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系统解析

合集下载

测试深度解析报告

测试深度解析报告

测试深度解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测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缺陷,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对软件进行深入的测试,测试团队需要进行深度解析。

本报告将对测试深度解析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二、测试深度解析的定义测试深度解析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和检查,以发现潜在的缺陷和漏洞。

通过深度解析,测试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测试。

测试深度解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码分析:通过对软件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找出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和安全漏洞。

2.系统结构分析: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分析,确定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依赖。

3.数据流分析:分析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流,识别数据是否在各个模块之间正确地传递和处理。

4.性能分析:对软件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和优化的空间。

5.安全分析:通过深入研究软件系统的安全机制和防护措施,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三、测试深度解析的重要性测试深度解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提高测试覆盖率通过深度解析,测试团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这将有助于识别并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测试用例,提高测试覆盖率。

通过覆盖更多的功能和路径,测试团队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的缺陷,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

2. 发现隐藏的问题在深度解析过程中,测试团队会对软件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

这有助于发现隐藏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通过提前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将来在生产环境中出现严重的故障或安全漏洞。

3. 优化性能和安全性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测试团队可以发现性能瓶颈和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测试团队可以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4. 改进测试策略和方法深度解析可以帮助测试团队更好地了解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逻辑,从而改进测试策略和方法。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分析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分析

1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 系统的组成与基
本 原理

的 自动 测试 系统包 括 了以下 几 个 重要 的 功能 :
①模生保护功能 。 ③适用于检测保护装置外部节点的开 出检测模块。
套完整的电力系统智能装置 的检测 系统 ,依据 自
伴随我 国 自动化技术 的不断进 步 ,电力系统的 自动 化水平也得到极大 的提高 ,许多嵌入式智能装置得到 了 大面积的推广 和应用。一个完整的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 的 检测系统依据检测系统的原理 , 可以划分 为 : 保护装置 的 开入模块 、 控制计算机模块 、 保护装置的触点检测模块 和 微机继 电保护测试仪 。文章 主要研究测试技术的相关理 论, 分析 当前智能装置检测 出的结果 , 并探讨新 的智能装
智能装置还集成 了时钟同步等检测功能 ,使 电力系统智 测试系统 , 根据分布式计算机 系统的功能 , 可以实现智 能 能装 置 能更 好 的完 成 检测 任 务 ,对 复 杂 的检 测 现 场环 境 装置的模拟仿真 , 解释不同的测试脚本( 控 制分布式计算 做 出相 应应 对 。
机) ,令分布式计算机完成测试任务与收集相关信息 , 并 电力 系统智能装置应用集成系统 ,可以在较小 的硬 根据所收集来的信息 , 对测试结果进行判断 , 最终实现 自 件体积 中完成信息记 录功能 , 并且 由其丰富的扩转资源 , 动 化 测试 的功 能 。 与其他硬件设备具有 良好 的交互性 。电力系统智能装置
置 测试 方 案 。 文 章 设计 并 研发 T e s t C e n t e r , 它是 一 种 自动
全 ,继 电保护装置则是主要扶着 电力系统 中开关量 的控 制 以及电器量的测量 ,电力系统智能装 置协调这两部分 功能 , 最终达到完成规定任务 。 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 ,会产生设 备 的模拟量 , 继电器保护出口以及信号的开入。 电力系统 智能装置应用于现场运行环境 中叶相应 的包括 了模拟量 输 出、 开 关量 输 入 和开 出触 点 的检 测 功 能 , 并 且 电力 系统

光纤光栅光谱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解析

光纤光栅光谱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解析

实验一光纤光栅光谱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熟悉PC光谱仪的使用方法2. 了解光环行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

并测量光环行器的插入损耗、隔离度、方向性、回波损耗参数。

3. 了解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4. 应用PC光谱仪、光环行器测量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二.PC光谱仪PC光谱仪是用来测量光源或其它器件经光纤输出的光的波长和能量的关系图(即光谱特性)。

图1.1 PC光谱仪的软件界面本实验用的PC光谱仪的硬件是插入计算机ISA槽的ISA2000卡。

该卡有一个光输入孔。

测试波长范围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

PC光谱仪的软件界面如图1.1所示。

界面中,主要工具栏按扭介绍:1. —数据光标左移按扭,每点击该按扭一次,数据光标左移一个像素的距离。

连续点击该按扭,可以找到波峰位置开始/结束扫描波形按钮。

第一次点击该按扭,开始扫描,显示出扫描波形, 并且能感觉波形在动。

再次点击该按扭,结束扫描,波形静止。

213. 4. 6. 21 ,显示波形到界面适当位置。

如果要在水平方向放大 2. 二J 数据光标右移按扭,每点击该按扭一次,数据光标右移一个像素的距离。

连续点击该按扭,可以找到波峰位置。

点击该按扭,增加波长显示范围,即水平方向缩小波形。

如果要在水平方 向放大波形,操作方法为:左击波形的左侧,拖动鼠标到波形的右侧,释放鼠标,即可。

5. I® 纵坐标自动调整按钮,如果波形出现削顶或者波形太低,左击该按钮,可 以自动调整波形高度。

右击该按钮,取消自动调整纵坐标操作。

计算按钮,点击该按钮,显示波形的中心波长、峰值波长、半最大值全宽等参数。

使用该PC 光谱仪测量光谱特性的步骤:1. 将待测光输入到ISA2000卡的光输入孔内,运行程序“ Spectra Wiz ”,即可进入 软件运行窗口。

2. 点击开始/结束扫描波形按钮丄± ,开始扫描波形,再点击一次该按钮,结束扫描波形。

3. 点击横坐标调整按钮 波形,就左击波形的左侧,拖动鼠标到波形的右侧,释放鼠标,即可。

MSA测量系统分析

MSA测量系统分析

风险分析法测量数据表 No:评价次数
Ref:基准值 评价值
风险分析法——Kappa系数的计算方法
➢假设检验分析——交叉表分析法 评价人之间交叉评价,计算Kappa系数,确定评价人之间意见的一致程度。
A-B交叉表
0 A
1
总计
计算 期望的计算 计算 期望的计算 计算 期望的计算
B
0
1
44
6
15.7 34.4
5. 选择类型 6. 选择子组 7. Xbar-R选项 8. 定义检验项
9. 统计 10. 质量工具 11. 能力分析 12. 正态
13. 选择子组 14. 定义公差带
Cpk值判定
稳定性判定和不合格的原因
失控判定规则
✓1点超出控制限 ✓连续9点在基准值的一侧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 ✓连续14点交替上下 ✓连续3点中有2点在2σ线以外 ✓连续5点中有4点在1σ线以外 ✓连续15点在1σ线以内 ✓连续8点中无1点在1σ线以内
5.选择测量值 6.输入参考值 7.输入公差值
测量系统偏倚判定和接受准则
Cg、Cgk VDA要求的检具能 力,判定标准与 Cpk值判定一致, 即Cgk≥1.33则检 具能力满足。
偏倚判定准则
✓P<0.05:偏倚显著,不能接受 ✓P>0.05:偏倚不显著,可以接受
偏倚接受准则
➢|偏倚%|<10%时可接受 ➢10%≤ |偏倚%|≤30%时可接受需改进 ➢|偏倚%|>30%时拒绝接受
1. 统计 2. 质量工具 3. 量具研究
4. 量具R&R研究 (嵌套)
8. 定义公差值
5. 定义部件 6. 定义测量人 7. 定义测量值
GR&R计算结果判定准则

集成电路自动化测试系统

集成电路自动化测试系统

都会递交到统一的内部命令处理接口进行处理。

由内部的命令解析模块将用户命令解析为具体的内部函数取执行。

3.3.1.手动测试模式其中手动测试模式还可以分为界面菜单手动测试和界面命令行。

因为手动测试模式为单步进行,可以随时观察集成电路的各项参数,所以适合DEBuG测试。

菜单手动操作模式适合对系统不够熟悉的初级用户。

菜单手动操作方式下,本系统的动态逐级释放菜单功能可以引导用户依次完成配置和设置。

参数设置对话框中内嵌各种规则检查。

当用户企图进行错误配置时,将复位用户错误配置并给出提示,从而有效避免了初级用户的非法操作。

当用户完成一步操作就生成一条用户命令并执行该命令。

界面命令行测试模式也是单步的测试,用户在命令行输入栏中输入…条用户命令并回车确定后执行该命令。

3.3.2.脚本自动测试模式自动脚本测试模式可以理解为界面命令行输入的批处理模式。

用户将所有命令行写成脚本,脚本可以支持循环、跳转、判断等命令,载入后解析并建立命令队列,依次执行该命令队列。

自动脚本测试模式也是本系统相对现有测试系统的最大亮点。

在脚本测试模式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效得完成所有测试项目:由于本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用户习惯,所以所有用户命令都简单、易读,使得脚本的可读性好。

第4章软件界面设计软件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良好的界面可以让即使重未接触过系统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本系统界面设计中尽量站在用户角度考虑,力求界面简洁而又方便用户实现所需功能。

主界面包括菜单栏、系统信息框、命令行输入栏3部分,如图1所示。

_目士f主界面可以通过鼠标拖放来任意改变,界面中的系统信息框和命令输入栏都能自动适应新界面的大小。

菜单栏用来完成项目管理、设备配置和控制、程序控制及提供帮助信息。

使用界面菜单操作方式可以实现硬件的所有功能,除帮助菜单外,点击其他三项菜单中的每一项具体选项都将生成一条用户命令。

命令输入栏用来输入用户命令行直接执行,回车后直接执行。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BIT测试及铁鸟试验解析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BIT测试及铁鸟试验解析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BIT测试及铁鸟试验解析1 概述电传飞控系统研制初期需要考虑系统的测试性和诊断方案。

测试性一般要求做到百分百诊断, BIT(Built-in Test)是指系统或产品内部提供的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自动测试能力,是一种能显著改善系统或设备测试性和诊断故障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飞控系统的BIT是属于软硬件组合的BIT,采用专用硬件实现信号监测,用软件实现监控信号的分析比对、故障检测与隔离。

BIT是系统测试性和诊断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飞机中/基层级的检测,可以将检测的故障定位到外场可更换单元line replaceable unit (LRU)。

2 电传飞控系统BIT设计电传飞控系统BIT是一种依靠系统自身开发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测试程序完成故障检测、诊断和申报的技术。

它能对参与飞控系统功能的各个电气组件进行自动测试和故障检测和诊断,并进行故障隔离, 这个功能大大提高了飞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电传飞控系统BIT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进入地面BIT要有可靠的联锁条件;(2) BIT能够进行电传飞控系统的关键功能组件的检测和监控;(3) BIT的容差设计应保证故障检测率最大,虚警率最低,(4) BIT硬件电路的损坏不能影响功能线路的正常工作;(5) BIT检测出的结果应给飞行员或地勤人员简单和清晰有效的提示。

飞控系统的BIT设计分为硬件监控线路和软件程序两部分。

BIT硬件设计时为了保证BIT对系统的检测率,在飞控系统中需对每一个重要的元部件设置检测点,除此之外,还需要设计专用BIT硬件电路,包括:BIT硬件联锁逻辑、BIT激励、模离散输入、专用硬件监控、模拟输出、离散输出和数字通讯回绕等电路。

专用硬件监控线路的设计包括作动器电磁阀的监控、LVDT/RVDT的线路监控、交流信号幅值变化的监控,检查加速度计和速率脱落等的监控线路。

软件设计是否完善直接会影响到BIT的检测结果。

软件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实现有效的BIT和降低虚警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YHD1-1000随钻测量系统-探管解析

5-YHD1-1000随钻测量系统-探管解析

4.总体结构
4.1 探管特点 4.2 孔内仪器 4.3 地面设备 4.4 安装工具
4.4 配件
4.1 探管特点
项 目 指 标
外径
长度 质量 固定方式
41mm
1916mm 小于11.5 KG 使用固定组件装在无磁钻杆中
4.2 孔内仪器
充电电池筒
测量短节 锁紧母 固定套 紧定螺钉
4.3 地面设备
7.故障分析与排除
故障现象 通讯的信号线与地短路
更换充电电池筒
检查并重新连接 检查短路点并排除
测量短节故障
孔口监视器故障 测量短节稳定 不动时校验和 不在0.99~1.01 之间 刚开始通讯时需要稳定10秒 左右 充电电池筒没电
送厂家维修
请检查孔口监视器 请等待10秒再观察 更换充电电池筒
4)特殊的减震块设计保证仪器能够承受更大的振动。
3 技术特性
3.1 主要性能 3.2 技术指标及认证
3.1 主要性能
1)工作方式:具有待机方式和通讯方式(根据孔口监 视器的控制信号自动调整),在待机方式下消耗电量 最小。 2)自动节电功能:当数据传送到一定时间后,自动进 入待机工作方式。 3)传送数据全面:传送全部数据时除了倾角、方位角、 工具面数据时,还附带传送校验和、磁场强度、仪器 温度、仪器电池电压。其中:校验和是检测倾角是否 正常的,磁场强度是检测磁传感器是否正常的,仪器 温度是检测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的,电池电压是判定 仪器剩余电量和剩余工作时间的依据。
1.4 型号说明
Y H D 1 1000 T
表示测量探管 表示千米钻进系统 第一次登记 表示定向钻进 表示本质安全型 表示仪表
2.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 2.1 测量短节部分

性能测试ppt课件

性能测试ppt课件

分析使用模型
考虑哪些用户使用系统 每种类型用户的数量 每个用户的典型任务
任务分布
确定数据库活动峰值期的发生时间 负载峰值期间的典型活动
定义测试目标
计划方案实施
定义性能度量的范围 定义Vuser活动 选择测试硬件和软件 度量应用程序中不同点的响应时间。 根据测试目标确定在哪里运行虚拟用户 运行哪些虚拟用户
把不同的数据库放在不同的硬盘上,可以提高读写 速度。经常把数据库、日志放在不同的设备上
把表放在一块硬盘上,把索引放在另一块硬盘上, 保证物理读写更快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各种测试流程图
系统性能分析
重点 难点 目的所在
系统性能分析
经验举例1
交易的响应时间如果很长,远远超过系 统性能需求,表示耗费CPU的数据库操 作,例如排序,执行aggregate functions(例如sum、min、max、 count)等较多,可考虑是否有索引以 及索引建立的是否合理;尽量使用简单 的表联接;水平分割大表格等方法来降 低该值。
DB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与DB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是指响应访问服务的机器, 一般是提供web或者代理服务的主机,而 DB是数据库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向其调 用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反馈给请求者。一 般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建立,也可以用不同 的主机。
用户视角的软件性能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软件性能就是软件 对用户操作的要响应时间。说得更明确一 点,对用户来说,当用户单击一个按钮、 发出一条指令或是在Web页面上的单击一 个链接,从用户单击开始到系统把本次操 作的结果以用户能察觉的方式展示出来, 这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就是用户对软件性 能的直观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t ) 引起的输出为 dy (t ) dt dt
引起的输出为
j0t
●微分特性:●ຫໍສະໝຸດ 分特性:0 x(t )dt
t
y(t )dt
则 y(t ) y0 e
0
t
●频率保持性:如 x(t ) x0 e
j (0t )
20
三、传递函数

描述系统动态特性更为广泛的函数是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定义:x(t)、y(t)及其各阶导数的初始 值为零,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氏变换) 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记为 H ( s )
跨度与绝对分辨力之比 ——系统对输入信号大小的综合 检测能力
x max x min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 20 lg
x max x min

分贝数表示
8
2)精度特性
---决定系统在什么程度上完成所需的检测
① 示值误差(error)
——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 准确度
9
②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多次重复测量时
测量值之间的分散性 ——精密度
③线性度(linearity)
y a0 a1x a2 x2 .... an xn
10
参考直线
a) 最小二乘直线:标定值相对于该直线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b) 端点连线:连接最大与最小标定值的直线
1 --- 标定曲线
线性系统的频响函数:
bm ( j ) bm1 ( j ) b1 ( j ) b0 H ( j ) j ) X ( an ( j )n an1 ( j )n1 a1 ( j ) a0 Y (j )
m m1
19
二 、线性系统的性质
14
二、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无论复杂度如何,把测量装置作为一个系统 来看待。问题简化为处理输入量 x(t) 、系统传输 特性h(t)和输出y(t)三者之间的关系。
x(t)
输入量
h(t)
系统特性
y(t)
输出
15
三、测试系统基本要求
1、信号不失真
2、信噪比必须充分大; 3、应具有尽可能短的过渡过程和尽可能小的 超调量。
16
§2-3.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及频率特性
系统模型的划分: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 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17


一、测试系统的广义数学模型
18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d n y t d n 1 y t dy t an an 1 a1 a0 y t n n 1 dt dt dt d m x t d m1 x t dx t bm bm1 b1 b0 x t m m 1 dt dt dt
x1 (t ), x2 (t ) 引起的输出分别为 ●叠加性:
●比例特性(齐次性):如
y1 (t ), y2 (t )
如输入为 x1 (t ) x2 (t ) 则输出为 y1 (t ) y2 (t )
x(t ) 引起的输出为 y(t ),

ax(t )引起的输出为 ay (t ) 。
2 --- 拟合直线
11
④ 回程误差(Hysteresis)—— 迟滞/滞后误差
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
检测装置输入—输出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满量程输出yFS的百分比表示
h=
H max
yFS
100%
12
⑤ 灵敏阈:又称死区(Dead band)
用来衡量测量起始点不灵敏的程度。
为静态测量。
静态测量时,测试装置表现出的响应特性称为静态响应特性。
4
1)基本功能特性
①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Range):系统实现不失真测量时 的最大输入信号范围。是指测试装置能正常测量最小输入 量和最大输入量之间的范围。
示值范围:显示装置上最大与最小示值的范围。 标称范围:仪器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所得的
当系统输出信号不发生变化时所对应的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
——系统元件的摩擦及空程等现象引起的
⑥ 漂移(Drift)——稳定性
一定条件下,输入不变的情况下,检测装置的输出 随时间变化的程度
13
2、动态特性
——变化/动态信号。研究当测试与检测系统的输入和输 出均为随时间而变化的信号时,系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动态信号 ——幅值、时间、空间/频率 动态特性 ——输入与输出在幅值与频率上的相互关系 由系统元件的机械、物理及光、电、磁等特性决定。 动态测量—— 被测量本身随时间变化,而测量系统又能 准确地跟随被测量的变化而变化 例:弹簧秤的力学模型
示值范围。
5
② 量程(跨度): 测量范围上限与下限的算术差值( xmax - xmin) 测量范围的导出量(下限为零时)
③ 灵敏度:系统输出信号的变化相对于输入信号变化的 比值 S=k =dy/dx
6
当测试装置的输入x有一增量△x,引起输出y发生相应 变化△y时,定义: k=△y/△x
y
静态灵敏度
dy S dx
y ≈ x
△y △x
x
用以衡量在静态测量时,输入信号变化引起输出量的改变的 程度。 相对灵敏度
y / y SR x / x
7
④ 分辨力(Resolution) 能使系统输出发生变化所对应的最小的输入变化量。 表明测试装置分辨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
⑤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Y ( s) H ( s) X ( s)
21
d n y t d n 1 y t dy t an an 1 a1 a0 y t n n 1 dt dt dt d m x t d m1 x t dx t bm bm1 b1 b0 x t m m 1 dt dt dt
第二章
测试系统
1
§2-1.测试系统的组成
测量结果
2
检测系统构成
信息获取
转换
显示和处理
(分析处理部分、 通信接口及总线)
3
(信号检出部分) (信号变换部分)
§2-2. 测试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
一、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 1、静态特性:
——常量/缓慢变化的输入情况下的输出特性。测量 时,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不随时间而变化,则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