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对高校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
方言文化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价值——以川剧中的方言文化为例

方言文化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价值——以川剧中的方言文化为例发布时间:2021-05-18T05:56:58.30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0期作者:廖旋[导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是基本,但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方言教学对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方言区的第二语言学习者。
四川方言中蕴含了丰富的四川文化,而能体现四川悠久文化内涵的不得不提到千百年来蕴含在川剧中的语言。
把川剧带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既提高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又让优秀的巴蜀文化传向世界,增强四川的文化竞争力。
廖旋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400074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是基本,但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方言教学对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方言区的第二语言学习者。
四川方言中蕴含了丰富的四川文化,而能体现四川悠久文化内涵的不得不提到千百年来蕴含在川剧中的语言。
把川剧带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既提高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又让优秀的巴蜀文化传向世界,增强四川的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川剧;方言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方言文化教学一、方言让汉语学习者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一)普通话教学和方言教学共同发挥作用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大中国,在时间的沉淀下成就了她今天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从古至今传承了许多优秀的地域文化。
四川方言是具有四川地域色彩的语言,它蕴含了四川悠久的方言文化,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还有性格特点。
普通话是主干,方言是枝干,他们之间总是在互相补充、相互灌输营养。
与认为普通话与方言相矛盾的观点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普通话与各种方言是一种共存关系,普通话教学与方言教学共同发挥作用。
普通话的学习为留学生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方言的学习可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方言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方言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研究方言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或是为了利用好的影响,或是克服坏的影响,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语言,加强各际的文化交流。
首先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
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
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容易对标准外语的学习产生误导。
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弊”还是显然易见的,例如刚开始若是跟着方言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便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可否认,载承着一方水土风情的方言对这种文化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
文化具有排他性。
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最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
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放心下载,价格实惠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到基础上,本学期以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次师资人才为目标,立足校本培训重点做了如下工作:1.强化管理,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为推进教师自我学习,学校鼓励教师网上学习,根据学校要求进行理论学习摘抄和教育博客建设。
教师自学理论学习的内容要贴近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实际,继续实行月检查考核管理制度。
2.组织落实,安排教师参与各级培训。
为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认真落实区教培中心组织的各级各类的学科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与。
浅议汉语地域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doc

浅议汉语地域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浅议汉语地域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我国各大高校学习汉语。
他们期望在这些学校提升自己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水平,达到自己的汉语学习目标。
但是,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他们还会接触到与课上老师所教授的普通话有所不同的当地方言,这对他们的汉语学习必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怎样认识和处理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汉语地域方言与标准语如今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标准语教学为主的,因此,要讨论汉语方言同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说到汉语方言同标准语之间的关系。
方言,通常定义为语言的变体,就是由一群人使用并且具有词汇、语法或发音方面的特征从而与别的群体使用的该语言的变体相区别的语言,它包括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
我国的标准语,即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它是我国通行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是大陆与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沟通的法定共同语。
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汉语标准语同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汉语标准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方言,同样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中国人,只是使用它的人们教育水平高,有社会地位、人口众多而比其他方言享有较高的声望1,再加上《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宪法》第十九条),以及各语言组织为其定义并大力推广,才确定了它的权威地位。
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社会方言,是特定人群使用的语言。
(二)作为标准语的普通话,由于其定义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就很难避免受到方言的影响。
从普通话的概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可以看出,其定义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例如有人认为以北京语音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就其和外地语音相对时,以及就北京话内部分歧而言,实际上存在宽严之分。
方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方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刘娟安阳工学院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摘 要: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教学任务不只是简单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国际教育另一个重要教学任务便是文化教学。
就文化教学内容来讲,方言是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各具特色的方言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丰富多彩的方言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各种方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面能够折射出地方特色文化及其历史的镜子。
方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有其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文化;国际汉语教育;积极影响1 普通话与方言国家在2013正式把对外汉语专业改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课程设置上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类课程,一类是文化类课程。
语言是反映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可以说普通话和方言是整个课程体系里重要的一环。
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普通话,并主张大力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随后国家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明确了普通话的地位,推广全国使用。
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普通话的标准音采集点在河北省承德滦平县。
滦平话的特点就是音准分明、字正腔圆。
可以说,普通话的语音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固常然也”,说得就是方言。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历史发展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
方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辞赋家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中。
方言即“殊方异语”,意思是不同地方的不同语言。
关于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分析

关于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分析摘要:说好普通话对于方言地区的学习者来讲是一个难题。
本文阐述了方言对普通话学习产生的影响,主要有语言环境、方言特点、语言感知、转换能力和心理影响几个方面,通过增加学习动力、掌握发音原理、培养语感体系、了解语法常识以及开展合作学习来减少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旨在为相关学习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确保普通话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学习;影响引言:现阶段,我国对普通话的全面普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主持人、教师、演员等职业来讲,普通话的正确使用极为重要。
但是一些方言地区的学习者由于受到语用环境的影响,在普通话的学习中受到了阻碍,因此,如何帮助方言区学习者学好普通话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一、方言对普通话学习产生的影响(一)语言环境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可以使语言学习事半功倍,但对于方言区的学习者来讲很难有日常使用普通话的氛围,而生活环境仍使用方言交流,致使学习缺少实效性。
其中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方言的语音语调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即是接触普通话也会有方言的口音,又被调侃为“塑料普通话”,听起来既像普通话又像方言,处于中间过渡阶段。
(二)方言特点方言区学习者在说普通话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比如音调不准确、平翘舌不分、用词方言化等,这是由于在地区的入声字影响下,很多学习者在练习普通话时会出现韵母塞音、音调急促的现象,而且与普通话的音调存在差异,调值或偏高、或偏低,缺少准确性。
而普通话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比如变调、儿化音、轻重音常体现不出来,地方的味道过于浓重。
(三)语音感知由于长时间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方言区的学习者听觉和语言表达上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尤其是在年少语言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对方言耳濡目染,使得其语言能力已经受到了引导,很难接受普通话这种新的语言形式。
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成年学习者对方言过于敏感,但是对普通话却缺少感知性,很难掌握正确的用语方式[1]。
还有些时候虽然能听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能加以模仿,但是还是在日常交流中会带出母语,改变不了说话习惯。
方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及应用--以东北方言为例

华章Magnificent Writing二○一四年第六期方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系及应用——以东北方言为例张碧莹(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外国人学习汉语目的不一,有些是为了学习标准的普通话,能与说中文的人完成基本的交流;有些则是为了顺利的在中国工作、生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且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共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方言与普通话都有差别,交流时可能会让外国人一时难以理解,增加了外国人的交际难度。
而我们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针对第一部分群体。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以普通话的语言技能培训为主,但是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一定的汉语方言知识和掌握一定量的汉语方言,能够扩大学习者的交际范围,提高他们的交际适应能力,更能深刻体会不同地区的中国文化。
因此,种种,我们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适当引入汉语方言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东北方言;对外汉语教学;关系;应用作者简介:张碧莹(1990—),女,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作为标准语的第二语言教学。
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与普通话并存的局面依然存在。
外国学生走出课堂后所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方言环境,接触到的是活生生的方言。
因此,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难免受到方言的影响。
1、东北方言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是各民族文化、习俗的活化石。
东北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满语,如肉和油变质称“哈喇”,有的东北方言还直接吸收了外来语,如称面包为“列巴”(来自俄语),等等。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
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
“干哈”是“干啥”的误读。
方言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方言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作者:刘晓丽余波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4期摘要:在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迅速升温的形势下,客观分析了“方言语境”的现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使对外汉语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
关键词:方言语境对外汉语教学据国家汉办统计,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以每年50%的幅度增加,全世界汉语学习的总人数达到了4000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以国内各高等院校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蓬勃开展的同时,汉语国际推广还踏上了“走出去”的战略征途。
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以传播汉语为己任的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诞生,到2010年10月,我国已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
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渠道。
在对外汉语教学繁荣发展的同时,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方言语境”的形势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方言语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方言语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方言(dialect),通常定义为“语言的变体”,是由一群人使用并且具有词汇、语法或发音方面的特征,从而与别的群体使用的该语言的变体相区别的语言。
广义上的方言包括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两种,狭义上的方言指地域变体,是根据使用群体的地域划分出来的。
我国地域方言差异显著,方言种类多样,各类方言大多有着大量的使用人口和辽阔的使用区域,为解决因方言隔阂对社会进步带来的诸多阻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把语言规范化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提上了重要日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宪法形式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把推普作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
诚然,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推普工作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建设成果,但是,以动态的视角来观照社会发展进步对汉语共同语的急迫需求,我们也必须承认国民整体普通话水平滞后,日常交际仍以方言或方言式普通话为主,语言学习和交流仍处在方言语境之中。
方言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方言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方言作为表达最原始、最丰富的语言形式,在中国汉语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方言地域性强,普遍性差,汉语教学中对方言的处理,对全国语言学及国际传播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方言的多样性及不完善的系统性,给汉语教学带来了挑战。
由于方言间的差异,从普通话出发,使汉语教学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把握点,因此,如何将多语言汉语教学有机组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通用汉语系统,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由于方言普及率较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普通话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也不足以满足国际交流的要求。
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各地的方言会随着普通话的学习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国际传播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对抗方言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教学者和学生必须正确对待方言,将普通话与方言有机结合。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普通话汉语教学水平,建立普通话汉语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普通话汉语水平,掌握外语传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二是注重方言教学,重视方言研究,将方言与普通话有机融合,建立汉语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方言的特点;
三是注重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完善,比如建立大量实用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在汉语教学中,要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降低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训难度,促进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外汉语教学
odern chinese
M 2008.07
地处方言地区的留学生教学势必会面临问题,学校所在地的方言往往会从多方面影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作为汉语教师,就不能置方言于不顾,也不必谈方言色变。
在校内,留学生接触的有方言也有普通话,但是出了校园,到饭馆去吃饭,到小卖部去买东西,出去逛街等等,他们接触到的更多的是活生生的方言,所以,留学生很容易潜意识地习得和有意识地学习自然、地道的方言。
留学生对当地的方言大多有着浓厚的兴趣。
笔者十月份在重庆时,初级班的学生来中国还不到两个月,有一天,几个男学生在教室外面玩闹,一个泰国女生笑着用重庆话说,“你们疯扯扯的。
”旁边的同学马上问,“疯扯扯,What?”“Crazy。
”于是,留学生就都在那儿学“疯扯扯”“疯扯扯的”,外面也“疯扯扯”成了一片。
对他们而言,方言的习得没有什么压力,所以他们很乐意活学活用有趣实用的方言。
这样,不可避免的,方言区的留学生在学汉语时往往会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包括语音、词汇、表达等各个方面。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语音方面。
笔者熟悉的有一名泰国留学生,她在泰国读的中文系本科,在云南某大学读的研究生,现在在重庆读博士。
她的汉语表达非常流利,但美中不足的是“有南方口音”。
方言区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由于所处语言环境等的关系,很容易受方言语音的影响。
所以,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在语音偏误上,不仅要注意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不同偏误,也要注意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不同特点,避免出现留学生学了汉语后还要继续进行普通话训练的尴尬局面,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外自然接触到的方言对他们的汉语语音学习发生的负迁移作用,并尽可能消除语音教学中的方音干扰。
次,在学习买东西问价钱的句式表达“多少钱”时,一个留学生问“好多钱?”,他问的是重庆话。
在重庆话中,不问“多少钱”,而说“好多钱”,也不说“我得找你多少钱”,而说“我得补你多少钱”。
上课时,老师不可能回避这些方言问题,我们认为,这些常用的表达是学生经常要接触到的,不妨让学生明白它们与普通话之间的不同,这样,既方便学生的生活,也能激发他们的汉语学习兴趣。
当然,方言对汉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远不止于激趣。
由于方言、古代汉语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还可以利用方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汉语。
比如,在学习汉字时,按普通话的读音,我们已经不能解释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和字的读音之间的关系,但在方言里,我们常常可以找到很好的证据。
在学习生字“课”“颗”时,学生不易理解为何“课”“颗”的声旁都是“果”,但当老师提醒学生重庆方言“上课”是[shàn kuo],“颗”在重庆方言中[kuō]了后,他们恍然大悟,很好地理解了“课”“颗”与声旁“果”的关系。
同样,“约”“哟”“药”三个字在普通话中读音各不相同,但在重庆话中它们都读[yo],只是声调的不同,认识了这一点,老师就不难给学生解释“约”是“哟”“药”的声旁了。
而且,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这些比较,他们对汉语的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对汉语的历史演变发展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特点,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研究汉语的兴趣。
方言在汉语教学中有它积极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变消极为积极,尽可能挖掘方言中有利于汉语教学的因素,促进汉语教学。
我们认为,要让留学生很好地区分普通话与方言,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尽可能不受方言的负面影响,不妨让学生了解一些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目前我们所使
方言对高校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
□张玉苹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方言对高校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不利影响和积极作用,并指出有必要在留学生汉语教材中增加地方方言内容。
关键词:方言 留学生 汉语学习
对
外汉语教学
odern chinese M
125
XIANDAI YUWEN
2008.07
用的留学生汉语教材,都是全国通用型的,很整齐,但不够灵活。
为了方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在地区,了解所在地区的方言、文化,了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特殊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虑在全国通用的汉语教材中安排一些各地方言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各地补充一些方言的学习教材,使各地的汉语教材有自己的特色。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削弱甚至消除地方方言对汉语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特点。
这样,教材能在学生的课内学习的汉语普通话和课外接触到的地方方言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既满足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实际需要,又能很好地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
[1]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
学与研究,2003,(6).
[2]刘 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2000.
(张玉苹,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
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
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
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
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
③
(一)实词偏误分析
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
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
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
通过语境分析和背景分析调查留学生使用副词“也”的使用率、偏误率、语法结构上的偏误原因以及与使用率和偏误率有关的语篇属性。
通过语境分析将偏误分为四种类型并分析每种类型出现的情况,分类详细全面。
通过背景分析调查了副词“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最后得出结论:语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偏误发生的范围,“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与母语背景和语料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陈先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语境分析对语法偏误分析所起的作用,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金昭延(2001)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句法功能方面的错误和原因。
这是国内韩国人对韩国留学生学习副词进行研究的少量文章之一,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文章只是通过汉语和韩语之间的差异对比来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不仅仅是母语的负迁移,对其它因素也应当有所涉及。
聂丹(2004)从单纯的释义导致副词在使用上出现偏误出发,以语气副词“竟”为例,从句法结构、语义类型、语用规律三个方面总结了语气副词“竟”出现的类型,并对易出现偏误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综合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来分析,减少因单纯的词语释义导致学生使用上出现的各种偏误。
文章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出发角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胡云晚(2005)将外国学生使用程度副词“非常”出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杨 柳 程南昌
摘 要:迄今为止,“偏误”这一术语引入我国只有二十多年。
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法偏误分析更是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文章主要以二十多年来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为依托,从词法和句型两个方面,对外国人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的语法偏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语法偏误分析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关键词:外国人 汉语 语法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