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解析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解析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著同:着;玉界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沧浪一作:沧冥;岭表一作:岭海)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注释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创作背景这首《念奴娇》就是张孝祥的代表作。

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宋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宋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宋词译文及鉴赏答案《念奴娇·过洞庭》这一首宋词是由张孝祥所写的,全词将清奇壮美的景色,与词人的主体人格相一致,达到一种宠辱皆忘,物我浑然不分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词吧。

《念奴娇·过洞庭》作者: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注释】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3风色:风势。

4琼:美玉。

5着:附着。

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8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10孤光:指月光。

11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2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3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14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5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16万象:万物。

17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18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念奴娇·过洞庭》【作品简介】《念奴娇·过洞庭》由张孝祥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

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

《念奴娇 过洞庭》全文及解析

《念奴娇 过洞庭》全文及解析

《念奴娇·过洞庭》全文及解析《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写的一首词,全文如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上阕描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了它的澄澈之美;下阕则通过作者在洞庭湖的感受,抒发了其高洁的品性和豪迈的气概。

词的上阕,作者先点明季节和地点,即洞庭青草湖,时近中秋,没有一丝风。

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水的明净光洁,就像三万顷玉做的镜子和美玉做成的田野一般。

在这样的湖面上,作者驾着一叶扁舟,月光洒落,银河与湖水交相辉映,水天澄明。

作者沉浸其中,心中的感受难以言表。

词的下阕,作者联想到自己在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虽然只有自己的孤光相伴,但自己的肝肺都像冰雪一样纯净。

如今短发稀疏,两袖清风,在这广阔的湖面上泛舟,内心安稳平静。

作者以西江为酒,北斗为杯,邀请天地万象做客,尽情畅饮。

最后,作者扣舷独啸,全然忘记了时间。

这首词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豪迈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春天的流逝而渐渐消逝,不禁愁绪万千。

“愁来天不管”一句,更是将这种无奈和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阙将自己与莺莺燕燕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落寞。

满院落花不卷帘,是因为她怕见到那些令人断肠的芳草,而芳草则象征着她与心上人之间的距离。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幽怨和痛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内容:【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词】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经年,经过一年。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泛沧:青苍色的水。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作者】张孝祥(1132-1169),今安徽和县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绍兴年间进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④,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⑤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⑥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选自《张孝祥词集》)[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写词人的高洁品质和豪迈气概。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

③岭海:一作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

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⑤萧骚:萧条稀少。

⑥尽挹:舀尽。

(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4分)(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

(2分)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2分)(2)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2分)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手法如“夸张”等,言之成理即可)【问题】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6分)试题答案:1.(5分)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

“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下面是整理的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念奴娇·过洞庭作者: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3风色:风势。

4琼:美玉。

5着:附着。

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8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10孤光:指月光。

11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2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3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14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5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16万象:万物。

17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18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诗歌鉴赏及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诗歌鉴赏及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诗歌鉴赏及译文《念奴娇·过洞庭》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著同:着;玉界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沧浪一作:沧冥;岭表一作:岭海)《念奴娇·过洞庭》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念奴娇·过洞庭》注释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念奴娇;过洞庭》由张孝祥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

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

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

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念奴娇;过洞庭》作者: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3风色:风势。

4琼:美玉。

5着:附着。

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8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10孤光:指月光。

11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2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3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14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5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16万象:万物。

17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18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翻译】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下面是整理的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念奴娇·过洞庭作者: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3风色:风势。

4琼:美玉。

5着:附着。

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8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10孤光:指月光。

11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2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3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14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5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16万象:万物。

17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18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赏析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

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

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

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

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

”玉鉴就是玉镜。

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

著,犹着,或释为附着。

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

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

”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

”都是这个意思。

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

“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

”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

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

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

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

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

“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

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

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

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

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

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

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

“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

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

“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

孤光,指月光。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

“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

”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

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

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

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

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

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

“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

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

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

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

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

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

西江,西来的长江。

挹,汲取。

“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

“万象”,天地间的万物。

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

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

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

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

“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

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

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

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

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

《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

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

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

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

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

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

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

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

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

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

”(《蓼园词选》)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

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

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

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

一、二句是说,已经临近中秋了,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

这里的“青草”指的是与洞庭湖联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

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来并称。

三四句的“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