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调查及汉语课程设置研究

合集下载

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

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

•引言•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现状•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在马来西亚高校的实践•针对马来西亚高校特点的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的优化•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研究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法对于推进汉语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法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和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获取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比中马高校汉语教学法差异及优劣,为推进汉语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提供参考。

通过对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目的和方法历史发展马来西亚高校汉语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基础语言课程、文化课程、商务汉语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概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不适宜师资力量不足030201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更新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内容不适宜的问题,建议更新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编写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分班教学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将学生按照汉语水平分为不同的班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增加教师数量,以满足教学需求。

针对问题的对策建议学生对汉语的认知学生对汉语的态度马来西亚高校学生对汉语的认知和态度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在马来西亚高校的应用情况传统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混合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水平进行教学针对不同背景和语言水平的学生,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针对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语言基础进行教学调整。

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例如为喜欢音乐的学生设计音乐相关的课程内容,或者为喜欢运动的学生设计体育相关的课程内容。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及其相关性研究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及其相关性研究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性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凸显。

来华留学生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对于提高汉语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汉语教学和留学生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相关概念,并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分类和描述。

接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数据,对这些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

本文还结合了实证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汉语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帮助来华留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汉语,促进他们在华的学术和生活交流。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来华留学生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群体,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在学习动机方面,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根据前人研究,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学习者对汉语本身的兴趣和喜爱,如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汉语语言魅力的欣赏等。

外在动机则与学习者的个人发展、社会需求和外部奖励等因素相关,如求职需要、奖学金等。

来华留学生的动机还受到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及对策研究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及对策研究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及对策研究作者:韦子瑜程帅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5期【摘要】本文针对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进行剖析,通过培养来华留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来华留学生奖惩制度、来华留学生因材施教、举行比赛等方法,以期提高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奖惩制度【作者简介】韦子瑜,程帅,海口经济学院。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进行汉语学习,熟练掌握汉语应用,一方面能够满足来华留学生日常交流沟通,另一方面能够为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第一,外部动机。

外国人来华进行汉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来华留学生可以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获得奖学金,而且在熟练掌握汉语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或在工作中能够更快的得到晋升。

第二,内部动机。

外国人来华进行汉语学习是为了进行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通过汉语言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更快了解沟通目标的主观想法和心理状态,更好的进行文化融合。

二、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对策1.培养来华留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进行课程学习的基础,但很多留学生来华进行汉语学习是父母的要求,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意愿,学生潜意识排斥汉语学习,尤其考虑到后期HSK考试和未来发展等问题,使得留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上升缓慢。

为了保持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进行简单问卷调查,了解留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针对性设立相应课程,以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高校在进行来华留学生授课前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整理得到来华留学生对于动手方面内容兴趣较强,在进行《长城有八万五十多公里》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汉语版的旅游路线图,起点是留学生国家终点是中国的长城脚下,中间包括机票、护照、门票等都由留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留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制作的课程中,学习兴趣提高,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于课程的学习印象,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2023-10-27CATALOGUE目录•引言•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材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未来展望01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华文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马来西亚作为全球华语圈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华文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全球化的推动华文教育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弘扬。

通过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华文教育,加强中马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的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研究方法02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对华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马来西亚教育部逐渐认识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支持华文教育的政策。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环境包括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文化组织等。

这些组织和机构为华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华文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环境华文教育政策与环境早期华文教育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清朝时期,当时许多华人移民将华文教育带入马来西亚,开始了早期的华文教育。

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过许多困难和阻碍。

现代华文教育发展随着中马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华人社区的不断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华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教育部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华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文教育发展历程华文教育现状分析华文教育普及程度虽然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但目前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普及程度仍然较低。

马来西亚大学对外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马来西亚大学对外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教改教法马来西亚大学对外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言态度调查研究李冰玲曹文富(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槟城11800)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36-0032-03作者简介:李冰玲,现任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语言学院对外汉语教师,2004年毕业于理科大学翻译系本科,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与英汉翻译;曹文富,现任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语言学院英文高级讲师,教学科目包括英语社会语言学、英国文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与实践、英国文学与读写教育。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大学对外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言态度。

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者对汉语的感性与理性认知、情感还有行为。

笔者应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马来西亚理科大学110位不同性别、年龄与族群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言态度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

研究发现,学习者对语言的理性认知会影响行为选择,而行为选择与情感也有一定的关系,即: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越具功利性,学习态度就会更加积极,而学习态度越积极的学习者对于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喜爱会更加强烈。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语言态度理性与感性认知行为情感Research on Attitudes of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Malaysian University towards the Chinese Language //Lee Pin Ling,Thomas Chow Voon Foo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attitudes of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Malaysian University towards the Chinese language.The studies of language attitude includ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cognition,affection and behavior of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towards Chi-nese language.Questionnaires had been distributed to 110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of different genders,ages and ethnic groups from 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It is found that learners'rational cognition affects behavior,and be-havior,to a certain extent,affects learners'affection to a language.As a result,learners with pragmatic motivation prove to be more proactive,hence have more interest toward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Key word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language attitude;rational and emotional cognition;behavior;affection1绪论自上世纪末中国崛起以来,全球各地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东南亚本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东南亚本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东南亚本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东南亚本科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

学习汉语是他们必备的能力之一。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差异和学习环境的差异,东南亚本科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东南亚本科留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以期能够为此群体的汉语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背景东南亚包括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这些国家的语言多种多样,与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差异。

由于东南亚国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殊性,东南亚本科留学生在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共性特点,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

通过对东南亚本科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汉语学习支持。

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东南亚本科留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汉语学习时间、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方式、汉语学习难点等方面。

问卷设计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针对性的原则,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东南亚各国的本科留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对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大部分调查对象来自泰国和越南,占比分别为45%和25%。

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25岁之间,占比为70%以上。

大多数调查对象在中国的学习时间在1-3年之间,占比为60%以上。

2. 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结果显示,东南亚本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动机有多种,其中包括提高就业竞争力、丰富个人经历、了解中国文化等。

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动机,占比为60%以上。

这表明东南亚本科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更注重其实用性以及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的帮助。

3. 汉语学习方式东南亚本科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和语言交流等。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2020年第3期(总第110期)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No.32020General Serial No.310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乐晋霞(云南师范大学,中国云南652502;洛阳师范学院,中国洛阳471933)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和人口构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本土华文教材有着成熟的系统与鲜明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研究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元、国际化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对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与标准的研究,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各类型教材的对比研究,对教材中语言项目的编排研究等。

同时,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缺少对幼儿阶段的华文教材的关注,对华校华文教材历史变革的关注度不高,缺少对华校华文教材的人文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国内;综述中图分类号:H1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01-9250(2022)23-0007-19DOI编码:12.14095/ki.3ce.2220.23.324由于本国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庞大的华人群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既有对华裔子弟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又有对非华裔群体作为第二言的教学。

与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相对成熟,在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激发了海内外广大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

本文拟对在中国国内公开发表、出版的关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的相关论文与著作进行梳理,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尚待深入的领域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面貌。

一、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界定(一)本土教材、本土化教材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本土指当地的,土生土长的。

本土化是在引进外来的基础上与当地的社会、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等相结合,使之适应本土的过程。

海外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特点研究

海外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特点研究

海外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特点研究本文将海外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的情况分为三组,重点讨论了其中较特殊的两组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们认为,对这两组学生的汉语教学应区别于一般的对外汉语教学。

探讨两组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针对不同的组分别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标签:华裔学生汉语学习母语第二语言一、引言在汉语学习出现全球热的今天,很多国外大学将汉语设置为一门可以选择的语言课。

在这些国外大学中,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选修课程的外国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华裔学生。

这些学生或在本国的大学内学习汉语,或利用假期到中国的大学进行汉语强化训练。

由于家庭背景和家庭语言的特点,和一般学习汉语的不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成人相比,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此对他们进行的汉语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应该针对他们的特殊性进行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华裔学生群体可以分成三组:(1)家庭语言和部分社会交际语言为汉语(方言)的;(2)仅家庭语言为汉语(方言)的;(3)家庭语言和社会交际语言均不为汉语(方言)的。

他们的特点也不相同,其中对第(3)组的教学与对一般不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学生的教学无异。

本文重点考察第(1)、(2)组的特点。

笔者利用担任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的美国达慕思大学学生的汉语教师的机会,对这一群体两组的特点以及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对这一群体的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二、两组华裔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教授的是美国达慕思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中11位学生(A组)父母均为中国移民,并生活在中国城等华人聚居区内。

另6位学生(B组)的父母一方为中国移民,生活在非华人聚居区。

A组学生从小到大家庭语言均为汉语的某一方言,包括:广东话、上海话、客家话、合肥话和台湾国语等,有些人甚至曾在中国上过一段时间的小学,其社会交际语言为汉语方言和英语。

B组学生在上小学以前家庭语言为汉语方言中的广东话、台湾国语和英语,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后,家庭语言渐渐转变为以英语为主,社会交际语言也仅为英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调查及汉语课程设置研究
作者:钱慈航孙宜学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9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其中就有大量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留学生。

本文通过问卷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类型进行调查,汉语学习动机类型与留学生年级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对他们的汉语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课程设置
一、引言
根据外交部2018年9月的数据,马来西亚总共有人口3240万,其中华人占比达到23%,是该国排名第二的民族,仅次于马来族。

然而马来西亚华裔学生在本国的华文教育现状并不容
乐观。

以华文教学为主的独立中学大多得不到政府财政的支持,且独立中学毕业考试的文凭得不到马来西亚政府的认可,无法直接升人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因此,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中国是他们的首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决定来华留学。

他们拥有不俗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且对中国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受到广大高等院校的欢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有马来西亚留学生68人.全部为华裔学生,其中本科生61人、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2人。

根据现在的医学院汉语课程安排,这68位学生都通过了摸底考试,属于“免修不免考”的行列,即不需要参加汉语课,但是需要参加汉语考试(本科第一学年,研究生第一学期)。

然而在日常交流接触中,马来西亚留学生的汉语并非十全十美,且部分留学生表达出想要参加汉语课的意愿。

因此,本文对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考察,研究为其开设汉语课程的可能,以及汉语课程开设的形式。

二、问卷设计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设计主要以Gardner和Lambert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和Domyei的学习动机内在结构理论为基础,并参考借鉴高一虹设计的《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的调查》,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与修改。

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有关汉语动机类型的问题。

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分为5个等级,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标识计为1到5。

问卷通过网络及微信方式总计发放68份.收回问卷61份.问卷回收率约为89.71%.无答案全部一样或未答完的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

三、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留学生中,其中男生24人、女生37人;2014级本科生9人,2015级本科生9人,2016级本科生10人,2017级本科生13人,2018级本科生14人、研究生6人。

通过对问卷题目的项目分析与信度分析后,去除不合适和题目,剩余22题,信度达到(Cronbacha系数)0.893。

根据因子分析,将22题分为6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达到
69.01%。

根据实际结果,将6个因子依次命名为课余活动、学习交友、自我信心、成就需要、汉语教材与合作学习。

这6个因子按照平均值排列从小到大依次为课余生活(1.505),学习信心(1.831),成就需要(1.992),合作学习(2.025),汉语教材(2.098),学习交友(2.433)。

因子1课余生活主要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其中该因子在所有因子中排名最高,说明留学生认为汉语在中国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因子2学习交友的主要内容涉及学生汉语学习的目的。

总体来讲,马来西亚华裔学生汉语学习主要是因为本身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并无强烈的工具型或融合型动机,所以该因子的平均值较低。

因子3自我信心涉及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自信心。

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由于具有天生的语言环境,在汉语学习上的起点很高,水准远超同年级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这是该因子平均值排名较高的主要原因。

因子4成就需要属于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自我满足的问题。

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虽然在外貌上和中国人非常相似,但是其仍旧属于外国人范畴。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当有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病人得知他们是外国人之后会对他们的汉语能力表示惊叹,留学生会因此感到高兴。

所以成就需求在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中排名比较高。

因子5汉语教材的两道题都涉及留学生对于汉语课上使用的教材的态度。

他们承认汉语教材的重要作用,但是实际平均值在总体排名中并不突出。

这可能仍然和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本身的汉语水平有关,现在面向留学生的主流汉语教材都以针对从零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为主,这类教材对他们而言太简单了,因此该动机类型强度不算高.
最后的因子6合作学习在动机类型排名句中。

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因为在医学院留学生中占比较大,所以经常看到他们一起学习。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而言,他们的群体意识更强,对于汉语学习来說更有利。

如果将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各类动机与他们所在的年级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2015级本科生、2016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平均值偏小,汉语学习动机较强。

2014级本科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最弱,另外两个年级居中,刚来中国的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比其他留学生要高很多,所以并不愿意继续汉语学习。

但是在第三年进入临床之后,与中国人的交流就不仅限于老师和同学,还要与来自中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病人交流。

所以他们对汉语的需求增高了,因此动机随之变强。

最后到了第五年,也是毕业的那一年,需要关注的东西增多,无心汉语学习。

研究生的汉语学习动机高应该是相比本科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把握,研究生对自己的定位更加准备,明白自己确切的需要,所以学习动机更强烈。

通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成就需要这一项中,p值小于0.05.有统计意义,说明成就需要对不同年级的留学生有明显不同。

研究生平均值最低,2014级本科生最高,符合之前对于学生汉语动机的分析。

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留学生,在成就需求方面需要给出不同的对策。

四、结语
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虽然拥有超过一般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但是并非没有汉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

为他们开设汉语课是可行的,但是针对他们的汉语课程不能像普通综合课或者技能课一样。

马来西亚华裔学生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沟通和生活上及对成就感和自信心
的满足,但是他们比较少有明确需要获得哪些提升或达到某种目标的需求。

因此,为他们开设的汉语课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要贴近实际,少涉及或者不涉及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学习、临床实践中不需要的东西。

多增加学生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内容。

比如:涉及旅游方面的省市地理、历史、文化的介绍;涉及文化方面的中马两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异同:涉及交际方面的汉语语用方面的学习等。

其次,在课程形式上抛弃生词、语法、课文讲解为主较为简单枯燥的授课形式。

在听力上,以实景录音为主,说话人的语速、语音都不太规范,更符合现实环境。

在阅读上,为学生提供中文小说、散文等材料,分析其中的结构与意义。

在口语上,以学生演讲展示和辩论的形式为主,为学生提供能够使用汉语大段表达的环境。

在写作上,以议论文和读后感为主,让学生对某一话题各抒己见。

总而言之,讓学生接受大量真实语料的同时,自由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最后,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学生专业课的压力及临床实践占据的时间,汉语课形式以课余时间的选修课形式为主,这样更灵活。

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而不用因其他方面的顾虑放弃继续学习汉语的动机。

本研究主要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来华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涉及的专业皆为医学,且由于招生规模不大被调查学生人数不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未来研究中,可增加不同国别、不同专业留学生的比较,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课程的设置给出更合理、更深入的解释。

参考文献:
[1]高一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发展——四年五校跟踪研究[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孙宜学,“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教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3]陈天序,非目的语环境下泰国与美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J].汉语教学与研究,2012(4):30-37.
[4]童苏阳,浅析面向马来西亚华裔学生的来华留学招生政策制定[J].知识经济,2017(20):140,142.
[5]原一川,尚云,袁焱,等,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实证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3):4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