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汇报成果:1、三国演义的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你知道吗?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4、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3、来自三国的故事很多,你知道吗?请讲述其中的一个。

4、“三十六计”你知道吗?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计策,请例举几个出来。

5、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X穿针_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曹X败走华荣道_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险为夷、有惊无险关羽走麦城_兵必败、最后一着徐庶进曹营_言不发、身在曹XX在汉刘备摔孩子_仁假义6、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三、畅谈感受1、谈谈读书的意义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1)提倡多读好书(2)读书得讲究方法(3)在读书时,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四、以三国演义主题歌作结。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看三国识英雄——《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阅读《三国演义》的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注意读书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1.《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小故事。

2.课件。

3.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4.阅读积累卡。

教学过程:一、猜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听故事,猜书名。

2.简介《三国演义》。

3.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你会先做什么?4.引出课题:走进三国识英雄二、品味诸葛亮的人物特点,获阅读方法。

1.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2.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的确,诸葛亮作为三国的核心人物,必定早已深入人心。

小说中还这样写到:诸葛亮执掌刘备的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从电视屏幕上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气度不凡。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至今,虽已经历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传颂,几乎是中国人民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4.读《空城计》,了解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5.了解有关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读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小结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通过已学方法,体会其他人物特点。

1.运用刚才小结的方法,品读故事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指导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指导精品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课外阅读量比较大。本班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能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因为之前接触过《三国演义》连环画,所以对《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对里面的人物也比较感兴趣。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章回体白话小说,对于里面的一些词语、句子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需要长期阅读积累,同时对于人物性格把握也不是很准确,需要深入抓住关键词的方式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感受人物魅力。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了解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及魏、蜀、吴三个政治、外交、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欣赏书中众多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
2、了解《三国演义》在文学上的艺术成就: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二、重点研读,品析人物
(一)出示《三国演义》一至二十回主要情节
桃园三结义
曹操献刀、杀吕伯奢一家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董卓之死
三让徐州
1.介绍此章回中的历史背景。
董卓掌权后,国家制度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其中,他颁布的法律刑罚尤为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一切都取决于董卓个人的意志。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三国演义
学科
语文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领域
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教材
书名:《三国演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年9月1日第3版

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活动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

书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这故事里面蕴含着的治国修身的道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情节,分析人物个性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先自主研读,自己去分析,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评析。

不在乎学生的评价有多么准确、深邃,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积累一点品读名著的方法。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2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3能结合人物言行、典型事例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活动准备:熟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诗词等相关资料;积累故事,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评述。

指导重点: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也为了能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和体悟,师生共读是必不可少的。

一、共读“前言”和“目录”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认真阅读书扉页的前言,这必须养成习惯,“前言”所介绍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梗概或精华,阅读“前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的“前言”向我们介绍了这部历史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概括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

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小说所描绘和塑造的,也是大家所迫切期待阅读的。

“目录”是四十三个精彩故事的浓缩,浏览目录可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目录”还适合在读完故事内容之后再回过来品味。

二、共读整本著作在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同时,我也捧起这本“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虽说只是“青少版”的《三国》,内容、深度和语言都与原著有一定差距,但我丝毫不敢怠慢,我和学生一起认认真真地花时间阅读,这既是学生面前的一个榜样,也是为了能与学生共同畅谈三国故事,品味三国人物。

(一)、交给阅读方法阅读期间,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的习惯,读时要专心致志,必要时圈圈画画,做上简单的批注。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

走进三国教学目标:1 .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2 .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3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4 .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合作探究。

5 .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

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多媒体出字幕:走进三国)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会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 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关羽:(1)生说:刮骨疗毒(2)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师相机点评)(温酒斩华雄:出示原文,齐读)(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新河中心小学施义宝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4。

引导学生自主、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你们想不想好好地读一读《三国演义》呢?二、阅读欣赏:(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学对《三国》有所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3。

“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5.“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教师提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

刘备、关羽、张飞3.关羽4.周瑜5.貂禅6。

吕蒙)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1。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学会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评析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一、观看影片,导入课题。

1、《三国》演义中“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君主分别是谁?(出示三国地图)二、比比谁是“三国”小灵通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故事,猜猜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谁?2、课件出示相关故事,学生回答故事的主人翁。

3、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

出示课题:说三国品人物4、你还记得哪些人物,比一比谁记得的多。

三、重点人物品析(一)诸葛亮1、分词单个出示相关成语,猜猜他是谁?苟全性命欲擒故纵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了解诸葛亮的外貌特点(1)看图,说说诸葛亮的外貌(2)出示书中描绘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3、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

而后来的哪些事情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4、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分步出示《空城计》A、看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你觉得此时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B、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C、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D、读完了整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诸葛亮。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总理也曾教育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幻灯片)(同学上课前齐读)一、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观赏一组画面和一首歌曲。

(用多媒体放映《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做为观赏者,我们仿佛被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我们会发出由衷的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慨叹“走近三国”。

二、出示有关《三国演义》的评论介绍(幻灯片制作)(四名同学分别读四段内容)《三国演义》内容梗概:故事起自黄巾起义,最终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简单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斗的胜利之作。

塑造了一大批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才智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挽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亮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责备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予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学问冲浪师:我们先来个(出示课件“记忆小热身”)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

1、你来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活动背景:
《三国演义》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

书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这故事里面蕴含着的治国修身的道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情节,分析人物个性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先自主研读,自己去分析,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评析。

不在乎学生的评价有多么准确、深邃,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积累一点品读名著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2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3能结合人物言行、典型事例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活动准备:
熟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诗词等相关资料;积累故事,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评述。

指导重点: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也为了能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和体悟,师生共读是必不可少的。

一、共读“前言”和“目录”
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认真阅读书扉页的前言,这必须养成习惯,“前言”所介绍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梗概或精华,阅读“前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的“前言”向我们介绍了这部历史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概括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

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小说所描绘和塑造的,也是大家所迫切期待阅读的。

“目录”是四十三个精彩故事的浓缩,浏览目录可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目录”还适合在读完故事内容之后再回过来品味。

二、共读整本著作
在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同时,我也捧起这本“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虽说只是“青少版”的《三国》,内容、深度和语言都与原著有一定差距,但我丝毫不敢怠慢,我和学生一起认认真真地花时间阅读,这既是学生面前的一个榜样,也是为了能与学生共同畅谈三国故事,品味三国人物。

(一)、交给阅读方法
阅读期间,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的习惯,读时要专心致志,必要时圈圈画画,做上简单的批注。

当读完某个故事,可把它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同学朋友听,也欢迎讲给老师听,大家共同分享阅读成果。

(二)、展示阅读成果
大约四周之后,班上进行一次《三国演义》故事会,并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共品人物形象
要求学生必须再读《三国演义》,告诉他们读一本好书最要不得的便是“囫囵吞枣”,我们细细地读,哪怕一个地名,一个人物名称都要读到、记住。

至于小说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读得仔细,而且需要我们边阅读边思考,好好品悟。

活动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也有一段时间了,是吗?(是)那金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了。

出问题:(多媒体逐一播放题目,学生快速抢答,答对者奖一书签。


(1)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
(2)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
(3)“宁叫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
(4)《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5)“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6)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
(8)“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
(9)“三足鼎立”指哪三个国家三分天下?
(10)诸葛亮病死何地?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了解到的知识还真不少!
二、“猜猜看”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猜猜看!请你们根据我的描述猜猜这个任务是谁,怎么样?(好)
师:他是蜀国的开国皇帝,少年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

生:(齐喊)刘备。

师:对!他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谁出山辅助?
生:诸葛亮。

师:他又是在谁的帮助下占领荆州,不久又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

生:诸葛亮。

过渡:看来大家和书中的人物达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谈话栏目的第一个板块,就是“心心相印”。

(课件出示)
2、教师从几个书友队中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三国演义》中一些人物形象的文字描述,由相关书友队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1)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

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

(诸葛亮)
(2)他手持青龙偃月刀随刘备东征西讨,平生最重义,后被民间看作忠义的象征,亦称“武圣”、“关二爷”。

他在桃园三结义中排行第二。

(关羽)(3)关羽死后,他悲痛万分,每日饮酒鞭打部下,遂被属下趁睡觉时杀害。

曹操平定荆州,他引二十余骑,立马于长阪桥,吓退曹军数十里。

(张飞)(4)赤壁大战之后,下南郡与曹仁相持,中箭负伤,与诸葛亮较计赛谋,定下假涂灭虢等计策,最后终于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5)他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他。

(诸葛亮)
(6)他用10多万大军南征,先取荆州,迫荆州牧刘表(8月病死)子刘琮归附。

与孙权、刘备联军隔长江对峙。

后因北军远道奔袭,不服水土,不习水战,疾疫流行,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仓皇逃回北方。

(曹操)
师:看来我们确实和书中的人物“心心相印”了。

三、“心心相印”(人物篇)
罗贯中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上千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我们感兴趣的也就是刚才我们所猜的那些人物了,在那些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四、“真情告白”(感悟篇)
1、课外我们也读了《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几篇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进入又一个环节:“真情告白”(课件出示)谈一谈,你读了有关诸葛亮的这几个故事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
2、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3、学生把对诸葛亮的认识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五、“精彩回放”(朗诵篇)
1、大家的感悟是非常多的。

我想每一个人还沉浸在《三国演义》为我们营造的诸葛亮鲜活的形象中。

在这几个故事中,很多地方描写诸葛亮都非常细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请你你选择一个故事划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然后去读一读,待会再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六、“推而广之”(推介篇)
1、所有这些故事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很多很多的,那么我们班读书的格言就是——好书共享。

下面我想问大家,你觉得这本书可以向什么样的群体进行推荐呢?
2、下面我们来进行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谁来推荐?
课后反思:
和孩子们一起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已有好长时间了,所以上读书交流课学生非常高兴,这样首先积极性就很高。

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抢答的形式进入的,那是几乎全班同学都在举手,我震撼了。

因为有些问题课前我问老师,他们都不知道,可孩子们却……之后的几个环节紧扣人物诸葛亮进行交流,从战役到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倾听着,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真是太棒了。

通过这样的读书交流课,学生更爱看书了,也在盼着再一次上这样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