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课件(47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课件(47张)

谁 比得上
认为
大有所益。” 益处、好处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于是 从事 到了…的时候 到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
讨论 评议 非常,十分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日,就即更重刮新 目相待,大兄怎何么 认见清事之
晚“啊乎”!,”肃于遂是 拜拜见蒙母,结表友顺而接别,就
表示感叹
语气
鲁肃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 家。字子敬,临淮东城 人。出身士族,为孙权 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 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 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 系。
吕蒙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 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 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 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 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 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 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拓展知识: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比喻学识浅陋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 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 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 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 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 话说说。
劝 不可不学 孙权
军中多务辞 吕蒙 就学
刮目相待豪
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 勉吕蒙学习的?(3分)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 启示?(3分)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勉 吕蒙学习的?(3分)

《孙权劝学》(共30张PPT)

《孙权劝学》(共30张PPT)
《孙权劝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勤奋努力是成功关键
故事中吕蒙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代名将,启示个人成长中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吕蒙在孙权的劝诫下改变命运,启示个人成长中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孙权劝学》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作为东吴的君主,孙权具有远见卓识和领导才能。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身作则、劝人向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胸怀。
孙权
吕蒙最初推辞学习,但能够听取孙权的劝告并刻苦读书。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大的一面,也有勇于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吕蒙
鲁肃在与吕蒙交谈后,能够发现他的学问大有长进,并给予称赞。这表明鲁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公正的态度。
《孙权劝学》对后人的影响
关注个体差异
孙权针对吕蒙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启示现代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启发式教学
孙权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吕蒙主动学习,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孙权的简介
吕蒙的简介
吕蒙,字子明,是东吴的名将,以勇敢善战而著称。
他最初以豪勇著称,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学习,逐渐展现出文武双全的才能。
孙权和吕蒙是君臣关系,但也是亲密的朋友和战友。
吕蒙在孙权的信任和重用下,屡立战功,成为东吴不可或缺的将领。同时,孙权也十分关心和器重吕蒙,常常给予他指导和帮助。
孙权与吕蒙的关系
02
CHAPTER
《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情境

《孙权劝学》PPT优质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质课件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 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 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课堂练习
1 、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 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都可以用此语。
课堂练习
2、从“不学”到“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 编者编入《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古 人的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能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谈谈。
(3)肃遂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两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遂:于是。
课文讲解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 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研讨探究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研讨探究
4、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
“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ppt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ppt课件

人物介绍——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 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 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 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 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 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 刘联盟,使三足鼎立能够形成。
文意梳理
合作探究
➢本文是怎样以对话刻画孙权、吕蒙的形象的? ➢解析:(1)刻画孙权,以直接描写对话为主。孙权劝学,先指出
吕蒙“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凃掌事”而“不可不学”;接着 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运用反问强调自己的观点;再针对吕蒙推托 的话用“孰若孤”的反问指出其理由不成立;最后现身说法,使吕 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 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与期望。
人物形象
➢孙权:开明、勤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对下属要求严格;
➢吕蒙:坦诚、虚心受教、善于学习、机敏精干; ➢鲁肃:爱才、惜才、敬才。
课文 描写 人物 方法
语气 特点
孙 对 善劝 权 话 语重心长
个性 特点
爱才 关心
给人启示
教育别人要以理服 人,循循善诱。
吕 对 自豪 坦然 虚心
蒙 话 幽默
整体感知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解析: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这表明鲁肃敬 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长 进惊人。
整体感知
➢3、鲁肃“拜家母”“结友”说明了什么? ➢解析:“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
的敬重,既突出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又表现了鲁肃对吕 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了孙权劝学取得的成效显著。
一词多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6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65张PPT)
蒙乃始就学。(承)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转)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合)
点评:起,是事件的开端;承,写出了劝学的结果,是事件的发展;转, 就学的结果,事件的高潮;合,事件的结局,意味深长的补写。文脉明 朗,一气呵成。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人,东汉末 年名将。早年依附姐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 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跟随孙权打仗 有功,官拜虎威将军。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
强调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
孙权__语__重__心__长___(神态)地说: “爱卿,现在的你已经当权管事 了,不可不学习啊!”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看到吕蒙的反应,孙权神__色__冷__峻_(神态), _重__重__拂__袖___(动作),__不__悦___(神态) 地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的经书, 成为学官吗?”他_摇__摇__头__(动作),又 道:“我只是想让你多读一些书,了解 历史罢了。”他_指__着__成__山__的__奏__章__(动作) 继续说:“你说你事务多,哪里比得上 我的呢?”说到这里,他的脸色_稍__霁____: “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裨益!”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经过。
不再是。 吕蒙的小名。
读书人。
另,另外。
非复 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泛指吴地。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
对朋友辈的敬称。
于是。
光看待他。刮,擦拭。

孙权劝学课件(共26张PPT)

孙权劝学课件(共26张PPT)
以自己的实际经历作为例子告诫别人学 习的益处。
活学活用
有同学昨天的回家作业不会做,想借 你的作业本抄一抄,请你用上述两种方法 来劝说同学不要抄作业。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散文家。字
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
家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
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 马温公。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 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 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 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年(1086), 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 。
《资治通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争场面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表现主题 重视学习、勤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
”孔子曰:“非此之问也。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后天学习对一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 以与学习相类通的事物比喻学习情况,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对…说子路受教 《说苑》喜好

剑。孔子”谓孔子难子路道曰曰:“:“非汝此比何之得好问上?也”。子请路以曰汝:“之好所长
能有为加竹乎之,?弗”以揉孔不学自子,直岂曰,可斩:“及而括射哉而之!羽”,之…通,簇…于子而射犀砥路穿革助砺曰。词之:“ 又,,其南何的入山学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03
人物分析
孙权的形象分析
善于劝导
孙权以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例,耐 心劝导吕蒙学习的重要性,用简 单易懂的语言说明了学习的方法
和好处。
严格要求
孙权对吕蒙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希望吕蒙能够通过学习成
为有用之才。
关心部下
孙权关心吕蒙的成长,对吕蒙的 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体现 了孙权的领导才能和关心部下的
详细描述
通过学习,可以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学习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 途径,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个人品质和道德 素养。
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总结词
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创新发展
VS
详细描述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 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学习也是创新发 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 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
富有哲理的启示
人需要不断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人需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孙权劝学还告诉我们,学习与实践要相结合,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发 挥其作用。
05
主题思想
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词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塑造价值观
吕蒙
吴国大将,起初不善于学 习,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 努力学习,取得了显著进 步。
鲁肃
吴国谋士,赞扬孙权的劝 学之功。
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吴、蜀、魏三国鼎立。
孙权劝学
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对大将吕蒙进行劝说,希望他能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的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这个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人们对于知识和学习的重视 。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02
《孙权劝学》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背景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足鼎立,互相争霸。
政治斗争
各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人才选拔和培养成为关键 。
军事战争
频繁的战争使得军事人才备受重视,同时也促进了 军事知识的普及。
孙权与吕蒙的关系
02
01
03
君臣关系
孙权是吴国的君主,吕蒙是他的臣子。
信任与重用
孙权对吕蒙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
共同成长
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80%
文化繁荣
三国时期文化繁荣,各种学派思 想交锋激烈。
100%
重视教育
各诸侯国都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
80%
知识改变命运
在那个时代,知识能够改变一个 人的命运,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
03
故事情节分析
孙权劝学的起因
吕蒙作为东吴名将,勇猛善战,但文化水平不高。
孙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希望提高吕蒙的文化素 养和领导能力。
孙权以自身为例,向吕蒙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激 发吕蒙的学习兴趣。
吕蒙的学习过程
02
01
03
吕蒙开始学习,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吕蒙虚心向学,不耻下问,不断积累知识。 吕蒙还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成果的展示
吕蒙通过学习,文化素养得到 了提高,领导能力也得到了增 强。
《孙权劝学》 ppt优秀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6

CONTENCT

• 引言 • 《孙权劝学》故事背景 • 故事情节分析 • 人物形象塑造 • 故事寓意探讨 • 故事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孙权劝学》
司马光砸缸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 跌,沒水中, 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 得活。
司 马 光
《 资 治 通 鉴 》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的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 故事内容和文中出现的成语;
3、揣摩文章的对话描写,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
博士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但 当 涉猎, 见
只 粗略地读 了解
往事
历史 罢了
耳。
只 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 若孤?

谁 比得上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蒙乃
于是,就

开始
就学。及鲁肃 过 寻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自豪)
六 .感悟反思:
从孙权身上,我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 劝学,同时也要关心别人。 从鲁肃身上,我得到的启示是:要用发 展的眼光看问题。还要敬才爱才 。 从吕蒙身上,我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 接受别人的正确的规劝。
开卷有益,要活到老学到老 。
七、考一考你的领悟能力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必要性)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目的、方法) 孙权劝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善劝) 卿言多务,熟若孤? (婉转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读书益处)
先——辞——军中多务 (对比) 吕蒙学习 后——就——学有小成 (能听取意见)
( 侧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面 肃 描 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写 鲁肃赞学 ) (敬才 爱才)
二 字音、节奏. 初,权/谓吕蒙(mé ng)曰:“卿 /(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 (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
最初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 目标是什么?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 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 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 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 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 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 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 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 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 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 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 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 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 (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 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 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 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 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 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感知课文 (一) 操 作 一.读准字音
方 法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 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 )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孙权
劝学
吕蒙
就学
赞学 结友
鲁肃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 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 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 蒙学习的语句;再请结合孙权的 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严厉、关心的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 Nhomakorabea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 (责备、怒气)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这一层,孙权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吕蒙,我们认为孙权 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到了……时候 到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
与蒙
论议,

惊曰
惊奇地说:
和 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
“卿今 才略, 蒙!”
现在 军事或政治方面 的才干和谋略

再,又

吴下阿
“以你 现在的才干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 故事?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语言)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 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行动)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 小组讨论 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 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
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延伸 二: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 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 起前面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 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开卷有益、 后天学习很重要、 学无止境、 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 的朋友。 ——高尔基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 德 --但丁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 病。 --- 章学诚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 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 高尚。 ---波罗果夫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 开卷有益的观点。
(1 ) 作者情况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 政治家、 史学 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 世称司马文公。
(2)《资治通鉴》是
司马光 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 编年 部______体通史,记载 战国 五代 了从________到______ 1362 共_____年的史事。
三、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当涂
当初 对……说
曰:“卿
现在 君对臣或朋友之间 的爱称。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
现在 当权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事务
推托 用
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 辞。
权曰:“孤 岂 邪! 王侯 难道
自称
欲卿治经为

研究儒 掌管经学传授 家经典 的学官
请同学们以“我从《孙权劝学》 中学习到了……”句式谈一谈这节 课你的收获。
•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 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事物。 •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 起进步。 • (7 )劝人要讲究策略。 • (8)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 (9)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 (10)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 (11)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 (1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 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 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
五 延伸 一:你能在文中找 到我们常用的成语吗? 吴下阿蒙: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