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自己的超级超级计算机

合集下载

盘点世界上十大超级计算机:中国天河二号居首

盘点世界上十大超级计算机:中国天河二号居首

盘点世界上十大超级计算机:中国天河二号居首
国际TOP500组织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新鲜出笼,冠军最终花落谁家呢?中国在前十中占据两席,现在为大家整理出世界十大超级计算机的详细资料。

第一名:天河二号
6月17日在德国莱比锡开幕的2013年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上,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夺得头筹,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比第二名Titan快近一倍。

继2010年11月天河-1A计算机问鼎以来,天河二号是再次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第一名。

天河二号有16000个节点,每个节点部署了两个英特尔Xeon IvyBridge及三个Xeon Phi处理器,计算核心总数达3120000 个。

天河二号年底将部署在中国广州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当中。

第二名:泰坦(Titan)
位于美国能源部(DOE)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的Titan从冠军宝座退至第二。

Titan搭载Cray公司的XK7系统,使用560640个AMD 皓龙处理。

列举十个有关计算机的世界之最

列举十个有关计算机的世界之最

列举十个有关计算机的世界之最【世界之最:引子】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世界之最。

本文将列举十个有关计算机的世界之最,从中探索计算机科技的巅峰成就,为读者呈现出计算机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1. 最快超级计算机:目前,我国的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一直处于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的位置。

天河-3超级计算机拥有计算速度高达每秒100亿亿次,是目前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2. 最小的计算机:美国密歇根大学研发的“飞蚊”计算机尺寸仅为0.3毫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

尽管体积微小,但它具备完整的计算、传感和通讯功能。

3. 最大的数据中心:美国亚马逊公司建设的位于俄勒冈州的数据中心,拥有超过80万台服务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

它可以容纳庞大的数据和信息,并为全球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4. 最快的互联网连接速度: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快的互联网连接速度,平均下载速度为60.39Mbps,超过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这种快速的互联网连接速度为当地的科研和商业活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5. 最长寿的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诞生于1969年,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操作系统,也是许多其他操作系统的基础和灵感之源。

6. 最多人使用的编程语言:据统计,全球范围内,Java是最多人使用的编程语言。

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和大型系统构建,并拥有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生态系统。

7. 最畅销的个人电脑:截至目前,苹果公司的MacBook系列产品一直是全球最畅销的个人电脑之一。

其优秀的设计、性能和用户体验吸引了无数消费者。

8. 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软件公司,其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用户群。

9. 最成功的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无疑是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搜索引擎之一。

关于超级计算机

关于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我们把普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做成人的走路速度,那么超级计算机就达到了火箭的速度。

在这样的运算速度前提下,人们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和解释以前无法实验的自然现象。

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美国IBM、日本NEC、中国曙光都已推出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但比较而言,以美国两院院士、“世界超级涡轮式刀片计算机之父”陈世卿博士为首的专家团队回归祖国后研发出的超级计算机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

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采用涡轮式设计,每个刀片就是一个服务器,能实现协同工作,并可根据应用需要随时增减。

单个机柜的运算能力可达460.8千亿次/秒,理论上协作式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度为100万亿次/秒,实际高性能运算速度测试的效率高达84.35%,是名列世界最高效率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通过先进的架构和设计,它实现了存储和运算的分开,确保用户数据、资料在软件系统更新或CPU升级时不受任何影响,保障了存储信息的安全,真正实现了保持长时、高效、可靠的运算并易于升级和维护的优势。

目前(2010年10月)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为天津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天河-1A,速度为每秒2.5千万亿次,据悉该计算机采用了逾7000个英伟达生产的图形芯片由日本政府出资、富士通制造的巨型计算机“K Computer”目前落户于日本理化研究所,并成功从中国手中夺回运算速度排行榜第一的宝座。

日本的超级计算机首次重返第一。

“K Computer”当前运算速度为每秒8000万亿次,而到2012年完全建成时,其运算速度将达到每秒一万万亿次。

“K Computer”比现居第二的中国超级计算机速度快出约3倍,甚至比排名第2至第6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总和还要快。

探秘世界最快超算天河一号

探秘世界最快超算天河一号

探秘世界最快超算天河一号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一直决定着全球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发展。

过去的约10年里,TOP500全球最高速超级计算机的总运算性能提升速度基本上和摩尔定律保持一致。

然而在2007年左右,TOP500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开始明显的加速上涨,这一时间点,正是GPU被引入超级计算机的开端。

从此GPU作为超级计算机中重要的性能部件彰显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PU+GPU的异构超算能带来比同样规模的纯CPU提供数以倍计的浮点科学计算能力。

这种“异构计算”应用的典型例子就是中国的天河一号A,它使用了超过14000颗CPU,辅以7168颗Tesla M2050 GPU,总运算能力2.5PFLOPS,成为当今全球最强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一号主任设计师,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系统软件研究室主任杨灿群今天也到场介绍了该机的设计过程。

据称,从去年的试验性系统,到今年的天河一号A,他们将GPU加速的效率从20%提升到了70%,同时使用自主开发的节点网络系统,规模和性能是去年使用的进口成套网络系统的两倍。

NV创始人黄仁勋在2010高性能计算峰会上专门讲述了天河一号A跟随NVidia2010高性能计算峰会的脚步,我们有幸参观了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并进距离的深入了解其中的天河一号A超级计算机,这种机会非常难得。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一号所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的命名来自于国防科大“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与天津的结合。

天河一号A配备了14336颗Intel Xeon X5670 2.93GHz六核心处理器(32nm Westmere-EP),2048颗我国自主研发的飞腾FT-1000八核心处理器,以及7168块NVIDIA Tesla M2050高性能计算卡,总计186368个核心,224TB 内存,使用自主研制的互连网络架构、Linux操作系统,Linpack最大性能2.566PFlops(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峰值性能4.701PFlops,系统效率54.6%,技压群雄获最新全球超算TOP500排名首位,成为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

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是哪台世界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有望2020在我国诞生

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是哪台世界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有望2020在我国诞生

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是哪台世界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有望2020在我国诞生!据人民网、新华社,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为头条的十大科学新闻,中国建造全球首台E级超算、“基因剪刀”技术发布临床试验结果等入榜。

据报道,这一权威学术刊物预测,中国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台E级超算。

E级超算即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是国际上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和竞争的制高点。

美国、日本和欧盟均在推进各自的E级超算开发计划。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自上个世纪计算机在我们这个人类世界出现以来,对我们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如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从最初的军事科研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也引发了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据资料显示,超级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发展的要素,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利器。

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几十年不懈地努力,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水平显不断快速提升,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生产国,显然,目前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计算机强国。

2016年6月在法兰克福举行的世界超算大会上,我们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荣登榜首,成为全世界第一台运算速度超过每秒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2016年7月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同年11月,神威-太湖之光上运行的全球大气非静力云分辨模拟应用获得2016年度戈登·贝尔奖,到2017年11月神威-太湖之光连续四次获得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冠军,使得我们中国在世界超级计算机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NO.1。

我国自主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横空出世

我国自主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横空出世

据介绍 ,天河一号 ”采用 了多阵 “
列可配置协 同并行体 系结 构等 7项关
键创 新技 术 , 有高 性能 、 能效 、 具 高 高 安全和 易使用 等显著特点 ,综 合技术 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的微 机需要计算 10年 。就 共享存储 6
总容 量而言 ,天河一号 ”的存储量相 “ 当于 4个藏 书量 为 20 70万册 的 国家
科 学 24 小 日 寸
2Ol  ̄ J 2期 O. R
在湖南长沙亮相 。我 国成 为继 美国之 后界上第二个研制成 功千万亿次超
生 ,是我 国战略 高技 术和大型基础科 技 装备研 制领域取得 的一项重大创新 成 果 ,实现 了我 国 自主研 制超级计算
机 能力 从 百万 亿 次到 千 万 亿 次 的跨
级计算机 的国家。超 级计 算机又称 高 性能计算机、 巨型计 算机 , 是世界公认 的 高新技术 制 高点和 2 世 纪最 重 要 1 的科 学领域之一。 20 0 8年 9月下 线 的 我 国第 一 台 超 百 万 亿 次 的 超 级 计 算 机 “ 光 曙 50 A” 0 0 ,运算峰值速度 为每秒 20万 3
亿次。 一年后 , 随着 “ 天河一号 ” 的研制
越 。超 级计算机是世界 高新技术领域
的战略制高点 ,是体现科 技竞争力和
综合 国力 的重要标 志 ,世界各国均将
其 视 为 国 家科 技 创 新 的 重 要基 础 设
施, 投入 巨资进 行研 制开发。 国防科 大
计 算 机学 院 承 担 了 国家 “6 划 ” 83计
— —
千万 亿次高效能计算机 系统 的研
成功 ,我国高性能计 算机 的峰值性 能 ‘
提升到 了每秒 10 2 6万亿 次。 这个数

中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2010-04-06 21:122009年10月29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

这台计算机每秒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本文将简略介绍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概况,包括天河一号及2010年即将面世的曙光6000的简介。

1、什么是超级计算机简单来说,超级计算机就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通常是指由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运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

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高运算速度前提下,人们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和解释以前无法实验的自然现象,多应用在工业、科研和学术等领域。

2009年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走鹃(Roadrunner)在过去的11年,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从Gigaflops(1986年推出的Cray 2)、到Teraflops(1997年推出的Intel ASCI Red)、再到Petaflops(2008年推出的IBM Roadrunner),性能增长了1000倍!虽然性能提升速度迅猛,但是高性能运算领域将越来越快被刷新纪录。

2、国内超级计算机发展历程1983年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后,中国成了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它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为国防方面和高科技发展的要素,超级计算机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竞争利器。

时至今日,我国拥有超级计算机22台(中国内地19台,香港1台,台湾2台),居世界第5位,就拥有量和运算速度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公布

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公布

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公布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今日公布,中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再次蝉联第一名。

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据新华社报道,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19日公布,中国“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第三次携手夺得前两名,瑞士的代恩特峰排名第三。

美国20年来首次无缘前三。

据悉,“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运营,自去年6月部署以来,已经连续两次问鼎世界超级计算机榜单TOP500第一名。

本次进入第三的是新面孔,来自瑞士国家超算中心CSCS的Piz Daint,一套CrayXC50系统。

之所以能冲上新高,主要是换用了NVIDIA Tesla P100加速卡,速度直接从去年的9.8 petaflops翻番,提高到今年的19.6 petaflops。

本次500套超算系统中,美国总计169套,中国总计160套,第三名是日本总计33套。

另外,全部500套中,使用Intel Xeon作为处理器的达到464套,IBM POWER的为21套,AMD Opteron的为6套。

由于瑞士Piz Daint的升级,美国超算“泰坦”Titan下滑至第四位。

据官网介绍,这是美国超算在24年里第二次跌出前三。

美国超算上一次跌出前三位置还是在1996年11月,当时的前三名由日本超算占据。

此次,美国上榜数量小幅减少至169个,中国有159个,所以美国上榜总数仍是第一,中国位居第二。

排第三的日本有33个系统,另外上榜系统数量达到两位数的只有德国28个、法国18个和英国17个。

从计算性能看,此次上榜系统最后一名为每秒432.2万亿次,而半年前为每秒349.3万亿次。

此次最后一名在半年前的榜单上排在第391名。

此次全部系统的运算速度总和为每秒74.9亿亿次,比一年前提升30%,但低于历史上平均每年185%的增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己的超级超级计算机中国自己的超级超级计算机中国超级计算机--突破技术封锁,模拟核试验必备设施工程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工程期限:1975年--至今1997年的国际象棋人机大战,让战胜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左)的深蓝超级计算机一举成名。

深蓝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为每秒2亿次,而现在普通家庭电脑的运算能力超过每秒20亿次,是其10倍。

1997年5月1日,IBM公司生产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因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而一举成名。

"深蓝"就是我们所说的超级计算机,其采用256个内核的RS/6000SP并行处理芯片,及一批科学家、象棋高手为它设计的专用软件。

这是计算机中体型庞大、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和价格最贵的一类计算机,通常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是一个国家技术的象征。

计算机厂商们也把超级计算机看作是自己企业绝对实力的象征。

处于信息技术前沿的超级计算机一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国防领域可用于模拟核试验、飞行器设计、监听对方通讯系统、反导弹武器系统等。

没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宇宙飞船就不能上天,国家安全就做不到万无一失,基因研究就无法继续,复杂的气象、勘探工作就难以精确。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把握超级计算机领先技术的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严格的管制,严禁出口相关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绝不容忍这些国家的计算能力达到国际水平。

如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中国出口每秒1900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然而,2008年11月17日,组织公布第32次《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榜单,中国研制的曙光5000A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再次杀入了前十位,前十名中的第1-9名全部来自美国,其中有7台属于美国能源部,IBM打造的Roadrunner(走鹃)蝉联冠军,联想集团开发的深腾7000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位居19位,日本则被挤出超级计算机前20名榜单。

这是在主要由美国占绝对垄断的全球超级计算机领域里,中国科学家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可以制造和应用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美国占绝对领先地位,中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紧随其后,其他国家居于第三梯队。

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推进千万亿次计算机计划.比如美国能源部、DARP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安全局、欧盟EU-FP7计划、日本、法国以及我国的"十一五"计划,2010年前,曙光将推出千万亿次的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并大规模采用国产龙芯处理器。

西蒙·克雷(Seymor Cray)博士与他研制的"克雷1号"亿次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谁最早提出了超级计算机的概念?至今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人说是最早开发集成电路的肖克利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透露了超级计算机的构思,也有人说是当时为军方服务的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想法。

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研发出符合超级计算机定义产品的人应该是西蒙·克雷(SeymorCray)博士,此人后来被西方称为"超级计算机之父"。

西蒙·克雷1925年9月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工程师世家。

在参加陆军做了几年电工后,克雷到威斯康星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获电气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

克雷先后在工程研究学会和雷明顿·兰德公司从事计算机研究。

在那里,他设计出他的第一台计算机ERA1101。

1960年,刚成立三年的控制数据公司(CDC)接受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委托,涉足万难之险的巨型机领域。

当时CDC公司的电脑总设计师就是年仅31岁的克雷,曾经是UNIVAC设计小组的成员。

他是一位性格内向的"隐士"般人物,念念不忘的是建造心目中的巨型机,甚至想"隐退"回家去独自研究。

CDC 慷慨地满足了克雷的愿望,在距离总部80英里的密林深处为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室。

克雷带领他的研究小组,远远避开"人世"。

小组仅有34人,包括克雷本人在内,也只有2位博士。

1963年8月,克雷终于从"密林"深处复出,把一台被他亲切称作"简单的蠢东西"--CDC6600超级计算机公布于世。

CDC6600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共安装了35万个晶体管,运算速度为100万次,是其他电脑的10倍。

至1969年,克雷研制的CDC6600以及改进型CDC7600巨型机共售出150余台。

与比尔·盖茨这样精明的计算机商人不同,克雷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师。

曾经整整四个春秋,谢绝一切社交活动,埋头绘制图纸、制作零件。

连著名的学术团体的颁奖,他也不愿抛头露面,为此博得了"丛林隐士"的绰号。

克雷生平极少发表演说。

尽管克雷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成功开发了第一代超级计算机,但是真正将这个产品应用起来的还是前面提到的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和另一位超级计算机设计者FrankMcMahon,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磁芯存储器存在的延时问题。

1971年前后FrankMcMahon将这种想法成功地应用于CDCSTAR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CDC7600上。

接着,70年代中后期,以向量超级计算为主的超级计算机开始陆续出现,如CDCCyber205和克雷1号。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诞生的"克雷1号",实现了当时绝无仅有的超高速--可持续保持每秒1亿次运算。

然而,这台超级计算机的体积却并不巨大,就像一套开口的沙发圈椅,靠背处立着12个一人高的"大衣橱",占地不到7平方米,重量不超过5吨,共安装了约35万块集成电路。

从技术角度来看,克雷1号更加流行。

这种机器具有8MB内存,但这种内存是晶体管存储器,而不是CDCSTAR-100使用的磁芯存储器。

它还引入了向量寄存器的概念。

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向量计算处理对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十分有利,有利于流水线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多功能部件的充分利用。

但由于时钟周期已接近物理极限,向量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已经不太可能。

所以,要继续提高性能也就意味着必须投入多个CPU来同时为一个程序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了,那就是大规模并行处理(MPP),也是从这个时候,英特尔、IBM和SGI开始成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新贵。

超级计算机也开始走上了真正的商用化道路。

1992年,英特尔推出Paragon超级计算机,它成为历史上第一台突破万亿次浮点计算屏障的超级计算机。

紧接着,IBM的SP2、日立公司的SR2201和SGI公司的Origin2000超级计算机都先后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Origin2000系列后来成为SGI公司制作电影CG的主力,很多大场面的电影都有它的功劳。

1996年12月,SGI公司研制出一台具有256个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安装在美国国家实验室。

这个系统的处理器还将增加为4096个,运算速度达到了30000亿次。

进入2000年之后,超级计算机的竞争日渐激烈,日本和美国彼此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比如在2003年世界前十名的超级计算机名单中,日本的"地球模拟器"排在榜首,后面全是清一色的美国产超级计算机。

而保持运算速度最快记录的超级计算机则是日本NEC刚刚发布的SX-8,每秒运算速度高达65万亿次。

在厂商之间,IBM、英特尔、DELL、NEC和SGI的竞争一向激烈,近来又冒出了苹果。

这家公司的G5苹果超级计算机已经后来居上,超过英特尔居于超级计算机排行榜的第三位。

在中国,联想和曙光同样开发了国产超级计算机,在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中能够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

该机在738厂开始小量生产,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8台。

中国超级计算机历史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

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

此外还有"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即生物计算机的说法。

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

中国科学家研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

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1943-1946,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1956-1958,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38台。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

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1946-1954,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1958-1964,标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1954-1964,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1964-1970,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

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

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

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起步于60年代。

到目前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主要从事大型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研究;第二阶段,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从事向量机及并行处理系统的研制;第三阶段,自80年代末至今,主要从事MPP系统及工作站集群系统的研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