒症定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至少 出现下列四项标准的两项,其中一项为体温或白细胞计数异常: ➢中 心温度>38.5℃或<36.09 Co ➢心 动过速,平均心率>同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上(无外界刺激、慢性药物或疼痛刺激),或 不可解释的持续性增快超过0.5一4h ;或<1岁出现心动过缓,平均心率<同年龄组值第10百分位以下 (无外部迷走神经刺激及先天性心脏病,亦未使用ß阻滞剂药物),或不可解释的持续性减慢超过0.5 h ➢平均呼吸频率>各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上,或因急性病程需机械通气(无神经肌肉疾病也与 全身麻醉无关)。 ➢白细胞计数升高或下降(非继发于化疗的白细胞减少症),或未成熟嗜中性粒细胞>10% 感染
血管活性药物
• 硝普钠:心功能障碍严重且又存在高外 周阻力的患儿,在液体复苏及应用正性 肌力药物基础上,可使用半衰期短的血 管扩张剂,如硝普钠0.5~8µg / (kg·min),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光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适时调整 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使血流动力学指 标达到治疗目标。切勿突然停药,应逐 渐减少用药剂量,必要时小剂量可持续 数天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 预防
预防重症感染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 接触感染源。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保 持充足的睡眠。
接种疫苗,提 高免疫力,预 防感染性疾病。
避免接触感染 性疾病患者, 减少感染的风 险。
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 抗病能力。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感染 性疾病。
05
混合感染:同时感染多种病 原体,如细菌和病毒混合感
染等
重症感染的特点
01
病情严重: 感染程度深, 病情发展迅 速,可能导 致死亡
02
免疫系统受 损:感染导 致免疫系统 功能下降, 难以抵抗病 原体
03
并发症多: 重症感染容 易引发其他 器官和系统 的并发症
04
治疗困难: 重症感染需 要采用多种 药物和治疗 方法,治疗 难度较大
适度运动:进行 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跑步、 游泳等,增强体 质
充足睡眠:保证 每天有足够的睡 眠时间,有助于 免疫系统的恢复
减少压力:学会 释放压力,保持 心情愉快,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
避免感染:避免 接触感染源,如 勤洗手、戴口罩 等,降低感染风 险
定期体检:定期 进行体检,了解 身体状况,及时 发现并治疗疾病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演讲人
目录
01. 重症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02. 感染性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03.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治

04.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预 防
重症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重症感染的定义
重症感染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 病,通常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
重症感染的分类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

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

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引言感染是医院中常见的问题,严重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这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疾病。

为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应被采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此治疗流程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1.早期识别与评估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并使用标准化工具如SIRS和SOFA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及早采集血液、尿液和病原学样本进行化验,以明确病原体和抗生素敏感性。

对疑似感染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或超声检查。

2.早期抗生素治疗确定适当的感染灶和病原菌后,立即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和既往用药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根据病原体和___结果进行抗生素的调整。

3.早期液体复苏对于有低血压或组织低灌注风险的患者,早期进行快速液体复苏。

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补液,并根据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态和尿液输出进行调整。

4.血流动力学支持根据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态评估是否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5.病因控制及时清除感染灶,如手术引流脓肿、切除坏死组织或引流导尿管等。

对病因不明的感染,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6.感染控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使用隔离措施和合理用药等,以防止感染的蔓延。

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患者的监测和评估应连续进行,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抗生素治疗应严格执行规范化的使用指南。

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疗效评估结果,以改进治疗流程的效果。

通过遵循重度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这一集束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提供统一的标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感染和保护患者的健康。

感染性休克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感染性休克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感染性休克急诊治疗效果分析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以感染为诱因,出现不可逆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特征的危重症状态。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需要紧急救治。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急诊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治疗原则是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液体复苏、引流感染灶、镇痛、纠正酸碱失衡。

同时应关注患者器官功能状态,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具体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需个体化,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早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抑制毛细血管渗漏和出血、增加心排血和血压,从而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病死率。

根据既往研究,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范围为每日接受的30mg-300mg。

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给予盐酸羟乙基淀粉(HES)或生理盐水来扩充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

近年来,对液体复苏的使用也产生了争议。

既往患者液体复苏剂量的过多或过少都可以加重感染性休克的危害性。

根据现代研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判断患者具体液体量缺陷,量化液体复苏。

引流感染灶感染灶及时引流是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重要措施。

通过手术、抽脓或腹腔透析引流等方法,及时清除感染灶,减轻细菌感染对机体的损害。

特别是对于临床有腹腔感染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引流处理,从而达到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镇痛疼痛是感染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患者的镇痛要求必须有医生的参与,在尽可能避免肾上腺素增高的同时保证患者疼痛的减轻。

镇痛策略可以采用镇痛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尽可能减少疼痛患者给予的不当的压力。

纠正酸碱失衡在感染性休克急诊治疗中,酸碱失衡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在及时给予液体复苏的同时,还必须进行酸碱平衡的监测。

对于缺氧、低氧和低血糖导致的酸中毒,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纠正,保证患者的身体机能。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ICU(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病死率高达30%-50%。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感染导致的循环系统失调和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因此,对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的识别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一、危险因素分析(一)年龄年龄是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

这可能与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二)感染部位ICU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感染部位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肺部感染(如肺炎)是导致ICU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腹腔感染和尿路感染。

(三)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病原菌的类型和耐药性也是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危险因素。

耐多药菌株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和复发,从而增加患者病死率。

因此,在临床中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方案。

(四)病程时间ICU感染性休克的病程时间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病程时间越长,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因此,对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应早期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二、临床对策(一)早期液体复苏早期液体复苏是ICU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善组织灌注,防止器官功能障碍。

在液体复苏方面,应注意剂量和速度,避免过度输液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指标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早期抗生素治疗早期抗生素治疗是ICU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关键环节,可以抑制病原菌的增殖和释放毒素,降低病死率。

在选择抗生素方面,应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选择,并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耐药性监测。

(三)血压支持血压支持是ICU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重要措施,可以维持组织灌注和器官功能。

在血压支持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脏排泄功能进行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管理。

(四)降温治疗降温治疗是ICU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新进展,可以减少组织代谢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脏器损伤。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最新编辑ppt
11
2001华盛顿诊断标准
(一)感染参数a: 已证明或疑似的感染,同时有下列某些征象b: 1 发热(中心体温>38.3℃ 或<36.0℃ ) 2 心率>90次/分或 >不同年龄正常心率的2个标 准差 3 气促>30次/分 4 意识状态改变 5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超过24小时 6高糖血症(血糖>110mg/dl或7.7mM/L)无糖尿 史
最新编辑ppt
2
巴塞罗那宣言
2002年10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美国危重病 医学会、国际感染学会在巴塞罗那发起了SSC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发表了著 名的巴塞罗那宣言: 呼吁全球医务人员、卫生机构、政府组织 高度重视sepsis、septick shock。5年内降 低25%的死亡率。
研究课 题分级
标准
推荐级 别
标准
Ⅰ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 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
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Ⅱ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 B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
Ⅲ 非随机、同期控制研究
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Ⅳ 非随机、历史控制和专家意见
D 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
最新编辑ppt
12
2001华盛顿诊断标准
(二)炎症参数:
1 白细胞增多症(计数>12000/μL)或白细胞减 少症(计数<4000/μL); 虽计数正常,但不成熟 白细胞>10%
2 C反应蛋白(CRP)>正常2个标准差 3 前降钙素(PCT)>正常2个标准差
最新编辑ppt132001华盛顿诊断标准

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 感染性休克是急诊临床工作中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

近年来,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死亡率仍高达30%~70%。

随着感染性休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有较大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试就当前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流行病学; 临床治疗doi:10畅3969/j畅issn畅1002-1949畅2015畅04畅001Updateintheclinicalmanagementofsepticshock LIJun-jie,YINWen.EmergencyDepartment,Xijinghospital,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Abstract] Septicshockisaquitecommoncriticalshockinclinicalworkinemergencydepartment.Inrecentyears,anti-infectiontherapiesandorgansupporttechnologieshavemadeconsiderableprogress,butthefatalityrateofsevereinfectionisashighas30%~70%.Astheexpandingunderstandingonsepticshockbyalargenumberofinvestigations,theclinicaltreatmentprinciplesandmethodschangedanddevelopedalotaccordingly.Thispapertriestodoareviewonthecurrentnewstudyofclinicaltreatmentofsepticshock,hopingtoprovidereferenceforclinicalwork.[Keywords] Septicshock; Epidemiology; Clinicaltreatment 败血症(Sepsis),又被称为脓毒症,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最难以治疗的疾病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万 芳(综述),吴 俭(审校)(南昌大学a.研究生院医学部2008级;b.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昌330006)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94(2010)12-0113-04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也称脓毒性/内毒素休克,是儿科常见危重症之一。

其以高心排血量、低外周血管阻力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而不同患儿及同一患儿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容量状态、血管阻力及心脏功能都有可能不同,因此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分析并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给予及时治疗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还提出早期目标复苏导向治疗(EGD T)[1]以在感染性休克发病6h内达到复苏目标,力争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发现和及早纠正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全身性组织缺氧,防止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和急性心血管功能衰竭。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行EGD T及早期充分液体复苏可降低病死率,为病因治疗赢得时间,增强对后续治疗的敏感性和减轻脏器功能的损害[2]。

本文就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作简要综述。

1 液体复苏早期给予足量液体复苏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手段。

液体复苏的目的是快速扩容、增加心输出量及运氧功能。

儿科扩容既要早又要稳,国内传统扩容原则为一早二快三足量,分快速、继续和维持3个阶段。

①首批快速输液:在30~60min内以10~20mL・kg-1等张含钠液体(2∶1液、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静脉快速输入。

②继续输液:根据估计的脱水程度或首批快速输液后反应,继续按10~20mL・kg-1静脉输液,一般给予2~3次,直至休克基本纠正。

③维持输液:在休克基本纠正后24h 内输液,一般按正常生理需要量70%给予,即50~80mL・kg-1,可给予含钾的维持液[3]。

有资料显示,在感染性休克患儿仅有早期休克表现而无血压明显下降时即给予液体复苏治疗,几乎所有患儿都存活[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诊治进展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流行病学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 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 和病死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大约1000人中就 有3人发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同时这一数 字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过去10年中,严重 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91.3%,以每年1.5%--8.0% 的速度上升。
推荐了一个PIRO作为脓毒症的“分阶段诊断系 统”(stagingsystem),从而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病情的轻 重程度,进一步完善脓毒症的诊断。 PIRO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1素因指脓毒症患者病前的基础 状况、年龄、性别、文化、宗教习俗、对疾病及治疗的反 应性、对脓毒症的易感性(遗传背景与基因多态性)等;2感 染或损伤主要涉及感染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致病微生物 种类及其毒性产物、药物敏感性等;3要求所采用的指标和 (或)标示物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机体反应严重程度,通过 临床流行病学观察以确定新的指标是否有助于脓毒症患者 的分层分析;4希望建立一个类似肿瘤患者诊断的肿瘤淋巴 结转移(TNM)分类系统,清晰而又准确地反映器官功能障碍 程度。



概念

SIRS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 Sepsis (感染中毒症、脓毒症、全身性感染)


Severe Sepsis (严重感染中毒症、重症感染、 严重全身性感染、严重脓毒症)
Septic Shock (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感染中毒性 休克) ----1991年ACCP/SCCM在芝加哥会议上首次提出
指南的制定(SSC-Phase 2)

11个国际组织包括美国危重病医学会 (SCCM)、欧洲危 重病医学会 (ESICM)、国际感染论坛( ISF)、澳大利 亚新西兰危重病医学会(ANZICS)、美国危重病护理学 会(AACCN)、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美国急诊医 师学会(ACEP)、美国胸腔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 ( ERS ) 、 欧 洲 微 生 物 与 感 染 学 会 和 外 科 感 染 学 会 (SIS)。危重病、呼吸、感染、外科和护理专家的共同 参与,充分反映了指南的权威性和普遍性,该指南将成为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国际纲领性文件。
2001年国际Sepsis 定义会议关于Sepsis诊断的新标准
(4)器官功能障碍指标:



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 急性少尿(尿量<0.5ml·kg-1·h-1或45mmol/L的渗 透浓度至少2h)肌酐增加≥5mg/L; 凝血异常(国际标准化比率>1.5或活化部分凝血 激酶时间>60s); 腹胀(肠鸣音消失);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L); 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40mg/L或70mmol/L)。
2001年国际Sepsis 定义会议关于Sepsis诊断的新标准
(3)血流动力学参数: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 平 均 动 脉 压 <70mmHg, 或 成 人 收 缩 压 下 降 >40mmHg, 或按年龄下降>2个标准差〕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0.70 心排指数>3.5L·min-1·m-2

GENERAL SIGNS AND SYMPTOMS IN SEPSIS
2001年国际Sepsis 定义会议关于Sepsis诊断的新标准 ------Crit Care Med. 2003 Apr;31(4):1250-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6):321-324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31-133 已明确或疑似的感染,并伴有下列某些征象: (1) 一般指标: 发热(中心体温>38.3℃) 低温(中心体温<36.0℃) 心率>90次/min或大于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率范围2个标准 差 气促>30次/min 意识改变 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超过24h) 高糖血症(血糖>7.7mmol/L或110mg/dl)而无糖尿病史
治疗指南概要
1 早期复苏(早期目标治疗 EGDT) 1.2 若液体复苏后CVP达8-12mmHg,而ScvO2或SvO2仍
未达到0.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比容达 到0.30以上,和(或)输注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 至20μg· -1· -1)以达到上述复苏目标。 kg min (推荐级别:B级)
Sepsis --- Putting severe sepsis in perspective -
Every year, severe sepsis strikes an estimated 750,000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severe sepsis is expected to rise to 1 million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as the population ag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sepsis has increased 91.3 percent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This year, severe sepsis will likely take 215,000 l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p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noncoronary ICU.
Sepsis -- Putting severe sepsis in perspective -
Severe sepsis takes more lives than breast, colon/rectal, pancreatic, and prostate cancer combined. The CDC recently reported that septicemia, a form of sepsis, has become the tenth leading kill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ore people die from sepsis each year than from septicemia. Every hour, 25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die from severe sepsis. One of every three patients who develop severe sepsis will die within a month.
指南的制上的。 首先从Medline检索过去10年的临床研究文献。 检索范围包括感染(infection)、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 感染性休克和感染综合征等相关文献。对每一项临床研 究进行评估和分级,评估内容包括研究方法是否随机、双 盲,结果是否清晰。所有文献被分为不同亚组,并且由2~3 个专家评估,以28~30d存活为标准评估存活,根据大样本 的全身性感染的研究结果,以预后改善作为制订推荐级别 的依据,专家对临床分级有分歧时,增加一名流行病学专 家一起讨论,每个专家均提出各自的意见,统一记录,此后 进行电视、电话会议交流。SSC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于 2003年10月就制订指南召开第2次会议,并在2003年12月 定稿。最终来自上述11个组织的44位危重病、呼吸和感 染疾病专家,完成了成人与儿科治疗指南,其中成人指南 中共提出46条推荐意见。
Sepsis分级的PIRO依据系统
项目 现有指标 可能新增指标

易感性
基础疾病及其对寿命的影响 文化及宗教背景;年龄;性别
炎症反应因子的基因多态性(TNF、IL
14);
1、CD
病原体与宿主疾病相互作用的不同特点 病原体产物的检测[脂多糖(LPS)、 甘露聚糖、细菌DNA];基因转录因子

感染状况
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感染控制状况; 因控制感染引发的病变
SIRS;其他脓毒症反应;

宿主反应
炎症激活的非特异性标记物(如前降钙素IL
6);
休克;C 反应蛋白
宿主免疫受损指标[如人类白细胞抗原 DR(HLA DR)]; 特异性治疗靶向[蛋白C、TN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器官功能障碍 受损或衰竭器官数; 细胞对损伤反应的动态评价 器官受损评分[MODS、 (细胞凋亡,细胞病理性缺氧,细胞应激反应) 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SOFA)等]
流行病学

近年来,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


在美国,严重感染是第10位的致死原因,每小时有25人 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其死亡人数超过乳腺癌、 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 心肌梗死是公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实际上严重感 染和感染性休克与心肌梗死具有同样的发生率,不同 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 率明显降低,而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 死率均居高不下。


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III
IV V
非随机、同期控制研究
非随机、历史控制 和专家意见 病例报道,非控制研究 和专家意见
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IV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
治疗指南概要
1 早 期 复 苏 ( 早 期 目 标 治 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N Engl J Med. 2001 Nov 8;345(19):1368-7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