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
国外特色小镇研究文献

国外特色小镇研究文献引言:- 国外特色小镇是一种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它们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景和历史而闻名。
这些小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的兴趣,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外特色小镇的特点、发展模式以及旅游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特色小镇的定义和特点:- 国外特色小镇通常是指在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上有独特特点的小城镇。
这些小镇常常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特色产业而吸引游客。
例如,意大利的锡耶纳小镇以其中世纪建筑和传统嘉年华节庆而闻名。
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
有些小镇利用其自然景观开发旅游业,例如瑞士的因特拉肯小镇,以其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和户外活动而吸引了大量探险爱好者。
而有些小镇则依靠其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业,例如法国的阿维尼翁小镇以其古老的教堂和戏剧节而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
特色小镇的旅游经济影响:- 国外特色小镇的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
其次,旅游业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业、餐饮业和零售业。
最重要的是,旅游业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税收收入,并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发展。
对特色小镇旅游的限制和挑战:- 尽管国外特色小镇的旅游业有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过度旅游可能对小镇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小镇的基础设施可能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例如交通拥堵和旅游设施不足。
此外,特色小镇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可能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而受到影响。
结论:- 国外特色小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具有独特的魅力,其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旅游经济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机会。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挑战和限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Ashley, C., & Roe, D. (2002).参与式规划和社区旅游发展:国外特色小镇案例研究。
探析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

【 关键词 】 小城镇 ; 特点 ; 发展模式 ; 影响 因素 【 中图分 类号】 F 2 9 9 . 2 1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 编号】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4 ) 1 4 — 0 2 0 6 — 0 3
引 言
中国 正 处 于城 市化 进 程 的 重要 阶段 。 报告指 出, 城 市化 必 须与工业化 , 农 业 现 代 化 协调 , 良性 互 动 。中 国地 域 辽 阔 。 在国 内较 大 的 差 异 , 因此 小城 镇 的 发 展 不能 照搬 道 路 . 必 须 按 照 小 城 镇 的 发 展模 式进 行 选择
Hale Waihona Puke 绿色经济 L O C A R B 0 』 v 0 R L D 2 0 j 7
探 析 小城镇 发展 模 式 特 点及 影 响 因素
曹 翰文 ( 湖南翰林控股集团, 湖南 娄底 4 1 7 0 0 0 )
【 摘 要 】 我国小城镇发展 已形成工业 主导型 、 商 业贸易型、 交通枢纽型 、 旅游开 发型、 历史文化名镇等几种模 式 , 如何 因地 制宜的选择合 理的
发展 模 式是 未来 城 镇 化 道 路 上 的关 键 。 本 文 分析 了不 同模 式 的特 点 , 东 西部 城 镇化 模 式 的差 异性 及 影 响 不 同模 式 的 自然 地 理 状 况 因素 、 社 会 文 化 影 响 因 素和 社 会 经 济 影 响 因素 , 希 望 对 城 镇 化 起 到 推 动作 用 。
根 据 产 业发 展 中的 具 体规 划 .城 镇 和 规 划 建 设 只 用 于 工业 开
发公司 。 而 不 作 为 其 他 用途 。② 政 府 鼓 励 产 业 的发 展 , 乡镇 办 企 业 有 超过 6 0家 , 并 且 每 一 家 企 业 员工 的 数 量 快 速 发 展 有 近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我国小城镇发展已形成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历史文化名镇等几种模式,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模式是未来城镇化道路的一个关键。
分析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东西部城镇化模式的差异性及影响不同模式的自然地理状况因素、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十八大报告指出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一致,良性互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采用一条道路,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小城镇发展模式。
1 我国小城镇目前发展的几种模式目前我国各地小城镇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种小城镇发展模式。
(1)工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工业产值带动经济发展,最早是工农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典型小城镇主要有东台市富安镇、建湖县庆丰镇。
东台市富安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国家一流蚕茧市场,一直从收烘、缫丝、织绸、绢纺、服装垄断式服务,被国家定为省级的茧丝绸集团典型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
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以发展现代绿色建材、水泥、钢筋混泥土等为主导产品的绿色建材集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与茧丝绸集团共同构成全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2011工业产值超过7亿元。
采桑养蚕生产解决农民就业8000多人,平均每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
近两年以来,已有近万名农民职工到小城镇上落户居住,有3000多户农民筹集资金3亿元建筑多片住宅小区和学校。
小城镇上人口由6000多人迅速扩展到1.5万人,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产业同时有带动周边村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小城镇。
建湖县庆丰镇近几年累计投入建设城镇基础设施7000多万元,开发有特色的建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该镇近年来工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手上有较充裕的钱来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园。
该镇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根据小城镇自身自然地理状况和规划建设目标有益于工业发展的地段,坚决只用来发展工业,不做他用。
发展特色旅游小镇的研究

发展特色旅游小镇的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特色旅游小镇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宠。
特色旅游小镇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如何发展特色旅游小镇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问题。
本文将就发展特色旅游小镇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模式、资源利用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一、特色旅游小镇的概念及发展模式特色旅游小镇是指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历史积淀和独特自然景观的小城镇。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同时也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提高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
目前,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依托自然资源,例如山水风光、温泉资源等,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二是依托历史文化,例如古镇、古村落等,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和扶持传统手工艺等形式,发展文化旅游、民俗体验等项目。
二、特色旅游小镇的资源利用特色旅游小镇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特色旅游小镇最主要的资源,它包括山川地貌、水域资源、植被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于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人文资源是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灵魂,它包括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这些资源能够为特色旅游小镇增添魅力和独特性。
社会资源是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基础,它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和社会网络等,这些资源对于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虽然特色旅游小镇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如何在开发中兼顾环境保护是一个难题;如何保护和传承特色小镇的历史文化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特色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同时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以此推动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
多元化: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多元化: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从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走渐进式、生态型、集约型、融合型、和谐型、多样型城镇化之路。
其核心就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端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
从1995年到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29.04%提高到45.68%,13年提高16.6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8个百分点,远高于1978—1995年年均提高0.64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更高于改革开放以前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预计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民要进入城市。
如何使这些进城农民和谐地融入城市,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多建立在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
这种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片面强调“土地城镇化”,对人口、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不重视。
目前,全国共有上亿农民工在城镇工作,但他们却不能在城镇安家落户,难以共享城镇化的成果。
二是忽视城镇资源配置效率,高度消耗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并大量排放“三废”。
三是生产、生活和生态不协调,突出表现为城镇工业用地偏多、效率低下,居住、生活休闲和生态用地偏少。
四是城乡分割,尤其在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长期实行城乡有别的隔离政策,严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和互动融合发展。
五是城镇缺乏特色,没有把城镇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规划建设中,由此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
显然,这种传统的城镇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小城镇

小城镇发展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点,既是城乡功能的过渡区,也是城乡功能的种时空资源利用率高。
2、我国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模式农业发展型、商贸发展型、工业发展型、外贸推动型、外资推动型、移民发展型、强村扩展型、科技带动型(城市规划原理P12的三种)①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苏南模式”。
这种以城市工业扩散,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为地方推动型。
②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的“温州模式”,也称市场推动型。
③西部地区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增加这些地区的二、三产业,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3、我国发展小城镇的优势(为什么要发展小城镇)(城市规划2001/8/47)①扩大内需;②节省城市建设的社会成本;③吸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蓄水池”;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⑤为城镇工业集中联片发展提供载体和依托;促进农村产业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⑥依靠自下而上的自发动力,发展上一级城市成本小,是自下而上型城市化的重要贡献者;⑦小城镇是农村财富的集聚中心,是城市化的增长点,传承了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与组合;⑧缓解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就业、购销制度)的隔离,形成第三元的过渡性环节(接4)⑨是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4、小城镇发展的弊端及出现问题(1) 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反思①小城镇不等于城市化,甚至不是城市化主流,发展小城镇应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一部分而非全部;②小城镇发展是城市经济要素不能一体化和资本短缺条件下的被迫选择,不是最佳选择;③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其效率高,而是因其对国家积累模式冲击最小,确保最大限度实现国家积累;④最优城市等级是一定分工水平下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能完全依靠制度干预进行人工选择;⑤乡村工业化发展的市场机遇不再,乡镇工业大发展的创业环境不再,农村宽松的财政金融环境不再,资本西移困难,民间投资难以启动,分散布局不可持续;⑥农村既不丧失土地,又有生财之道的既得利益团体形成,大大弱化了农村向城镇彻底转移的动力。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式,协调好城市和乡村间的发展关系,走好大小城镇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可借鉴产业综合体模式、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这五大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产业综合体模式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形成的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发展路径之一。
通过开发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做到扶持一个乡镇,带动一片乡村,富裕一批农民。
主要包括创意设计型综合体、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以大企业主导的生态制造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等方向。
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与新型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自身特点,以广阔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依托,以乡镇和乡村为主战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中小城镇化为载体,创立具有乡村特色的智慧型、生态型、科技型及文化型的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
政府统筹谋划,完善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安置居民,统筹产业形态发展,形成产业综合体发展的整体氛围。
企业将技术研发、生产制作、成果展示、创意设计等融入综合体,并为居民和产业工人提供商业和娱乐服务,将产业综合体做成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模式。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确立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规律,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挖掘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特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要注意塑造建筑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传承文脉、彰显个性,充分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各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及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新城镇要与本地资源和综合(行情专区)开发利用一体化,促进产城互动。
中国国内特色小镇种类及典型案例

城郊休闲型
旧州美食小镇
地理位置: 安顺市旧州古镇,距安顺城区37公里,距省会贵阳80公里 发展概况: • 旧州古镇,集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沉淀、绚烂的民族民俗、独特的饮食文化于一身,借力安顺大屯堡旅游 圈战略,立足明代民俗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美食文化,着力打造乡愁美食小镇;
• 2006年,旧州成功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特色产业型
平阳宠物小镇
地理位置: 温州市平阳县 发展概况: • 处于国家4A级景区南雁荡山景区门户区域,四面环山,傍靠鳌江水系,毗邻北港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北港新城, 周边旅游配套接待设施较为完善; •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宠物用品产业; • 2010年平阳县被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认定为“浙江省宠物用品出口基地”; • 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 • 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宠物时尚小镇)作为时尚产业类特色小镇入围。 打造要点: 打造特色产业型小镇,一是要小镇产业特点以新奇特等产业为主;二是小镇规模不宜过大,应是小而美、小而精、小 而特。
资源禀赋型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种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
模式一:工业园区特色镇。
突出发展以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镇。
如泸州市二郎镇和遂宁市沱牌镇发掘川酒千年文化内涵,推动“名酒·名园·名镇”互动发展,使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成为展示四川厚重白酒文化的特色名镇。
成都市新繁镇大力发展“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和“西部家具之都”家具产业园。
凉山州安宁镇围绕发展现代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建设成凉工业园。
广安市街子镇对接重庆产业转移发展汽摩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了一批产城相融的特色镇。
模式二:旅游观光特色镇。
发挥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俗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特色镇。
做优历史文化名片,如江油市借助“诗仙故里”文化积淀和古迹遗存,打造青莲国际诗歌小镇。
做优自然风光名片,如阿坝州漳扎镇打造以羌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
做优休闲旅游名片,如南充市搬罾镇建设“锦绣田园”发展乡村观光旅游镇。
模式三:商贸物流特色镇。
重点在区位和经济条件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小城镇发展商贸物流特色镇。
如泸州市九支镇引入13家知名企业发展商贸批发市场,成为川黔交界的商贸物流重镇。
资阳市贾家镇依托成渝三条国道交汇地理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宜宾市新市镇依托长江、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辐射大小凉山的物资集散中心,取得了突出效果。
模式四:生态宜居特色镇。
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
如攀枝花市红格镇利用冬季气候温和盛产温泉的优势,打造阳光旅游品牌小镇。
眉山市高庙镇依托峨眉山秀美风光和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康养度假基地,现已成为中国知名度较高的夏避暑、冬赏雪的度假休闲养生精品小镇。
模式五:现代农业特色镇。
发挥四川农业大省的优势,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助农增收的特色小城镇。
如资阳市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的柠檬集散中心,打造出“中国第一柠檬小镇”。
再如内江市镇西镇发展无花果、白萝卜、大头菜、花生糖等特色农产品,一大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小城镇蓬勃兴起。
模式六:创新创业特色镇。
随着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一批以“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业态为主体的创新创业集聚区,成为打破传统建制镇意义的新生园区镇、城中镇。
如郫县菁蓉镇以“菁蓉创客小镇”品牌为导引,打造“产、镇、人”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小镇,仅一年时间就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上万人,成为著名的创客小镇,受到李克强总理高度赞扬。
华蓥市在双河街道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仅两年多时间就吸引3000余人才创业就业,一个“无中生有”的电子产业名镇在大巴山麓深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