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总结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总结1. 翘大拇指,在中国表示很棒!在美国文化中表示“没问题”,在日本文化中代表“男人”“您的父亲”,“最高”;在韩国,还表示“首领”、“自己的父亲”、“部长”和“队长”;到了北美,法国、印度,在拦路搭车时可以使用这一手势;在尼日利亚,它又表示对远方亲人的问候。
一些国家还用这一手势指责对方“胡扯”,在阿拉伯文化中,却是侮辱性动作,类似于美国人伸中指。
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
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
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2、在中国,美国表示ok。
在日本和韩国表示钱。
在法国,这个手势被认为是0, 而在拉美一些国家如巴西表示下流动作。
在德国这个手势很粗鲁。
3、食指和中指交叉,在中国表示数字十。
在英语国家则表示“祈祷幸运”“祝好运”,在越南文化中表示下流动作。
4、V形手势。
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
如果掌心向内,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则是下流动作,也表示对权威的轻蔑。
5、用食指点别人。
这在欧美国家是很不礼貌的责骂人的动作。
6. 伸出食指。
在美国表示让对方稍等;在法国表示请求对方回答问题;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7. 食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中国表示“ 9 ”;在日本表示小偷,特别是那些专门在商店里偷窃的人及其偷窃行为;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则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及数量的多少。
8. 将手掌(palm )向上伸开,不停地伸出手指(finger )。
这个动作在英美国家是用来招呼人的,意即“ Come here. ”。
9. 伸出中指:这个手势在法国、美国、新加坡表示“被激怒”和“极度不愉快”;在墨西哥表示“不满”;在澳大利亚、美国、突尼斯表示“侮辱”;在法国还表示“下流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语用失误与差异分析

百家述评•212 1 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1.1 定义非语言行为是指在日常的交流活动中不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只是通过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手势或者身势语来想对方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
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沟通的过程中因失误导致沟通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2 分类1.2.1 体态语语用失误体态语和人们的语言一样,都可以传达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也会对同样的体态语有着不同的理解。
比如,英国人常常用耸肩来表示我没有办法,无能为力的意思,而中国人常常使用摇摇头或者摆摆手来表示这个意思。
美国人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摆成一个圈来表示好的,收到等意思,而日本人常常用这个动作表示钱。
因此有一些相同的体态语表示不同的含义,而还有一些不同的体态语表示着相同的意思。
比如,中国人常常在跺脚时表示的是生气、厌烦的意思,而美国人表示的是不耐烦的意思。
中国人常常盯着别人看时表示的是好奇、有些奇怪的意思,而美国人常常表示的是不礼貌的意思。
1.2.2 副语言的语用差异研究表示,副语言是指一切可以帮助沟通交流的辅助性的方式。
人们在沟通交流的时候有六成的语言是靠副语言来完成的。
在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表达的人错误或者不正确地表示副语言或者接受的人对于副语言的理解不正确而导致出现误会。
一种最常见的副语言是沉默。
中国人常常用沉默来表示对某事的认可、深思和顺从,而美国人想要表达沉默的时候,常常会带有着反对、厌恶、气愤的含义。
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双方进行协商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把沉默理解为不同的含义,导致双方对于协商的结果出现歧义。
1.2.3 客体语的语用差异客体语指的是人们的外貌、着装、饰品和味道等。
比如中国人常常认为大眼睛,双眼皮的人比较漂亮,而美国人常常认为单眼皮和高颧骨的人比较漂亮。
而中国人以白为美,认为一白遮百丑,因此,大部分中国人都会采取全方位的防晒措施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保持白皙的皮肤状态。
而欧美国家的人们则喜欢在沙滩或海边晒日光浴,他们追求的是古铜色和小麦色的皮肤的。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俄汉身势语比较辨析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俄汉身势语比较辨析【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是身势语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流工具在这个社会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身势语是游离在语言之外的一直交流类型,是在语言交际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交流系统。
身势语与交流者身处的环境、交流者的文化背景和个性特点息息相关。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国家的文化差异也较大,因此,不同国家的身势语也会有不同。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发达,各国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但是俄罗斯、中国的身势语受两国文化影响,很多时候无法用身势语进行交流。
本文从跨国不同文化的角度出发,观察俄、汉的交际现状,研究分析俄、汉身势语的不同点。
【关键词】俄汉身势语;差异性;跨文化交际一、身势语的内涵身势语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之一,在人类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伴随着我们的话语,将我们的话语进行直观性的演绎的工具,可以通过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来完成 [1]。
身势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发展的成果,可以表现出民族的不同情怀、呈现不同文化的光彩、勾勒民族多彩的生活情景,是同族内的交流工具。
所以要想通过身势语同俄罗斯进行顺利的交流,我们必须掌握俄语身势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二、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身势语有不同的种类:手势语、目光语、面部语、空间语和沉默语,它可以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变化、身体动作的行为、眼神等等与人进行交流,实现的方式多样化。
有研究表示:当人和人进行当面交流时,他们之间一半的信息传达都是通过身势语来完成的。
通过分析信息传达的方式来看,人们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量仅有百分之十,而有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是通过人们对对方眼神、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观察所得,这充分体现了身势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但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信仰、生活观念、意识形态等,各国语言都代表着本国的文化特色,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完全参透的。
所以,不同国家在进行文化交流时,承载着不同国家文化的身势语也就只有被进行文化剖析和研究后才能成为国家间顺利交流的工具。
肢体语言的跨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下的肢体表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索蕊摘要肢体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文化差异的的缘故,对肢体语言的误解可能会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倘若忽视这些,人们可能会造成一些令人不快的严重错误。
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你应该在对人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下结论之前,首先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提高对文化认知的程度,并通过研究了解肢体语言的差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得沟通显得更加通畅无阻。
所以在这里,决定写下这篇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差异文章。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引言通过一些对已有的文献综述的重新整理和概括,分析出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表达的差异,通过大量的数据文库的分析,从而能够清楚的知道如何应对此类现象.选题背景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通过让室友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共十份。
观察法:根据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从而获得资料.主要是通过观看一些视频或是影视作品,来增加对本方面的认知。
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导致新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前人已有的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些现状和思考。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摘要非言语犯罪行为具备独特的文化特征,相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犯罪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非常大,甚至所则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
日常生活中人们展开攀谈、沟通交流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除了手势。
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展开相处,起至着关键的促进作用,有时也可以替代语言甚至打破语言。
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备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剥夺了文化的内涵,相同的文化背景剥夺了相同的交际意义,以、唇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基准表述表明。
abstract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犯罪行为手势语手势语(gesture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
”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殊性。
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就会引起冲突。
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1.唇大拇指(thumbup)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出色等类似的信息。
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
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判通常会一手持球一手竖大拇指表示一切准备就绪,比赛可以开始;还有飞机驾驶员在飞机升空待发时由于发动机声音巨大无法与地勤人员进行沟通于是驾驶员会竖大拇指表示“iamready”;但是在尼日利亚这种手势被认为是侮辱性手势;在德国则代表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同样日本,这一手势也表示“男人、您的父亲”的意思;在南朝鲜竖大拇指有“首级、父亲、部长、队长”的意思;在澳大利亚则表示骂人;在伊朗,以及伊拉克等很多中东国家,竖大拇指是一个挑衅的行为,几乎和西方国家常用的竖中指一样;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跨文化交际之肢体语言

编辑ppt
30
奥尔特曼:
主要领地(primary territory)。指明确的个人独享领地 和日常生活活动的中心,受到精心的保护和防范。 住房、 卧室。
编辑ppt
24
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中国女子的这种目光下垂折射出中 国威风凛凛的大男子主义。
编辑ppt
25
Hand gesture 手部动作
手部动作(hand gesture)是身势语的核心。手和 手臂相互配合,可以产生多种姿势,表达出各种含义。大 多数手势语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习得的,因此在不同文 化里,手势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下面介绍英美几种常见
too distant future(在不太遥远的将来)等。
编辑ppt44源自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观念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视过去、重视传统的倾 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前所未有” “后继有人”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西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比较
编辑ppt
1
Outline大纲
Touching 体触 Handshaking 握手 Kissing 亲吻 Posture 姿势 Head gesture 头部动作 Face gesture 面部动作
英语中有句谚语:The eyes are the windows to the soul。无独有偶,汉语中也有句俗语,“眼睛是心灵 的窗户”。这都是因为人可以用目光接触来表示爱和恨、 友爱和敌意、幸福和痛苦。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语探讨_庄财永

科技信息
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语探讨
韩山师范学院管理系 庄财永
[摘 要]手势语,是一种身体语言,虽说无声,却能表达丰富的意义,它在整个非言语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世界 各国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民对手势语的表达形式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以 致交际失败。因此,学习、了解手势语,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本文分三种情况通过举例对手势语 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交际 手势语
3.3 动作、含义基本相同 虽然手势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不同的文 化间总有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作为人类最早的交流工具,一些身体语 言,包括手势语,不受地域的限制,似乎一开始就普遍适用,从而使得我 们即使身在地球的另一边,我们同样能够很好的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 思。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贸易、文化以及政治等因素的不断发展,世 界正日趋一体化,其过程则包括了各种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从而逐 渐形成了一些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像一些手势语的同化就是一个例证。 (1)当人们鼓掌的时候,一般都是表示欢迎、鼓励、赞成等意思。至 今,这个动作以及其作用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及使用。至于鼓掌的 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谈到马可波罗传教士到中国的故事。讲的 是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就跑到中国来学习、取经。到了中国之后,他以 西方传统方式拥抱及接吻来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尊敬时,只懂作揖的 老百姓一下子慌了起来,忙乱中不知谁急中生智,用两只手拍起手掌 来,以示对马可波罗行为的不满。马可波罗也很聪明,识相的跟着鼓起 掌来。就这样,眼见即将交际失败的紧张局面由于鼓掌而微妙化解 了。从此以后,鼓掌在中西方传开了,成为一种固定的礼节。 (2)握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手势语言,此 动作在全世界最为普及。两手一经接触,则传达了各种积极的信息,比 如合作、友情、鼓励、欢迎、告别、祝愿、消除误会等。总之,人与人之间、 团体与团体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了这个动作丰富的内 涵。虽然此手势在不同文化间能够传递相同的内涵,但在使用中,特别 是跟外国友人交流中,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握手的一些具体的使用方 法。一般是见面双方伸出右手,彼此握住对方的手,摇动几下。西方人 通常摇动三次,而中国人的握手时间的长短则由双方之间亲密程度来 决定,比如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往往在见面时握着对方的手不放,这对 于西方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因此,我们在跟西方人握手的时候应该尽 量避免长时间的握手。此外,在欧洲、亚洲等地区,男女双方见面,男士 一般不主动伸手,而是由女士先伸出手后,男士再握住女士的手。在跟 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着女士的手指部位。如果要表示对对方 的尊敬,则可以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 (3)食指贴着嘴唇一般表示让人安静,不要出声或小声点,有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摘要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所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
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谈、沟通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有手势。
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进行交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时也会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
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有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不同的交际意义,以、翘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例解释说明。
AbstractNonverbal behavior has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t countries, ethnic group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social norms of nonverbal behavior,even the express meaning is On the contrary. When People to talk and communicate in daily life,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ols there have gestures。
Gesture language almost anywhere with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plays a key role.Sometimes it can transcend the language and even take the place of the language. human gestures have the same nature,but more signs are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give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meanings,wave、vertical thumb、“V” Shape as example to explain.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手势语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behavior gesture手势语(gesture 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
”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殊性。
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就会引起冲突。
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1.翘大拇指(thumb up )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出色等类似的信息。
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
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判通常会一手持球一手竖大拇指表示一切准备就绪,比赛可以开始;还有飞机驾驶员在飞机升空待发时由于发动机声音巨大无法与地勤人员进行沟通于是驾驶员会竖大拇指表示“I am ready”;但是在尼日利亚这种手势被认为是侮辱性手势;在德国则代表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同样日本,这一手势也表示“男人、您的父亲”的意思;在南朝鲜竖大拇指有“首级、父亲、部长、队长”的意思;在澳大利亚则表示骂人;在伊朗,以及伊拉克等很多中东国家,竖大拇指是一个挑衅的行为,几乎和西方国家常用的竖中指一样;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在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
在希腊如果将大拇指急剧竖起则表示让对方“滚蛋”,是对人极大的不敬。
2.竖中指竖中指最早出现在英法百年战争末期。
英国弓箭手让法军损失惨重,法军发誓在击败英军后,将英军弓箭手拉弓的中指全部斩断。
结果法军惨败。
在法军撤退时,英国弓箭手纷纷伸出右手中指炫耀他们依然存在的中指。
这一手势迅速在西方国家“走红”。
伸出中指这个手势意义多为鄙视,表示“被激怒和极度不愉快、不满”有些国家还表示“下流行为”。
在世界范围内这是一种常见的侮辱别人的方式,相当于“fuck you”,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粗俗的表现,一般来说经常被禁止使用,电视上出现通常会被打上马赛克。
不过在一直地中海和亚洲地区,这个手势是可以用来指向某些东西的,还有一些地区手语中举起中指表示哥哥,将会成为家庭支柱的意思。
3.“V”字形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检阅时一露面群众就对他欢呼鼓掌,他做了一个反掌“V”手势表示胜利,群众中有人鼓掌喝倒彩、有人发愣、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结果招来非议。
现在我们都知道的掌心朝外的V形手势代表胜利。
这一行为(最初是由比利时的律师德·拉维雷用来作为蔑视纳粹的手势,是英语victory(胜利)一词的首字母。
后来。
这一手势经英国广播电台成功宣传,变成了盟国部队用来表示胜利的符号,并传遍欧洲,紧紧与反纳粹运动联系在一起。
但是,常常有人用反手掌的收拾来代替正掌手势,这样就会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
成为表示侮辱的符号。
丘吉尔的反掌手势之所以引来了争议是因为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人对这种手势的理解认知不同。
这就是非言语行为交际中同一手势语表达不同含义所引起的误会。
同样,第十五届足球世界杯比赛时,德国著名球星曾对不满意其表现的观众做出极其不礼貌的侮辱性手势,激起观众的极大的愤怒,因此被教练撵出国家队,致使得德国队惨败。
但在希腊用此手势时则必须把手指背向对方,否则就表示污辱,轻视对方之意。
因为在希腊一般V字手势代表了视对方为恶魔、邪恶之人。
在南欧,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在别人脑后偷偷做V手势,表示“他妻子给他戴绿帽子!”。
在欧洲大多国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
在中国V手势表示2,第二,剪刀,同时也有表示胜利成功的意思。
在荷兰等一些国家V代表自由。
4.“OK”手势德国柏林的蒂尔加藤区法院审理了一桩奇特的官司,有位司机路遇警察,把手伸出窗外,朝警察做了一个简单的手势: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
于是,德国警察以侮辱罪把司机送上法庭,法官找遍文献资料,还请教了心理学家,最后判决:这个手势在德国有两种解释,怎么看待就是个人的事了,司机被宣告无罪。
OK手势——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圈,其余三根手指伸直,掌心向外。
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还有其他大多数国家表示“everything is ok ”赞扬、允诺、同意、顺利、没问题的意思。
但是在巴西,德国,拉丁美洲等地是表示粗俗下流。
所以说,案例中这位司机的手势或许表达的意思只是“everything is ok”,但是德国警察错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是一种下流的行为,并且将他送上法庭。
这是司机和警察对这个手势理解的不同。
同时“OK”手势在其他地区还有不同的意义:在希腊人眼里这个手势象征爱情或赞扬表达正确,但是后期出现关于侮辱性的含义。
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突尼斯人则表示:“I will kill you”我会杀了你的意思。
;阿拉伯人做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表示深恶痛绝。
所以我们在交际中要了解和重视非语言交际中其它文化的手势语,同时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自己的手势语,尽可能的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5.其他常用手势语5.1.挥手(Wave one's hand )5.1.1.招呼人过来英美国家对成年人用手掌向上朝自己方向招呼,将手掌(palm)向上伸开,不停地伸出手指(finger),意即“Come here”。
对幼儿和动物则手掌朝下向自己方向招动。
中国人正好相反,即手心向下是招呼成年人,手心向上是招呼幼儿和动物。
所以在一个中国人和西方西交际时必须要提前了解,不然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5.1.2.挥手再见美国,中国等大多国家都表示再见。
但是与此相反的南美一些地区,人们见到这个动作不但不会离开。
反而会向你跑过来。
5.2.点头与摇头(Nodding and shaking head)在很多国家,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但是在保加利亚,希腊的一些地方和伊朗,却是点头否定,摇头肯定。
5.3.伸出食指(Index finger)5.3.1. 竖起食指在美国伸出食指表示让对方稍等片刻;然而不同的是在法国表示请求对方回答问题;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5.3.2.食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中国表示“9”;在日本表示小偷,特别是那些专门在商店里偷窃的人及其偷窃行为;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则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及数量的多少。
5.4.伸出小指在中国表示小、微不足道、拙劣、最差的等级或名次,还可以表示轻蔑;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子、恋人;在韩国表示妻子、妾、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轻或表示对方是小人物;在泰国、沙特阿拉伯表示朋友;在缅甸、印度表示要去厕所;在英国表示懦弱的男人;在美国、韩国、尼日利亚还可以表示打赌。
结语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巨大,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也大不相同。
总之,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行对比非言语行为中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比,可以展现出各民族各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提高人们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
这样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做到换位思考、知己知彼、成功交际。
参考文献[1].《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严慧仙著,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9年。
(2015.3 重印)[2].《浅析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运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语系。
[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9年。
[4].《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毕继万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