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上) 课程考试
《三国演义》知识常考练习题含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常考练习题含答案单选题( C )1、王允通过谁使董卓与吕布反目?A、曹操B、袁绍C、貂蝉D、孙尚香( B )2、庞统殒命何处?A、白门楼B、落凤坡C、三江口D、铜雀台(A )3、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A、徐庶B、赵云C、曹仁D、蔡瑁(D )4、官渡之战中是谁离开袁绍改投曹操使得曹操扭转战局?A、荀攸B、贾诩C、曹洪D、许攸(C )5、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属下哪位将军单骑救幼主?A、马超B、魏延C、赵云D、黄忠(C )6、谁大闹长坂坡?A、赵云B、吕布C、张飞D、甘宁(C )7、谁前往东吴单刀赴会平安而返?A、赵云B、鲁肃C、关羽D、姜维(B )8、马谡失守何处?A、汉中B、街亭C、公安D、荆州( C )9、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A、司马懿B、曹真C、诸葛亮D、姜维(D )10、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A、报杀兄之仇B、报杀妻之仇C、报杀子之仇D、报杀父之仇( A )11、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A、麦城B、襄阳C、江夏D、公安(A )12、脑后有反骨的是谁?A、魏延B、董卓C、袁绍D、曹操( B )13、孔明死后,蜀军用孔明的木人像惊走了谁?A、陆逊B、司马懿C、鲁肃D、孟获(C )14、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是谁?A、司马懿B、许攸C、陆逊D、吕蒙( D )15、布下八阵图以退吴军的是谁?A、徐庶B、庞统C、郭嘉D、诸葛亮、(C )16、姜维兵败何处?A、三江口B、上方谷C、牛头山D、玉泉山(C )17、诸葛亮派往东吴劝孙权退兵的是?A、马超B、孟获C、邓芝D、蒋干(C )18、蛮王孟获共被诸葛亮擒获几次?A、五B、九C、七D、八(A )19、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大破藤甲军?A、火烧B、水淹C、落石D、滚木(D )20、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使得司马仲达退兵?A、反间计B、苦肉计C、离间计D、空城计简答题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上篇试卷[考试时限]:60分钟[分数]:96分1、《三国演义》的创作与流传过程,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特色。
正确错误2、中国古典小说有丰富的民间传统,小说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民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创造。
正确错误3、民众的审美要求对我国古典小说民族风格的形成和艺术的成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正确错误4、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正确错误5、罗贯中“有志图王”,参加过元末反元斗争。
正确错误6、古典小说的思想内容往往是精华与糟粕杂糅在一起的,需要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加以鉴别。
正确错误7、儒家学说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核心的关键词就是“仁政德治”。
正确错误8、梅敬忠教授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完整,也是最流行的《三国演义》文本是清朝初年毛宗岗父子的版本,其对罗贯中《志通俗演义》重新加以修订,改变原来本子中很多松散拖沓之处,让全书更加紧促畅达,篇幅也增加到了上百万字。
正确错误9、清朝统治者对作为“忠”“义”化身的关羽大加褒封,直至“关圣帝君”,地位崇高无比,起到了凝聚满蒙等各民族人心的特用。
正确错误10、《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兴亡史,自黄巾起义一直到西晋王朝诞生。
正确错误11、《三国演义》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仁政德治”社会政治理想的基本观念。
正确错误12、《三国演义》对服务于政治目标之军事斗争的睿智抒写与精彩展现,构思奇巧,启人心智。
正确错误1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虚伪、奸诈、残忍,极端利己主义。
正确错误14、“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一个大主题。
正确错误15、在关羽身上,“忠”和“义”并不是结合在一起的。
正确错误16、《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
正确错误17、《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三国志》文学阐释文本。
正确错误18、关羽名震儒释道三界,民间对关羽的信仰至为深刻。
正确错误19、孔子的思想以“和”为核心。
国学智慧测试及答案

国学智慧测试及答案1、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用隶书书写的《尚书》称为什么?(2.00分)A.古文尚书B.今文尚书C.秦文尚书D.汉文尚书2、法律中“势”的问题是由谁提出的?(2.00分)A.商鞅B.慎到C.韩非子D.李斯3、《道德经》的作者是?(2.00分)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4、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2.00分)A.子贡B.彦回C.子夏D.张仪5、化性说是哪家的观点?(2.00分)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6、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2.00分)A.《周易》B.《诗经》C.《尚书》D.《礼义》7、在周易中,乾卦与坤卦代表着?(2.00分)A.天地B.男女C.刚柔D.吉凶8、《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2.00分)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C.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9、把握了中国文化史中哪一阶层的变迁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握政治思想文化的演进?(2.00分)A.庶民B.圣人C.士D.王10、修养在小时候的是?(2.00分)A.家教B.习惯C.教养D.智慧11、《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2.00分)A.《诗经》里的话B.国家的政策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12、人在做事的时候其实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2.00分)A.智慧B.勇气C.文化D.德行13、儒家经典中,排在第一位的是?(2.00分)A.《大学》B.《周易》C.《诗经》D.《尚书》14、中国哲学注重的是哪种变化?(2.00分)A.质变B.量变C.突变D.易变15、在《中庸》里的“中”是什么意思?(2.00分)A.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B.时空关心C.中听,契合事理D.人的内心16、真正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到了初秋时期是哪一个国家?(2.00分)A.齐国B.鲁国C.秦国D.晋国17、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2.00分)A.甘谷县B.蓝田县C.嘉裕县D.雁门县18、我国古代管理学上道家的学说主张什么?(2.00分)A.人往高处走B.逆水行舟C.随波逐流D.人往低处走19、孟子关于“性善论”的理解是什么?(2.00分)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精神属性D.客观肉体20、春秋战国时期讲“法”的是哪位大家?(2.00分)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荀子21、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2.00分)A.政府的政策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C.读书的普及D.礼制的发展22、《经学理窟》的作者是?(2.00分)A.朱熹B.程颐C.商鞅D.张载23、“礼”的治理过程中谁是起到主导作用的?(2.00分)A.庶民B.大夫C.国君D.孺子24、君子最根本的道德底线是什么?(2.00分)A.信B.义C.仁D.智25、四书中,侧重于修身养性的是?(2.00分)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26、《仪礼》这本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历史文献,从而削弱了其使用意义?(2.00分) A.秦朝B.汉朝C.魏晋D.宋朝27、汉代尊君权的基本一个参考是什么?(2.00分) 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夹氏传》28、《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00分)A.伏羲B.西周C.尧舜D.东周29、治理天下的两个原则中除了顺应民心之外另一个是什么?(2.00分)A.顺应法律B.顺应哲学C.顺应传统D.顺应自然30、运用大量物象、神话故事等,不在于说理的诸子典籍是哪一部?(2.00分)A.《庄子》B.《道德经》C.《韩非子》D.《墨子》判断题(40分)1、“治国”在儒家文化里是指中国。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篇一: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2类《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考试答案(下)(100分)《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100分)一、单选(共4小题,总分:40分)1.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A.董卓b.曹操c.刘备D.孙权2.《菊与刀》的作者是以下哪位?A.赖斯b.伊藤宪一c.时殷弘D.本尼迪克特3.在世界三大兵书中,出自日本的是()A.《孙子兵法》b.《战争论》c.《五轮书》D.《菊与刀》4.中国大智慧包括外王和内圣两个层面,下列不属于外王层面的是()A.格物b.齐家c.治国D.平天下二、多选(共2小题,总分:20分)1.根据梅敬忠教授所讲,以下哪些属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旗帜”?A.以“挟天子以令诸候”为旗帜b.有“地利”,以经略江东为旗帜c.自封汉室之胄,以兴复汉室为旗帜D.谋“人和”,以“仁政德治”、“以人为本”为旗帜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三、判断(共4小题,总分:40分)1.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正确错误2.法国思想家德?托克维尔曾指出,有多少道德体系和政治体系经历了被发现、被忘却、被重新发现、被再次忘却、过了不久又被发现这一连续过程,而每一次被发现都给世界带来魄力和惊奇,好象它们是全新的,充满了智慧。
正确错误3.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在展示谋略文化中,特别推崇具有战略思维眼光的大谋略。
正确错误4.梅敬忠教授指出,诸葛亮的隆中决策,分析天下大事,提出据蜀、联吴、抗魏的大战略,奠定了蜀汉崛起的基础,意义非常深远。
正确错误篇二:《三国演义》1-50回练习及答案三国演义1-10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A.《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浅易文言小说,是以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考试题和答案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其他略。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4、《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5、《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6、《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答:层层烘托。
《三国演义》知识题库(有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题库《三国演义》知识一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曹操、周瑜。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11、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知识题库(有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题库(有答案)三国演义知识题库《三国演义》知识一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就是关羽,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他忠、义、勇、求、丽质的事情分别存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于军师诸葛亮,他未出来茅庐,便言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述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例如火烧赤壁、七生擒孟荣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脱司马懿、哀哉斩杀马谡等.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就是双股锏的刘备,并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并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下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填上人名,补齐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充分运用天时(2)(刘备)筹钱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踢(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浅门锁二乔”的句子写下的战役就是赤壁之战。
牵涉至的两个主要人物曹操、周瑜。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恳请诸葛亮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10、“勉从虎穴暂容身,认英雄怒Pocahontas人。
巧将闻雷来掩盖,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道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青梅煮酒111、融合《三国演义》,讲出诸葛亮与周瑜携手统一指挥的一场知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就是赤壁之战;再说出来诸葛亮哀哉斩杀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免费下载】国学智慧考试题目及答案

C.修齐
A.心斋
B.仁爱
D.治国
正确答案: A 、 13、“兴天下利,除天下之害”出自下面哪一部作品:() (2.00 分)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上)课程考试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
A.《尚书·五子之歌》
B.《荀子·王制》
C.《孟子·尽心下》
D.《孟子·公孙丑下》
2.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于()
A.《尚书·五子之歌》
B.《荀子·王制》
C.《孟子·尽心下》
D.《孟子·公孙丑下》
3.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于谁?
A.荀子
B.孔丘
C.庄子
D.孟子
4. “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刘备此话中的“其母”指的是谁的母亲?
A.徐庶
B.庞统
C.蒋干
D.诸葛亮
5. “君之诚款,乃如是耶!”这是孙权对下列哪位《三国演义》人物的评价?
A.诸葛亮
B.庞统
C.邓芝
D.鲁肃
6.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的
处世哲学?
A.刘备
B.关羽
C.袁术
D.曹操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对庞统比较自己与曹操的区别,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操以急,吾以宽”
B.“操以暴,吾以仁”
C.“操以谲,吾以忠”
D.“操以忠,吾以义”
2. 根据梅敬忠教授所讲,毛泽东主席看四大名著的态度是()
A.古籍新解
B.古为今用
C.批判不继承
D.批判利用
3.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义”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内涵。
正确
错误
2. 梅敬忠教授指出,关羽是《三国演义》着力塑造的千秋“忠义”完人的形象。
正确
错误
3. 《三国演义》是把曹操作为破坏正统、违反纲纪的乱世奸雄来描写的,所谓“乱臣贼子,名虽汉相,实为汉贼”。
正确
错误
4. 作家苏童指出,没有落后的文化传统,只有落后的文化传统继承者。
正确
错误
5. 梅敬忠教授指出,“仁政德治”的社会政治理想一以贯之,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
正确
错误
6. 梅敬忠教授指出,刘备形象是个难得的能够体现仁政德治政治理念的受到老百姓广泛认同的一面旗帜。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