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基础教育如何顺应新高考改革

局长观点基础教肓如何顺应新高考改革唐厚睦高考对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极强的引导作用。
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实行“3+1+2”模式,既符合高 考改革的新趋势,又结合了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有 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是一个兼顾科学和现实的 方案。
基础教育该如何顺应新高考改革,笔者有以下 三点思考。
一、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等很多方面 都需要发生转变,以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
1. 学会选择课程高考模式的变化也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选课 走班等成为教学新常态。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不再简 单地以高考科目为指导,而要提供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 学科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会 学生解题技巧。
走班制的实施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和擅长的科目选择课程,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 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但相较于传统文理分科,走班教学对于教室、师资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需 要各地加强资源配置。
同时,走班制带来的繁杂的排 课问题,需要较完善的软硬件系统支持以有效规避人 工排课过程中的费时费力,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 需求。
2. 学会生涯规划“3+1+2”的模式要求学校思考开设生涯规划教 育课程,以帮助学生选定高考科目。
对于基础教育而 言,在中小学阶段探索生涯规划课程十分必要。
当前,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由于不同的定位和 取向,课程实施分散在不同的领域。
为提升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育人成效,有必要观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为生涯规划课程的重构或整合奠定基础。
一要唤起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各行 各业的兴趣,在综合探究中增进对本地自然和社会生 活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要帮助学生逐渐 深化对职业的认知,形成对未来发展的初步职业构 想,培养职业基本素养。
比如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 调查与体验”主题活动,让学生选择某个职业进行体 验,初步尝试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新高考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新高考下的教学设计思路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教学设计思路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分层教学。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
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学科融合的理念。
新高考不再单纯强调学科的独立性,而是鼓励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或课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地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分析交通流量、道路规划、交通工具的物理原理等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和系统思维。
情境教学也是新高考下教学设计的重要思路之一。
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在教授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概念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保护区,让他们亲身观察和感受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在教授历史学科中的“工业革命”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展示当时的工业产品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更深刻地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
此外,新高考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应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化学实验课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在信息技术课上,鼓励学生开发小程序、设计网页等,培养他们的编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高考理念下的教育改革

新高考理念下的教育改革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新高考理念的提出,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高考理念强调的是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高考模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而新高考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这种转变,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在新高考理念下,课程设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不再是简单的文理分科,而是采用了“3+1+2”或“3+3”等多种选科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高考科目。
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加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和学科组合。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不同学科组合的教学需求。
新高考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艺术素养、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表现也被纳入评价体系。
这就促使学校和家庭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
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然而,新高考理念下的教育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选科的复杂性可能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困惑和压力。
面对众多的学科组合,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需要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如何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如何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新高考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需要加大对师资培训、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障新高考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高考理念下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新高考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代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牵扯到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创新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教学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学科学习的重要阶段,而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能力。
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学科整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融合,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学科知识。
而跨学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因此,我们应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教学的发展。
三、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潜力。
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四、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质。
新高考制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高考制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新高考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高考考试制度,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
为了确保新高考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要求。
二、改革目标1. 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3. 引入新课程,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以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 优化现有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1. 调整课程设置,将现有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
2. 引入新课程,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等。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3. 优化现有课程,将课程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加实验、实践环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加强对文化传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4. 推行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积累学分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新高考制度下的课程改革要求。
四、预期效果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将更加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们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五、实施计划1. 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调整课程设置,编写新教材和教学资源。
4. 逐步实施新课程和优化现有课程。
5. 监测和评估改革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新高考对教学的影响

谈新高考对教学的影响一、广东10版新高考方案与07版高考的比较二、新高考方案给学校管理带来机遇和挑战1、广东10版新高考方案给学校发展带来机遇2、广东10版新高考方案给学校管理带来挑战三、利用新变化,促进新发展1、学校发展规划的重建文化建设2、对教学管理研究的要求师资建设和教学评价备考规划3、学生工作自2010起,广东省高考将实行高考新方案,届时,全省2008年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将接受这种叫做3+文综(或理综)或叫做“大文大理”的高考模式。
这种模式与以往模式有何区别,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学校、教师和考生、家长如何应对这种新模式,是这段时间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广东10版新高考方案与07版高考的比较不相同点:1、在科目设置上,不称3+X而称3+文综(或理综)。
其中,“3”所指的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外语等三个学科是相同的。
而文综、理综指的是大文大理分开考试,回复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科目设置。
这样的设置带来了什么问题?对社会的文化结构产生什么影响?学校教学应该如何应对?教学首先要从高考的性质上看。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以高校的招生为主,兼顾普通高中的教学。
高考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源为目标,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目标为依据,要建设一个制造型的国家和外向型的经济大省,需要的人才结构是多元的,也就是说,文理通融的基础性人才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选择。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无论如何,这种设置对于考生来说,本次高考改革是对广东近十年实行的3+X高考模式的一次大手术。
广东省现行的“3+X”高考方案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到今年已经实施了整整十年,中间,由于课程改革,2007年对原来的“3+X”高考方案做了调整,主要是改变了部分考试科目的结构和记分的方式,如综合科改为文理基础,数学科改为文理分考,标准分改原始分。
之所以说10方案是高考模式的一个大变化,这是因为此方案对高中教学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j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内容

j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指中国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创新的举措。
这些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国民。
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下是该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对教育课程的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改革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和结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学校管理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还注重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完善学校管理和服务机制。
改革试点学校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培养学校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特色发展,推行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教师培训与激励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改进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成长。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教育热情。
四、选课与高考改革针对学生太早专业化、过度应试化等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还进行了选课和高考改革。
改革将分科考试的方法引入中学,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
同时,改革还优化了高考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多方面表现,提高高考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五、学制改革与九年义务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还进行了学制改革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完善。
学制改革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学习年限,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同时,还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和民主参与,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形成共识,形成了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新高考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新高考对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着千万学子的未来发展,也对整个教育模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新高考模式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限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在过去,学生往往在高二时就被明确划分到文科或理科,课程选择相对固定。
而新高考则提供了多种选科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在物理、历史中必选一科,然后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科。
这种改革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
新高考对教学组织形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由于学生的选科组合多样,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难以满足需求,走班制应运而生。
走班制意味着学生不再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而是根据所选课程到不同的教室上课。
这就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师资调配、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需要更加精细地规划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
同时,教师也需要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选科组合学生的教学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一个新的考验。
新高考还推动了高中课程体系的重构。
为了适应新的选科模式,学校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物理学科,可以开设物理实验探究、物理学前沿等选修课程;对于历史学科,可以开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选修课程。
此外,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地理与生物的交叉研究”“政治与历史的关联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评价体系方面,新高考带来了更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也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涵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论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科目能报考的专业统计(本科)
选科要求 不限 历史 思想政治 地理 物理 化学 对历史有要求 对思想政治有要求 对地理有要求 对物理有要求 对化学有要求 可报学校专业数 10591 922 650 904 11212 5063 2933 占比 44.03% 3.83% 2.70% 3.76% 46.61% 21.05% 12.19%
程同森:让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大班额比例分别降至 24.79%、23.04%、26.57%,分别较2014学年下降 13.44、20.92、48.27个百分点
2014年
2017年
小学大班额
初中大班额
高中大班额
解决高中学校大班额问题 高中改革发展的试点项目 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 绩效工资改革试点 特色高中和课程基建设 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联合育人 数字化学校建设 ……
23234
96.60%
山东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模式
考试类型 科目 统一招生 夏季高考 自主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 统一招生 春季高考 单独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 招生层次 本科为主 部分专科 本科 本科 专科为主 部分本科 专科 专科 考试方式+成绩组成 全国统考+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全国统考+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学校考核 全国统考+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学校考核+综合素质评价 全省文化素质测试+专业技能测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考核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学校考核ꢈ 15980 14364 23308 22342 16024 23175 22182 15986
占比
92.07% 66.44% 59.72% 96.91% 92.89% 66.63% 96.36% 92.23% 66.47%
历史、化学、生物
16199
67.35%
物理、化学、生物
问题二:本文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 活 动 一 : 默 读 课
活动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关语句即为合格。 活动二:各抒己见——本文的主人公是“狼”, 探究。有理有据、
现代名师课堂上最经典的六句话
(提炼者:崔成林)
1、你(组)自己的思路是什么?理由是……
2、你(组)是怎样想出这一答案(方法)的?
四季社区家委会带孩子们参观家乡新修缮的将军墓
重新认识校外教育
推动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 专与普通高中通过合作开发 课程、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 源、协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启动实施高等学校与普通高 中联合育人计划。 探索高中学校、高职和企业 联合实施“2+1”人才培养模 式。
嵌入量规评价
2、建立健全校长选聘机制
1. 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 2. 科学确定校长职级 3.校长聘期内进行学年度考核和届满考核 4.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制度
3、建立校长职级薪酬制度
1.根据校长职级确定绩效工资标准。 2.基础性绩效工资一般不低于绩效工资总 额的50%,按月发放; 3.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校 长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教 师
政府
学 生
学校
社区 家庭
学校教育行为主体利益关系示意图
学校管 理架构
扁平化 科层制 分布式 专业化
学校管 理机制
单一行 政管理
多元合 作治理
学生管理
行政班 管理
行政班 教学班 社团
2016年,山东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全国排第11位。全省中小学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8.4万
元,公务员平年平均收入为7.65万元,从全省层面看,教师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收入水平。 部分县(市、区)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作收入水平。
山东省各市2017年招聘教师的情况
加快落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比例政策
3、你(组)和他的答案相同吗?如果相同,请说说他的思路;如
果不同,请说说你的想法。
4、谁有补充?谁能纠正?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
5、谁有不同的思路?谁还有新的解答方案? 6、这种方法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假如从……思考行不行呢?
2016年11月19日,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在商河县弘德中学举行“走进乡村,温暖泉 城,爱心助读”活动
12098 22222 16065 14210 22077 15946 14321 23358 22354
占比
50.30% 92.40% 66.80% 59.08% 91.79% 66.30% 59.54% 97.12% 92.94%
组合名称
政治、地理、物理 政治、地理、化学 政治、地理、生物 政治、物理、化学 政治、物理、生物 政治、化学、生物 地理、物理、化学 地理、物理、生物 地理、化学、生物
嵌入式量规评价,是和学习同时发生的评价,将评价融合到教 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的载体。
能力评价 自评、互评、师 评、家评的桥梁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学业纸
问题、
活动、 评价 三位 一体 进行 设计
泰安市实验学校 张英豪
评价引导学习活动,提 高成果产出质量和活动效益
4、建立校长任期交流制度
1.校长每届任期3—5年,在同一校任职原 则上不超过两届任期。 2.特别优秀的特级校长,经批准后可按照 规定延长退休年龄。 3.按有关规定可交流任职
同时,还对教师的管理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二)尊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规律
很多之前在美国、意大利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进行的 研究就已经发现,睡眠质量和学习有显著的正相关。
存在主要问题:
请看潍坊 市高新区 钢城小学 的服装中 的数学是 怎么上的?
(二)从教知识到教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策略分类
教师作为帮助者(归纳传授,掌控学生的 0﹒19 学习)效应量
教师作为激励者(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0﹒72 反馈,元认知,教师明确)
泰安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狼》学业纸片段 问题与活动 (主人公:……) 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还是“人”? 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 ,因为:…… 指导与评价 文后能找到文中相 活动二:争辩、 表达清晰即为合格, 精彩发言者优秀。
二、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考试方式改革 • 分类考试(本科与专科)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等级考) •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二是录取方式改革
• 两依据一参考 • 综合评价招生
• 专业+学校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 • 一档多投
• 录取批次改革
•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 规范高校自主招生 • 规范加分项目
• 提前批招生改革
考试 招生 管理改革 四个突破——
最全面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最系统
最深刻
最困难
利益诉求极其多样—— 社会关注公平 基础教育关注育人 高等学校关注选才 考试招生机构关注简便安全
唯分数论 一考定终身 文理分科 给学生与高校自主权
性质
生物
对生物有要求
注:高校发布专业总数为24056,北大生物和清华生物算2个专业
不同科目组合能报考的专业统计(本科)
组合名称
历史、政治、地理 历史、政治、物理 历史、政治、化学 历史、政治、生物 历史、地理、物理 历史、地理、化学 历史、地理、生物 历史、物理、化学 历史、物理、生物
可报考的本科 专业数
功能
考试内容
合格 标准参照考试 高中毕业、春季 考 (保障共同基础) 高职高专招生
必修
1.考试范围(所有学科); 2. 合格标准;3.多 特点 次考试;4.合格考成绩不分等5.取消考试大纲
性质
功能
考试内容
常模参照考试 本科高校招生的 必修+选修 等级考 (突出差异性 依据 学习) 1.只考一次;2.合格考是等级考的前提;3.合 格考与等级考完全分开;4.独立试卷;5.等 特点 级考科目的分值;6.考试时间的安排;7.等 级考分数当年有效
(刘艳美教学案例)
潍坊一中的语文学科分项评价
潍坊一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数据分析发现,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在不 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品德行为发展,其中同伴关系对高 中生品德行为的影响最大,学生的同伴关系每提升一个 水平,学校中学生品德行为指数相应提高17.7。高中阶 段加强学生团队建设非常重要。
假定你是李华,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汉语,请你写封邮件告知下次 上课的计划,内容包括:1.时间和地点;2.内容:学习唐诗;3.课前准备:简 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照理说,对于学过10年英语的高三毕业生来说,写一篇与
生活内容相关的百字作文不是难事,但实际结果大相径庭。 学生的书面表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25分的作文,基 本每年平均分都在14分左右。
2016年,山东省发文提高了中小学中高级设置比例,普遍反映中小学教师中高级岗位 设岗比例低,大部分市的设岗比例还没用落实,有的甚至没有达到提高前的标准。严重
影响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三)不要忘了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初衷
1、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
1.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 2.校长职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每级设若干档次。 3.积极探索其他管理人员的中小学职级管 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