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滥用论文

第一章绪论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代谢产物次级,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自从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及抗生素类药无的飞速研究与发展和疗效的提高,使抗生素类在医学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拯救了千千万万个生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严重的的问题----抗生素的滥用,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也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

第二章抗生素的分类及主要品种

第一节抗生素杀菌作用

杀菌的抗生素还可以分成两种,一是繁殖期的杀菌剂,这类抗生素一般通过抑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比较常用的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等。二是静止期杀菌剂,比较常用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2]

第二节、抗生素的分类

一、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

微生物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以放线茵产生的为最多,真菌次之,细菌又次之。来源于高等植物和动物的不多。

(一)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或称链丝菌属)产生的抗生素最多,诺卡氏菌属较少。近年来在小单孢菌属中寻找抗生索的工作也受到了重视。

(二)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真菌的四个纲中,藻菌纲及子囊菌纲产生的抗生富较少。

(三)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是多粘杆菌、枯草杆菌(芽抱杆菌,、短芽抱杆菌等。这一类抗生素如多粘茵素、枯草菌素(Subtilin)、短杆菌素(Tyrothicin)等,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是环状或链环状多肽类物质,由肽链将多种不同的氨基酸结合而成,含有自由氨基,其化学性质一般为碱性。这类抗生素多数对肾脏有毒性。

(四)植物及动物产生的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