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48例临床分析
83例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竭、 厥、 惊 昏迷等 单一 或多种 表 现 。
24 新生 J , . L6律失 常随 访结果 和 预后 3例在 新生
其 中新 生儿 肺炎 6例 、 吸人 性肺 炎 3例 、 出生后 窒息
复苏 1 5例 ( 中有 肾上腺 素用 药史 2例 ) 新生 儿 胃 其 、
作 者单 位 :10 0 浙 江 湖 州 , 330 湖州 市 妇 幼保 健 院 心 电图 室
1 . 方法 1 2 2导 联 心 电图机记 录常 规 I、 Ⅱ、Ⅲ 、 aR、v 、v v a L aF肢 体导 联 和 V1V3 V 、 、 5胸 导 联 以及 长
Ⅱ导联 等心 电 图表 现 。分析 产 生新生 J , 律失 常 的 k6 , 病 因、 临床表 现 和预后 。 分别 于 出生后 3月和 6月进 行 随访 , 观察 症状 和体 征分 析 预后 。 2 结果
例 、新生 儿硬 肿症 1 例 ( 现为体 温不 升 和下肢 水 表 肿) 。无 明显诱 因 2例 。 223 房 性早 搏 :均 为频发 单源性 房 性早搏 1 ._ 6例 , 其 中新 生儿 窒息史 7例 、 生儿败 血症 2例 、 天性 新 先 房 缺 2例 、 生儿 黄 疸 2例 、 新 巨细 胞 病毒 感 染 1 。 例 无 明显诱 因 2例 。 22 .4 室 性 早搏 :表 现 为 频 发 单 源 性 室性 早 搏 l . 0 例 . 中窒息 复 苏后 4例 、 天性 室 缺 2例 、 胆红 其 先 高 素血症 2例 、 亲 患妊 娠糖 尿病 之新 生儿 1 。 明 母 例 无 显诱 因 1 。 例 225 房性早 搏并 室 内差异 性传 导 2例均 为 乙肝病 . . 毒 感染 者 。 226 房室 交界性 早搏 : 现为 交界 性早 搏 3例 , . . 表 其 中宫 内窘 迫 1 、 例 巨细胞感染 1 。 明显诱 因 1 。 例 无 例 227 房室传 导 阻滞 : . . 表现 为房 室传 导阻滞 6例 ( I 度 3例 、 Ⅱ度 3例 )其 中宫 内窘 迫 出生后 窒息 2例 、 , 败 血症 2例 、 六神 丸 中毒 1 。无 明显诱 因 1例 。 例 228 室上性 心动过速 : . . 表现 为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 速 4 , 中新生儿败血症 3 ; 例 其 例 先天性心脏病 1 。 例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选取近2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律失常的新生儿46例,对其采用心电监护等检查手段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分析其预后。
结果交界性心律2例,房性早搏7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可见本实验室上行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率最高,占34.8%,其次是室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
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43例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
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预后多与其原发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心律失常的患儿应及时治疗其原发病,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心律失常。
【关键词】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特点预后【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129-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rrhythmia. Methods: nearly two years of hospit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rrhythmia 46 cases, the prognosis of its type ECG and other tests means to identify arrhythmia analysis. Results: 2 cases of junctional rhythm, atrial premature beats in 7 cases,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in 4 cases, 16 cases of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trioventricular block 7 cases, 10 cases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een upstream of the laboratory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tachycardia, accounting for 34.8%, followed b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fter antiarrhythmic therapy, 43 patients cured or improved, 3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rrhythmia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ommon, prognosis, more than its primary disease type and severity of arrhythmias in children with primary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a reasonable choice of methodtrea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Key word】 Newborn arrhythmi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gnosis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律失常的新生儿46例,男婴30例,女婴26例。
小儿心律失常临床诊治分析

[ 4 ] 孙 晓川 .对根管治疗的体会 [ J ] .中 国卫生产 业 , 2 0 1 3 ,
1 0 ( 1 ) : 1 8 7 .
[ 5 ] 王素环 . 6 0例根管治疗 的临床分析 [ J ] .中国保健营养 ( 下旬刊 ) , 2 0 1 2 , 2 2 ( 1 1 ) : 4 3 6 9 .
表1 A、 B两组治疗结果观察 比较( 例)
口, 隔绝其与外界的接触 , 与多次根管治 疗相 比避免 了多 次操
作过程中有 因消毒不严格 引发炎症 的几 率并且避免反复封 药 填充造成 的牙尖周创伤 。总 的来 说 , 一次性 根管治疗 治疗效
果好, 并发症少 , 应该广泛 的应用于临床 。
・
28 8 4・
林 医学 2 0 1 4年 5月 第 3 5卷第 1 3期
进 行 观察 和 比较 , 治疗 效果 见表 I , 并发症情况见表 2 。 由表 1
患者的治疗情况和 治疗结果 进行 分析 , 对一 次性根 管治疗 和 多次根管治 疗的效 果进行 评估 和 比较 , 结果 表 明一 次性根 管 治疗效果盟显优 于多次根 管治疗 , 且 并 发症 较多 次根管 治疗 发生率低 , 可能是因为 一次性 根管治 疗手术 后即刻 封闭根 管
多次 根 管 治 疗 牙 髓 病 的 疗 效 , 证 明 一 次 性 根 管 治 疗 的 治 疗 效 果好 于 多 次 根 管 治 疗 。 试验 通 过 对 我 院 诊 治 的牙 体 牙 髓 并
小儿严重心律失常54例临床诊断处理分析

1 3 3
d x J L 严重心律失 常 5 4例 临床诊 断处理分析 ・ 经 验 交 流・
迪 力拜 尔 ・ 买 买提
( 新疆库车县维吾尔医医院 ,新疆 库车 8 4 2 0 0 0 )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小儿严 重心律失 常临床诊 断处理 方法。方 法 本 院于 2 0 1 2 年5 月至 2 0 1 4 年5 月选取 5 4 例严重心律 失常患 儿作 为研 究对象进行 临床检查和 心电图监查确诊 ,观察患儿症状 和体征 , 记录疗后 患儿情况。结 果 5 4 例患儿通过治疗 , 3 8 例有效 , 好转病例 1 4 例 ,1 例患儿无 变化。结 论 小儿严重心律 失常进行 积极诊 断治疗可提 高治疗效果 。 关 键 词 :小儿严重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处理 中 图分 类 号 :R7 2 5 . 4 文献 标 识 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5 . 3 2 . 1 1 8
1 资料和 方法
1 . 1 临 床 资料 。本 院 于 2 0 1 2年 5月至 2 0 1 4年 5月选 取 5 4 例 严 重 心 律 失 常 患儿 作 为 对 象 ,年 龄 1 1 0岁 ,平 均 年 龄 ( 4 . 1±2 . 8)岁 ;其 中室 性早搏 2 0例 ,阵发性 室上 性心 动过 速1 0例 ,多源性 室性 早搏 6例 ,房性 早搏 1 2例 ,房室传 导 阻滞 6例 。并 发症包 括病 毒性 心肌 炎 、先 天性 传导 系统 发育 不 、无器质 性心 脏病各 为 3 0例 、1 O例 、4例 。 1 . 2 诊 断方法 。 1 . 2 . 1 房 性 早 搏 :房 性 早 搏 全称 为房 性 期 前 收 缩 ,其 主 要 是 起 源于 心房异 位提 前 的心脏搏 动 ,在 临床 诊 断 中使 用非 常 普遍 ,而且 房性 早搏 的发 生机 率仅 仅次 于室性 早搏 ,任何 类 型 的心脏病 患者 均 可使用 此诊 断方法 ,同时 即使 是 心脏健 康 的人 也经 常会 出现 短暂 的房性 早搏 现象 。房性早 搏在 心 电图 上 一般 有如 下典 型 表现 :第 一 ,通过 心 电图可 以分析 得 到 , 房 性早 搏 的 P波 在 图上横 竖都 可 以放 置且会 提前 发生 ,而且 还会 提前 出线 ,整个 P线在 形态 上与 窦性 P波形 态上 会有所 区别 ,如果 发生 在舒 张 的早 期 阶段 ,适逢房 室结 尚未 脱离前 次搏 动 的不 应期 ,可 产生传 导 中断或 缓慢 传导 现象 。第二 , 波 段 间 期基 本 > 0 . 1 0 s 甚至 ≥ 0 . 1 2 s 。第 三 ,房 性早 搏 下 传 的 QR S 波群 形态通 常正常 , 有 时亦可 出现宽阔 畸形 的 Q R S波群 , 称 为室 内差 异性 传导 ,发生很 早 的房性 早搏 的 P波可 重叠于 前 面 T波之 上且不 能下传 心室 ,故无 Q R S波 发生 。第 四,通 过 心 电图可以看 出 , 通 过多数代偿 的期间 的对 比 , 均不一样 口 ] 。 1 . 2 . 2 室性早 搏 :室性早 搏全称 为 室性期前 收缩 ,其是 临床 诊 断过 程 中十分普 遍且 常见 的心 律失 常 ,室 性早搏 的发 生人 群 十分 广泛 。室性 早搏 的临 床表 现具有 很大 的不稳 定性 ,变 异 较 为明显 ,而且 虽然 健康 人群 与心脏 病人 都具有 室性 早搏 现 象 ,但 是还 必须 根据 每个 人 的实际身 体状 况采取 有效 的诊 断方 法 以及 治疗方 法 ,因此 在临床 诊断 中意识 应该 尽量 立足 于病 患 自身并 且客 观 的进行评 价 。通过 心 电图对室 性早搏 的 检查 主要 表 现 为 三个 方 面 :① Q R S波 的形 状 ,相较 于正 常 情况 会提前 出现 , 主要 的心电 图表 现为 整个波群 形状 为畸形 、 宽 大 的形 状 ,同时 一 般 会有 P波也 没 有 体 现 。② QR S的时 间 与方 向 ,与 正常情 况相 对 比 ,其 出现 的时 间会 逐 渐变 宽边 长 ,在 时 间 上 > 0 . 1 2 s 居 多 ,而 其 方 向会 出现 和 T波 相 反 的 方 向的现 象 ,同时还 会 出现复极 化 的现象 。③不 同于房性 早
新生儿心律失常3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3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
方法采用心电监护、体表心电图检查出心律失常30例。
进一步作心肌酶测定、心脏彩超、胸片明确心律失常之病因和类型。
结果窦性心动过缓12例,占40%;期前收缩6例,占20%;传导阻滞5例,占16.7%;其他占23.3%。
治愈19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
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常无明显征候,多为常规体检或心电监护时发现。
原因与缺氧、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药物因素和其他不明因素有关。
新生儿心律失常多数无需特殊治疗,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大多预后良好。
标签:心律失常; 新生儿随着新生儿心血管监护系统加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加。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表现与儿童、成人不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做出诊断和治疗。
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30例心律失常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
胎龄27~42周,平均孕周(39±3.27)周。
早产儿3例,足月儿26例,过期产儿1例。
入院体重900~4100 g,平均体重(3170±810.3)g。
发病日龄0~3d 7例,~7d 11例,~15d 10例,>15d 2例。
1.2 发病相关因素缺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缺氧缺血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不明原因等,可为一种或多种。
本组缺氧8例,感染因素7例(其中合并心肌炎3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药物因素2例(均为洋地黄中毒),其他不明原因6例。
1.3 原发病与并发症由于心律失常多为危重病儿,常伴有多种疾病。
本组中感染占23.3%,其中新生儿肺炎4例次(13.3%),心肌炎各3例次(10.0%),败血症1例次(3.3%);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次(10%),先天性心脏病4例次(13.3%),电解质紊乱2例次(6.7%),颅内出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咽下综合征各1例次(3.3%)。
新生儿心律失常48例临床分析

低血清 白蛋 白组 患者 的死亡 率高于正常 血清 自蛋 白组 ( 0O 2 .%
V 3 ,P< 00 ) S % 4_ .01 。
主要 的原因,感染 的出现将增加营养成分的消耗 ,加剧营养状况 的恶化 ,临床研究发现 ,对吞咽障碍的有效处理,不仅有利于卒
易 一
现嘲
代 怔
( 本文 校对 : 张文 娟
收稿 日期 :2 1-41 ) 000 2
! 呲 - 匹 程 教 育
关键 词 :心律 失 常 ;新生 儿疾 病 ; 中西医 结合 儿科 学 d i 036 0i n17 —792 1.1 0 o :1+ 9 .s. 22 7 . 01. 7 9 s 6 0 2 文章 编 号
进食 ,恢复过程又需要更多能量,发生营养不 良的机会较多。营 养状况对 卒中康复的影 响是多方面 的,目前国内外研究均发现老
年脑卒中患者 中广泛存在营养不 良,且随着住 院时间的延长 , 营 养不 良有 恶化 的趋势 ,这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结果 。用于 评价 营养 状况的血清学指标中 ,血清 白蛋 白水平测定 是最准确 的,也是临床上最常用营养学指标之一。Ga bl t 1 究发现 , r a a, i l 2研 3 低水平 的血清 白蛋 白 ( 5/ <3 gL)可 明显延长脑卒中患者的住 院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前摄入少 ,病后需要依赖别人
中后营养状况 的好转,而且也能促进卒 中的康复 。 目前 ,血清 白蛋白水平被认为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生活能力和病死率 。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 以重视
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不仅能缓解营养状况的恶化 ,而且可促进神 经功能 的恢复,对伴发吞咽障碍者,通过各种途径的营养支持, 其营养状况也将获得不 同程度 的改善,降低各种 并发症 的发生 率,改善神经功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最终可 以减少脑卒中患 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46例胎儿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分析

46例胎儿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对胎儿心律失常诊治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儿心律失常孕妇4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观察胎儿心律失常的表现,总结临床诊治方法,并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46例胎儿心律失常中包括:胎儿心动过速4例,心动过缓7例,不规则胎儿心律35例。
46例中听诊发现32例,超声检查发现8例,胎心监测发现6例。
随访46例胎儿,所有胎儿均存活,其中3例经过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为先天性心脏病。
结论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较多,需要临床医生给予针对性处理,且胎儿心律失常的预后多较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衡量较低。
【关键词】胎儿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60-02近年来,胎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加,胎儿的家长和医生均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胎儿心律失常中有10%的患儿是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1],且可能会存在有先天性的心脏畸形,因此,如何提高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关键。
本文对46例胎儿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儿心律失常孕妇4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46例产妇均为单胎,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5例。
产妇的年龄最大为40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31.20±2.11岁。
胎龄在21~41周之间,平均为35.14±1.61周。
其中孕妇自身有心律失常2例,孕期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5例孕妇在孕中晚期有呼吸道感染病史。
1.2方法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的听诊和胎心监测,对有持续性心律失常的胎儿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跟踪随访所有胎儿的产后情况。
观察所有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诊断方法和随访结果。
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1 .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 患儿 的住 院时间进行记 录并 对 比, 并对 两 组患儿 家长进 行 护理 服务 的满 意 度进 行 调查 。在 患 儿出院时, 由患儿家长对住院期间接受的护理服务进 行满意 度评价 , 分为: 非 常 满意 、 满 意及 不 满意 三 项 , 护理满 意率 =( 非 常满意 + 满 意)÷总数 X 1 0 0 %。 1 . 4 统 计学 方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 f o r w i n d o w s 软 件 进行 统 计 学分 析, 计量 数据 组 间 比较 采用 独 立样 本 t 检验 , 计 数 数 据 组 间 比较 采用 c h i —s q u a r e检验 , 以 P <0 . 0 5为 差 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0 4 中图分类-  ̄ - : R 7 2 0 . 5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8— 0 1 0 4 ( 2 0 1 5 )
一 一
一011 7 一O1 源自新 生 儿心律 失 常病 是一 种常 见 的新生 儿临 床状
护人 员 J 。
态, 是 由于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 生理 调节 机制 不够 完 善 造 成 的 , 其 诱 因包 括 感 染 、 缺氧 、 水 电解 质 平衡 紊 乱 等 。 由于新 生 儿 的特 殊 生 理 状态及临床特点 , 新生儿 心律失常 尚无有效 的预防 手段及 特 效治 疗 手 段 ] 。本 次 研 究 以 4 2例 新 生儿 心律 失常 病 患儿 为研 究 对 象 , 观 察 和 比较 了综 合 护 理干 预及 常 规护理 干 预用 于新 生儿 心律 失常病 的实 际效 果 , 旨在 总结 这一 临床 状态 的护 理要 点 , 探 讨相 关改 进方 向 , 为今 后 的儿科 工作 提供 指导 依据 , 现将 结果 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心律失常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及其如何治疗和预后。
方法对48例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新生儿结合病史进行血液学检查,全部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部分行头颅CT 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治疗和随访。
结果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有25例和新生儿窒息缺氧有关,4例和宫内感染有关,9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有关。
因此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与围产期窒息缺氧、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
结论预防围产期窒息缺氧,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营养心肌治疗对新生儿心律失常尤为重要。
标签:新生儿;心律失常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49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足月儿39例,早产儿9例;生后即患病5例,生后1~7 d患病40例,生后7~28 d患病3例。
出生时轻度窒息6例,重度窒息19例。
新生儿肺炎10例,先天性梅毒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殿1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
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房性早搏27例,室性早搏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伴随症状:反应低下伴呼吸急促24例,发热8例,发绀10例,嘔吐3例,抽搐2例,全身皮下出血点1例。
1.2辅助检查
48例均摄胸片及心肌酶检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行头颅CT检查,其中:胸片心影增大8例,9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1例),30例心肌CKMB升高,3例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2例头颅CT检查示颅内出血。
1.3治疗方法
48例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2],予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丹参、三磷酸腺苷、辅酶Q10等治疗。
上述治疗无效时加心律平12~18 mg/(kg·d)或者心得安1~2 mg/(kg·d),分3~4次口服,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
阿托品每次0.01~0.03 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0.1 mg加入5%或10%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根据心律调整滴速。
2结果
35例心律失常消失,6例早搏减少50%以上,3例仍有明显的窦性心律不齐,2例死于原发病,2例转外院治疗,随访至6个月,只有7例有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2例,窦性心律不齐3例,其中2例为心脏手术后窦性心律不齐。
3讨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率1%~5%[3],其表现与儿童、成人不同。
新生儿由于心脏发育不成熟,心电活动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心律失常[4]。
部分是胎儿心律失常延续,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新生儿不能自述不适,只有靠认真的听诊和心电图检查。
易被漏诊而成为新生儿猝死的原因之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做出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出生时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窦房结过渡细胞少,滤过作用差,可将不规则或不同时传来的起博细胞的激动不加控制地传达到传导系统的其它部分致使窦房结的起博频率不稳定。
房室节区自律性增加及激动折返是新生儿易发生早博及阵发性室上速的原因。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除少部分原因不明外,可受宫内因素、围产因素、出生后各种疾病影响,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也可引起心律失常[5]。
本资料对48例确诊心律失常患儿通过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得出在缺氧、窒息的刺激下,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引起心律失常,感染及缺氧是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6]。
大多数新生儿心律失常无症状,无需治疗,随着发育完善大部分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7]。
本资料中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和营养心肌少部分新生儿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因此对原发病的治疗比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岩尾初雄.新生儿心脏病的筛查[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2,19(6):307.
[2] 傅大林,高伟红.新生儿心律失常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34-635.
[3] Tanel RE,Rhods LA.Fetal and neonatal arrhythmias[J].Clin Perinatol,2001,28(1):187-207.
[4] 蔡文红,张荣娜,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3):77.
[5]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6-49.
[6] 戴宇卿,孙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功能损伤与预后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56.
[7] 张永兰,杜忠东,袁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