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五讲教案-“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by jean)

合集下载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校本课程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弟子规》中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古文句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古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并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

2. 答案示例: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内容如下:父母呼唤,应及时回应,不可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行动,不可懒惰;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举例:在生活中,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尊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深入了解孝道的内涵,将孝道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对古文词汇的讲解要细致,可以通过词义解释、例句分析、同义词辨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教学内容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教学内容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第一篇章“入则孝”,详细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基本道理。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重点: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顺美德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及其作者,讲解“入则孝”的意义。

3. 课文讲解:逐句解释《弟子规》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文。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顺父母的美德。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享自己如何孝顺父母的事例。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古文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篇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顺父母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弟子规》,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孝顺父母的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疑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孝顺父母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课堂互动的环节设计。

4. 作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是本节课的难点。

《弟子规》作为一部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其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对于现代学生来说,理解古文词句和内涵存在一定难度。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谨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谨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谨【篇一: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总叙》一、活动内容:弟子规,圣人训。

守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二、教材分析:总叙《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教导学生弟子的本分。

三、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理解总叙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四、活动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五、活动准备: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音视频。

六、活动过程(一)教师讲述故事“百孝善为先”,引出《弟子规》总叙内容。

(二)教师出示大范例,讲述《弟子规》总叙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叙含义。

(三)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1、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2、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朋友相处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以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其它有益的知识本领的道理。

(四)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感受经典美好的韵律感。

(五)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总叙,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之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一、活动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材分析:入则孝这节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懂得感恩之心。

三、活动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四、活动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五、活动准备:《弟子规》教材,音视频活动过程:(一)复习:弟子规——总叙,齐声背诵。

(二)授新课。

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问好。

孝道是我们应有的美德,那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出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课件0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课件0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教,为什么要须敬听? 听了还要去做
父母的人生阅历广、 见识多,我们应该听取父 母的建议。 比如:完成作业再玩。 在学校不能打闹。 在超市不能乱跑。 过马路要左看看右看看。
现实生活中是不 是很多这种情况?
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不用心学习,很贪玩。 有一天,孟子读书厌倦了,就从学堂跑回家里。 这时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就问他:“今天 在学堂里学了什么?” “我不知道。”孟子心不在焉地答道。 孟母听后,一气之下就用刀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 布割断了。孟子觉得很奇怪,他问母亲:“这布好好的, 为什么把它割断?断了不是得重新再织吗?” 母亲说:“你不好好学习,半途而废,将来就会 像这被我割断的布一样,什么用处也没有。”孟子听了 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后来终于卓有 成就。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父亲和母亲
应:答应。应声回答
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应该及时答应,不要缓 慢答应。
现实生活中是不 是很多这种情况?
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小朋友可能会做出什么反应?
1、抱怨:好烦啊,我还要玩游戏。 如果你是父母,你听了高不高兴?
2、不回答,或者懒洋洋,很敷衍。 3、很积极,妈妈,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复习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和人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 人,向他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 应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祖逖避难
晋朝时遭遇五胡乱华,有一位读书人祖逖带着 几百户人家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避难。祖逖将马车 让给年长的人坐,自己徒步行走。并将家里所有的财 物、药品通通拿出来给大家用。在避难的过程中还教 导人民怎样去耕种。
这样顶嘴,父母 会不会很难过?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基本道理。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重点:孝顺父母的美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顺父母的思考。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弟子规》第一章,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

b. 解析古文,讲解每个句子的意义。

c. 举例说明,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顺父母。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关于孝顺父母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孝顺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a. 父母呼,应勿缓b. 父母命,行勿懒c. 父母教,须敬听d. 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孝顺父母的作文。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孝顺父母的含义,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顺父母的论述,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在于古文的理解和背诵,这是因为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

弟子规教案0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

弟子规教案0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

一、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的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三、教学过程(1)温故导入1、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吗?哪位同学可以背出来?2、总叙部分有一句话:首孝悌,也就是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就学首先要做到的第一点:入则孝。

(2)理解入则孝入:在家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3)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父亲和母亲应:答应。

应声回答勿:不要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应该及时答应,不要缓慢答应。

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表示一种恭敬。

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这样就没有恭敬心。

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也是一种孝敬。

讨论一下,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小朋友可能会做出什么反应?1)抱怨:老是叫叫叫,弄得游戏都输了,烦死了。

「如果你是父母,你听了高不高兴?」2)不回答,或者懒洋洋,很敷衍。

3)很积极,妈妈,请问有什么事情吗?(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叫我们大多有事情)哪种小朋友做得比较棒?小朋友们以后都会成为爸爸妈妈的,你们希望以后的孩子怎么对待你们呢?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教师小结:集体喊、过渡到个别喊。

(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得真快啊等等)②父母命,行勿懒。

缓:缓慢、迟缓命:命令。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行:行动、行为、做事父母交代的事情,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为什么要【行勿懒】?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重的人,父母需要我们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懒懒散散的,是很伤父母的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5-9:55
10分钟
1.诵读《弟子规》
小朋友领诵
10:55-10:15
20分钟
2.教授
『父母教须敬听』
问答小朋友
游戏:父母帮我找位置
王弘毅讲故事、情景再现关心妈妈
10:15-10:35
20分钟
3.教授
『父母责须顺承』
问答小朋友
播放动画片
情景演练
(休息10分钟)
三.家长分享和沟通
10:45-11:00
第五讲《弟子规》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2009年8月8日上课地点:欧莱雅培训中心(衡山路4号)授课老师/备课人:侯晓静
教案概要:
板块
时间
时长
内容
互动
例证和引用
一、温故上堂课
9:30-9:35
5分钟
1.简要复习上节课内容
问答小朋友
9:35-9:45
10分钟
2.回复上堂课朋友疑问
少年大学的朋友
赖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话
二、教授正文
15分钟
1.家长也要学好
《弟子规》
情景互动:孩子模仿家长
一小孩子学爸爸,洗完手后往衣服上擦
家长分享:小林分享子女捐轮椅?
小朋友学父母叫老爸老妈
有个男生朋友最近感叹媳妇和婆婆有矛盾,觉得婆媳关系似乎是个永远的难题
有出息的孩子的父母统计
11:00-11:10
10分钟
2.老师也要学好
《弟子规》
平时出差,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父母指出了,还有点不耐烦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胜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四、总结及布置作业
11:10-11:15
5分钟
五、养生小常识
11:15-11:25
10分钟
孙海的太太分享
详细教案: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