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新
83例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竭、 厥、 惊 昏迷等 单一 或多种 表 现 。
24 新生 J , . L6律失 常随 访结果 和 预后 3例在 新生
其 中新 生儿 肺炎 6例 、 吸人 性肺 炎 3例 、 出生后 窒息
复苏 1 5例 ( 中有 肾上腺 素用 药史 2例 ) 新生 儿 胃 其 、
作 者单 位 :10 0 浙 江 湖 州 , 330 湖州 市 妇 幼保 健 院 心 电图 室
1 . 方法 1 2 2导 联 心 电图机记 录常 规 I、 Ⅱ、Ⅲ 、 aR、v 、v v a L aF肢 体导 联 和 V1V3 V 、 、 5胸 导 联 以及 长
Ⅱ导联 等心 电 图表 现 。分析 产 生新生 J , 律失 常 的 k6 , 病 因、 临床表 现 和预后 。 分别 于 出生后 3月和 6月进 行 随访 , 观察 症状 和体 征分 析 预后 。 2 结果
例 、新生 儿硬 肿症 1 例 ( 现为体 温不 升 和下肢 水 表 肿) 。无 明显诱 因 2例 。 223 房 性早 搏 :均 为频发 单源性 房 性早搏 1 ._ 6例 , 其 中新 生儿 窒息史 7例 、 生儿败 血症 2例 、 天性 新 先 房 缺 2例 、 生儿 黄 疸 2例 、 新 巨细 胞 病毒 感 染 1 。 例 无 明显诱 因 2例 。 22 .4 室 性 早搏 :表 现 为 频 发 单 源 性 室性 早 搏 l . 0 例 . 中窒息 复 苏后 4例 、 天性 室 缺 2例 、 胆红 其 先 高 素血症 2例 、 亲 患妊 娠糖 尿病 之新 生儿 1 。 明 母 例 无 显诱 因 1 。 例 225 房性早 搏并 室 内差异 性传 导 2例均 为 乙肝病 . . 毒 感染 者 。 226 房室 交界性 早搏 : 现为 交界 性早 搏 3例 , . . 表 其 中宫 内窘 迫 1 、 例 巨细胞感染 1 。 明显诱 因 1 。 例 无 例 227 房室传 导 阻滞 : . . 表现 为房 室传 导阻滞 6例 ( I 度 3例 、 Ⅱ度 3例 )其 中宫 内窘 迫 出生后 窒息 2例 、 , 败 血症 2例 、 六神 丸 中毒 1 。无 明显诱 因 1例 。 例 228 室上性 心动过速 : . . 表现 为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 速 4 , 中新生儿败血症 3 ; 例 其 例 先天性心脏病 1 。 例
新生儿心律失常讲课PPT课件

康复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 括心律失常的 频率、持续时 间、严重程度
等
评估方法:心 电图、超声心 动图、心功能
检查等
评估标准:根 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如年 龄、体重、基
础疾病等
评估结果:根 据评估结果制 定康复计划和
预后判断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注意药物副作用 预防感染:避免新生儿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合理喂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保证新生儿营养需求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心律失常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 药物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患者 的个体差异
非药物治疗
吸氧治疗
镇静剂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疗
心脏起搏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 或无法耐受药 物治疗副作用 的新生儿心律 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 加重心肌缺血和缺氧,导致心 肌梗死。
长期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 扩大和肥厚,进而引起心脏功 能衰竭。
心律失常可能引起脑栓塞和脑 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新生 儿的生命安全。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心脏功能:心律失常可能导致 心脏功能受损,影响血液循环。
肺部健康:心律失常可能导致 肺部感染,影响呼吸功能。
保持安静环境: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以免影 响新生儿的情绪和睡眠。
合理喂养: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需要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以免加重心脏 负担。
新生儿心律06失常的康复
和预后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课件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常见类型
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 动过缓和室性早搏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护理 计划。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发生原因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可能包括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电解质失衡等。
早期识别这些原因对于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症状观察
新生儿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嗜 睡或易激惹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这些症状的变化,及时 报告医生。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监测心率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心率,记录心率的变化情 况。
使用心电监护仪器可以帮助实时监测心率异 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与管理 预后评估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反应评估预后。
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与管理 长期管理
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包括定期复查和随访。
持续的管理能够减少复发风险。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与管理 多学科合作
与心脏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密切合作,提供全 面的护理。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2.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3.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 4.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健康教育 5.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与管理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心率和心律异常,可能表现 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新生儿卵圆孔未闭正常吗,治疗方法[001]
![心律失常新生儿卵圆孔未闭正常吗,治疗方法[001]](https://img.taocdn.com/s3/m/2e4f6b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c.png)
心律失常新生儿卵圆孔未闭正常吗,治疗方法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或速度异常,其中包括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卵圆孔未闭是指新生儿心脏中卵圆孔没有正常关闭,这是正常现象,但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自行消失,需要重视。
心律失常和卵圆孔未闭都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一、心律失常1.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 外伤、感染- 代谢性疾病- 药物、毒物等2. 症状心率快、心跳不齐、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3. 检查- 心电图- Holter监测- 左心导管检查等4. 治疗治疗心律失常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 药物治疗:将适当的药物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给予患儿,以调节心脏的节律,缓解症状。
- 介入治疗:如电生理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 手术治疗:如起搏器、心脏射频消融等。
5. 预防孕期保健、优生优育、合理营养等。
二、卵圆孔未闭1. 病因卵圆孔是胚胎发育期间心脏分流结构,这个孔在分娩后需要封闭报道,但是部分婴儿在出生后未进行封闭。
2. 症状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3. 检查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一般在出生后几个月会自行封闭,若封闭不完整则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
4. 治疗若发现卵圆孔未闭需要早期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 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缩血管药物和利尿剂等药物,促进患儿机体代谢的加速,促进卵圆孔的封闭。
-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封闭和经导管封堵。
5. 预防孕期保健、产前筛查、避免细菌感染等。
三、注意事项1. 定期体检婴儿在出生后需要重新进行补充必要的免疫针,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心脏超声检查。
2. 避免感染新生儿免疫力较低,需要避免感染以及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3. 保持营养和休息适当的运动、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4. 多与医生交流家长需要多与医生交流,关注婴儿的健康状况,了解治疗进展和注意事项。
总体来说,心律失常和卵圆孔未闭对于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新生儿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特点
3、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SND)
病因:分为二类
(1)症状性SND:系由于新生儿窒息、缺氧、 肺炎等使窦房结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症 状,多为一过性、预后好。
常用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
6、洋地黄
适应证:洋地黄用于各种心力衰竭引起 的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性心动 过速、房扑、房纤,对房扑及房纤可减 慢心室率,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使之转 为窦性心律。
禁忌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洋地 黄引起的心律失常。
常用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
6、洋地黄
速效强心甙:毒K,西地兰
病例二
给予心律平3mg(1mg/kg)溶于10%GS10ml 中,在心电监护下缓慢推注,约5分钟 心电监护示心律转为窦性节律,心率 126 次 / 分 , 第 2 天 继 续 给 心 律 平 片 剂 20mg,q8h口服,住院12天出院,心律平 口服维持3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
新生儿心律失常特点
新生儿心律失常特点
7、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心 律失常,先天性者多为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后天性者多由病毒性心肌炎、 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引起,心率在 50 ~ 80 次 / 分 可 无 症 状 , 如 心 率 慢 至 30~45次/分则出现症状。
新生儿心律失常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杨国语
国外Jones报道,新生 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8%, 国内张凤薇等报道新生儿心 律失常发生率为0.46%,有 人报道新生儿猝死综合征中 10%为心律失常引起。
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 解剖生理学特点
新生儿心律失常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包括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导致新生 儿心律失常,这些原因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与其他病因共 同作用。
对于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 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3
CATALOGUE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见 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 毒性作用。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主要 方法,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 程度。
超声心动图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电 生理检查可以进一步评估心脏电信号 的传导和起源,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 疗方案的选择。
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 能,对于伴有心脏结构异常的心律失 常有重要诊断价值。
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宝宝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家长 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利弊和风险,根据医 生的建议做出决策。同时,家长应关注宝宝的症状变 化和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安抚。
04
CATALOGUE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产前检查
通过产前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心 律失常的母体疾病和并发 症。
避免孕期药物滥用
孕妇应避免在孕期使用可 能对胎儿心脏产生不良影 响的药物。
出生后监测
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监测 心率、心律等指标,以便 早期发现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指心脏的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等电生理发生改变,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是由此产生的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可导致心搏出量的降低,并可能引起晕厥或猝死。
但大多数心律失常并无生命危险,如单纯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可存在于正常儿童中。
二、评估/观察要点
1.健康史评估有无心悸、胸闷不适等。
2.身体状况评估有无精神紧张、疲劳、心律过快或过慢等。
了解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儿是否因疾病影响正常活动、游戏、学习而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
三、护理措施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2.保持环境安全、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4.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食,因体重增加可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气候变化,避免气候变化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6.给予易消化、清淡、低盐、低脂、高蛋白、维生素丰富食物,少量多餐。
有水肿者,限制饮水量及钠盐的摄入。
四、并发症的护理
1.心衰监测心率、心律变化,保证充分休息,休息时避免左侧卧位。
防便秘,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猝死按心脏骤停急救进行。
新生儿心率失常病例护理与查房

新生儿心率失常病例护理与查房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生儿心率失常病例的护理和查房过程。
心率失常是指新生儿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查房对于确保新生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护理措施
1. 监测心率: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新生儿的心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异常情况。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3. 给予氧气支持:根据新生儿的氧饱和度,给予适当的氧气支持,维持正常血氧水平。
4. 确保营养摄入:根据新生儿的发育和体重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5. 控制体温: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使用保温设备或保温毯进行保暖。
6.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查房过程
1. 检查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皮肤颜色、呼吸状态等。
2. 观察心率:使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新生儿的心率变化情况。
3. 检查呼吸状况: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异常
呼吸现象。
4. 检查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仪检测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评估氧气供应是否充足。
5. 观察喂养情况:了解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和进食量,评估营养
摄入情况。
6. 检查药物治疗效果:根据医生的嘱咐,观察药物治疗对新生
儿心率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新生儿心率失常病例的护理和查房过程的简要介绍。
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监测对于确保新生儿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新生儿发生早搏的原因主要是心脏的传导 系统发育不成熟,这种早搏多在1个月内消失。 早搏也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儿如病毒性心 肌炎、先天性心脏病。
2.食道心房调搏测窦房结功能 国内年长儿 食道心房调搏报道较多,新生儿尚无报道。 我科曾对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食道心房
调搏电生理检查测新生儿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 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窦房传导时 间(SACT)、房窒结有效不应期(AVNERP)及 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等。
如患儿测值超过正常高限(均值加2个 标准差)应考虑有窦房结功能不良可能。
【治疗及预后】
症状性SND预后较好,在引起SND的病因去除后 多能完全恢复.
非症状性SND如窦房结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则 临床疗效及预后均不理想。
治疗方面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氧疗、心 肌营养药物如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辅酶 Q10、三磷酸腺苷等,对过缓的心率、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等可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提高 心率(用法见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应给予起 搏器治疗。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
新生儿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宫内或生后,宫内发 生时称为"胎儿心律失常",出生后发生心律失 常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病因如下: 1.各种器质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 肌炎、心肌病等。 2.各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败血 症、上呼吸道感染、心动过缓的治疗主要应针对原 发病。严重者(心率<70次/分),可给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等提高心率,用法见房室传导 阻滞。
(三)窦性心律不齐
新生儿窦房结发放激动不匀齐 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诊断】
1.心电图同一导联R-R间期不等, R-R间
期差大于0.12秒。
2.心电图应具备窦性心律的特点(见"窦
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畸形致窦房 结结构异常
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肌炎症致窦房结变性、 坏死
心外科手术损伤窦房结等引起的一系列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新生儿SND的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如 不注意观察容易漏诊。
主要的症状为紫钳、呼吸急促、心律改 变,以心率缓慢为主。可有漏搏,也可有慢 -快心率交替,严重者有惊厥、昏迷、心跳 骤停等。
性心动过速"段)。
【临床意义】
新生儿窦性心律不齐多发生于心率 缓慢时,随心率增快而减少。窦性心 律不齐的发生多与呼吸有关,吸气末, 心率加速,呼气末减慢,但也有与呼吸 无关者。窦性心律不齐主要由副交 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
(四)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
【诊断】
1.窦性停搏 窦房结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产 生激动称为窦性停搏,其心电图表现为在
表 正常足月新生儿SNRT、CSNRT、SNRT1、 SACT测值
项目
例数 均数 标准差 范围
SNRP(ms) 20 487.0 87.9 320.0~700.0
CSNRT(ms)20 127.8 79.1 SNRTI(%) 20 134.3 19.1
40.0~320.0 110.5~189.9
SACT(ms) 20 46.6 33.5 10.0~160.0
• 2.心电图具备窦性心律的特点。
【临床意义】
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多为副交感神 经兴奋性增高所致,也可由窦房结 异常引起,见于以下情况:
1.正常新生儿的某些生理活动如打嗝、呵欠、 排便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小的早产儿甚至 鼻饲时也可有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
刺激副交感神经如压迫前囱、眼球、刺激鼻 咽部、颈动脉窦及夹住脐带等都可引起窦性 心动过缓,心率可慢至80次/分左右。
二、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premature contraction;简称早搏) 是新生儿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健康足月新生儿中发生率为2%~23%, 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更高为21%~31%。 在新生儿各种心律失常中,早博占的比例 也最大。
在早搏中,房性最多见,其次为交界性及室 性。
【病因】
【临床意义】
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皆为新生儿严重心律失常, 常为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的表现之一,也可见 于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如高血钾等。有报道应用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少 数健康早产儿有窦性停搏伴交界区逸搏者。窦 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如无交界区逸搏代偿可致心 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甚至死亡,应予重视。
【治疗】
见本章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
(五)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
1985年Rein等报道新生儿及婴儿窦房结 功 能 不 良 (sinusnode dysfunction,SND) 。 系指窦房结因某些病理的原因或由于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不能正常发出冲动或冲 动传出受阻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昏厥、呼吸暂停、 心跳骤停等。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中出现一个较长时间 的间歇,其间无心电图波形,如果患儿房室 交界区功能正常,多出现逸搏及逸搏心律, 否则将出现心源性脑缺血,甚至死亡。窦 性停搏应与二度II型窦房阻滞鉴别。
2.窦房阻滞 窦房结产生的激动在向心房 传导的过程中发生阻滞称为窦房阻滞。 由于窦性激动本身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波 形可见,只有当窦性冲动传至心房,产生P 波,才能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因此在体表 心电图上窦房阻滞是通过推理的方法认 识的。
国内顾海琴等报道19例新生儿窦房结功 能不良
黄维本报道14 例窒息新生儿窦房结功能 不良
其主要表现为紫绀、呼吸急促、心率缓 慢、心脏停博等,严重者可有惊厥。
【诊断】
新生儿SND的诊断除靠其临床表现外,主 要靠心电图检查。
新生儿SND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反复出 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即在过缓心律的基础上间断 出现室上性的快速异位心律,如室上性心 动过速、心房扑动、颤动等)等。
新生儿窦房结功能检测为辅助诊断手
段。
1.阿托品试验 试验前描记仰卧位心电图, 然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注射后即 刻、1、3、5、7、10、15、30分钟各记 录II导联心电图,如注射后心率不增加或 增加不超过原有心率的25%,或出现新的 心律失常如原为窦性心动过缓,试验后出 现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结区逸搏等支 持本病的诊断。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发病特点】
类型 新生儿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室性多见,年长儿 及成人则以室性心律失常占多数。 刘薇庭等报道7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 室上性心律失常占多数,共49.3%, 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26.02%, 室性心律失常仅占10.46%。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
1.功能性及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 2.预后较年长儿及成年人好。 3.心律失常的预后取决于引起心律失
窦房阻滞分为三度:一度为传导延迟,心电图上 表现不出来。二度为部分不能下传,类似房室传 导阻滞, 应与窦性停搏鉴别,两者在心电图上皆 表现一个长间歇(元波形),但窦房阻滞者长P-P间 期与短P-P问期有倍数关系,而窦性停搏没有此
关系。三度窦房阻滞为窦房结的激动完全不能 下传,心搏停止。如患儿房室交界区有逸搏代偿 功能,则以逸搏心律代偿,否则患儿因心搏停止 而死亡。
新生儿窒息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 原因。
其它围产因素(即胎儿分娩前后母亲和胎 儿的异常)如孕母产前及产程中用药、胎 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皆 可引起心律失常。
4.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 低血钙、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 等。
5.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
6.健康新生儿可以发生心律失常.其原因 可能与其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新生儿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概述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新生儿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内外都有 不少报道。
国外Southal等观察3000例在医院出生的健康新 生儿, 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占1%。 jones等报道1028例早期新生儿常规心电图检查,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28%。 国内张凤薇等做3892例新生儿心电图检查,心律 失常的发生率为0.46%。 近 年 来 由 于 心 电 监 护 和 24 小 时 动 态 心 电 图 (Holter)的应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现率增加, 有人报道可达13%。
常的原发病。
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及暂时性,但也有少 数严重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 病的婴儿,但发作时心率达230~250次/分,可引起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可致死亡。 因此被称为“需要急救处理的良性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颤动、窦性 停搏、窦房阻滞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可见于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的终末期, 也可见于严重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或药 物(如洋地黄)中毒。
有人报道,新生儿猝死综合征中
10%为心律失常引起。因此对
新生儿心律失常不可掉以轻心, 应密切观察,积极治疗。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的特点: (1)P波按规律发生,为窦性P波,即在I、II、
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同一导联P 波形状相同。 (2)P-R间期不短于0.08秒(新生儿正常P-R 间期最低限)。
【病因】
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分为两类,一类为 症状性SND,一类为非症状性SND。
症状性者系由于: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窦房结 暂时发育不完善,
某些疾病和新生儿窒息、呼吸暂停、肺 透明膜病、肺炎、血液粘滞使窦房结缺 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非症状性者系指由于:
窦房结先天性发育异常(如窦房结先天缺 如)
3.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先天 性心脏病等。
【治疗】
新生儿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健康儿,一般不 需治疗,如为某些疾病引起者应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