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家族饮食文化
土家族饮食文化

土家族饮食文化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土家族饮食以玉米、小米、马铃薯等为主要粮食,配以猪肉、鱼类和野味等多种食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一、主要食材1.粮食类土家族的主要粮食包括玉米、小米、红苕、马铃薯等。
玉米是土家族人民的主食之一,他们将玉米制成各种食品,如玉米面、玉米粥、玉米糕等。
土家族人民对玉米有着深厚的情感,玉米代表着土家族人民的生命和希望。
2.肉类土家族人民主要以猪肉为主要肉类食材,他们喜欢将猪肉腌制成腊肉或者熏肉,以增加口感和保存期限。
土家族人民还喜欢食用鱼类和野味,如山猪、野鸡、野兔等。
3.蔬菜类土家族人民崇尚自然,他们重视蔬菜的种植和食用。
常见的蔬菜有豆角、四季豆、青椒、南瓜等,他们通常将蔬菜与肉类搭配烹制,使得菜肴更加丰富和营养。
二、烹饪方式1.蒸土家族人民喜欢使用蒸的方式烹制食品。
他们使用竹筒蒸煮食材,这种方式能够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土家族人民常用蒸制玉米、木耳等,制成香糯可口的菜肴。
2.炖土家族人民喜欢使用炖的方式烹制食物,通过炖煮可以将食材中的营养充分释放出来。
他们常常把猪肉、鸡肉、鱼类等食材制成美味的炖菜,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
3.炸土家族人民也会使用炸的方式烹制食物。
他们通常使用马铃薯等食材炸制成土家族传统小吃,如土家族炸饼、土家族炸饺子等。
这种方式烹制的食物酥脆可口,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
三、饮食习俗1.宴饮土家族人民喜欢举办宴会,将宴请亲朋好友视为一种社交活动。
土家族人民在宴会上除了品尝各种美食之外,还会进行歌舞表演、击鼓传花等娱乐活动,增加宴会的欢乐氛围。
2.送情土家族人民在传递感情和表达谢意时,喜欢使用送食物的方式。
他们通常会准备一些土家族特色小吃或者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送给亲友,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四、饮食文化的意义土家族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连接族群和传承文化的纽带。
土家族饮食文化 土家族饮食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土家族饮食文化土家族饮食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导语:饮食文化反映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的方式、过程和功能等结构组成的一个总和。
它是一个民族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思想和哲学。
同时一个地方的饮饮食文化反映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的方式、过程和功能等结构组成的一个总和。
它是一个民族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思想和哲学。
同时一个地方的饮食也受到环境,生产力的影响。
在土家族文化中饮食这方面就有着较重的地域色彩。
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土家族的饮食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
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生活常识分享。
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介绍

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介绍推荐文章土家族饮食文化有哪些热度:内蒙古的春节习俗都有哪些热度:除夕夜可以出门吗热度:九寨沟藏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热度:藏族的饮食文化习俗有哪些热度:恩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
今天店铺就来带着大家来领略下恩施土家族饮食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会喜欢!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习俗土家族十分讲究节日的饮食,不同的节序,饮食品种和方式俱有不同的特色,渐演成俗。
如正月十五闹元宵,食粉团、汤圆,称之为吃元宵;社日,切猪豚和糯米、蒿菜为饭,称之为社饭,彼此馈赠;三月上巳之辰,摘地菜花和作饭,称之为做节气;四月十八日为牛王节,“宰豕为大脔糁,糯米蒸之,祭祖先兼延客”;端午节食角黍(即用竹叶裹粽)、盐蛋,饮菖蒲雄黄酒,小儿辈则以酒涂额;八月中秋节,月饼、枣、梨、胡桃相馈送,家人具酒设肴,陈瓜果饴饼赏月。
平日好酒好菜,积攒准备,以作过年宴会之用。
宴会筵席除鸡、鸭、豕、羊外,无多珍肴,颇有古桃源风。
鄂西土家族十分重视饮食习惯与养生保健的关系。
冬春之际,喜吃炉子菜(火锅),无论荤素,这样可以温中元,驱寒气,并煮死病气之物,起防病延年的功效;在凉拌食品中拌加酒滴,以健肚肠;冬令时节喜食狗肉,以补肾壮阳;平日喜饮米酒,以解渴爽心,生津养神,驱寒健体;土家族人善于利用食物的冷热偏性来调节人体气血精的内外平衡,寒体寒病忌食生冷食物,热体热病忌食大热大辛,火旺便结宜服蜂糖、核桃以润肠滑便;吃鱼腥草,有利尿消炎之功;喜用花椒叶、柑桔树叶、辣椒等作佐料煮菜,起到增加香味和开胃消化的作用。
崇尚节俭、喜渔猎。
以丰富饮食、注重礼仪、讲究节日的饮食习尚,在整个鄂西土家族地区大致相同或相近。
但由于鄂西土家族地区地理条件平陡高低的变化,又使土家族的饮食具有相对的区域性特色,尤其是不同的地域形成各自的传统食品,使得鄂西土家族地区的饮食文化呈丰富多彩的特征。
“乡人居高者,恃包谷为接济主粮;居下者,恃甘薯为接济正粮”。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
1. 居住建筑:土家族的居住建筑多为木结构的三层或四层土楼,土楼是土家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物,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2. 饮食文化:土家族饮食以米饭为主,尤以米酒和酸辣口味的菜肴为特色。
土家族有“米攒主食,辣办佐餐”之说,米酒是土家族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制作工艺独特。
3. 舞蹈音乐:土家族舞蹈以“鼓舞”为主,其舞蹈形式独特,舞者身着传统服装,手持鼓棒,伴随着鼓乐和歌声,展示出土家族豪放的舞姿和民族精神。
4. 头饰文化:土家族女性婚礼时戴有特色的头饰,如“鸡冠帽”、“英雄帽”等,这些头饰多由精美的花朵、蝴蝶等装饰品组成,
体现了土家族女性的美丽和独特性格。
5. 节日活动:土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芦笙节、朝阳节、马拉龙节等。
其中,芦笙节是土家族最为知名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有芦笙演奏、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6. 绣花文化:土家族女性擅长绣花,土家绣以其别致的纹样和绣工技法而闻名,多用于装饰服饰、床品等。
7. 婚俗习惯:土家族的婚礼活动独特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婚礼“抢亲”环节,新郎要在众人对新娘提出质疑后表演武艺,征服众人,才能娶到新娘。
贵州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是贵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宝藏,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土家族美食

土家族美食土家特色美食很多,每一种食物都让人胃口大开。
尤其是吃美食,他们看到土家菜绝对不会停下脚步。
不仅品种多,而且每一种都很好吃,尤其是土家菜的十大碗,在土家流传了上百年。
土家十大碗不能天天吃。
土家族有喜事,才能过得开心。
比如结婚,生儿子,等等。
来看看土家特色菜吧。
土家族特色小吃康土豆:土豆,又名洋芋,曾是山民的主食之一。
炕土豆是其多种吃法之一。
半熟后可去皮,用猪油和植物油,尤其是漆树籽油慢炒。
最初是为了改变口味而易于下咽,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有特色的小吃。
玉米面饭:农妇将米煮至半熟,拌入玉米粉,用木蒸笼蒸熟,做成玉米粉拌饭。
色泽鲜艳,黄白相间,美其名曰:金包银。
以前是农民贴补生活的上品,现在是补充粗粮的美味。
土家酱香饼:酱香饼是一种与千层饼外貌相似,但口感和味道有天壤之别的一种新饼,刚推出市场的时候,相当火爆,数十人排队等后已成为一道城市的风景线,其实这是一项阳光工程,主要是考虑到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以及低收入人群,这种投资小,风险小,回报快,已经让很多人发财致富起来。
腊肠:腊肠的做法比腊肉稍微复杂一点。
一般是把猪肠刮到只剩肠衣,然后把拌好调料的猪肉倒入肠衣里扎成段,再用松枝熏制一个冬天。
以前在外地上学,带去宿舍,往往成为室友们争夺的对象。
土家族特色菜合渣:合渣,又名懒豆腐,是用黄豆掺水磨出来的未过滤浆。
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张关合渣及其配菜: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其中张关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
张关合渣因宣恩县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为地道。
蜡蹄火锅:土家族喜欢喂新年猪,主要是过年想有肉吃,过年吃不完。
土家族把它做成腊肉,不仅容易保存,颜色也更好看。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土家族人中保持着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土家族的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的民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家族的婚俗和葬礼。
结婚在土家族中被视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婚礼上有着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比如抬新娘时要进行抢新娘的游戏,新郎要通过挑战来证明自己的爱意。
而土家族的葬礼则注重守孝和守殡,丧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二、土家族的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美丽,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
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服装是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而男性则穿着短襦和长裤,通常配有马褂、袍子等。
土家族的服饰十分色彩斑斓,绣花、刺绣等工艺技巧使其更加精美。
三、土家族的饮食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有一些特色小吃和饮品。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辣椒,将辣椒加入各种菜肴中,使得菜肴更加有特色。
此外,土家族的美食还有螺蛳粉、杂碎、油茶等,这些美食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非常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四、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著名的有歌舞和木偶戏。
土家族的歌舞以独具特色的舞蹈和悠扬动人的歌声为主,代表作品有《木板假歌舞》、《小苗土娃》等。
而土家族的木偶戏则是通过木偶的表演和配乐来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艺术享受。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受到一些挑战和冲击。
然而,土家族人民依然传承和尊重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土家族的村庄,感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魅力,这也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总结起来,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土家族的主要食物有哪些?

土家族的主要食物有哪些?一、酸辣土家菜酸辣土家菜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菜系之一。
它以酸、剌、鲜、香的口味而著称,能够开胃增食欲。
酸辣土家菜以酸笋、酸菜、辣椒等为主要原料,辅以鸡肉、鱼肉、猪肉等多种肉类,烹饪技巧独特,味道鲜美。
其中,酸笋烧鱼是酸辣土家菜中最为经典的一道菜肴。
鱼肉鲜嫩,酸笋酸爽,配以辣椒的辣味,让人胃口大开。
二、毛豆腐毛豆腐是土家族传统的豆制品之一,由黄豆制成,外表呈毛糙状,故而得名。
毛豆腐口感细腻,香味浓郁,是土家族中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它可以炒、煮、炖、腌等多种方式制作,烹调出独特的口感和美味。
毛豆腐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被誉为土家族的“白肉”。
三、苞谷米酒苞谷米酒是土家族最具特色的酒类饮品之一,也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苞谷米酒是用苞谷、吉它等谷类为原料,通过传统的发酵工艺制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鲜美的口感。
土家族人民通常在重要的节日或喜庆场合,以及招待客人时,都会饮用苞谷米酒,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和祝福之意。
四、腊肉腊肉是土家族的传统熟食之一。
土家族人民以猪肉、牛肉、鸭肉等为原料,经过腌制、晾干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肉香和独特的口味。
土家族人民通常在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或者过年、结婚等喜庆场合,都会准备一些腊肉,作为招待客人和送礼的佳品。
总结:土家族的主要食物有酸辣土家菜、毛豆腐、苞谷米酒和腊肉等。
这些食物不仅口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食物的传承和创新,土家族的美食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尊重和传承土家族的美食文化,以及他们的风土人情,共同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发展。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表现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进行研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土家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土家族的食物以粮食为主,主要种植稻米、玉米、小麦等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土家族人民擅长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土家族饮食文化中,酸辣是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酸辣菜肴,如土家酸汤鱼、酸辣土鸡等,这些酸辣的食物不仅能够调节口味,还可以驱寒暖身。
土家族还有一种特色的食品——苦菜,据说吃了苦菜可以防止感冒。
土家族还有一种独特的酒文化,酿酒是土家族人的传统手艺,土家族酒是土家族人民的家常酒,是祭祖、招待客人的必备饮品。
土家族还有一种称为腊排的传统食品,腊排是用猪肉腌制而成,口感鲜美,风味独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注重营养搭配和口味的多样性,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文化交流也是土家族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元素不断交流融合。
土家族人民开始接触到外来的饮食文化,吸收了一些外来的烹饪技巧和食材,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土家族人民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食材和调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地各族的饮食文化,这些都为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对土家族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吃在各种步行街上也是非常的常见,也是一个民族的发展的象征。
提到土家族的特色小吃,想到的最多的就是土家族酱香饼以前学校旁边总是特别多以下是分享的土家族饮食文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土家族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我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各成体系、各显奇妙、各存风雅,就集中反映了各地不同的风俗特点和饮食习惯。
但土家族的饮食,历来较为粗放。
由于土地贫瘠、五谷不丰,加上人多地少、畜养单一,这里的人们自古温饱而足,不尚奢靡。
有句俗语称“草鞋家机布,面饭懒豆腐”,足见土家人饮食之简陋。
但是,不能因为土家人饮食要求不高,就断言这里没有饮食精品和饮食文化。
仔细推敲土家族的饮食风格,你会从中发现土家人与生俱来的强悍个性。
长阳土家人世代生活在万山丛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万法自然,随遇而安。
民间有一首《好吃包歌》(“好吃包”即馋嘴人)唱道一想樱桃黄,麦李在树上,又想瓜子蜜生姜,还想血灌肠。
二想蒸猪肉,黄焖煎豆腐,又想仔鸡多酌醋,高笋炒葫芦。
三想腊肉干,牛肉焖得烂,又想红心腌鸭蛋,肥肉炒大蒜。
四想塘里藕,豆腐肏泥鳅。
又想后院红石榴,干锅炒黄豆。
五想汤油茶,茶里佐芝麻。
又想田鸡过油炸,还想嫩丝瓜。
……表面上在叽讽“好吃包”,实际上从头看到尾,这竟然是一张土家族的民间食谱菜单!其间所涉及的食物,都是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绿色食品”。
在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饮食一般甚为简朴。
如《好吃包歌》所列的杂食小吃,平常人家平时如果有一两样摆上饭桌,也算是难得的美餐。
看看大户人家的食谱,则比较讲究烹饪技艺。
另一首民歌《十大盘》,所列的菜谱显然精品迭出,令人垂涎欲滴清蒸鲜鱼肚,熊掌焖豆腐。
红烧麂子肉,五香烧烤猪。
醉虾加香醋,蒸鸡不见骨。
娃娃鱼足有四尺五,一块年肉半斤足。
护心油来把包子筑,清蒸鸽蛋外面生来里面熟。
……其实真正的土家盛宴,乃是“十碗八扣”。
每逢在婚丧嫁娶、喜筵寿诞等重大喜庆节日款待贵宾,常常能见到这种最高规格的招待。
其中第一碗是“头子碗”,肉糕垫粉条和黄花;最后一碗是虾米肉丝汤,除这两碗不用盖碗外,其余八碗均先用盖碗(比大碗小),在碗内涂上油,将食物、佐料放进,上格蒸熟,然后以大碗扣上反转过来,拆去盖碗,其菜形制一样,表面光滑。
上菜时按顺序一碗一碗的上。
每上第一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一声“大炮手”——,长长的拖腔直到席前,随之鸣炮,响匠吹起欢快的“菜调子”,主人便前来敬酒。
客人边吃边上菜。
接着出第二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顺——”,“菜调子”又吹起……直到上第十碗,大盘子一声“齐——”后,响匠便开始吹“下席调”,稍后客人的饭也就吃完了。
客人坐席的席位按上下左右,各分大小。
十碗菜的菜谱,比较规范的说法是“一碗头子、二碗笋子、三碗鸡子、四碗鲜鱼、五碗蒸咂、六碗羊、七碗元子、八碗肚子、九碗正肉、十碗汤”;十碗菜在桌上陈放也有规矩,或摆“四角扳爪”或摆“三元及第”。
除十碗菜以外,上下还要配腌菜碟二个,为客人解酒解腻,这是长阳土家地区最隆重的筵席。
据说“十碗八扣”是从晚清宫廷“满汉全席”变化而来,其最高级别要数“八大件”。
如果按“八大件”,菜谱的内容也有严格规定,即小米年肉、椒盐酥肉、锅烧佛手胆、天麻全鸡、玉米鸡茸、锅贴烧鸭、金银蛋卷、佛爬甲鱼。
除这“八大件”外,还有颜色各异的“十冷碟”,即一青二白、三红四黑、五酸六辣、七方八面、九圆十足。
“八大件”和“十冷碟”,对待客程序也极其讲究,如今等闲已难得一见。
……从食谱和仪式中虽然能发现一些土家人的饮食特点,但仍不能全面地反映土家族的饮食喜好。
有空到土家山寨去转一转,看看那里土家人的家常菜,尝尝土家人的家常味,你会对土家人的“喜酸辣、好豪饮”深有体会其一是喜酸辣。
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流传着一首民歌“要吃广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
你要砍头你就砍,你要杀来你就杀。
砍掉脑壳只碗大个疤”。
广椒是本地人对辣椒的俗称。
每逢春夏,城乡家家户户即开始忙逯起来,做辣椒酱、腌广椒末、晒广椒皮、磨广椒粉,还有稀广椒、酢广椒、酸广椒、泡广椒等等,一用经年。
平时或为主菜,或兼佐料,煎炒烹炸,熟卤凉拌,可谓应用自如。
正如旧志所云“丛岩幽谷中,水冷泉冽,岚瘴郁蒸,非辛辣不足以温胃健脾”。
其二是好饮酒。
“乡人好酒,俗虽陋而风古”。
历史上的巴人即好酒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禾,可以养父。
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禾旨酒,可以养母。
在情歌中,酒成了煽情撩意的引子——煨的伏子酒,哥哥吃一口。
哥哥吃哒舍不得走……挨姐坐,对姐说,要姐的头发冲酒喝……长阳传统的酿酒业中,因酿造方法和酿酒原料不同,酿出的酒也种类繁多。
有以苞谷为主煮制的烧酒、堆花酒,有以糯米为主煮制的甜酒、伏子酒,有醪糟去渣煮熟而成的解水酒……殊难尽表。
在饮用方法上,值得一提的是“咂酒”,又叫“咂巴酒”、“咂抹坛酒”,所谓“亲宾宴会,以吃咂抹坛为敬”,是土家人款待客人的最高规格的礼节。
饮用时将珍藏的好酒整坛取出,以通节竹管插入坛中,依宾客尊卑长幼,顺序吸饮。
长阳竹枝词曾描绘过咂酒的情景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
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
其三是吃腊味。
土家腊味,最具代表性的是腊肉。
土家人认为新鲜猪肉有毛腥气,喜欢吃是烟薰腊肉。
冬季杀了年猪将鲜肉以盐腌三、五天,再用松柏树枝烟熏火燎一月左右,直至水份熏干、色泽金黄,便成腊肉,做起来如腊肉芯子擀包面、腊肉丁子蒸蒸菜、玉米粉子煎腊肉粑粑、青椒炒腊肉等,香气扑鼻,四季不断,百吃不厌,堪称土家的风味食品。
类似的还有腊香肠、腊猪头、腊肝、腊肠,以及腊鱼、腊羊等,甚至豆腐、豆豉等素食也可熏制成腊味,风味独特,乐在其中。
其四是重山肴。
俗话说“家鸡子肉,野鸡子汤,吃在嘴里格外香”,土家人特别喜爱山珍野味。
无论天上飞的、林中跑的、水里游的,均能入席。
在现代人看来,可谓口福不浅,但历史上的土家族本就是一个好渔猎的民族,鸟兽虫鱼曾经是土家人重要的食物来源。
由于地处深山,这里过去各种珍禽异兽俯仰皆是,盛产獐、麂、鹿、獾、蛇、猴、白猸、狐狸、野兔、野猪、野羊等多种野生动物,甚至华南虎、金钱豹、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也不罕见。
至于林中的飞禽如锦鸡、野鸡、斑鸠、鹌鹑、鹧鸪、麻雀,水中的游鱼如白甲、青鱼、鲤鱼、鲫鱼、鲇鱼、甲鱼、娃娃鱼等,皆是土家人餐桌上的美味,因此也有“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一斤”、“河里好吃是白鳝、山里好吃是白猸”等各种民谣俗语传世。
只是近些年来昔日的山珍多成保护对象,土家人也渐渐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美食的兴趣开始转向各种野生植物,如竹笋、香椿、蒿子、蛮荞、蛮豆、鲇鱼须、节节根、野韭菜、野葛粉、地米菜、马齿苋、酸爪茶等,冠之以“绿色食品”,别有一番风味。
土家族饮食文化炕洋芋洋芋又称土豆,曾是山里人的主粮之一。
炕洋芋是其多种做法、吃法之一种,煮半熟后去皮用猪油、菜油文火慢煎即可,尤以漆树籽油为最佳。
原本为变换口味,便易下咽,现已经成为一道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苞谷饭农妇将大米煮半熟,拌以苞谷粉,用木甑蒸熟,做成苞谷粉夹米饭。
色泽鲜亮,黄里透白,美其名曰金包银。
过去是农人补给生活的上品,现时为补食粗粮的佳肴。
土家酱香饼酱香饼是一种与千层饼外貌相似,但口感和味道有天壤之别的一种新饼,刚推出市场的时候,相当火爆,数十人排队等后已成为一道城市的风景线,其实这是一项阳光工程,主要是考虑到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以及低收入人群,这种投资小,风险小,回报快,已经让很多人发财致富起来。
腊香肠腊香肠的做法比腊肉要稍复杂,一般是把猪肠刮到只剩肠衣,然后把拌好作料的猪肉灌进肠衣扎成一段一段,然后用松枝造烟熏制一个冬天而成。
以前外地上学带到宿舍,往往成为室友们争相哄抢的对象。
土家族饮食文化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土家族的饮食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
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
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石耳炖鸡鸭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
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
土家族的饮食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
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
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