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8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小儿惊厥的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的例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的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方法对67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热性惊厥48例(71.6%),癫痫10例(14.9%),颅内感染8例(11.9%),低钙惊厥1例(1.49%)。

发病年龄1~3岁比例最高,为48例,占71.6%;其次3个月~1岁6例,占8.95%;3~6岁9例,占13.4%;6~l0岁4例,占5.97%。

全年均可发病。

结论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

标签:小儿;惊厥;临床分析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症状,以婴幼儿多见。

有统计资料表明,5%~6%的儿童有过1次或多次惊厥发作,其病因多种。

惊厥发作对机体各个系统产生一定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容易造成家长的心理负担和恐慌,甚至引发过度医疗[1]。

为探讨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现对67例小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惊厥患儿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男女之比约为1.3:1。

其中≥3个月~<1岁的6例;≥1岁~<3岁的48例;≥3岁~<6岁的9例;≥6岁~<10岁的4例。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婴幼儿(54例)发病率最高,占80.6%。

热性惊厥48例(71.6%),癫痫10例(14.9%),颅内感染8例(11.9%),低钙性惊厥1例(1.49%)。

其中初次发生惊厥者42例。

发作2次及以上者25例,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例。

全年均有发病。

各年龄组的发生惊厥的原因分布见表1。

1.2原发病67例热性惊厥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5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支气管肺炎2例,癫痫10例,病毒性脑炎5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低钙血症l例。

惊厥持续时间:≥1 min,<3 min者45例;≥3 min,<10 min 者20例;≥10min,<30min者2例。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惊厥60例,男41例,女19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3例,过期产儿5例;体重大于4000g8例,小于2000g11例,2000-2500g41例;有异常分娩史42例,其中剖宫产18例,产钳助产9 例,臀位产6例,胎头吸引助产9例,有窒息史21例。

1.2 临床表现.1.2.1 惊厥.15例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18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17例阵挛性抽搐;10例突然发生双目凝视,两眼上翻或眼球固定,口吐白沫,肢体呈痉挛性抽搐伴呼吸暂停。

1.2.2 体温本组 4例体温不升,放入暖箱后12小时后体温升至正常过; 9例高热(>38.5);47例体温正常。

1.2.3 呼吸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呼吸减慢,偶有呼吸暂停,9例出现呼吸暂停。

1.2.4 心率高热患儿心率均增快,其中有4例心率高达170-180次/1.2.5 血氧饱和度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左右,7例患儿急剧下降至70%左右。

2 护理2.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意识、眼神、瞳孔大小、前囟等情况。

维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在正常范围。

并做详细记录抽搐持续与间隔时间、发作类型、频度、发作恢复后情况。

2.2氧气吸入无论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就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可提高氧浓度(6~8l/min)。

2.3 建立静脉通道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病情严重时可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所需液体量在24h内平均输入,应用输液泵,速度为以3~5滴/min为宜。

小儿高热惊厥80例临床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80例临床分析
( 收稿: 0 9 0 — 2 2 0- 9 0 )
( 5 ,下 降 2 1 %) 2. 0例 ( 5. %) 2 0 。血 钠 < 1 5 mmo / 2 3 lL 2
例 ( 7. %) 2 5 ,血 钙 < 2. m o / 5例 ( . %) 1 m lL 2 3 3 。脑 1
原因可能为此年龄段脑细胞结构简 单,其功能分化 以及轴 、
树 突 分 子 不 全 , 鞘生 成 不 完善 , 奋 性 、抑 制 性 神 经 介 质 髓 兴
6岁 2 例 (3 8 。发病原 因: 7 3 .%) 上呼吸道感染 5 6例(0 0 , 7 .%) 肠道感 染 1 2例( 5. %) 1 0 ,幼儿 急疹 8例( 0. %) 炎 4 1 0 ,肺
密 切 相 关 , 组 资 料惊 厥 首 次 发 病 年 龄 多 在 6个 月 至 3岁 , 本
现 凉厥 , 除颅 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 ,诊断 排
标准参照 《 福棠 实用儿科学 》 诸 。男 性 6 0例 ,பைடு நூலகம் 性 2 0例 ; 年 龄 6个 月 至 6岁 , 中 6个 月 至 3岁 5 其 3例 (6 3 ,4 6 . %) ~
例 ( . %) 5 O 。首 次 发 作 7 2例 ( 0 0 ; 发 8例 ( 0. %) 9 . %) 复 1 0 ,
不平衡 ,惊厥 阈值 低容 易发生 热性惊厥 。
热 性 惊 厥 患 儿 可 合 并 血 钠 、血 钙 降 低 ,本组 资 料 中低 钠
其 中二 次发 作 5例 ,三 次发作 3例 ,持续状 态 3例 。惊厥
2 1年 7 第 1 卷第 7 00 月 7 期
是 最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其 次 是 产 后 出血 ,邻 近 器 官 损 伤 。子 宫

新生儿惊厥9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9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9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和临床疗效,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方法:对9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新生儿惊厥的发病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6例,颅内出血15例,低钙8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2/3以上。

结论:早期发生惊厥与围产期窒息有关,因此做好围生期保健和高危新生儿进行监护是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病因治疗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死亡率较高。

反复严重惊厥发作往往影响脑发育,出现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

故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并及时对症处理,对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极为重要。

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98例新生儿惊厥病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新生儿惊厥病例98例,男57例,女41例。

足月儿69例,早产儿22例,过期产儿7例;发病日龄7天9例。

其中有生产史异常49例,剖宫产37例,臀位产11例,胎头吸引器助产13例,窒息史56例。

出生体重4000g 8例。

疾病分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67例(68.37%);各类感染性疾病19例(19.4%)(其中新生儿败血症8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化脑5例);电解质紊乱10例(10.21%)(低血钙8例,低血糖2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2例(2%)。

惊厥的病因及发作类型:98例均进行头颅CT检查和血生化及血、尿、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要根据病史、分娩史、临床表现及上述检查结果来诊断。

发作的类型根据实用新生儿学对新生儿惊厥发作形式的分类[1]:包括微小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限局性阵挛型、肌阵挛型。

在98例病例中,微小型45例(45.92%);多灶性阵挛型18例(18.37%);限局性阵挛型12例(12.24%);强直型8例(8.16%);肌阵挛型7例(7.15%);两种发作形式并存8例(8.16%)。

新生儿惊厥6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68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P o e d n fCl ia e ii e J, a . 0 7, l1 .5 r c e i g o i c lM d cn M y 2 0 Vo 6No n
新 生儿 惊厥 6 8例 临 床 分 析
范 梅 红
( 西 中 医 学 院 第二 中 医 院 , 西 太 原 山 山 002) 3 0 4
4 0 例 。 0 6 0 g
12 新生儿惊厥发作的病因( . 见表 1 ) 本组最多 的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 ( I 3 例 H E) 8
20 年 1 03 月一20 年 1 月收治的 6 05 2 8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 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2 0 年1 0 3 月一2 0 年1 月接诊有惊厥症 状的患 儿 0 5 2 6 例 , 4 例 , 例 ; 院 日龄< 1 9 , ~ 3 8 男 5 女2 3 入 3 例 1 d d 2 例, 7 胎龄≤3 周 2 2 >3 例。 d 7 0例,7 1 4 例 , 2 3~4 周 3 ≥4
14 惊厥发作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
双眼及 口角抽动伴双眼凝视 2 例(08 %)肢体小抽 1 3.8 , 动3 0例(41%)屏气发作 8 1.6 , 4.2 , 例(17 %)四肢强直阵挛 型 3 44 )双眼上吊E吐白沫 6 88 ) 例(.1 , l 例(.2 。反应低 下嗜睡 2 5例, 昏迷 6 烦躁不安 1 例, 9例, 前囟隆起 1 例, 2 高 热或体温不升 6 例。
15 C . T及实验室检查
控制脑水肿, 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及能量合剂治疗; 有颅
内出血( H) I 者加用止血药物, C 对感染性疾病尽早静脉滴注 有效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 对低钙、 低血糖惊厥者补钙、 补

小儿惊厥64例临床总结

小儿惊厥64例临床总结

小儿惊厥64例临床总结惊厥是儿科急症,发病突然,病情凶除,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危及生命,而多次惊厥。

又可造成严重脑损伤。

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很多,只有及时,正确的做出病因诊断,才能更有力的控制惊厥的发生。

现就我科2年来收治的64例惊厥患儿作一临床总结。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4例患儿均系住院儿,男42例,女22例,男女之此例为2:1,年龄最小22天,最大13岁。

1.2 发病季节一年内增有发生,颅内感染造成惊厥者,多在冬春季。

低钙惊厥亦春季发病较高。

1.3 病因及发病年龄见附表。

2 发病情况2.1 64例患儿中,热惊厥占首位(36%),23例热惊厥患儿发生在5岁以内,78%是发生在6个月~3岁之间,患儿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上升至38~40℃时出现抽搐,为全身性,意识丧失,持续50~60秒6例,1~2分10例,2~5分6例,1例长达20分钟。

经针刺入中、合谷、涌泉穴能缓解,可反复发作。

热惊厥患儿在经过降温,对症治疗基础上的抽搐止。

38%以上患儿既往有热惊厥史。

2.2 低钙惊厥发病低于热惊厥(20%),13例低钙惊厥患儿均在1岁内,其中新生儿3例,多有喂养不当,长期不晒太阳。

5例患儿有慢性腹泻史。

实验室检查:血钙1.37.mmol/L 1例,1.75mmool/L2例,1.9~2.1mmol/L6例,2.2~2.5mmol/L4例,9例患儿经静点葡萄糖酸钙10ml/日(次),治疗一次抽搐止,另外3例经2~3次治疗全部好转,平均住院一周。

出院时肌注维生素D330万U,继续口服补钙。

2.3 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均发生在2个月之内的男婴。

4例腰穿为血性脑脊液,6例经CT证实,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3例,多发性颅内出血1例。

以惊厥为发症状,10例患儿均有前囟饱满,4例有脑性尖叫,昏迷5例,瞳孔不等大5例,肌张力减弱3例,增强2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8例。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0~60g/L3例,70~90g/L5例,>90gh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例。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惊厥,减少其带来的后遗症。

方法:选取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占63.8%(51/80)。

出生3 d内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出生后1周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为感染、低血糖和低钙血症等。

转归情况:痊愈出院65例,治愈率为81.3%,好转后出院11例,死亡4例。

结论:新生儿发生惊厥的病因具有一定规律,且治愈率较高,医务人员应该结合临床经验,对新生儿惊厥做出及时诊断,做出正确的处置,降低新生儿惊厥所导致的死亡率及后遗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izur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ppen of neonatal seizures and reduce their impact on neonatals.Method: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onatal convulsions were treated in author’s hospital,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The types of seizure by light micro oriented,accounted for 63.8%(51/80). Born in 3 days common causes of convulsion to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a common cause of seizures occurred in 1 week after the birth of the infection,hypoglycemia and hypocalcemia etc.Out of the treatment was:65 cases were cured,the cure rate was 81.3,11 cases were improved after discharge,4 cases of death.Conclusion:The etiology of neonatal seizures have certain rules,and higher cure rates,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combine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to make a time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izures,and make the right disposition,reduce mortality and it impacts on neonatals.[Key words] Newborns;Convulsion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of Yongnian County,Yongnian 057150,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足月儿发病率约为2%~3%,早产儿发病率可高达10%~15%[1],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损害[2]。

小儿高热惊厥78例临床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78例临床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78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治疗预防高热惊厥是非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导致的电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大多数高热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或抢救不及时,可以导致脑损害,因此预防高热惊厥的复发非常重要。

为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减少癫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发生,现对收治的7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病防治的重点在于控制惊厥,解除高热,降低复发率,减少后遗症。

资料与方法2005年2月~2010年2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78例,男55例,女23例;年龄5个月~9岁;体温38.5~39.0℃20例,39.1~40.0℃41例,>40.2℃17例;初发惊厥51例,复发27例。

单纯性高热惊厥65例,复杂性高热惊厥13例,其中有高热惊厥和癫痫家族史8例。

病因:上呼吸道感染62例;下呼吸道感染9例;肠道感染4例;输液反应1例;病毒性腮腺炎2例。

临床表现:体温38.5~40.2℃12例,惊厥发作前有惊跳、抖动或烦躁不安等先兆,其他为突然发作两眼上翻或斜视、凝视,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伴有意识丧失。

一般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惊厥时间较长面、唇、指甲发绀,伴喉部痰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正常26例,(10~20)×109/L 47例,>20×109/L 5例。

一般处理:①保持呼吸道畅通:立即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裤带,清除口鼻、咽喉分泌和呕吐物。

②用包好的舌压板放入口腔内以防舌咬伤,牙关紧闭者不可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③掐人中,针刺百会合、谷内关,一般仅需1~2个穴位,惊厥停止。

④及时有效的吸氧,保证有足够的脑部供氧,以纠正脑缺氧。

对症处理:⑴及时应用作用快的止痉药物控制惊厥:①地西泮:首选药0.3~0.5mg/(kg·次),最大量10mg稀释后静推,速度1~2mg/分,必要时15分钟1次,快速静推有呼吸骤停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惊厥86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癫痫;正常新生儿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急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反复惊厥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86例发生惊厥新生儿,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年内我院新生儿病区共有86例发生惊厥患儿,其中男58例,女28例。

惊厥发生的日龄≤3天68例,4~7天13例,8~28天5例。

胎龄37周10例,37~41周70例,≥42周6例。

出生体重2 500 g 13例,2 500~4 000 g 62例,4 000 g 11例。

1.2 结果
1.2.1 惊厥病因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患儿发生惊厥的主要诊断及惊厥发生日龄结果见表1。

1.2.2 惊厥发作类型根据新生儿惊厥分类法,轻表1 新生儿惊厥病因及惊厥发生日龄微型41例(47.7%),多灶性阵挛17例(19.8%),局灶性阵挛20例(23.3%),强直性8例(9.3%),未见有全
身性肌阵挛发作。

1.2.3 辅助检查CT示低密度改变52例,其中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血生化提示低血钙9例,低血糖1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

1.2.4 治疗与转归入院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止惊治疗。

止惊选用苯巴比妥静脉注射,负荷量为20 mg/kg,一般分2次达饱和量,12 h后开始给予维持量,为5 mg/kg,必要时用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

本组患儿中71例(82.6%)治愈出院,15例(17.4%)死亡或放弃治疗,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核黄疸。

2 讨论
新生儿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可以是良性的,也可是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

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从发病日龄来看,本组患儿中于生后3天内出现惊厥者最多,为68例,占79%,明显高于其他日龄的新生儿,主要是由围产因素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其次发病日龄为4~7天,13例,占15.1%,主要为低血钙;1周以后最少,5例占5.8%,多为感染性疾病。

由此可见,生后1周内惊厥发生率远高于生后1周后,这与早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

通过病因与日龄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判断病因,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从病因来看,主要病因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患儿多存在产前或产时缺氧病史,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胎儿监护,提高产科水平,避免产伤,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防止产时窒息,降低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是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

此外,还应注意低血钙、低血糖、化脓性脑膜炎、核黄疸等疾病,应注意生后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做好皮肤、脐部等处护理,发现感染倾向时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及时发现黄疸,给予相应措施。

新生儿惊厥类型来看,轻微型发作最多,占41例(47.7%),临床表现为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眨眼动作,吸吮、咀嚼或其他嘴的动作,四肢做游泳或踏车样动作,某一肢体震颤或固定在某一姿势,以及呼吸暂停。

这些动作易被忽视,有时难与足月儿正常活动区别,应仔细观察。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不同病因所致惊厥,其预后也不同,因此,一旦发生惊厥应立即寻找病因,积极控制惊厥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苯巴比妥钠作为新生儿抗惊厥治疗的首选药物,疗效显著,起效快,并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可降低脑代谢率,减轻细胞内外水肿,降低颅内压,清除氧自由基,对足月儿和早产儿均安全有效。

总之,了解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及特点,有助于我们有目的地监测病情变化,及早做出诊断,给予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惊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