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孙权劝学》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2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 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 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想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 忙,能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重点词语】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竭 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03 文 白 对 译
【文白对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
辞) ➢2、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友”前省略“与蒙”)
整体感知
➢1、写鲁肃“大惊”的神态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的话有什么作用?
➢解析:吕蒙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大惊”是鲁肃吃惊的表现, “卿令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发出的情不自禁的赞 叹。鲁肃的表现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学习效果显著,才略大有长 进。
整体感知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解析: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这表明鲁肃敬 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长 进惊人。
整体感知
➢3、鲁肃“拜家母”“结友”说明了什么? ➢解析:“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
的敬重,既突出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又表现了鲁肃对吕 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了孙权劝学取得的成效显著。
进的故事。 ➢培 根 曾 这 样 论 读 书 : “ 读 史 使 人 明 智 , 读 诗 使 人 灵 秀 , 数 学 使 人 周 密 … … ”
《孙权劝学》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秀课件ppt

问题探究
• 你学了这一课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 你知道哪些有关学习、读 书的名言?
• 你学了这一课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孙 权 劝 学 的 角 度 。 (2)吕 蒙 变 化 的 角 度 。 (3)鲁 肃 赞 学 的 角 度 。 (4)联 系 自 己 实 际 。
多角度谈启示
1、开卷有益。 2、劝人要讲究策略。 3、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5、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
推托 粗略地阅读 了解 历史 等到 到 重新
通假字:通“耶”,语气词“吗”
成语
• 吴 下 阿 蒙 : 比喻才识尚浅,现在 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看他今日的成就,在想他当初表现,果然已 非吴下阿蒙了。
• 刮 目 相 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 光来看待。
好久没用酷我K歌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先进了这么多。
同学们,你 是要做一个吴下 阿蒙,还是做一 个令人刮目相待 的人?
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6、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
是有益的。
学 习、读 书 名 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 等 可 照 录。
替:用 现 代 汉 语 词 替 换 古 义 词 。 调:调 整 语 序 使 之 符 合 现 代 汉 语 习 惯。 补:补 出 省 略 的 成 分,使 之 意 思 完 整。 删:删 去 没 有 实 在 意 义 的 词,不 译 。
《孙权劝学》优秀课件

该文语言简练流畅,通俗易懂,便于传颂和推广。
情节生动有趣
该文情节生动有趣,通过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和故事情节的展开,让人感受到 学习的魅力和力量。
教育意义
重视基础教育
该文所传达的学习道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 性、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学习与成长的关系。
培养正确价值观
鲁肃得知吕蒙学习了,前来拜访,并与吕蒙交流。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吕蒙向鲁肃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得到了鲁肃的认可和赞扬。
故事结局
吕蒙的成长
吕蒙通过学习,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成为了东吴名将。
孙权的成功
孙权通过劝说吕蒙学习,成功地提高了吕蒙的能力,并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06
故事高潮与结局
吕蒙学习成果
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思想启示
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孙权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要趁早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认真读书,体现了学习要趁早的思想
08
文本中的道理
文本道理
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孙权的言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孙权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了积极学习、坚持不懈 、善于思考和灵活应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文本意义
该文章传递了学习重要性、劝学技巧和人才成长等方面的道 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文化背景
1 2
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地域背景
吴国是三国时期南方的一个重要政权,拥有独 特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3
文化传承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优秀课件

有两个成语出自这篇文章,分别是哪两个? 各是什么意思?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 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 刮目相待:改变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三读 精读课文,品味对话,分析性格
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 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 气语调来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 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陡安徽 阜南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 气称,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 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 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 曹操于赤壁。后来他接受孙权 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 甚快。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
一读 读准字音和停顿
初,权/谓吕蒙(méng) /曰:“卿/(qīng) 今当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 中多务。权曰:“孤/岂〔 qǐ 〕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shú) 假设/孤?孤/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 jí 〕更(gēng)/刮 〔 guā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刘向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钱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刘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4 孙权劝学(教案)初中语文课件

孙权劝学(教案)初中语文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问答等方法,拓展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习孙权劝学的品质,培养勤奋好学、勇于担当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介绍孙权和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3)引发学生对《孙权劝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2)进行相关知识的问答环节。
6. 总结拓展(1)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孙权劝学的品质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孙权劝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孙权劝学的品质。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学习难点的突破,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4 孙权劝学(教案)初中语文课件

孙权劝学(教案)初中语文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学习的重视。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历史人物,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2. 孙权劝学的观点及其对学习的重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孙权劝学观点的深入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孙权劝学》的文本及相关的辅导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孙权的生平事迹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孙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孙权劝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孙权劝学的观点及其对学习的重视,讨论如何将孙权的劝学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孙权劝学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讨论、作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孙权劝学观点的应用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关键词语的掌握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孙权的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21页)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鲁肃(172-217),字子敬, 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 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 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 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 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 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孙权劝学
推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当道涂,掌当事权。,不可不学!”蒙事辞务。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
夫妇之间的爱称。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事务。
古时王侯 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治 语气词,通 古义:研究;今义: 假字,后写 治理。经,指《易》 作“耶”。 《书》《诗》《礼》
人物介绍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 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 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吴下阿蒙) 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 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 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 久病死。
学到这里,你想对孙权 /吕蒙/鲁肃说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七下语文 孙权劝学 主课件配套教案教案课件

七下语文《孙权劝学》主课件配套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全文。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关系。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劝学的智慧和诚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勤奋学习、热爱知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引出本课《孙权劝学》。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孙权劝学的智慧和诚意。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练习: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孙权劝学的智慧和诚意,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访谈评估: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2004—2013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8个试题1【2013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2013答案】5.(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B项代词C项推托,借口/言语D项表顺承/表转折)7.(3分)①相当,符合②牵,拉(或“通‘攀’,牵,引”)③重新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2【2013湖南省湘潭市】二(二)(7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治经为.博士耶为:成,当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过:到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蒙辞以军中多务。
15.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2分)16.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2分)【2013答案】13.B(1分)14.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2分)15.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意思接近即可。
2分)16.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1分)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1分)(共2分)3【2013浙江省衢州市】三(二)(9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⑴权谓.吕蒙曰()⑵蒙辞.以军中多务()⑶孰.若孤()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8.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分)【答案】15.(3分)⑴对……说(告诉)⑵推托(推辞)⑶谁(哪一个)16.(2分)B17.(2分)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18.(2分)鲁肃对吕蒙的夸奖(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2012百色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1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2~21题,共87分)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3分)译文:(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分)译文:【答案】9.D(应为“再”)10.A(A项两个“若”均译为“如”或“比得上”;B项第一个“乃”译为“于是”,第二个“乃”译为“才”;C项第一个“者”附在时间词后,译为“……的时候”,第二个“者”附在数词后,译为“个、样、种”;D项第一个“乎”是感叹语气,译为“啊”,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11.C(“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2~21题,共87分)12.(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托)。
(“辞”翻译正确给1分,“以……多务”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正确给1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岂”“治”“博士”翻译正确给2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5.2012襄阳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蒙乃.始就学(2)不敢稍逾约..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5.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2分)16.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2分)【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0分)12.(1)于是,就。
(2)超过约定的期限。
(2分)13.C (2分)14.(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1分)(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
(共2分)15.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
(共2分)16.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
(只要答出一点即可,2分)6.2012宜宾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