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体罚学生
体罚孩子的好处_家庭教育

体罚孩子的好处_家庭教育体罚孩子的好处有哪些1,适当的体罚,让学生长记性;2,适当的体罚,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3,适当的体罚,可以防止孩子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4,适当的体罚,能让孩子对错误的事情起到警醒作用;家长体罚孩子的初衷一、是用体罚体现自己的正确。
父母体罚孩子的最初根由,都是有道理的,肯定都是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
父母一气之下,认为只有体罚,才能体现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反对。
二、是用体罚体现自己的权威。
受体罚孩子所犯的错误,往往是父母以前曾经告诫过,但孩子没有注意、或者没有记住而重犯的。
由此有的父母认为,这是孩子故意违犯的,是挑战自己的权威,“不打不长记性”,不打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权威。
三、是用体罚来让孩子纠正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打就难以改正错误,或者不能很快改正错误。
体罚孩子遵循的原则第一:适度原则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
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
同事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
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据同事气愤地说,孩子不仅在挨打时一动不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还会恶狠狠地看着他。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也许不会成为心理很健康的人吧。
家长如果真要教训孩子,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
家长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
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第二:及时原则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学校体罚的辩论辩题

学校体罚的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
学校体罚是一种有效的纪律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在学校体罚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校园生活。
同时,学校体罚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其他学生知道违规行为会受到惩罚,从而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秩序。
此外,学校体罚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坚韧性格和顺从性格。
名人名句,孟子曰,“不教而杀之,教之而不杀之,所以杀之也。
”这句话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体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经典案例,在某所学校,一名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捣乱而被老师体罚,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开始认真对待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反方观点:
学校体罚是一种严重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会造成学生身心受
到伤害。
在学校体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对老师和学校失去信任,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学校体罚也容易引发家长和社会的不满和抵制,对学校形象和教育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应该通过其他方式,如心理辅导、家校合作等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名人名句,康德曾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这句话表明了人的尊严和权利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被当做工具来对待。
经典案例,在某所学校,一名学生因为被体罚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了严重后果。
以上是我对学校体罚辩题的正反方观点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议题。
是否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首先,家长体罚孩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孩子犯错时,体罚可以让他们明白错误的严重性,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做出不良行为时,适当的体罚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行为。
其次,体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体罚,孩子可以理解到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从而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顺从者的耳朵是用鞭子打出来的”,体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顺从的品质。
最后,体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自控能力。
在遭受体罚后,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从而学会自律和自控。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家长体罚孩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培养自律和自控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反方,不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首先,体罚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体罚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家长体罚孩子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次,体罚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相反,它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加剧问题的恶化。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不能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们不能用暴力来解决教育问题。
最后,体罚会破坏家庭关系。
孩子在遭受体罚后会对家长产生恐惧和厌恶,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破裂。
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家长体罚孩子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会破坏家庭关系。
因此,我们不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它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
体罚无论是对于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有伤害。
对于身体方面,体罚可能会导致学生身体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心理方面,体罚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打击,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心理。
更严重的是,学生可能会对教育抱有恐惧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其逃避学习。
其次,教师体罚学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受到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而如果教师采取体罚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叛逆情绪,而不会真正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育的认知,还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消失的。
我们需要借助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约束。
同时,也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此外,家长和学生也应该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反馈,及时反映出问题的存在,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能够更快地了解到问题,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指导。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不可取的行为。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监督,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健康、和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五篇范文)

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五篇范文)第一篇: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小议教育)读了以上案例,我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体罚”。
关于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看法,绝大部分都是谴责的声音,但我觉得应该区别去对待。
夸美纽斯曾这样赞美教师:“太阳底下再没有比老师这个职业再高尚的了。
”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正在不断发育成长的学生,不仅要传授给他们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任。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如果我们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头头是道的教育,讲台下却为了某些问题对学生轻则罚站或推出教室门外,重则拳脚相加,恶言相加,学生看见我们教师都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他们今后还会相信我们宣讲的东西吗?另外,教师本身就对学生的言行起着示范性作用,我们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人对事的态度。
如果我们动辄就体罚,会使学生也学会简单粗暴地去处理问题。
严重些的体罚还会伤害学生的身心。
不过,我认为,体罚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可取的,但是要把握好体罚的“度”,充分尊重学生,避免发生变相体罚事件。
老师体罚学生有的时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小惩大诫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顽皮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忍让、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态度,这会让顽劣的学生“有恃无恐”,更不把学习或者教师的劝解当回事。
教育部的官员王定华也表示,“教师正当、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
”但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实施体罚更是不应该的。
学生犹如一块尚未经过雕琢的璞玉,只有经过我们教师的精雕细琢,他才能成为一块美玉。
如果我们在雕琢过程中简单粗暴,那么再好的玉石也会在我们手中毁掉。
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而犯些小错误是再所难免的。
我们教师应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去正确对待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现象,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决不能学生一犯错,就用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去责罚他们。
严禁体罚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

严禁体罚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体罚,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严厉打击体罚,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
本文将探讨体罚的危害,介绍世界范围内对体罚的禁止立法,以及我国在保护学生身心安全方面的努力。
一、体罚的危害体罚,指的是以身体痛苦和精神恐惧为手段进行的惩罚方式。
在学校中,体罚常常被用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然而其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体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伤害。
体罚可能导致学生受伤,例如皮肤擦伤、淤血和骨折等。
更严重的情况下,体罚还可能导致学生精神创伤,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其次,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隐患。
长期遭受体罚,学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
对于个别学生来说,过度的体罚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
最后,体罚还会破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加剧学生的反抗情绪,使教育环境失去和谐。
学生在受到体罚后,多半会对教师失去尊敬感,对学校产生厌恶情绪,不愿意参与学校活动,甚至产生逃学等问题。
二、世界各地对体罚的禁止立法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对体罚进行禁止立法。
在欧美地区,对体罚的禁止立法已经非常普遍。
例如,瑞典于1979年全面禁止体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禁止体罚的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也分别通过法律明确禁止体罚的使用。
在美国,大部分州都已经立法禁止学校使用体罚。
在亚洲地区,尽管禁止体罚的立法相对较少,但也开始出现积极变化。
马来西亚于2017年通过《儿童权益法令》,明确禁止体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也在推动相关立法工作。
除了国家层面的禁止立法,国际组织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呼吁禁止体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发布了关于体罚的相关文件,强调体罚的危害,并鼓励各国立法禁止体罚。
你如何看待体罚学生

你如何看待体罚学生
关于体罚学生,我一直坚持认为,尊重是最重要的,学校应该充分尊
重学生意见,奉行相互尊重、友爱相处的理念,不应该以体罚来对对
学生进行惩罚,更不能带有暴力成分和言语伤害。
一方面,体罚学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不仅会使学生产
生被蔑视、受侮辱的感受,也会降低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学生的自我
概念,进而影响学习能力、自我发展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有可能
诱发学生出现各种心理不适的现象,影响学生的成长。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设计更加有创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可以让学生
以示范性带头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或者为同学们进行有意义的服务,
让学生在完成服务后获得更多肯定和尊重,也是一种有用的教育方式。
总之,体罚学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学校应该尊重学
生意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成长,一定不能用体罚来惩罚
学生。
是否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不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首先,体罚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用爱和理解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名人名句中,毛姆曾说过,“没有什么比暴力更无能。
”这句话表达了体罚孩子的行为是一种软弱和无能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家长应该用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而不是用体罚来惩罚他们。
其次,体罚孩子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罚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且,长期受到体罚的孩子往往会在成年后表现出攻击性、暴力倾向等问题,这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都是不利的。
因此,从长远来看,不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最后,体罚孩子是违法的。
在很多国家,体罚孩子已经被明确禁止,因为这是一种侵犯儿童权益的行为。
在美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曾经说过,“体罚孩子是一种侵犯儿童权益的行为,应该被禁止。
”这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体罚孩子的态度。
因此,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看,不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综上所述,不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也是违法的。
我们应该用爱和理解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反方观点,应该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首先,体罚孩子可以教育他们遵守规则和纪律。
在现代社会,很多孩子缺乏自律和规矩意识,他们对父母的话语不够尊重,这时候适当的体罚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行为。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教养是一种艺术,需要适时的惩罚。
”这表明了体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体罚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很多孩子过于放纵,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尊重。
适当的体罚可以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中国古代,孔子曾说过,“不教而杀,为之不义。
”这说明了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来引导孩子。
最后,体罚孩子是家长的一种权利。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权利来教育和惩罚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该不该体罚学生
作者李强
[中文摘要] 但也要明确一点,体罚不能等同于殴打。
体罚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学生上学不是为接受体罚而来的,教师教学也不是专门体罚学生的。
所有的处罚规定与法律一样,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合理的约束,是一种警示,也是对所有人的一种保护,而不只是对犯错或犯罪有人进行处罚,单纯为了惩罚而存在的处罚规定的法律都是无效和无意义的。
只有当教师的教育权与学生的受教育权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后,我们教学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
[中文关键词] 教育体罚殴打
今年3月7日,一家网站论坛上曝出开学刚一周,西安市48中学就连续发生了3起学生打女教师事件。
记者调查发现网帖所言非虚。
还是今年3月,6日至9日,短短四天内,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塘湖中学,先后发生三起因学生上课违反课堂纪律被批评而动手打老师事件,引发了人们的震惊和反思(3月17日《羊城晚报》)。
这并不是个案,近年来,类似的老师权益受到学生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只是在新闻中极少报道罢了。
人们不禁在想,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自从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年义务教育法》之后,各级教育部门领导都在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制定了许多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以约束教师。
之后,就有个别教师‘顶风作案’,因体罚学生不当,导致惩罚,有的甚至因此事惹上官司,弄得倾家荡产,并做为反面教材以教育其他教师,而学生顶撞甚至殴打教师却往往不了了之。
于是就有个别学生认为这是翻身农奴得解放,学生不再敬畏老师,在老师面前可以耀武扬威,就是恐吓老师甚至殴打教师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进而各地都在大力推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它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教师!赏识教育被认为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于是乎,教师不但没有了体罚学生的权利,似乎现在连批评学生的权利也没有了,因为一不小心就成了侮辱学生的人格。
也就有了这样一个笑话,说一名学生考试每次都是倒数第一,班里的活动概不参加,还经常动手打人,期末时班主任写评语时怎么也想不出应该怎样给他评语,最后是这样写的,“该生成绩稳定,动手能力极强”。
这是笑话吗?我觉得这更是悲哀。
现在教育政策、社会舆论一边倒地倾向学生,学生侵犯教师可以什么事都没有,大不了认个错、赔点钱,教师还必须宽宏大量的原谅学生,否则就是没有爱心、没有胸怀,对学生没有爱心。
而学生犯了错教师却不敢处罚学生,或者给学生一个不痛不痒的处分,有时连正常的批评教育都无法进行。
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打了另一个学生,进门后就说:“最多不就是留校查看吗,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无所谓,反正有一个了。
”“最多不就是”这五个字到底说明了什么?事
实上,这已经是学校所能给的最重的处罚了。
我们常说要保护学生的权利,我们能保护他们一生吗?不能。
当他们年满十八岁时,没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年义务教育法》的保护后,谁来保护他们,我们不能对企业管理者说,不就是迟到了几次吗,教育一下就好了,别开除了。
我们不能对警察和法官说,不就打架吗,教育一下就好了。
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权利,那么一个学生上课捣乱,教师无法正常上课,教师批评教育无效,怎么保护其他孩子正常的受教育权利?不知大家还记得“杨不管”吗,我们当时在网上、报纸上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如师德的沦丧等等,而下面的事却很少有人提及,在“杨不管”事件发生的后,记者采访他时说起了一件事,在半年前,一姓刘的学生用菜刀砍断了其班主任的4根手指,原因是该学生上学经常迟到,班主任要让其家长来说明原因,第二天,那名学生却拿着砍刀出现在教师面前,如不是教师用手挡一下,他也许就会死。
这个学生才15岁,没有承担刑事责任,这位班主任仅医疗费就花了3万多元,当事学生仅赔了3000多元钱就了事。
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至少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吧。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任何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教师,说这件事对教师的教学没产生什么影响,那肯定是撒谎。
现在,在某些情况下,不是教师不管,而是管不了,甚至是不敢管。
那么教师还管不管学生?如何管?管要管到什么程度?教师应有的管理权力有哪些?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能体谅他人,对别人缺乏尊重,缺乏责任心等等,如果把这些归咎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娇惯,是有明显偏见的。
全国人大代表邵喜珍曾表示“片面强调赏识、尊重的教育,导致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畸形保护”。
孩子就在这种畸形的保护中畸形发展。
教师如果事事都顺着学生,家长惯,教师哄,不能或者说不敢对学生的不正之处进行批评,这是爱还是害?结论显而易见。
所以我认为,当一般的批评教育没有效果之后,对于较严重和错误或是一些屡次犯错且不知改正的学生,教师或者学校应该有适当体罚学生的权力。
可以说,缺少了体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教师适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体罚不属于对学生的伤害,教师和学校不能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
教师用恰当的体罚手段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这是教师和学校应负的责任,更是应有的权力。
片面地强调鼓励、赞赏孩子,这种教育思想在误导着我们的教育。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实施必要的惩罚,会使他们更加懂得稳重行事和善待他人。
只有让出错的学生为其错误受到必要的体罚,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和纪律是要付出一定代价,他们的不良行为才能被约束。
同时也会为其他的学生起一个警示作用。
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实施必要的惩罚教育,会促使他们对自己的错误有个正确认识,他们的不良行为才能被约束,至少使他们认识到违反纪律或是做了错事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但也要明确一点,体罚不能等同于殴打。
合理的体罚是在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前提下的进行的,而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惩罚和羞辱。
应
该给教师们一些适当的惩罚权力,前提是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比如,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美国:在美国一些地方,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
同样是在美国,学生如果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
美国教师的体罚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罚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
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
教师体罚学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了具体的要求。
例: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
最近又专门制定法律,允许教师以身体接触的方式去惩罚学生。
新加坡:根据新加坡关于体罚学生的《指导原则》规定,在辅导、留校的体罚方式不能奏效后,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体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
看完这些国家这样管教学生,是否觉得我们国家并不是在管教学生,而是像温室的花朵一样溺爱着、畸形地保护着?没有惩罚,对教育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必要的处罚甚至是必要的体罚其实也是对孩子的爱。
体罚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学生上学不是为接受体罚而来的,教师教学也不是专门体罚学生的。
所有的处罚规定与法律一样,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合理的约束,是一种警示,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保护,而不只是对犯错或犯罪有人进行处罚,单纯为了惩罚而存在的处罚规定的法律都是无效和无意义的。
只有当教师的教育权与学生的受教育权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后,我们教学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