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孙权劝学》2004—2013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8

个试题

1【2013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

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2013答案】5.(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B项代词C项推托,借口/言语D项表顺承/表转折)

7.(3分)①相当,符合②牵,拉(或“通‘攀’,牵,引”)③重新

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

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

“治”各0.5分)

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2【2013湖南省湘潭市】二(二)(7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治经为.博士耶为:成,当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过:到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15.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2分)

16.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2分)

【2013答案】13.B(1分)

14.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2分)

15.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2分)

16.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1分)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1分)(共2分)

3【2013浙江省衢州市】三(二)(9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⑴权谓.吕蒙曰()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⑶孰.若孤()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分)

【答案】15.(3分)⑴对……说(告诉)⑵推托(推辞)⑶谁(哪一个)

16.(2分)B

17.(2分)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18.(2分)鲁肃对吕蒙的夸奖(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2012百色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

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

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2~21题,共87分)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3分)

译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分)

译文:

【答案】9.D(应为“再”)

10.A(A项两个“若”均译为“如”或“比得上”;B项第一个“乃”译为“于是”,第二个“乃”译为“才”;C项第一个“者”附在时间词后,译为“……的时候”,第二个“者”附在数词后,译为“个、样、种”;D项第一个“乎”是感叹语气,译为“啊”,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

11.C(“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2~21题,共87分)

12.(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托)。(“辞”翻译正确给1分,“以……多务”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正确给1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岂”“治”“博士”翻译正确给2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

5.2012襄阳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5.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2分)

16.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2分)

【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2.(1)于是,就。(2)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

13.C (2分)

14.(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1分)(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共2分)

15.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共2分)

16.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只要答出一点即可,2分)

6.2012宜宾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18.解释下列词语。(2分

A.援疑质理:

B.刮目相待: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20.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21.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3分)

答:

【答案】18.(2分)

A.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9.(2分)B

20.(3分)(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处的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1.(3分)参考要点:(1)读书要动手(手自笔录);(2)要大量阅读(遍观群书);(3)借书要讲信用(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4)要质疑问难,虚心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5)要有名师指点(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我弟子填其室);(6)学习要谦虚、恭敬(未尝稍降辞色;立侍左右);(7)学习要有严师(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8)勤能补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9)学习靠主动和自觉(军中多务;乃始就学;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0)开卷有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7.2011永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答案:9.D(粗略地阅读) 10.C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12.( “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辞”1分,句式1分)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3.(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8.2010衡阳市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B.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左丞

相睿以为

..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 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

7.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 ,_______。(2分)

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2分)

9.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案:6.(2分) D

7.(2分)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8.(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9.(2分)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9.2010泉州市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5—8题。(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B.若孰若.孤

或以.钱币乞之若.毒之乎

C.过及鲁肃过.寻阳 D.见见.往事耳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时见.日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8.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

成语:

启示:

答案:5.(3分)A

6.(3分)D

7.(6分,每题3分)示例:(1)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2)鲁肃与吕蒙交谈讨论,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8.(3分。成语1分;启示2分)成语:刮目相待启示:示例: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

10.2010玉林市、防城港市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0题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未尝.识书具/尝.射于家圃

B、并自为其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传一乡秀才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从先人还.家/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误

..的一项是()(3分)

A、今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译文: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译文: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天天让仲永去拜访同县的人。

D、泯然众人矣

译文: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伤仲永》中的“伤”是“为……感到悲伤”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才华泯灭的悲伤之情。

B、“即书诗四句”、“邑人奇之”这些语句,充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方仲永的神奇。

C、“父利其然也”“不使学”,方仲永父亲这种急近功利的行为,是他才能衰退直到泯灭的最主要原因。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变得平庸。

答案:8、A 9、C 10、A

11.2007南京市

【古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分)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

....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案:7.(2分)D .

8.(2分)A

9.(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分)

10.(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

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分)

12.2006锦州市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6—18题。(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

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

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恻(cè):心中悲伤。③苟: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1分)

(1)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遂就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答案:16.(1)从师学习。(2)从师读书。

17.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18.D

13.2006山东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7题。

(一)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为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鄙

②即更.刮目相待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子何恃而往?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2分)

1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2分)

答案:11.答案:①边境②重新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2.答案:①你凭什么去呢?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甲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或者有志者事竟成,或勤能补拙。乙文:学习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成功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2005湖州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9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资治通鉴》

1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卿今当涂

..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20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21 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19、A 20、B 21、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

15.2005资阳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答案:24.(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16.2004济宁市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5——10题。

(一)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6.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耶!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1分)

10.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案:5.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6.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7.①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②另眼相看,用新的眼

光看待。刮目,擦眼。③用简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④振奋精神。励,激励,振奋。(每

小题1分)

8.①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②学习必须

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

己的学识有所成就。(意对即可)

9.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10.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

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7.2004宁德市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18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答案:19、C(3分)

20、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18.《孙权劝学》2010年中考精品复习试题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

③才略: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

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

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

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

人。()

另写的一段文

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

是:。而《孙权劝学》则

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

..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

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今义: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7、翻译下列各句。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⑵蒙乃始就学。

⑶结友而别。

答案:

【基础积累与运用】

1.卿qīng 涉shè邪yé孰shú遂suì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4.C

5.(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战国(2)《易》《书》《礼》6.(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7.比喻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5.B(正面)

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7、略。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 课题名称:《孙权劝学》 课型:讲读 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 能力目标 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 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 听讲 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交流并出示板书 将课后查阅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范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学法指导 概括段落大意 三、准确翻译课文,并识记重点词语 1、师生互动进行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2、教师出示板书,检验讨论结果,并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孙权劝学》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孙权劝学》2004—2013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8 个试题 1【2013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 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2013答案】5.(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B项代词C项推托,借口/言语D项表顺承/表转折) 7.(3分)①相当,符合②牵,拉(或“通‘攀’,牵,引”)③重新 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 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屡次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任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2、掌握并学习应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司马光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吴下阿蒙”的意思?“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那么还有一个成语“刮目相待”,谁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目光对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这两个成语来于同一个故事,主人公都为三国时的吕蒙,吕蒙从不好读书的“吴下阿蒙”到让人“刮目相看”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的这种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出示活动任务

孙权劝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4孙权劝学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 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更:重新。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生边梳理边完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三个字音: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研读课文 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教案优秀3篇

《孙权劝学》教案优秀3篇 《孙权劝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提示: 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书: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议论──结友(惊赞) 《孙权劝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规章制度、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合同范本、实习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mposition, teaching plan, contract template, internship summary, speech, experience, activity program,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设计大全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设计大全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一篇)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一篇)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教学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方仲永》导入 二、解题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三、简介孙权、鲁肃、吕蒙 四、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迁 五、诵读课文 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六、疏通文意 七、握以下重点词 八、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九、文言翻译五字法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留:__、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十、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品析课文 1、理清文章的结构 ⑴孙权劝学 ⑵吕蒙就学 ⑶鲁肃赞学 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⑷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3、吕蒙就学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⑶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进步文言文的朗读才能与程度。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奉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才能与程度。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历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学生齐读,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局部: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局部: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表达吕蒙的宏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承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目光来对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孙权劝学》名师教案(2课时)

《孙权劝学》名师教案(2课时)

《孙权劝学》名师教案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准字音,认识作者,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重点字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并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情感目标: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 文献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运用成语,朗读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 ..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4)找出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四、课时作业 1. 《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人物)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1362年间史事。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参考答案: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2.给本文用“/”画出节奏,便于更准确的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请你尝试用你的方言来演绎一遍孙权劝学这个故事,说不定别有味道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将课下的注释,用挖坑法的方式来巩固一遍!(何为挖坑法?简单点就是需要你将注释里的原词抄下来,后面打一个括号。待全部抄录后,再关着书,自己填上。最后再翻书核对一遍,便于你掌握。) 第二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 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 《孙权劝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孙权劝学》幻灯篇)。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家、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生难字:卿()岂()邪()孰()遂()即更()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多篇(孙权劝学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多篇(孙权劝学板书设计) 教案集锦6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内容预览: 《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㈠了解作品: 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 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优秀获奖教案

孙权劝学优秀获奖教案(共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孙权劝学优秀获奖教案 孙权劝学优秀获奖教案 孙权劝学优秀获奖教案1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是人教社2009年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 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与准备 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文题:孙权劝学)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孙权劝学》(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孙权劝学》(第2课时)精品教学 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赞扬 了吕蒙学有所成的事迹,表现了孙权关心部下,耐心劝学,不一权势压人的行为,突出 了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劝勉人们勤奋学习。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作为单元中的重点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

五、限时训练 以今天的课堂发言为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完整版)孙权劝学教案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 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 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 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 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 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 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 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 (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为博士(wéi)

遂(suì) 更( gēng) 邪(yé) 4、指名学生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3)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

2022年统编版语文七下《孙权劝学》教案(精品)

2 孙权劝学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4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通过师生交流,深入把握文意。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言小故事《孙权劝学》。首先,请同学们看文章题目,说说你对题目中哪个字或词比拟感兴趣。 预设①我对“劝〞字比拟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劝谁,为什么要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 ②我对“学〞字比拟感兴趣,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 ③我对“孙权〞比拟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从题目中得到了一些信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惑。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资治通鉴》的文言文《孙权劝学》,看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直接从题目入手,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

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打下根底。 二、初读课文,读清读顺 1.了解作家、作品。〔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栏目〕 2.初读课文,疏通重点字音。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 〔2〕圈出文中你认为应该引起我们重视读音的字,并说明理由。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预设①“邪〞应该读“yé〞,不读“xié〞,因为“邪〞是通假字,同“耶〞。 ②“卿〞应该读“qīnɡ〞,注意是后鼻音。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应该读“wéi〞,因为在这里是“成为〞的意思。 师小结:今后我们学习古文时一定要注意,除了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句中的含义来选择其正确的读音,通假字只要判断出它所通之字,就可以确定其正确读音了。 文言文字音小贴士: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 〔2〕根据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含义来判断字的读音。 〔3〕通假字要读所通之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响亮。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易读错的字音,并明确文字读其音的原因,进而归纳出文言文的一般读音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1.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同学们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遇到疑难先在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发言提问,全班共同解决。

《孙权劝学》教案(优秀10篇)

《孙权劝学》教案(优秀10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一 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一议论一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⑧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