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科技成果——低值水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

合集下载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蚬类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增效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蚬类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增效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蚬类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
用增效技术
成果简介
蚬类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又因其有通乳、明目、去湿毒等功效,可为中药药材。

目前,除鲜食外,我国对蚬类产品的开发利用主要以鲜冻产品和干货产品为主,深加工领域并不很成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该技术是以蚬类水产品为资源,开发天然调味核心基料。

基于生物酶解与热反应等系列技术,制备富含风味增强肽的高档湖鲜调味产品,在去腥的同时保留鲜味,有效提升食品的湖鲜特征香气和醇厚感。

该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方便食品调料包、汤包、火腿肠、罐头等多种产品。

目前,湖鲜味调味食品主要以鱼、虾、蟹等为原料,蚬类风味较为少见。

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有10万亩高邮湖野生水产品基地,具有丰富的蚬类资源;拥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为实现天然湖鲜调味食品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技术项目的实施是提升调味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大突破,可提高水产副产品的附加值,大大缩短我国调味品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技术指标与参数原料预处理→生物控制酶解技术(最佳反应用酶、适宜的水解温度、时间、体系pH)→美拉德反应调控技术
(外源氨基酸与糖类的选择与配比、适宜热反应温度、时间、体系pH)→真空浓缩、配料→天然调味核心基料。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酥松纳滤膜法染料脱盐(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酥松纳滤膜法染料脱盐(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酥松纳滤膜法染料脱盐(印染
废水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
墨水、印花设备、喷头是高速数码印花的三大元素。

墨水作为耗材用量巨大,影响着设备、喷头的使用寿命以及印花布质量的优劣,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国内目前没有成熟的墨水技术来实现进口产品的替代,制约了高速数码印花技术的发展。

经过膜法处理的墨水用于印花设备,提高设备运行状态稳定和印花布印花质量。

相较与传统印花,该项目的染辅料利用率高十倍以上,印花废水大大减少。

高品质墨水为印花过程带来了质量与速度的完美融合。

关键技术
高通量膜过程-处理效率高;含盐率低-染料浓度高;零排放-充分利用剩余染料价值;染料稳定性好,上染率高;废水产量小;降低过程成本。

项目成熟度
该技术成熟,已经实现工业化应用。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目前该法生产的墨水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应用。

为某知名布料生产商提供40吨的染料。

由膜法处理后的染料可实现水耗降低70%,减少染料使用90%。

目前该技术全国领先,并通过科技查新权威认证。

低值水产品及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低值水产品及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11期·65·农 产 品 加 工DOI:10.16815/ki.11-5436/s.2016.32.054二、鱼糜制品鱼糜制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细嫩味美、调理方便、耐贮藏等特性,除了本身风味独特、营养保健之外,还可以以鱼糜为原料加工福建鱼丸、湖北鱼糕等传统食品,既能实现低值鱼及其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又广受大众消费者好评。

近几年全国年消费鱼糜(鱼丸为主)量超过100万吨,在世界的鱼糜及鱼糜制品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低值水产品及其副产物中蛋白质组成及胶凝情况决定鱼糜制品的质量优劣。

胶凝的主要蛋白为肌原纤维蛋白,其含量及组成蛋白的比例不同会直接影响鱼糜凝胶能力。

可通过添加凝胶增强剂、优化工艺等措施改善凝胶特性。

柳丽宁等[7]探讨不同淀粉对不同品质鱼糜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马铃薯淀粉可使鱼糜凝胶网络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有序,从而增强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

黄洁等[8]研究水分马铃薯淀粉的添加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分马铃薯淀粉可以更好的改善鲢鱼鱼糜制品的凝胶性能,最佳添加量在8%左右。

目前在优化鱼糜及其制品的配方方面研究较为广泛,主要从凝胶食品的稳定性、亲水性、营养性等角度出发。

王燕[9]研究了鲢鱼鱼糜及其制品—鱼糕的生产工艺,确定最终鱼糕配方为鲢鱼鱼肉45%、肥膘12%、酶添加量0.14%、蛋清添加量10.58%、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33%、木薯变性淀粉添加量8.92%、食盐1.50%、糖1.50%、料酒0.60%、白醋0.30%、生姜1.80%、味精0.70%、卡拉胶0.30%、大豆分离蛋白2.00%。

郭培[10]以罗非鱼加工下脚料中的鱼皮和鱼碎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出制备鱼糜制品的最佳制作配方是食盐2%、羟丙基淀粉10%、明胶溶液(w/v 为6.67%)15%、蔗糖2%,获得的鱼糜制品形状完整、富有弹性、断面孔洞致密、口感和风味良好。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水产食品增值加工过程品质调控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水产食品增值加工过程品质调控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水产食品增值加工过程品质
调控关键技术
项目简介
针对不同国内外需求,依托7个纵向课题资助和产学研横向联合研发,开发了两大类20多个高品质水产加工创新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水产食品加工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劣快、不稳定等难题。

申报了15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3项已授权;申报和授权了1项新型实用专利;申报和授权了16项外观设计专利;在国内外相关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9篇;出版了2本相关专著;4个子课题通过了同行专家鉴定或验收。

项目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09Z430)、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7AA100406)等资助,获200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要点
水产品干燥前预处理技术、水产品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水产品微波冷冻干燥新技术。

效益分析
本成果可为企业构建水产品干燥、废弃物再利用等技术平台,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广情况
本成果通过在4个行业龙头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建立了多条新型高品质水产食品加工生产线,为企业构建了能自主开发新型高品质水
产制品的创新平台,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近3年累计生产两大类高品质加工水产新产品达3万吨,配套养殖水产基地面积近8万亩,新增销售额(产值)9亿元,创汇1966万美元。

既扶持了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又使近万户农民(渔民)增收,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类胡萝卜营养素的纳米载体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类胡萝卜营养素的纳米载体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类胡萝卜营养素的纳米载体技术项目简介针对食品中的脂溶性营养素(天然色素、维生素等)普遍存在的溶解度低,对光、热敏感,易氧化、分解以及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实验室通过纳米级包埋载体技术,在显著改善功能因子水溶性的同时,提高其储藏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以β-胡萝卜素为例的纳米乳液产品,储藏期间粒径保持在100nm左右,同时水包油的剂型显著改善了该色素在水相产品中的应用,并显著提高了营养素的体内生物利用率。

本技术加工手段温和,过程中无污染,非常适用于食品功能因子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本项目获“十一五”国家863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支资助。

并获2009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创新要点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纳米乳化载体包埋技术,开发了脂溶性营养素微乳、纳米乳以及粉末化产品。

效益分析以每年加工200吨β-胡萝卜素为例,初期设备投入包括搅拌器、旋转蒸发器、喷雾干燥塔、板式换热器、均质机、温度控制系统及pH控制系统。

所需的主要检测仪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仪、粒度分析仪、流变仪及其它常规检测仪器约800万元。

各类原辅料、水电消耗和人工成本、包装成本等合计等1700万元/年。

初期资金需求总额为2500万元。

所生产的β-胡萝卜素乳液及粉末产品收入达7500万元/年,税前年利润达5000万元/年。

推广情况浙江新合成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专利一种无需高压均质的可食性纳米级β-胡萝卜素乳状液及其制备方法,201110399523.4;一种O/W型碳链长<15的脂溶性营养素的微乳模型及其制备方法,201210005567.9。

江南大学最新科技成果目录汇编

江南大学最新科技成果目录汇编

一、江南大学最新科技成果目录汇编(一) 、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透明质酸生产技术2.ALAO系统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3.好氧颗粒污泥SBR工艺废水处理新工艺4.表皮生长因子5.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6.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酶法合成生产技术7.大豆精华素生产技术8.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9.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10.前体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11.冰啤生产成套设备12.系列酿造型国酒、水果酒系列13.低温蒸煮生产酒精发酵新工艺14.发酵成套设备技术服务项目15.干法脱胚玉米粉生产啤酒专用糖浆16.甘蔗制糖联产酒精及综合利用17.高转化率谷氨酸发酵新技术18.黄原胶发酵生产技术19.结冷胶发酵生产技术20.唾液酸发酵生产技术21.降血脂他汀类药物22.酒精生产清洁工艺23.L-赖氨酸发酵新技术24.灵芝活性产品25.麦芽-异麦芽低聚糖(寡糖)浆(粉)生产技术26.酸性尿酶生产技术27.洗涤剂用复合酶28.系列发酵产品项目:A.液体发酵法生产高活力纤维素酶技术B.液体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C.药用桑黄菌液体发酵生产抗癌食品D.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E.微生物纤维素(高纤椰果)的生产F.功能性生物保健饮料G.工业废渣发酵转化生产生物活性饲料技术29.系列啤酒类产品项目:A.无甲醛酿造啤酒工艺B.啤酒专用糖浆的生产C.膳食纤维啤酒的研制D.无醇、低醇啤酒的生产E.高档低度黄酒的生产30.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云芝多糖及虫草菌干粉31.絮凝性细菌Z. mobilis酒精连续发酵32.乙醇浓度监测仪33.优良啤酒酵母34.植酸酶35.工业生物催化关键技术及在食品添加剂制造中的应用36.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37.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38.生物香料酯的研制39.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甘油及其转化为1,3丙二醇的研究40.微生物合成丁二酸高产菌株选育与代谢调控研究41.用于食品和石油工业的系列微生物多糖生产技术42.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选育及高效后提取技术研究43.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虾头、虾壳生产热反应型虾味调料2.新型涂料稀释剂生产技术3.新型食品防腐剂生产技术4.AF型气氛保鲜纸生产技术5.麦绿素系列产品生产技术6.速溶水果、蔬菜粉生产技术7.纸菜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天然芒果粉生产技术9.速溶板栗粉生产技术10.血液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11.脱臭大蒜系列产品生产技术12.杨梅粉生产技术13.百香果粉生产技术14.易腐烂果蔬和河蟹的冰温高湿保鲜技术15.生理功能性青绿色蔬菜饮料生产技术16.园艺农产品的富硒及其加工技术17.区域农产品加工业战略研究及规划18.利用废蚕丝生产丝素蛋白和丝素肽19.无花果系列食品开发20.乳铁蛋白生产技术21.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动物蛋白提取物22.利用菊芋工业化生产菊粉及其它深加工产品23.兽药残留量快速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24.活性因子 -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技术及制品25.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生产简介26.挤压法生产焦糖色素27.天然复合氨基酸胶囊保健食品28.冬瓜系列食品加工技术29.大蒜油胶丸及无臭大蒜粉的生产技术、30.新型有机吸附剂-----多孔淀粉31.固体蜂蜜(粉末)生产技术32.变性淀粉的开发及生产技术33.几丁质酶与几丁质寡糖34.班产4000kg冰淇淋项目35.生物工程技术生产新型乳制品36.甲壳素生产技术37.甲壳低聚糖的酶法生产技术38.蝇蛆蛋白质和甲壳素的深加工技术39.莲藕深加工40.淀粉吸水剂生产技术41.淀粉糖系列产品生产技术42.低值淡水鱼综合利用43.应用微胶囊技术开发厨房调味系列产品:A.微胶囊化粉末酱油B.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大豆色拉油C.微胶囊化食用菌44.超市易腐烂果蔬常温气调保鲜技术45.日处理800吨玉米干法脱胚技术46.日产15吨玉米胚芽奶粉47.系列果脯加工技术48.特种红花油料高价值产品的开发49.精制奶粉最佳的替代产品——活性花生蛋白粉50.蕃茄红素产业化项目简介51.蛋白质粉生产技术52.肉类黏合剂—Fibrimex(类似物)的工业化生产及猪血综合利用研究53.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生物工业中的应用54.鲜奶油产品55.水产品下脚料综合利用56.系列脱水蔬菜生产技术57.芦荟综合深加工系列产品生产技术58.系列速冻食品生产技术59.高能大豆皮颗粒制造技术60.无公害高效水产饲料制造技术61.水产专用全脂大豆制造技术62.贝壳类水产方便休闲食品加工63.贝壳类水产冷冻方便食品加工64.牡蛎的食品资源化开发利用65.即食调理虾方便食品66.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和技术67.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68.利用玉米芯酶法生产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69.一种新型无污染淀粉基木材用胶粘剂的生产技术70.秸秆阳离子吸附剂生产技术71.南瓜粉生产技术72.洗车污水循环处理装置简介73.冷冻大闸蟹系列调理食品的开发技术74.绿茶提取液的纳滤浓缩技术75.新型食品防腐剂生产技术76.AF型气氛保鲜纸生产技术77.速溶水果蔬菜粉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78.速溶板栗、荞麦等栗粟粉生产技术79.麦绿素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0.大蒜脱臭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1.纸菜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2.血液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83.新型涂料稀释剂生产技术84.食品常温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开发项目85.鸡蛋粉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6.浓缩水果蔬菜汁及其饮品生产技术87.果醋及其系列产品生产技术88.凹凸棒土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89.挤压法生产配合营养米技术研究90.壳聚糖酶法改性技术及应用91.氯霉素和盐酸克伦特罗酶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92.生物转化法生产香草醛93.新型微生物青贮添加剂的研究94.高品质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法改性磷脂生产技术95.食用油脱色专用凹凸棒土吸附剂研究开发96.易腐烂果蔬和河蟹的冰温高湿保鲜技术97.生理功能性青绿色蔬菜饮料生产技术98.园艺农产品的富硒及其加工技术100.区域农产品加工业战略研究及规划101.凹凸棒土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102.壳聚糖酶法改性技术及应用103.预防酒精性脂肪肝樟芝菌粉胶囊104.D-塔格糖生产技术105.以鱼及小麦胚芽为主要原料的营养粉产品106.茶叶综合深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及产业化实施(三)纺织工程与服装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江南大学制浆造纸技术服务项目2.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纺织产品的高档化和生产的清洁化3.数字喷墨印花用超细颜料墨水的研究与开发4.用于纺织工业清洁生产的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技术5.功能化非织造布可充电式电池隔膜材料6.纳米结构功能纺织材料加工技术7.差别化纤维气流免浆加工法项目8.WKCAD3.0经编针织物CAD系统9.全数字式智能竹节纱生产控制装置10.色织物CAD及仿真系统(软件)11.纺织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简介12.成布检验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13.涤棉阻燃多功能防护服装面料14.QDTH系列电脑提花控制系统及花型制备系统15.WS--1织机送经机构改造技术16.Z303经编机的技术改造技术17.三维纬编针织技术18.全自动绞纱丝光机制纱设备系统19.回归反光丝及织品技术20.新型刷花机制造技术21.智能防叠装置22.浆纱机浸浆方式的改造技术23.电脑提花针织物的计算机模拟系统24.缺压经编织物编织技术25.电脑横机程序文件转换系统26.全系列高精度金属探测器27.SU111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28.各行业的制服设计,以及生活类各种面料的服装服饰设计29.纺织浆料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A.酯化淀粉浆料:包括淀粉醋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氨基甲酸酯(尿素淀粉)浆料;B.醚化淀粉浆料:包括羧甲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和阳离子淀粉浆料;C.各类交联淀粉浆料;D.氧化变性淀粉浆料;E.酸解变性淀粉浆料;F.各类复合变性淀粉浆料;G.高性能变性淀粉浆料;H.聚丙烯酸盐类浆料;I.聚丙烯酸酯类浆料:包括乳聚型聚丙烯酸酯和溶聚型聚丙烯酸酯浆料;J.聚丙烯酰胺类浆料:包括固态和液态聚丙烯酰胺浆料;K.组合浆料;L.辅助浆料30.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纺织产品的高档化和生产的清洁化31.织物快速准确出样系统系列设备的制造及生产工艺研究32.国产碱性果胶酶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技术33.蓄光型多色夜光纤维的开发与产业化34.用于纺织工业清洁生产的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技术35.SU111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简介36.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纤维的开发37.玉米聚乳酸(PLA)短纤维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四)化学工程与材料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绿茶提取液的纳滤浓缩技术2.镀镍漂洗废水槽边回收处理技术3.MES生产技术4.MZ-1型新型增塑剂5.三次采油用工业表面活性剂的开发6.以皂脚(或酸化油)为原料生产脂肪酸甲酯7.单碳脂肪酸分离技术8.新型叔胺合成技术9.脂肪醇制叔胺新工艺10.新型抗静电剂-CN生产技术11.无(低)磷洗衣粉生产技术12.晶体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13.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CMEA)14.椰油酰胺甜菜碱生产技术15.椰油酰胺氧化胺生产技术16.热熔型道路标志漆17.皂脚脂肪酸生产二聚酸及聚酰胺树脂18.磺基甜菜碱19.结构型重垢液体洗涤剂生产技术20.羊毛防虫蛀剂生产技术21.聚醚消泡剂22.脂肪醇硫酸铵和脂肪醇醚硫酸铵23.高效驱油净生产技术24.新型食品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生产技术的研究25.新型织物柔软剂——双长链酯基季铵盐26.新型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生产技术27.增白型防晒剂巴松1789合成项目28.高温交联引发剂TMDPB29.系列精细化工产品介绍A.杀菌剂助剂——TCC(三氯苯基脲)B.高质量N-酰基肌氨酸盐表面活性剂C.烷基二苯醚二磺酸盐产品D.二甲苯磺酸盐生产技术E.N-烷基—丙氨酸盐及N-烷基醋酸盐F.防腐抗菌剂系列产品30.高分子涂料及助剂31.新型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生产技术32.医药中间体及产品介绍33.超细轻质碳酸钙的制备34.新型无机填料改性剂(ADDP)35.可转让的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五)机电、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工程类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3LZ-B全自动三辊高速轧机自控系统2.FPC2000集散控制系统3.包装秤单秤称重控制器4.电机车馈电接触接触线自动停送电装置和自动分区开关5.混凝土搅拌站计算机控制系统6.耐火材料全自动配料计算机控制系统7.耐火材料移动配料称量车8.盘式开听器和杆式开听器9.散料秤计算机控制系统10.蒸汽养护窑温度计算机控制系统11.中波发射台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12.商务信息处理系统13.计算机控制材料特性测试系统14.智能化网络办公系统15.宽带网络计费系统16.主要矿山机电类技术合作内容及成果17.普永房地产行业项目管理系统18.多单元变频调速同步控制器19.通用型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控制器20.可控硅单、三相半控移相触发控制器21.染整联合机多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22.双闭环三相全控移相触发控制器23.通用电压型多功能三相电器保护器24.管理信息系统:A.不锈钢销售管理系统B.房屋拆迁管理信息系统25.铝塑复合管一次成型生产线项目26.一种容积可变的包装容器27.一种用于大重型电子产品包装的全瓦楞纸板衬垫28.全自动纺织器材(梳理齿条)多功能生产线29.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及应用领域简介30.LZ-600-8型直线拉丝机全自动控制系统31.数字化玻璃试管自动定量打标仪(六)机械工程学院科技成果目录汇编1.江南大学包装设计中心(多种型式的包装机械、自动生产线、食品与药品的包装工艺与设备、机电产品的运输包装设计)2.包装机械新产品介绍:A.DKH-25屋顶型纸盒成型/充填/封口机B.DGF10型工业炸药中包包装机C.盒式气调保鲜包装机3.高效节能分离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4.先进批量表面光整加工技术。

低值淡水鱼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低值淡水鱼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低值淡水鱼加工利用研究进展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段振华汤坚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中淡水鱼占42%,产值占34%。

目前,发达国家的水产品加工率在80%以上,而我国的水产品加工率不足30%,其中淡水鱼加工率不到10%,部分原因是淡水鱼固有的土腥味给加工带来了难度。

由于淡水鱼产品上市期比较集中,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鱼体内组织酶活跃,易腐败。

受贮藏加工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淡水鱼类腐败率在30%以上,我国淡水鱼加工技术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淡水渔业的发展。

本文就低值淡水鱼的加工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可能采用的途径,旨在为我国从事淡水鱼加工生产及综合利用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1低值淡水鱼的加工利用现状我国淡水鱼加工业起步较晚,加工工艺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特别是对占淡水鱼产量60%以上的低值鱼类(如鲢、鳙鱼等),还缺少定型的产品,基本上以鲜活形式销售。

多年来我国淡水鱼加工采取的方法是:(1)鲜活销售,但低值淡水鱼作为直接食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越来越低;(2) 三去 (去内脏,去鳃,去鳞)后的冷冻保鲜,但不能解决滞销鱼的腐败变质问题,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可以将 三去 后的整鱼进行分割、调味、冷冻后小包装销售,但是冷藏链必须完善;(3)采用腌制、干制、熏制等传统加工方法,但受到自然气候环境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低值淡水鱼加工利用的途径2.1鱼粉鱼粉生产一直是开发利用低值鱼蛋白的主要手段,如今,鱼粉已经成为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尽管鱼粉最初是以海水鱼为原料,但是通过研究探索,淡水鱼同样可以被利用。

作为饲料,鱼粉蛋白比植物蛋白优越,因为构成鱼粉蛋白的某些氨基酸是植物蛋白所缺乏的,如赖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这些氨基酸都是家禽、家畜和鱼类生长所必需的,甚至被认为是补充人类所需动物性蛋白质最有效廉价的产品之一。

2.2液体鱼蛋白其基本原理是,加酸以抑制原料中的腐败细菌生长繁殖,利用酶或微生物的分解消化作用,将蛋白质降解成低分子肽类和部分氨基酸等。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项目简介本工程设计规模为7000m3/d,总投资1380万元,总占地面积约5000m2。

设计进水COD2500mg/L,BOD1200mg/L,固体悬浮物(SS)500mg/L,pH5-12,氨氮30-50mg/L,磷酸盐15mg/L;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广东省《水污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COD≤45mg/L,BOD ≤15mg/L,固体悬浮物(SS)≤20mg/L,pH6-9,氨氮≤5mg/L,磷酸盐≤0.5mg/L。

该项目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支持,曾获得201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创新要点该项目采用的主体工艺为“CLR高效厌氧反应器+多级环流好氧反应器”。

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1380万元。

CLR高效厌氧反应器相对于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更小,投资更省、传质增强等优点,在处理中高浓度的污水以及高浓度或有毒性工业废水方面有着其它厌氧反应器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而多环流好氧反应器可达到高效去碳、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的目的。

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

推广情况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青岛啤酒二厂、深圳青啤朝日有限公司、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等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

授权专利一种沼气提升式强化厌氧反应器,200920046593.X;产沼气的废水处理装置及该装置所用的自循环厌氧反应器,200610040925.4;一种高效产沼气的高浓度废水处理装置,200510094484.1;一种多级环流好氧处理技术,200910032478.1;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环流式好氧生物反应器,200610038236.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低值水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简介
本项目获江苏省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集成应用生物酶技术、高效分离技术、节能干燥技术、保鲜技术等对虾、蟹壳、河蚌下脚料等水产生物废弃物及低值鱼类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发系列水产蛋白粉、调味料、虾青素、甲壳素、壳聚糖、氨基多糖等产品以及酥脆小虾、酥脆小鱼等休闲食品。

在虾蟹壳综合利用过程中通过酶法回收蛋白代替传统的化学法,减少甲壳素生产过程的酸碱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生物废弃物和低值鱼类的资源化、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

创新要点
(1)利用生物酶技术实现水产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2)利用双膜耦合技术实现甲壳素加工废碱液的循环利用。

效益分析
资金需求总额1000万元。

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显著。

推广情况
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授权专利
一种酶法综合利用虾加工下脚料的方法,200510038285.9;
一种甲壳素加工过程中废碱液的循环利用方法,200810235932.9;
适用于高粘度料液体系的酶反应器,20102020663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