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

合集下载

BBC 外国新闻史

BBC 外国新闻史

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

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

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

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尤为重要的是,催生了廉价报纸的出现。

曾格案是指1733年德裔美国人曾格创办的《纽约周刊》上发表的文章,抨击了省政府管理者的政策,一年后,曾格因此被指控“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并于11月被逮捕,最后法庭开审,陪审团宣判他无罪。

该案件是北美殖民地时期有关法律和出版自由的著名案例,是殖民地人民夺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标志着美洲殖民地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要胜利,对此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影响深远。

这个案件被称为北美殖民地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个里程碑,确立了新闻自由的原则。

爱德华·莫罗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广播电视活动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痕迹;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现在请听》极受欢迎。

莫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

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报道。

曾格案: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

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

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外国新闻事业史 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事业史 名词解释

1. 《每日记闻》:是公告式的官方报纸。

公元前59年,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

用尖笔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记闻》。

凯撒创制《每日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公布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6世纪,屋大维恢复《每日记闻》,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政事,宗教祭祀,战事消息等,一直到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每日记闻》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有学者认为,《每日记闻》事关罗马的兴衰存亡。

2.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

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

3.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

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

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4. 特许出版制度:封建时代各国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办法是由政府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人以独占经营报纸的专利权;只要他服从政府,就可以从这种垄断事业中获利。

5. 知识税:1712年5月,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版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限制报业,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6. 谷登堡(约14世纪90年代——1468年):德国美因茨的工匠。

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英国廉价报纸《每日电讯报》的成功之道

英国廉价报纸《每日电讯报》的成功之道

英国廉价报纸《每日电讯报》的成功之道《每日电讯报》:英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

《每日》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也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

创办于1855年。

初期并无特色。

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

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

注意社会新闻。

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

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

劳森被尊为“报业之父”。

二战前反对绥靖政策,使它声誉日隆。

二战后,成为“高级报纸”。

表现为重视国际报道,以严肃性新闻和人情味新闻相结合为方针。

读者以中产阶级为主。

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出现了一些面向平民大众的通俗而廉价的报刊。

它们是工业革命后顺应社会需要的产物。

这些周报多数是非政治性的。

例如,1801年在伦敦出版的《每周快讯》,自称办报宗旨为“教育和娱乐兼顾”,它广泛采集和报道体育新闻、法院新闻、社会新闻,很受读者欢迎,报价明显低于一般报纸。

当时也有少量廉价的政治性周报。

例如1802年威廉·科贝特在伦敦创办《政治记事周报》,鼓吹政治改革,反对印花税政策,批评政府的腐败行为。

1816年他增办《政治记事周报》大众版,报价为二便士,此举十分成功,报纸很快销遍全国,发行量达4万份,使得统治者大为不安。

1819年政府强制规定报刊售价不得低于六便士,该报大众版才被迫停刊。

由于“知识税”的重压,上述廉价报刊处境艰难。

但是它们在社会需要的支持下,仍在顽强生长,至三四十年代,一方面不贴印花的逃税报刊已达百种以上。

它们名目繁多,有的政治色彩较浓,抨击时政,议论改革;有的政治色彩较淡,侧重于社会新闻、法院新闻、体育新闻以及各种趣味性、娱乐性材料。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中下层普通百姓为对象,适应这些读者的信息需要和阅读水平,售价为一二便士。

另一方面,也有些纳税报刊,仍在努力开拓平民市场,例如,1842年的《劳埃德图画星期报》(后改名为《劳埃德新闻周刊》)、1843年的《世界新闻》,都是以平民大众为对象的星期日报。

英国书报检查制度 -回复

英国书报检查制度 -回复

英国书报检查制度-回复英国书报检查制度是指英国政府对出版物进行审查的一套体系。

这一制度起源于英国历史悠久的出版业和一系列出版物的争议引发的社会动荡。

这篇文章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问题,介绍其历史、背景、目的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历史。

这一制度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英国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异端”书刊的出版和传播,引发了宗教、政治和社会动荡。

为了维护国家的宗教和政治稳定,政府开始于1586年实施出版物的审查制度。

然而,这一制度往往被滥用,政府用其来镇压政治异议和限制言论自由。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演变成一个官方机构,即“书报检查员局”(Stationers' Company)。

该机构获得了事实上的垄断权力,负责发放印刷和出版的特许状。

这意味着只有获得特许状的印刷商和出版商才能合法地出版书报。

这引发了出版业内的争议,许多人对这一制度的独裁性和寡头垄断感到愤慨。

接下来,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目的。

从历史上来看,这一制度最初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宗教和政治稳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转变为对言论自由的限制。

出版物的审查范围不再局限于政治和宗教内容,而扩展到了其他社会问题。

政府试图通过控制出版物来塑造公众舆论,限制政治异议和维持社会秩序。

最后,我们需要讨论的是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影响。

首先,这一制度对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造成了严重的限制。

它剥夺了人们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并阻碍了社会对重要问题的真实了解。

其次,这一制度限制了出版业的竞争和创新,导致出版物的质量和内容缺乏多样化。

最后,英国书报检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英国作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的形象,引发了国内外对英国政府对言论自由的批评。

总结起来,英国书报检查制度是一个具有复杂历史和深远影响的体系。

尽管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宗教和政治稳定,但它限制了言论自由、创新和多样化。

外国新闻史 英国部分重点

外国新闻史 英国部分重点

一、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报纸发展背景:1、空前强大、专制的王权存在;2、君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3、超经济的社会强力控制行为(一)、印刷术的传入——威廉·卡克斯顿1)1476年在伦敦开办英国第一家印刷所,“英国印刷术的先驱”;2)1480年发行传单宗教书作广告,被称为是“英国广告的创始人”;3)1481年出版第一本图解的英文百科全书《世界镜鉴》,从法文和拉丁文翻译而来。

(二)、印刷新闻书的诞生1)“英国第一位报人”巴特:1605年,开始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1624年创办《每周新闻续编》,连续出版23期以上,标志着英国报业的又一进步;1641年参加第一家报道国会新闻的《国会新闻》的编辑工作。

2)1621年,出版商尼古拉斯·波恩和马斯·埃克斯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英语news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开来。

(三)、封建王朝的出版管制1)亨利八世是第一个下令管制出版业的英国国王。

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须经事先许可方能出版。

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1557年,玛丽女王成立。

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能从事印刷出版。

3)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

颁布“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

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0年,在54年间成为英国出版自由最大的桎梏。

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纸发展(一)、革命爆发初期(1640—1649)1)1641年,“星法院”条令正式被取消,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2)1643年,恢复特许制度,并规定国会有管理出版的最高权力。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管制措施主要有:1、恢复特许制度;2、成立出版监察委员会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3、所有印刷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

3)这一时期出现的另类对立报刊:(新时代与皇室之间的斗争在新闻战线上的反映)✧国会派报刊(多数):1641年《国会纪闻》汤姆斯,第一家专门报道国会新闻的周刊。

英国印花税

英国印花税

解读知识税对英国报业的影响——看政权对新闻出版业的经济控制手段内容摘要1712年8月,英国政府根据《印花税法》对报纸开征印花税。

此后,还对报纸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三税合称“知识税”。

苛刻的税法给当时的报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佐以津贴制度,控制了大部分报纸的言论权。

知识税从1712年开征到19世纪中叶逐渐废除,历时将近一个世纪中,在此期间,英国报业裹足不前。

由此看出政府政策对新闻出版业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政权控制新闻出版业的经济手段,并简略阐述出版自由的思想。

关键词“知识税”“对出版业的经济控制”“出版自由”知识税是一种统称,是指从经济上控制报刊自由言论的手段。

政府对报刊征收包括保证金、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附刊税等各种税。

系统的知识税体系始于英国,自1712年至1861年,知识税作为经济杠杆和一种对报刊的间接行政控制,遏制着英国报业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手段,政府打压了大批具有先进政治思想、自由新闻理念的报纸,可以说是以暴力强制的手段压制了报刊的发展,从而有效控制了社会舆论。

一、高税额对出版社数量的控制英国国会通过的印花税法案规定的税率是:每半页或小于半页征印花税半便士,半页以上、不超过1页征1便士,1-6页的征2先令,6页以上书册免征。

从1712年到1815年,报纸的税负增加了7倍之多,1815年时一份报纸要纳税4便士。

i一方面这一法案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知识税额提升办报成本,使许多报刊无法在这样的高成本下生存。

首先,这在根源上解决了对一些杂乱小报无法控制的问题。

也解决了带有个人激进思想在市民中传播的问题。

这在我国新闻史上同样也有类似体现,在辛亥革命后颁布的《大清报律》共45条。

如第一条:“凡开设报馆发行报纸者,应开具左列各款,于发行20日以前,呈由该管地方官衙门申报本省督抚,咨民政部存案:一、名称,二、体例,三、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之姓名、履历及住址。

第二条:“凡充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者,须具备左列要件:一、年满二十岁以上之本国人,二、无精神病者,三、未经处监禁以上之刑名者。

英国书报检查制度 -回复

英国书报检查制度 -回复

英国书报检查制度-回复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其对言论自由和媒体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100字)英国书报检查制度是指对出版物进行审查的制度,旨在控制出版物的内容,以保护公众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本文将详细探讨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其对言论自由和媒体发展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200字)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初期,当时由于宗教改革的冲击,政府担心异端邪说的传播,因此推出了首个审查机构——国教会的“御用文人”。

其后,查禁令等措施相继出台,对于亵渎圣物等内容进行严厉打击。

17世纪英国内战结束后,官方的审查制度陆续取消,但政府对于不良内容的担忧并没有消失。

随着新闻业的兴起,英国政府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控制媒体。

1702年,国家设立了一个审查机构,负责审查“非法出版物”。

这标志着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制度的演变(400字)在18至19世纪,英国书报检查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1799年,英国通过了首部出版法,其目的是规范报刊业,限制政治出版物的发行。

此后,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进一步加强对出版物内容的审查。

例如,1819年通过的“真理与和平法案”规定,对于拥有可煽动性的言论以及传播不实信息的出版物进行严厉打击。

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社会主义、激进主义、妇女普选等激进思想的高涨。

为了遏制这种思潮的传播,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出版物的审查,并对代表这些观点的出版物进行扣押和销毁。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言论自由的追求,英国书报检查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英国政府开始放宽对出版物的审查,逐步放松对报纸、杂志和书籍的审核标准。

1979年,英国通过了《言论自由法》,明确保护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同时废除了对出版物的审查制度。

四、言论自由和媒体发展(500字)英国书报检查制度对于言论自由和媒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一制度的存在初衷是保护公众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保持社会的稳定。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2.自由主义3.新闻事业4.新闻体制二、简答题1.简述集权主义传播事业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2.简要阐明集权主义新闻传播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封建时期的英、法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3.《公报》4.《信使报》5.《学者报》6.黎塞留7.皇家出版法庭二、简答题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2.评析英国封建时期的印刷行业特许独占制度。

三、论述题1.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2.试分析英国都铎时期特许垄断出版管理体系的观念、特征、功能与历史影响。

第二章贵族分封制传播事业体系德意志封建时期的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手抄新闻(新闻信)2.古登堡3.《法兰克福新闻》周报二、论述题1.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

2.为什么说近代德意志新闻传播体系能够成为人们分析新闻事业形成机制的一个“历史标本”?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北美十三州传播事业史(1607-1765)【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2.《波士顿新闻信札》3.《新英格兰报》4.曾格案件二、简答题1.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贡献是什么?2.曾格案件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评析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2.试评析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第二编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17世纪中叶——20世纪末叶)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米尔顿2.托马斯·杰斐逊3.约翰·密尔4.《论出版自由》5.《论自由》二、论述题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贯穿着怎样的基本矛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大致轨迹怎样?2.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米尔顿和杰斐逊分别为此作出了什么贡献?应该给予怎样的历史评价?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英国资本主义传播事业新体系的确立历史(1640-1861)【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2.“知识税”3.《福克斯诽谤法案》4.“朱尼尤斯信件案”5.秘密津贴制度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评价英国新闻史上的“知识税”的产生背景、作用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从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看知识税的废除摘要:本文结合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废除前后英国的报业结构, 通过对国内外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框架中基本缺席的激进主义报业的报道内容, 经济运行方式,社会影响,政府压制等几方面, 阐明了废除知识税所带来的报刊商业化冲击对激进主义报业所形成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为认识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角。

关键词:报业史知识税激进主义报业Abstra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s structure in the 19th cent ury Britai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adical press, its’ conten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impact and the stifling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 nt to suppress it, the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full map to understand The Repeal of Press Taxation in press history.Key words: Press History; Taxes on Knowledge; Radical Newspapers一直以来,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的废除都被认为是报刊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一大胜利,然而,这一结论却忽略了一度在英国影响广泛的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起伏。

那么, 废除知识税是否真的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报业自由? 本文试图立足于英国报业结构的宏观视野,通过对激进主义报业的生存环境、运营方式、社会影响、以及废除知识税对其造成的冲击和毁灭性打击等几方面的分析,阐明废除知识税不仅带来了自由主义报业史所盛赞的言论出版自由,同时也促使了报刊的进一步商业化,使市场力量在报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解读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角。

自由主义框架下报业史对废除知识税的解读一个世纪以来,英国主流的报业史书写是以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为框架,以主流的商业大报为研究对象。

在这种书写框架下,报业史也被描述成为报业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与政府之间的长期抗争史。

自由主义报业史学家们认为:十七到十八世纪,报业的产生与发展为当时私人化、贵族化的政治注入了理性的光辉;在1693年,国会曾一度废除了压制出版业的出版法案,报业的发展也随之活跃起来,报纸的数量激增,发行量上涨,并扩大了对公共事务的报道。

而发行量的扩大和对公共事务报道篇幅的增长相应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横向的,除伦敦外,很多边远省份民众被囊括进来;纵向的,底层民众通过阅读报纸也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中来。

而1771年,政府允许报纸报道国会事务之后,报业本身就成为了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的主要力量。

在自由主义框架下,政府被描述成为在报业力量的影响下愈趋开放与值得信赖。

1 简言之,报业发展促进了西方社会民主化进程,报业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摆脱了政府的控制,于十九世纪中叶获得了自由。

而1855年知识税的废除则成为这一系列斗争中里程碑性的事件。

自由主义报业史学家们普遍认同的是,报刊税的废除使报刊数目大幅增长,并最终使报业摆脱了政府的控制,在自由市场中参与竞争,更好的承担了“第四权力”的角色。

2 废除知识税被认为是报刊业争取自由的一大胜利,这种观点一直以来都得到了我国新闻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

他们的着述也大多引用英国自由主义报业史着来支持这一观点,如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版的《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就废除知识税的相关阐述就引用了自由主义报业史学家哈罗德•赫德所着的《英国新闻业史》一书中布尔法-里顿爵士(Lo rd Bulwer-Lytten)倡导废除报刊税的言论。

里顿说:“应当废除知识税,印刷者和出版物能够比监狱和刽子手更好地为一个自由国家的和平与荣誉服务。

廉价的知识比经费巨大的惩罚制度是更好的政治工具”。

3 同样,在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描述: “知识税的废除,使英国报业卸下了承负了一个多世纪的沉重的经济包袱,而活力倍增。

其结果是催生了多种廉价报纸,英国报刊由此进入了‘降价时期’”。

4 然而,这种对新闻史,特别是对报史书写的简单化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媒介史研究者的批判。

宙徳•雷蒙徳(Joad Raymond)在其所着的《报纸的发明》一书中就指出了这种对报业发展的线性描述所包含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即“新闻信息获取量的不断增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新闻检查制度的废除是政治自由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由于报业的推动,旧的落后的政治体制不断向现代民主制体制发展……事实上, 报业的发展应该是‘之’字型路线”。

5 英国媒介史学家埃舍•布瑞格斯(Asa Briggs)和历史学家彼得•伯克(Peter Bur ke)也认为这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的表述是新闻媒介史书写中存在的“两种危险”之一。

他们在合着的《媒介社会史:从古登堡到英特网》一书中声明:“媒介史的发展应该是曲折前进的”,7 “媒介史的书写应力图避免两种危险(two dangers),即简单断言新闻媒介的发展使社会趋向于不断进步或是使社会趋向于越来越腐化堕落”。

6 而前者,即自由主义理论框架下对报业发展的描述,无论是在西方媒介史书写中还是在中国的英国新闻史研究中都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以自由主义报业理论书写的报业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1853年至1861年知识税的废除所引发的英国报业结构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激进主义报业形成的致命的打击。

近年来,以詹姆斯•卡瑞为代表的一批英国媒介史学家开始对传统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框架下废除知识税的解读提出质疑。

詹姆斯•卡瑞在他颇负盛名的着述《不负责任的权利:英国报业,广电与新媒体》中指出:传统报业史书写突出主流商业大报,忽略激进主义报业的发展,“只有在这种选择性的视野下,传统的关于报业自由发展的观点才显得真实可信”。

8 换言之,如果将激进主义报业兴衰纳入整个英国新闻史的研究视野,传统的自由主义报业史对废除知识税的解读将面临挑战。

任何社会现象都必须在一定的“场”,即它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中,才能存在和表现出来。

9 因此,下文将对激进主义报业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其经济结构、阅读方式与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来进一步审视传统自由主义报业理论对废除知识税解读的不足之处。

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十八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从传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进入了工业化大发展的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失业和社会灾难也相伴而来,面对“大批的求业者、最低的工资、女工和童工、过长的劳动时间、社会联系的丧失、生病、工伤、养老保障的缺少”,10 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一切使政府在人们心中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同时也为激进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土壤。

相继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不但为英国带来了革命的激进主义观念,而且也显示了印刷品通过表达对政治事务的观点而发动民众的能力。

美国独立战争中,托马斯•潘恩发起了“大众煽动式新闻”,他倡导印刷品应当是公众可以获得的、能够信赖的传播媒介,而绝非政府用来操纵记者和印刷商的工具,这一理念无疑成为所有十九世纪英国激进主义报业家创办报刊的目的。

11 然而,此时的英国报纸主要以读者的阶级所属划分,占主流地位的仍是《泰晤士报》、《曼彻斯特导报》、《利兹信史报》等商业报纸。

出于商业运作的考虑,这些报纸仅仅代表正在发展壮大中的、受过良好教育并具有较强购买能力的中产阶级的利益。

12 工人阶级的利益与政治主张在这些主流报纸上得不到体现。

随着工人阶级阶级意识逐渐觉醒,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创办以发动政治运动,****现有体制为目的的激进主义报业成为历史必然。

正如英国文化学研究的创始者威廉姆斯所说的那样:“十九世纪的英国蕴育了一种全新的、以新的社会阶层为基础的‘政治运动新闻业’(Campaigning political journalism 13 )14”――激进主义报业。

这些报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产阶级右翼激进派的影响,他们力图在政治压力下,通过创办报纸来争取个体自由。

由于要逃避报刊税和政府的压制,激进主义新闻业也被从业者们称为:游击式新闻。

这些报纸多以周报形式出现,既不依赖政府津贴也不依靠刊登广告来维持生存,他们从工会组织取得财政支持,以低成本投入和限制发行量为主要经营方式。

15应当说激进主义报业选择这种经营方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激进主义报刊业主们反对主流报刊的商业运作方式,他们认为那样会妨碍民主辩论机制。

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他们激进的政治观念决定了他们不可以也不可能依靠政府的津贴生存。

激进主义报刊《观察家》的创办者利•亨特(Leigh Hunts)就曾指出:“以前的定期出版物,均由政客操纵,他们利用报纸发表自己的政治观念,攫取政治声誉;而现今的报纸只为盈利赚钱……”。

16 对于亨特来说,创办自己的报纸就是为了与这种现状抗争。

因此,早期的激进主义报业是拒绝刊登广告的,他们主要以逃避知识税以降低报纸售价和尽量减少投资来保证报刊运营。

不缴知识税可以使报纸的售价仅仅相当于主流大报一半甚至更少,从而保证了低收入的工人阶层能够支付起低廉的报价,而减少投资则大大削弱了激进主义报业创办时期的经济压力。

事实上,一份激进主义报业的投资的确很少,他们不使用蒸气机印刷,而是依靠手工生产,而这种手工印刷机在当时只需十英镑。

相当一部分激进报业的生产是以小时计费的形式租用印刷机,以计件工资的形式付给印刷工人工钱,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此外,由于激进主义报刊的新闻不以时效性取胜,注重发表政治观点,其稿件多来自于读者层的自愿供稿,这就使他们免去了雇用专职记者的投资。

而每张报纸的阅读量即传阅率很高,因此只需很小的发行量,就可以带来较大的影响力。

相应的,有限的发行量使投资进一步减少,使其低成本运营成为可能。

例如《伦敦快讯》在1836年9月17日报道说:“整个报纸的运营,其中包括编辑,报道,评论等等,每周的投入只需6英镑。

而《北极星报》,拥有其一整套的付费记者网络,在1841年时,每周的投入也只有9磅10便士。

”17 这样的经济运作方式使激进主义报业一直保有竞争力,但是自1836年知识税降至1便士时,这种竞争优势就开始逐渐丧失了。

经济上的独立使激进主义报业拥有了表达观点的自由。

这些报纸长期以来坚定地支持激进主义运动,致力于建立更加平等的社会体系,为被排挤在“正规”渠道外的社会阶层介绍政治,提供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的场所;他们致力于唤醒工人阶级进行有组织的斗争,以****现存资本主义体制;他们“在组织工人阶级争取更合理的社会地位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并对现存阶级关系与价值体系提出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