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二十讲教案-长者立幼勿坐-事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xx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xx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弟子规出则悌的教案

弟子规出则悌的教案【篇一:弟子规出则悌的教案】弟子规教案11进度:出则悌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教学内容教学检讨一、经文导读及讲解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
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
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
在公交车或火车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
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 我们在公交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晚上父母就寝前,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之道。
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二、故事时间(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里。
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
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
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
) 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喂,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
弟子规教案出则悌

弟子规教案11进度:出则悌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复习: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教学内容教学检讨一、经文导读及讲解(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
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
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
在公交车或火车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
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我们在公交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晚上父母就寝前,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之道。
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二、故事时间(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里。
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
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
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1.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2.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第二十课教学设计城东小学宁飞龙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
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
”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1、块组合,分层推进。
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
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
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
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
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
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之“入则孝”【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过程】【一】学习“总叙”1.诵读文本:2.讲解文本: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3.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二】学习“入则孝”1. 诵读文本:〖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2.讲解文本: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很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理应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弟子规》讲解教案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 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释】:①应:应答。②懒:怠惰,偷懒。③教:教导。 ④顺承:顺从地接受。 【译文】: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 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 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地聆听;父母因为错事责 备我们,要虚心地接受。
【原文】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 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注释】:①低:声音细微。②闻:听到,听见。③宜: 合适,适宜。④进:向前走。⑤趋:小步快走。⑥退:退 后,退出。⑦迟:缓慢,迟缓。⑧对:回答,应答。
【译文】:在长辈面前说话的时候,不可以大声喧哗,声 音要柔和适中。但是如果说话的声音太小,小到连长辈都 听不清楚,也非常不合适。上前进见长辈的时候,要小步 快走向前,以示礼貌;退下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庄重,缓 慢。长辈问我们话的时候,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 而且双眼要注视着长辈,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 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①擅:擅自,自作主张。②苟:倘若,如果。 ③子道:为人子女该遵守的礼仪,本分。即“孝道”。④ 亏:亏损,不完美。⑤私藏:占为己有。⑥亲:父母。 【译文】:事情虽然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 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损为人子女该遵守的本分。不属 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 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知道后会很伤心。
【原文】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 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注释】:①事:对待。②诸父:泛指父辈的人。③诸兄: 泛指兄长辈的人。④朝:早上,清晨。⑤眠:睡觉。⑥易: 容易。⑦惜:珍惜。 【译文】:对待自己父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 样恭敬;对待兄长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尊 敬。清晨,我们要早起,而晚上,我们要晚点再睡,这样 能节省许多时间。人的一生短暂得很,一转眼就老了。所 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寸光阴,一点儿不能浪费。
三年级上弟子规教案

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小故事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然而,他招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但宗悫只是照样吃饭,从不因为饭菜差而发脾气。他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业,反而认为虞业有才而请他做的部下,宗悫把过去受辱的事看得很开,具有宽厚的胸怀,真是了不起。
三、师范读,学生跟读
四、生背诵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句意。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了解句意
教学难点
背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弟子规》的教案及反思3篇

《弟子规》的教案及反思3篇(弟子规优秀教案)《弟子规》的教案及反思1【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之“出则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过程】一、诵读文本:〖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二、讲解文本: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
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讲《弟子规》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2009年12月26日
上课地点:欧莱雅培训中心(衡山路4号)
一、检查同学们《学生行为规范》的实践情况(10分钟)
老师抽取《学生行为规范》中的5条规范,逐条询问:
1.请做到的同学举手
2.选取其中一位同学分享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如何做到的?
二、全体诵读《弟子规》(10分钟)
三、教授“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17分钟)
1. 解释该句:(2分钟)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 现场演练:(5分钟)
1)演练前,老师简要介绍演练项目:
现在假设我是长辈,从门口进来,我不坐,你们也不坐;我让谁坐,谁才坐。
2)演练中:
老师从门口进教室,全体同学应主动起立;
老师询问个别同学学习《弟子规》的情况,待对方答毕,让其坐下,他才坐下。
其他同学仍需站着,直到老师让其坐下。
3)演练后,老师总结同学的表现,纠正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3. 坐姿训练:(5分钟)
观摩各种坐姿的图片,老师指出对错,并让同学训练正确坐姿
4. 情景小品:公车上(5分钟)
1)表演前,老师简要介绍情景小品:
小品名称:公车上
小品道具:一张凳子
角色介绍:妈妈(老师饰)、孩子(当场抽一同学饰)
场景描述: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上公车,孩子正好看到车上有一个空位子。
同学们,假如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
2)表演小品
3)表演完毕总结:说明小品中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妈妈或其他年长的乘客坐空位。
四、教授“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8分钟)
1. 解释该句:(3分钟)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要点强调:1)声音不能轻得让长辈听不清
2)声音也不能大喊大叫地太响,让人感觉没有礼貌和教养
3)如果周围环境很吵闹,那么对长辈的说话声可适当加大,或者稍微起身靠近长辈说话
2. 现场演练:(5分钟)
当场抽两名同学,一名饰演老人,另一名饰演小朋友。
对话如下:
老人:你中饭吃了吗?
小朋友:(随机回答)
老人:你最爱吃什么菜?
小朋友:(随机回答)
五、教授“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12分钟)
1. 解释该句:(2分钟)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2. 现场演练:(5分钟)
1)演练前,老师简要介绍演练项目:
让同学们全体起立,转身向后,背对老师。
然后老师会随机问同学问题,被叫到的同学需转身看着老师对答交流。
2)演练中,举例如下:
老师:倩倩,今天《弟子规》课程是哪个老师教的啊?
倩倩:(需转身看着老师回答)
老师:甘智水,过几天就是新年了。
你元旦放假准备做什么?
甘智水:(需转身看着老师回答)
3)演练后,老师总结同学的表现,纠正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3.“视勿移”的礼仪训练:(5分钟)
1)训练前,老师介绍“视勿移”的扩展应用:
不仅是对长辈回答时要看着对方,视线不要游移离开。
我们不管对谁说话,都要“视勿移”看着对方,才是尊重别人。
2)训练前,老师介绍“视勿移”的礼仪训练项目:
同学两人一组,起身相对,互相简单交谈、自我介绍姓名。
举例如下:
A:你好,我叫张悦然
B:你好,我叫岭岭
3)训练中:全班同学可分成若干组同时训练,每个同学都参与礼仪训练。
4)老师总结同学的表现,纠正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六、教授“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12分钟)
1. 解释该句:(2分钟)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2. 看小品,辨对错(10分钟)
1)老师简要介绍该项目:
授课老师和督导老师将表演两个小品,每个小品表演完后,请同学们对照着“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来判断小品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然后再请两个同学把正确的做法表演一遍。
2)小品一:公车上
a) 表演前,老师简要介绍小品:
小品道具:两把椅子
角色介绍:老奶奶(授课老师饰)、小朋友(督导老师饰)
场景描述:公车上,有位小朋友坐在座位上,并用手霸占着旁边的一个空位子,这时候,车上的一位老奶奶和这个小朋友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
b) 老师表演小品,台词如下:
老奶奶:小朋友,这里有人坐吗?
小朋友:我妈妈要坐这个位子的,她现在去刷公交卡,马上就要回来做的。
c) 表演完毕,请同学判断小品中小朋友的表现,并说出正确的做法
d) 当场请2名同学把正确的做法表演一遍,一名饰演老奶奶,另一名饰演小朋友。
3) 小品二:借课本
a) 表演前,老师简要介绍小品:
小品道具:两把椅子、一本《弟子规》课本
角色介绍:同学甲(授课老师饰)、同学乙(督导老师饰)
场景描述:《弟子规》学习营的课上,一位同学没带课本,别人在诵读课本时,他只能东张西望,这时他旁边的同学看到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b) 老师表演小品,台词如下:
同学甲东张西望,同学乙诵读《弟子规》几句。
同学乙:你没带课本?
同学甲点点头。
同学乙:我这本借给你吧。
同学甲:那你不是没课本了吗?
同学乙:没关系的,我可以背诵。
c). 请同学们判断小品中小朋友做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