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使用抗惊厥药物减轻症状
病因与症状综合治疗
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综合治疗
新的治疗方法
如神经调节疗法、免疫疗法等
惊厥对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
短期影响
可能导致脑组织缺氧、水肿、神经元损伤等
长期影响
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行为异常、情感问题等
03
研究方法与数据
研究对象与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
56例新生儿惊厥患者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惊厥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标 准,包括全身性惊厥、部分性惊厥和不明类型的惊厥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法
步骤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等,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贡献与局限性
研究贡献
该研究通过对56例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 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惊厥 的诊疗水平。
研究局限性
该研究样本量较小,未能对所有新生儿惊厥患者进行全面分 析,同时未能对不同病因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需要在 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深入研究病因之间的差异。
治疗与转归
治疗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惊厥治疗,包括苯巴比妥、安定等;同时根据检查结果给 予对症治疗,如颅内出血患儿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等治疗。
转归
经过治疗,56例患儿中48例患儿治愈,8例患儿好转。
05
讨论与分析
惊厥发作影响因素分析
围生期因素
主要包括早产、宫内感染、窒息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胎儿脑部受损 ,从而引起惊厥发作。
研究目的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分析与急救措施探讨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分析与急救措施探讨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分析与急救措施探讨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的急救措施。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有惊厥症状出现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对发病原因和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的发病原因包括HIE、ICH、低血糖、低钙血症、核黄疸、脑膜炎、破伤风、败血症、高热,及时施予急救措施后,2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惊厥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对于新生儿惊厥的发作,及时有效地采取急救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和减少后遗症。

标签: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急救措施惊厥属于一种多发于新生儿的重症疾病,是由多种疾病造成的神经系统病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原因比较复杂[1]。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脑损害的发生[2]。

因此,对于新生儿惊厥患者而言,必须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来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在分析我院新生儿惊厥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惊厥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急救措施。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有惊厥症状出现的新生儿100例,其中男患者62例,女患者38例,足月产儿90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2例。

发病时间不超过24h者共有60例,超过24h少于3d 者9例,超过3d少于1w者22例,超过1w者9例。

分娩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共50例,其中剖宫产患儿40例,臀位患儿5例,吸引胎儿头部助产患儿5例。

1.2急救干预措施1.2.1急诊处理措施首先,发病早期,对患者气道进行疏通,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对于发作状态下的患儿,意识可能不清醒,极易误吸胃部内容物或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而对气道造成堵塞,致使患者呼吸困难。

同时,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患者的舌根会后坠,易阻塞气道,且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也容易对患者气道造成阻塞,并对患者正常的气体交换造成影响。

此时,应该将患者口腔、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再次出现误吸现象。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吸氧
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吸氧,以维持正常 血氧饱和度。
保暖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给患儿穿宽松、 柔软的衣服,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惊厥发作情 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发现异常应 及时报告医生。
家庭护理及自我管理建议
定期随访
学会应急处理
在患儿出院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惊厥复发及并发症。
详细描述
该患儿为良性新生儿惊厥,症状较轻,对生 长发育无明显影响。该病例提示我们,对于 症状较轻的新生儿惊厥,可以采取观察和对 症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病例五:新生儿癫痫样发作与惊厥鉴别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病例是一位36周的男婴,因癫痫样发作与惊厥鉴别诊断 入院。患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惊厥症状,呈全身性发作 ,持续时间数分钟不等。但与一般惊厥不同的是,患儿在 发作时表现为四肢抽动、呼吸暂停、两眼上翻的同时伴有 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癫痫样症状。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医生诊断为癫痫样发作而非惊厥。
VS
详细描述
该患儿感染症状明显,同时合并复杂型惊 厥。复杂型惊厥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持续 时间较长,对脑功能影响较大。该病例提 示我们,对于感染引起的惊厥,应及时控 制感染,同时对惊厥进行治疗。
病例四:新生儿良性新生儿惊厥
总结词
该病例是一位37周的男婴,因良性新生儿 惊厥入院。患儿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惊厥, 呈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不等,发作 时呼吸暂停,两眼上翻,四肢抽动,全身强 直。该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神经系统检查未 见异常。
新生儿惊厥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缺氧、感 染、脑出血、低血糖等。
新生儿惊厥的分类

新生儿惊厥例临床治疗及分析

新生儿惊厥例临床治疗及分析

新生儿惊厥例临床治疗及分析
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发生的一种短暂抽搐症状,这种症状往往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据统计,全球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
有1~4个新生儿会出现惊厥症状。

新生儿惊厥症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代谢性疾病、缺氧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因此需要严密的聚焦于病因学和临床症状定位。

初期检查:检查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

在应用抗癫痫药物之前,需要进行海量的尿常规、血常规和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性的血糖、生化检测等。

血常规、血电解质和代谢指标的检测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缩短新生儿惊厥症状的时间,降低可能存在的大意识障碍的风险。

在药物治疗方面,苯妥英钠是目前最常用的首选药物。

吲哚美辛、氯唑酮等也可选择。

监测与护理:除药物治疗外,维持新生儿惊厥患者的呼吸通畅和防止脑缺氧是非常重要的。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严密的呼吸监测和氧气疗法等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新生儿惊厥的预后,需要综合考虑症状的轻重和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母亲优良孕期的历史和新生儿健康检查的情况等因素。

对于早期检测和有效的治疗都能够改善症状,并且有很好的预后效果。

总之,新生儿惊厥虽然比较常见,但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基本的,需要对其症状做出科学的判断。

在新生儿惊厥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需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如代谢性疾病、缺氧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这样有助于降低新生儿发生严重意识障碍的风险,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发展。

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新生儿惊厥●概述西医新生儿惊厥是指在新生儿期由于各种疾病或病理变化,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肌肉抽动。

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其发生率约为5‰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发生率更高。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很少全身抽动,有时表现轻微,不易辨认。

一般分为5型:即轻微型、多灶性痉挛型、局灶性痉挛型、强直型及全身性肌阵挛型。

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治疗原则以控制惊厥,去除病因及对症处理为主。

中医新生儿惊厥证候繁杂,表现多样,轻者手足蠕动,时作时止,重者项背强直,牙关紧闭,抽搐昏迷。

根据病因的不同,分属中医学“急惊风”、“慢惊风”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急惊风的病因多由外感时邪或暴受惊恐所致。

新生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寒暖不能自调,极易感受外邪,由表入里,由卫转气,郁而化热化火,火甚生痰,热极生风。

主要病机为热、痰、惊、风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病位主要在心肝二经。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主要应针对原发病,就惊厥本身来说,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予以控制,以防止反复惊厥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

惊厥发生时一般首先使用针刺疗法,可取人中、涌泉、合谷等穴,指压或毫针强刺激,如无速效可随即用镇惊药物,如10%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纳、安定等。

惊厥控制后,需进一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方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西医综合治疗【西医治疗】一、控制惊厥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措施与年长儿不同,在未找出病因前按下述顺序治疗。

1.先用20~25%葡萄糖10~15ml静脉注射,如抽搐停止,证实为低血糖,继续静点葡萄糖每分钟8~1Omg/kg,尽快进食,4~6小时监测血糖1次,正常后24小时逐渐减慢速率,48~72小时停药。

2.如仍继续抽搐,则以10%葡萄糖酸钙2ml/kg稀释1倍后静脉注射,有效者为低钙血症,需继续补钙4~5天(静脉或口服)。

3.50%硫酸镁0.1~0.2ml/kg肌注或2.5%硫酸镁2~4ml/kg静脉滴注,如止惊则为低镁血症,改口服10%硫酸镁,每次1~2ml/kg,每日2~3次,疗程5~7天。

新生儿惊厥7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7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7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控制及转归。

方法:对78例惊厥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颅内出血、低血糖等,易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等代谢紊乱;苯巴比妥钠可有效控制惊厥发作。

结论:对有产科异常病史的新生儿应特别警惕惊厥的发生,一旦惊厥发生,应及早进行病因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效控制惊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病因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病死率高。

惊厥对新生儿脑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1]。

为了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减少后遗症,现将2008~2010年收治的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住院新生儿2139例,其中新生儿惊厥78例(3.64%),男45例,女33例。

出生后1~3天惊厥发作55例,>4天23例,早产儿12例,过期儿4例;顺产48例,臀位产3例,胎头吸引产11例剖宫产27例。

出生体重<2500g 20例,2500~4000g 52例,4000g 6例。

出生时脐绕颈21例,胎粪羊水26例,青紫窒息15例,苍白窒息18例;Apgar评分:0~3分12例,4~6分51例。

惊厥发作类型:本组惊厥发作微小型46例(58.9%),强直型15例,多灶阵挛型9例,局限阵挛型5例,全身性肌阵挛型3例,4例出现2种以上发作类型。

惊厥发作病因:本组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首要病因,低钙血症和颅内出血也占有相当比例,见表1。

EEG结果:检查41例,异常者22例(53.6%)。

其中主要表现为轻度脑电活动降低和尖波30例(73.1%),中度脑电活动降低和多灶尖波爆发抑制波11例(26.8%);入院当天实验室检查血钠降低(<135mmol/L)36例(46.1%),血钙降低(<2.24mmol/L)33例(42.3%),血钾升高(>5.5.mmol/L)47例(60.2%),低血糖(<2.2mmol/L)26例(33.3%),血镁降低(<0.74mmol/L)3例(3.8%)。

新生儿惊厥原因分析及预后

新生儿惊厥原因分析及预后

下进行,这就要求麻醉操作尽快完成,而常规的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需时太长。

因进行基础麻醉或小儿自身精神紧张,因硬膜外腔较成人狭窄,血管较丰富,置入时损伤血管的概率较成人大,单次硬膜外腔穿刺,一次注入足量的局部麻醉药,不置入硬膜外导管,减少了损伤血管及局麻药入血中毒的机会,也避免了因导管偏向一侧、入椎间孔、改变方向,打折等所致阻滞效果不良。

文献报道,连续硬膜外阻滞的成功率在85%~90%。

失败的原因,多因硬膜外导管扭曲、打折所致,而硬膜外腔出血也发生在置入导管时。

成人可以通过注入试验量局部麻醉药来测定阻滞效果,以及导管是否进入血管,以便及时重新穿刺置管。

在小儿可以通过实行单次硬膜外阻滞提高阻滞效果,单次注药进行硬膜外阻滞的顾虑主要有两点:一为手术历时长,术中不能追加用药;二为一次注入大剂量麻醉药,恐产生全脊髓麻痹和严重的呼吸、循环抑制。

本组患儿采用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合剂,利多卡因起效快,而布比卡因作用时间可达4~5h,单次给药也可满足绝大多数的手术需要。

小儿组织柔嫩,黄韧带特别富有弹性,穿刺缓慢进针,穿破黄韧带达98%有明显的落空感,并使针相对固定而挺直。

加上注气无阻力,又无皮下溢气感,即可判定已达硬膜外腔。

经抽吸确认无血和脑脊液流出,一次性注入局麻药,不可能注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引起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髓麻痹。

对于不能确认进入硬膜外腔的患儿,还是以置管为好。

小儿循环系统功能稳定,血管弹性好,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即使硬膜外阻滞范围广泛,血压、心率一般也不会发生剧烈变化。

本研究2组患儿在注药前后血压均无明显波动。

若遇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儿,还是要在补充血容量后再进行硬膜外阻滞。

小儿呼吸模式为胸腹式呼吸,且呼吸频率快、潮气量小,呼吸中膈肌运动起关键作用,硬膜外阻滞只要不阻滞膈神经,小儿的自主呼吸就能维持。

本观察两组患儿除B组1例因局麻药误入血管造成轻微抽搐外,余均无明显的呼吸抑制,SpO2均保持正常,小儿硬膜外腔淋巴管、血管丛较为丰富,脂肪组织较为疏松,有利于药液的扩散。

新生儿惊厥原因

新生儿惊厥原因

新生儿惊厥原因
一、新生儿惊厥原因二、新生惊厥的临床表现三、易与新生惊厥混淆的病
新生儿惊厥原因1、新生儿惊厥原因
婴儿惊厥通常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属于感染方面的,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各种脑炎、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有败血症、中毒性菌痢、肺炎等。

还有一种是由于发高烧引起的惊厥,叫做高热惊厥。

例如3岁以内的小儿,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发高烧的初期,也会发生惊厥。

除了感染引起惊厥以外,还有代谢性、中毒性、器官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代谢性的原因,有低血钙、低血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缺乏症、也会引起惊厥。

2、睡眠惊厥的做法
正确放置患儿。

将抽风婴儿放床上,侧卧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解开领口,松开裤带。

一定不要叫家人乱搬动婴儿,保持安静,要有专人守护在床边以防摔伤。

防舌咬伤。

抽风时牙关紧闭,为防止婴儿舌咬伤,可在上、下牙齿之间放一布垫,也可用压舌板外包纱布。

牙紧闭时不要硬撬。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抽时不会咳嗽,不会吞咽,所以一定侧卧位使嘴里痰或分泌物自行流出。

3、新生儿的高热惊厥
新生儿高热是父母亲最为焦急的事,因为持续发热,尤其是高热,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