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3课 兰亭集序第2课时同步教学课件 语文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课件

《兰亭集序》课件
第1段:叙事 写景 何时、何人、因何事、在何地、做什么? 周围环境如何?
在叙事和写景的基础上抒情:
此事、此景让人产生何种感情?
时间 地点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兰 亭 集 会 的 盛 况
事由
环境 人物 活动
信 可 乐 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7)晤(wù)言一室之内 (9)趣(qū )舍万殊 (11)兴(xīng)感之由
(6)游目骋(chěng )怀
(8)放浪形骸(há ) i (10)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12) 临文嗟(jiē )悼
(13)彭殇( shāng ) 彭,彭祖,借指长寿; 殇,夭折,借指短命。
重点字词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 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 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 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 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 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 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 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 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机流布,挺 然秀出” 。
第2段: 议论、抒情
1.作者由宴会盛况转到对什么的思考?
2.由此引发何种感慨? 3.作者的感情变化:
由上一段的“乐”转到了这一段的“痛”。
这样的转变突然吗?为什么?

优质课[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课件(128张PPT)(共128张PPT)

优质课[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课件(128张PPT)(共128张PPT)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
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黄庭坚
博 取 百 家 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始 得 龙 凤 飞
写 尽 八 缸 水 , 砚 染 涝 池 黑
教 儿 子 献 之 练 字
博 取 百 家 长 , 始 得 龙 凤 飞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 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2、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 等。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热 爱之情。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 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 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 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 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 “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 有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 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 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 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 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 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世称“书之 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 写的行草 《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 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修禊之事
修禊之事发端于尧舜之时。那时候人们心中最 惧怕的莫过于洪水猛兽,治水成功后,也免不了举行 一番庆祝。这种庆祝活动自然在近水之地进行。相传 “尧舜千钟”,禹也有饮酒的嗜好,在欢庆时当然要 喝点酒,禹治水成功后,召集治水中的得力助手,在 治水模型(如秘图山)环曲的水渠旁聚会,禹在上流 亲自为他们斟酒,让酒杯顺流而下,流近谁的面前, 谁即取饮。日久成俗,在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祭祀, 被后人称为“修禊”。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13《兰亭集序》名师课件3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13《兰亭集序》名师课件3
提示: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 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 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 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 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 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
拓展:正因为传统的审美心理是以悲为美的,使得
文学史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作品本来写的是极 为欢愉之事,也总要带上一定的感伤和悲愁成分。如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开始极写兰亭集会之盛、之 乐,后来忽然笔锋一转,说到“休短随化,终期于尽” 的煞风景话题上去,大发起“痛哉”、“悲夫”之类 的感叹来。这样的感情是否真实,原是值得怀疑的, 但却深为历代文士所推崇和效法。王勃《滕王阁序》, 在思路上即模仿《兰亭集序》,先写集会之盛,秋色 之美,后来写到“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上去了。 王勃作此序时年纪很轻,也没有遇到多大挫折,这样 的伤感情调显然来自前人作品。然而,《滕王阁序》 也成了历代家弦户颂的名作。与此相反,那些仅止于 极写欢愉之情的作品,却很难受到人们的赞赏。
临池学书 池书尽黑
《临川记》
书法之美---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而 美 生
自然之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缺


活 中 不
天气之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发 是
风流之美: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现

缺 少
(真名士风流)
玄理之美:人生无常(深沉感叹中暗含 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察仰气情饮管坐以激林地至修于丑永
兰亭帛书
揽兰 胜亭
书 法 拓 本 之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永和九年3月3日,王羲之与江南众名士 兰亭聚会,流觞曲饮,赋文作诗,并结成 《兰亭集》,王羲之乘醉挥毫,成就了此中 国书法颠峰之作。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 具审美价值。书法是这种“线的艺术”高度 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特有……他 们以极为优美的线条形式,表现出人的种种 风神状貌…..主要是那种飘逸飞扬、逸伦超 群的魏晋风度。——李泽厚《美的历程》

2020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兰亭集序同课异构课件2 语文版必修1

2020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兰亭集序同课异构课件2 语文版必修1
(禊:洁也 . )
吴道子?萧翼赚兰亭图卷?
‖问题探究
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 的?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 ,再叙人、 地、事、乐 .
2、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 ,如开头总叙 ,只25 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 的 ,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 优美 ,朴素清新 .
3、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写景抒情 ,叙议结合 .如叙说 "此地有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列坐其次 .〞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 "虽无 丝竹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 结合: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由良辰、美 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 "仰观宇宙之大 ,俯 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 也 .〞
||
王 羲 之 以 书 换 鹅 图
暮春之初
||
群 贤 毕 至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畅叙幽情
‖整体感知
第|一局部 (1、2自然段 ): 叙事、写景 ,先表达集会的时间、地点 ,然后点染 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 第二局部 (3、4自然段 ): 抒情、议论 ,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 ,而引发 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
(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 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 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 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 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 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 共鸣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 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 趣。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是本文能够流 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课件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课件PPT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 程
课 程
正是
再见
制作:GUO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1
目标
–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 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 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 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 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 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 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 前排。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 定的位置。
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穷尽。
时间: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记 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会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盛况: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感受:信可乐也
清流激湍
茂林修竹
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
暮春之初
崇 山 峻 岭
重要词句(二) 夫人之相与 夫:发语词。之:取独。 取诸怀抱: 之于。
昔今兴感 若合一契
明 一生死为虚诞 齐 意 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 将感于斯
思考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 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 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 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
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参考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 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 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 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 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 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 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 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

高一语文(语文)必修1课件-兰亭集序

高一语文(语文)必修1课件-兰亭集序

可见作者行文勾连过渡之绵密。
之娱,信可乐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8.第三段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
答案 第一步,紧接前一段结尾的“修短随化,终向期之于所欣,俯仰之间,
尽”,一开头就用孔子的话总说生和死是大事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第二步,从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章看到:古人尽也为。人生古变人云:“死生亦大 化同怀而,。兴甚叹至生比悲今,人这还和要今伤人感为,人这生使的作变者化的兴心叹情矣生久悲久。每完不"览岂全能昔不相开人痛兴哉感!之由,若合
修禊事也……。是日也,天朗气 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 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
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 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 亦大矣。”岂不痛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王羲之(321-379),东晋 著名书法家。字逸少,琅 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 迁居会稽山阴。曾任右军 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 王右军。 他卓越的书法 艺术获得了后世普遍的赞 扬,人称“书圣”。他书写 的《兰亭集序》, 笔法 妍丽劲健,为千古书家之 范,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 书”。著有《王右军集》。
2.词类活用
(1)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作动词,穷尽,尽享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士;少, 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3)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境 (4)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2.分析原因(结合文 本和作者生平);
3.小组补充。
任务分配: 1组探究“乐”的原因; 2组探究“痛”的原因; 3组探究“悲”的原因; 4、5、6组探究作者的生死观。
为何而乐?
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良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雅事: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为何而痛?(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 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
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
岂 不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难测

为谁而悲?(从原文中找出
相关语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 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后之视今,亦犹今 之视昔,悲夫!
根据下面的要求,筛选、 圈画有关内容。
1.这里写了何时、何地、何人、 何事?
2.找出本篇序文交代的成书原因。 3.找出本篇序文的写作目的。
找出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情 感的三个词语
乐痛 悲
合作探究
从文中找出诗人为何而 “乐”?为何而“痛”?为谁而 “悲”?作者有怎样的生死观? 发言要求: 1.读出原句;




作为一名高中生,王羲之的 生死观对你有何启示?请用一段 话来表述。
‖各抒己见
关于人生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杜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
待人。

2020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兰亭集序同课异构课件1 语文版必修1

2020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兰亭集序同课异构课件1 语文版必修1
王丞相 (||王导 )书 ,求女婿 .丞相语郗 信:‘君往东厢 ,任意选之 . ,门生归白 郗曰:‘||王家诸郎 ,亦皆可嘉 ,闻来觅 婿 ,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 ,在东床上坦腹 卧 ,如不闻 . ,郗公云:‘此正好 . ,访 之 ,乃是逸少 ,因嫁女与焉 .〞
说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 "序言 〞简称 "序〞 ,也叫前言 ,属实 用文体 ,同 "跋〞是一类 .列于 卷首||叫序 ,附于卷末叫 "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 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 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 本有关的事情 ,帮助读者更好地 去阅读或理解 .
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 ,为求消灾除凶 ,到水边嬉游 , 称为修禊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 大书法
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 ,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 文人雅士 ,置身于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之中 ,众皆列坐 曲水两侧 ,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 ,任其飘流 ,停在 谁的前面 ,谁就即兴赋诗 ,否那么罚酒 .据记载 ,当时 参与其会 的42人中 ,12人各赋诗二首|| .九岁的||王 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 ,各罚酒三觞 .||王羲之将37首|| 诗聚集起来 ,编成一本集子 ,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 ,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 为 "天下第|一行
书〞 .
癸(guǐ)丑 修禊(xì) 流觞(shāng)曲水 游目骋(chěng)怀 趣(qǔ)舍万殊 彭殇 (shāng )
乐 兰亭盛会 情缘事发 痛 人生感慨
悲 死生之辩 (作序目的)
本文的感情基调: 消
外表:沉郁、悲凉 极
(寄情山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编辑ppt
1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把情怀寄托在所喜好的事物上,不
拘行迹,放纵逍遥。
第 2 课时
(时间:45 分钟 满分:90 分)
一、基础知识(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美好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A )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C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编辑ppt
9.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B )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则与斗卮酒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
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做一样是荒诞不
经的。
编辑ppt
解析 总难免要面对(昔人的)文章叹息悲伤,心里不 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 B
B.仰观宇宙之.大 C.曾.不知老之将至
之:指示代词,这样 曾:曾经
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陈:陈旧
解析 曾:竟然。
编辑ppt
3.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乐琴书以消忧 D.云无心以出岫 解析 D 项连词,表修饰,不译。A 项介词,“用”。 B 项介词,“用来”。C 项连词,“来”。
编辑ppt
二、文本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8~12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 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 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 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 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编辑ppt
11.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
确切的一项是
(C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
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
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
感动。
编辑ppt
12.下列各句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编辑ppt
7.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D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 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 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 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 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 酪,回味无穷。 解析 语言清新朴实,不事雕琢。
编辑ppt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编辑ppt
8.给下列各句加点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编辑ppt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CF )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解析 夫人:古义,夫,发语词,不译。今义,现多
用于正式场合,称呼有身份的人的妻子。亲戚:古义,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编辑ppt
解析 A 项癸读ɡuǐ。B 项岭读 lǐnɡ。D 项诞读 dàn, 玄读 xuán。 答案 C
编辑ppt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是一篇书
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
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
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
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
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
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
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
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
然之极。
编辑ppt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 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 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 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 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 之处。
编辑ppt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B)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析 B 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形容词作名 词。C 项使动用法。D 项名词作动词。
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今指除自己家人以外的亲族。
编辑ppt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
解析 A 项“由”通“犹”,好像、如同。B 项“趣” 通“趋”,趋向、前往。C 项“倍”通“背”,背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