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固定原理及器械

合集下载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疾病,如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脊柱滑脱等。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患者的脊柱上植入金属器械(如螺钉、钩子、棒子等),将患者的脊柱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使其能够愈合并维持稳定性。

脊柱内固定的手术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和消毒手术部位
2.进行全麻或局部麻醉
3.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的脊柱
4.植入金属器械(如螺钉、钩子、棒子等)
5.对器械进行调整,使脊柱处于正确的位置
6.关闭手术切口
脊柱内固定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手术后康复时间,同时减少了手术期间的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但是,它也有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器械损坏、神经损伤、感染等。

因此,患者在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之前,应该仔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利益,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决策。

- 1 -。

SP脊柱内固定系统使用说明书

SP脊柱内固定系统使用说明书

SP脊柱内固定器使用说明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编号: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国药管械(准)字XXXX 第XXXXXX 号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YZB/国 XXXX-2007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苏药管械生产许 XXXXXX 号 安装使用本产品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SP 脊柱内固定器使用说明书一、产品介绍常州市武进XXXXXX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开发和研制的脊柱内固定器SP01~05型用于人体内,主要是针对人体脊柱的创伤、胸腰椎段退变、肿瘤以及侧弯等病症。

脊柱内固定器在人体内以钉棒形式组成符合力学原理的框架结构,帮助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和生理机能。

二、选用材料本产品采用GB/T13810-1997钛合金材料(TC4)制成(抗拉强度≥895MPa ,表面硬度≥260HV10),具有强度高、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骼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腐蚀性等特点。

各种型式的产品及其配套工具可提供多方向、多角度的矫形,具有方位加压、撑开、旋转等多项功能,能够获得很好的三维矫形效果。

三、产品的组成、型号、规格号、性能及应用范围1.产品组成:a.金属椎弓根螺钉;b.锁紧螺母;c.横连座;d.连接棒;e.横连杆;。

2.型号:零件设计顺序号设计顺序号产品型号椎弓根螺钉标志说明:T WJD05 ΦX.X ×XX xxxxx分别表示材料、厂名、直径×长度、批号四、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1.性能a)金属椎弓根螺钉外径范围是Φ5-Φ7 mm ,螺纹内径自钉尖端向尾部由细逐渐增粗直至螺纹消失,并有一段无螺纹连接处,可供旋入骨组织的螺钉长度范围为25~55mm 。

矫形钉类型有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 其中分体式螺钉与金属矫形棒可在任意的范围内转动15°,完全可满足临床多段固定的需要(适用于中间部位安放)。

b)金属连接棒可根据手术的要求和骨椎生理弧面弯曲成所需的弧度,以达到正常的临床效果。

椎间融合器的基本原理

椎间融合器的基本原理

椎间融合器的基本原理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FusionDevice)是一种用于治疗
椎间盘退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疾病的医疗器械。

它的基
本原理是通过在椎间隙内放置植入物,刺激骨创伤愈合和骨融合,从而达到稳定脊柱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1.刺激骨创伤愈合:椎间融合器通过在椎间隙内放置植入物,创造骨创伤。

这种创伤会刺激机体的生物学反应,从而引发骨
细胞的增殖和骨生成。

2.提供稳定性:椎间融合器能够提供稳定性,防止椎间盘的
异常运动,从而减轻症状和脊柱的应力。

3.促进骨融合:椎间融合器的材料通常具有生物相容性,并
且能够与周围骨组织结合。

这有助于促进骨融合的发生,使椎
间隙内的植入物与邻近的椎体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4.恢复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器可以通过支撑作用恢复或保
持正常的椎间隙高度。

这有助于维持椎间盘的功能和相邻椎骨
的正常解剖关系。

椎间融合器通常用于脊柱手术中的椎体间融合手术,例如腰
椎间盘切除术(LumbarDiscectomy)、椎间孔扩大术(Foraminotomy)和脊柱融合术(SpinalFusion)。

它可
以使用多种材料制成,如金属合金、聚合物和生物材料,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选择。

总之,椎间融合器通过刺激骨创伤愈合、提供稳定性和促进骨融合的机制,对于治疗椎间盘退变和其他脊柱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脊柱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脊柱内固定原理

脊柱内固定原理
物的要求:
1,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2,恢复脊柱正常的解剖关系和稳定性 3,限制脊柱的自由度 4,简单安全,容易安装 5,有足够的强度,以去除外支架 6,不影响术后影像学检查(CT,MRI )
内置物的基本构成
* 长构件结构:棒,钢板,线缆 * 固定椎体构件:椎弓根螺钉,椎板钩,椎板下
Luque首先将节段性棒 与钢丝技术应用与临床
用Luque技术治疗侧弯 和后突的效果很好,但 穿过椎板的路径中会有 神经损害危险,如使用 线缆可以减少危险
后路胸腰椎器械-钢丝
适应证:神经肌肉性侧弯 侧弯合并胸椎前
突 特发性侧弯
禁忌证:椎管狭窄 后突
腰椎一般不用钢丝
后路胸腰椎器械-钩棒
),最好用椎弓根螺钉 代替椎板钩 侧弯病人建议使用双棒 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横 连
后路胸腰椎器械
对脊柱器械已进行了广泛的 基础科学的研究
动物实验的数据表明:后路 脊柱内固定可以促进骨的融 合
当内固定的强度增加时,融 合骨块的强度也随之增加。 但是,强度增加的越多,会 发生与器械有关的骨质减少 。这种骨质疏松是否具有临 床意义还不清楚
脊柱内固定原理
寇 万 福
脊柱内固定发展史
最初是为治疗脊柱侧弯设计的: 作为临时复位系统并辅助脊柱融合
上世纪60年代, Harrington和Luqne 问世后,扩大到脊柱创伤治疗
上世纪70年代,椎弓根螺钉装置,例 如Dick钉、RF钉杆装置
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的Cotrel和 Dubousset发明了C-D钉棒结合装置 系统
胸腰椎后路钩棒 系统分为节段性 与非节段性
非节段性: Harrington 和 Knodt系统
Harrington系统很 少用于腰椎侧弯 ,后路单纯撑开 会引起平背畸形

脊柱内固定原理和方法

脊柱内固定原理和方法

对于轻度滑脱可采用钩棒系统或经皮椎弓 根螺钉固定,重度滑脱则需采用开放手术 内固定。
脊柱肿瘤
脊柱畸形
根据肿瘤性质和位置选择内固定方法,如 椎弓根螺钉固定、钢板固定等,同时需考 虑肿瘤切除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根据畸形类型和程度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 法,如椎弓根螺钉固定、钩棒系统等,同 时需结合截骨矫形等手术操作。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建议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术后定期接受随访 ,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或内固定失效等 问题。
影像学复查
在随访过程中,定期进行影 像学复查,以监测脊柱和内 固定物的稳定性及可能出现 的变化。
功能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帮 助患者逐步恢复脊柱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力学性能评价
通过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 等方法评价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 等力学性能,以确保植入后能够承受 相应的力学负荷并保持稳定。
04 脊柱内固定操作技巧与 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影像学评估
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详细了解脊柱病变的性质、 范围和程度,为内固定手术提供准确依据。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术前、术后 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神经功能评估量表,如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等,对患者术 前、术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活动能力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行走、坐立等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进行相关的量化评估,如Oswestry功能 障碍指数等,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脊柱的生理曲度
脊柱具有四个生理曲度,即颈椎 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 椎后凸,这些曲度对于维持身体 平衡和减轻震荡具有重要作用。

脊柱内固定器械

脊柱内固定器械

2020/3/10
21
2020/3/10
22
2020/3/10
23
骨科常用内固定器械
2020/3/10
24
简介
金属骨科植入物为骨科医师进行骨固定手术提 供了一种手段,在骨折处理和重建外科中颇具 帮助。但植入物本身的作用,仅仅是协助骨的 愈合,而并非企图取代正常的骨结构。
是安放于骨折部位的体内夹板。骨及周边软组 织的大小和承载可能会最终导致金属植入物的 断裂。
①双手操作,即一手操纵剥离器,另一手稳定剥 离器。
②剥离器应始终紧贴骨面,推进时宜作轻轻的摆 动。
③锐角方向推进原则 骨膜剥离器应向着肌纤维或 骨间膜与其附着的骨干成锐角方向推进。反之,如 向成钝角的方向推进,则剥离器易于偏离骨面滑入 周围软组织中,造成出血和组织损伤。如在剥离肋 骨骨膜时要遵循“上顺下逆”的原则,否则可撕破 胸膜造成气胸。
骨科常用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
赵彬
2020/3/10
1
骨科常用手术器械
2020/3/10
2
止血带与驱血带的应用
一. 目的: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二. 原理:驱血后,压迫止血,消除术野因静脉回流而致之出血
三. 用途:四肢手术,如肘,膝部及以远部;截肢术
四. 禁忌:感染,肿瘤,血管病变;幼儿及体瘦者
性部分如股骨头或髋臼缘,撬压软组织以达到充分暴露的目的。
2020/3/10
4
(三)膝关节专用牵开器
1.膝半月板牵开器 膝关节手术中使用可大大改善手术视野,易于显露半月板。
2.双头膝关节牵开器 其弧形远端可插入膝关节内,置于半月板近端,显露半 月板;而宽柄部可牵开浅层软组织。此牵开器尤其适应于内侧半月板手术,其 月芽状远端可插入关节囊内,附着于股骨内侧髁,这样即可暴露内侧半月板在 胫骨平台内面的附着点。

最全脊柱内固定系统:功能、手术入路等【参考仅供】

最全脊柱内固定系统:功能、手术入路等【参考仅供】

21
医学参考A
22
医学参考A
23
医学参考A
24
颈椎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
主要包括 AXIS及Cervifix内 固定系统
医学参考A
25
适应证
•颈椎后结构损伤及不稳,保守 治 疗失败
• 颈椎前路减压术后继发不稳 定者
医学参考A
26
医学参考A
27
医学参考A
28
医学参考A
29
Atlas 线 缆 系 统
医学参考A
37
DYNALOK
属经椎弓根内固定中 的螺钉钢板系统
医学参考A
38
适应证
• 主要用于腰椎骨折脱位、腰椎滑脱的后 路固定
• 用于胸8—骶1的各种不稳定性骨折脱位 或合并瘫痪者,最多用于爆裂性骨折或 伴前纵韧带断裂者,以及需同时行椎板 切除或后外侧减压手术者
• 胸腰段、腰椎肿瘤
医学参考A
39
寰椎后弓切除减压
医学参考A
60
医学参考A
61
医学参考A
62
医学参考A
63
CD HORIZON 脊柱内固定系统
• 在三维上全面恢复 脊柱的平衡
• 长节段固定,用于 脊柱侧凸的矫形术
• 短节段固定,用于 腰椎的骨折脱位
医学参考A
64
Harrington撑开器固定术
• 用于脊柱侧凸的矫形 • 也可用于胸腰椎的创伤治疗
医学参考A
65
适应证
1. 损伤在两周内,伴或不伴瘫痪者 2. 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3. 屈曲压缩性骨折,前柱压缩50%以上 4. 骨折脱位椎体移位轻(≤50%)者
5. 损伤超过两周以上,血肿机化难于复位, 以及三柱韧带均有损伤者为手术禁忌

脊柱矫形器—脊柱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

脊柱矫形器—脊柱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

• A:骨盆抗旋设计 • B:侧向三点力固定 • C:侧向三点力矫正
被动或主动的矫正力改变脊柱对线关系
• 被动矫正力:
• 即施加外部压力,通过矫形器上的各种压力垫施加在人 体的某部位 作用力。
• 主动矫正力:
• 矫形器在人体的压力垫对应相应的释放区,人体通过呼 吸运动,胸 腔和腹腔会增大。但由于一侧受压,脊柱只能 向有空间的释放区偏 移,一般在脊柱的释放区域开有窗口。 人体可通过自身的呼吸运动 产生矫正力。
• A:胸腹腔内压力对脊柱纵向牵引。 • B:前后三点力作用(使腰椎前凸,脊柱后伸)。 • C:前后三点力作用(抗腰椎前凸)。
对脊柱运动的控制
• 机械的“三点力”作用:
• 大多数硬性脊柱矫形器
• 心理上的运动限制:
• 脊柱矫形器共有的重要作用,矫形器可随时提醒 患者注意姿 势而使患者减少脊柱的活动。尤其在 脊椎关节和椎间盘的疾 病中,限制脊柱的运动。
脊柱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
• 对躯干提供支撑力 • 对脊柱运参的控制 • 被动或主动的矫正力政艾脊柱对线关系
对躯干提供支撑力
• 提高腹腔内压力:通过来自躯干前方、后 方及侧方的压力 和限制作用增加腹腔内的 压力,减少脊柱伸肌的负担,及 胸椎和腰 椎上方的垂直负荷。
• “三点压力”系统或复合局部压力:提供 对躯干的支持, 尤其是因肌肉麻痹使躯干 偏离中线时,维持脊柱的正常对线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融合器
• 带螺纹的融合器经生物 力学测定,在屈曲和侧 向弯曲时稳定性明显提 高。拔出力也高于取出 骨桩的力。 • 水平放置两个带螺纹的 融合器比单独放置一个 要稳定,其稳定性可以 与椎间植骨伴后路椎弓 根固定相比拟。
椎间融合器
• 后来的发展:既 有前路,又有后 路带螺纹的圆柱 形融合器
• 最近发展为可从 镜下放置
后路胸腰椎器械-钢丝
• 适应证:神经肌肉性侧弯 侧弯合并胸椎前突 特发性侧弯 • 禁忌证:椎管狭窄 后突 腰椎一般不用钢丝
后路胸腰椎器械-钩棒
• 胸腰椎后路钩棒 系统分为节段性 与非节段性 • 非节段性: Harrington 和 Knodt系统 • Harrington系统很 少用于腰椎侧弯, 后路单纯撑开会 引起平背畸形
颈 椎 器 械-螺钉
• 前路单纯螺钉固定 用于齿状突II型骨折 的轴向固定 • 适应证:禁忌用 Halo架的病人 C1-C2的运动对于病 人很重要的病人 • 生物力学及临床数 据表明,单螺钉比 双螺钉 更有效
颈 椎 器 械-钢丝
• 后路钢丝技术是 张力带技术
• 禁忌证:后方附 件骨折或缺损存 在严重的扭转或 矢状面不稳定 • 在扭转或伸展时, 钢丝的稳定性不 如侧块钢板
• • • •
前柱承担80 %的应力
中柱和后主承 担20%应力
脊柱手术三大原则
• 减压 • 固定 • 融合
固定原则
* 重新再分配脊椎载荷
* 限制局部运动从而维持稳定
* 在稳定的环境中,促进坚固的骨融合
脊柱融合术
• 原理:以病变椎体为中心,在病变的上一个
椎体和下一个椎体之间进行融合,使其成为 一个整体。
1,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2,恢复脊柱正常的解剖关系和稳定性 3,限制脊柱的自由度 4,简单安全,容易安装 5,有足够的强度,以去除外支架 6,不影响术后影像学检查(CT,MRI)
内置物的基本构成
* 长构件结构:棒,钢板,线缆 * 固定椎体构件:椎弓根螺钉,椎板钩,椎板 下钢丝,前方椎体螺钉 * 将二者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
后路胸腰椎器械-螺钉
• 螺钉关节间固定最初是用于一个或两个 节段
腰椎融合
• 当不需坚强固定或不需复位时,可以辅助融合 • 虽然一些作者报道了它的高融合率,但其他一 些报道显示其效果不如椎弓根螺钉
后路胸腰椎器械-钢丝
• 单纯后路钢丝很少应 用于胸椎和腰椎 • Luque首先将节段性棒 与钢丝技术应用与临 床 • 用Luque技术治疗侧弯 和后突的效果很好, 但穿过椎板的路径中 会有神经损害危险, 如使用线缆可以减少 危险
• 体外的生物力学测试显 示脊柱内固定器械可以 增加脊柱结构的稳定 • 通常,脊柱内固定系统 分为限制性与非限制性
• 非限制性系统的疲劳寿 命较长,通常失败是由 于松动而不是断裂。
后路胸腰椎器械-钉板
• 椎弓根螺钉系统首先由 Harrington使用,由RoyCamille推广 • 椎弓根螺钉比骨钩或钢丝稳定 性更好 • 优势:滑脱复位,稳定运动节 段,矫正畸形。提高融合率 • 劣势:风险高(出血多,时间 长,感染率高),医生的水平 要求高,并发症(椎弓根骨折, 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血管 损伤)
椎间融合器
• 直立的融合器 (Mesh),在椎体切 除后作为椎体的替代 物,可以恢复前柱的 结构。 • Mesh需要应力的分散 支持,因此需伴随前 路钢板或后路椎弓根 系统固定。 • 不论是Cage还是Mesh, 均可用于颈椎,胸椎 和腰椎。
椎间融合器
临床上,最近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对 于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椎间融合器的 效果等于或高于多数传统的方法。
脊柱内固定器械
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优点
• 脊柱复位(侧弯,后突,滑脱)
• 维持复位的稳定,防止畸形进一步发 展
• 促进骨性融合
内固定类型
• • • • • • 单纯螺钉(拉力螺钉) 单纯钢丝(作为张力带) 钩棒结合 钉棒结合 钢丝与棒结合 钢板与螺钉结合
颈 椎 器 械-螺钉
• 颈椎单纯的螺钉固定最初 设计是为了治疗上颈椎的 不稳定 • C1-C2后路关节间螺钉固 定技术是由Magerl发展的 • 可使C1-C2复合体保持稳 定,促进融合 • 无需Halo支架
颈 椎 器 械-前路钢板
• 适应证:
创伤:椎间盘突出合并半 脱位 伸直型泪滴骨折 爆裂骨折 严重旋转型损伤,需 前后内固定 退行性变:类风湿关节炎 造成的多节段不稳定、假 关节 肿瘤
颈 椎 器 械-后路钢板
• 在上颈椎,螺钉可以通 关节,穿过C1-C2的关节 进行固定,也可以打入 C2的椎弓根。 • C3-C6固定在侧块上 • C7既可以固定椎弓根, 也可以固定侧块
载荷分布法则
椎间盘与椎体后部完整腰 椎的载荷分布 • 关节突承受17%垂直压 力 • 90%的垂直压力通过椎 体与椎间盘 • 所有综合力量大于100% 是因为多个方向的合力
载荷分布法则
• 后路器械力的分布
载荷分布法则
* 对于应用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械,应理解和采取张力带法 则进行脊柱载荷再分布
* 从临床的观察的结果,可以看到脊柱背侧起分离作用的 力阻碍了脊柱的正常生物力学行为;而背侧发生加压作 用的内固定系统,却与正常生物力学相接近 * 脊柱前柱包括椎体和椎间盘,当其中一部分存在缺陷时, 仅依靠后路内固定器械则难以达到前柱的理想载荷分布。 因此,需行前路支撑植骨或其他方法的脊柱前路重建
三柱理论
前柱 中柱 后柱 •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分类概念, 提出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中柱 的完整,并强调后方韧带复合 结构对稳定性的作用。Denis提 出三柱分类: 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二分 之一、椎间盘的前部。 中柱:椎体后二分之一、椎间 盘后半部分、后纵韧带和椎管。 后柱:关节突、黄韧带、棘间 韧带、棘上韧带。
后路胸腰椎器械
• 对脊柱器械已进行了广泛的 基础科学的研究 • 动物实验的数据表明:后路 脊柱内固定可以促进骨的融 合 • 当内固定的强度增加时,融 合骨块的强度也随之增加。 但是,强度增加的越多,会 发生与器械有关的骨质减少。 这种骨质疏松是否具有临床 意义还不清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INO
UPASS
后路胸腰椎器械
椎间融合器
• 生物力学上,椎间 融合器的功能是通 过撑开(纤维环, 关节囊,韧带)的 作用达到增加椎间 节段的稳定。 • 长期的稳定来自通 过Cage椎体终板的 骨愈合。
椎间融合器
• 虽然使用Cage的适应 证没有明确的限制, 但更适合以下病人: 单节段病变 无心理障碍 非手术治疗至少6个 月以上没有好转
脊柱内固定原理
内固定的目的
– 复位 – 固定:增加脊柱稳定 – 最终达到骨性融合
效果好的融合定义
– 初始稳定性 – 保持脊柱稳定性,通过机械装置避免上、下椎 体负荷过重 – 长期的生物弯曲的保持
内固定置入物最终目的
• 骨性融合或骨愈合
– 植骨 – 椎间盘植骨融合器(BAK) – 钛钢螺纶椎体融合器(TFC)
脊柱内固定发展史
• 最初是为治疗脊柱侧弯设计的: 作为临时复位系统并辅助脊柱融合 • 上世纪60年代, Harrington和Luqne问 世后,扩大到脊柱创伤治疗 • 上世纪70年代,椎弓根螺钉装置,例 如Dick钉、RF钉杆装置 • 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的Cotrel和 Dubousset发明了C-D钉棒结合装置系 统
• 作用:限制运动
维持解剖 防止畸形发生
脊柱融合术
• 范围:肿瘤---病变节段上一个正常椎体到下一个
正常椎体;畸形---包括整个畸形区域,再加上一个 椎体及下一个椎体
• 位置: 前---椎体间植骨
后---关节突植骨
• 植骨的来源:自体骨:髂骨,肋骨,胫骨,腓骨
异体骨
脊柱融合术
• 内固定物的要求:
颈 椎 器 械-前路钢板
• 前路颈椎钢板用于创伤 已近十年 • 生物力学实验显示:在 扭转、侧方弯曲和伸直 的情况下,前路钢板系 统与后路钢丝提供同样 的稳定性;在后柱不稳 定的屈曲情况下,前路 钢板不是很适合
颈 椎 器 械-前路钢板
但是临床研究 显示,前路钢板 固定植骨融合可 以有效地治疗爆 裂骨折,颈椎半 脱位合并椎间盘 突出和颈椎肿瘤 还可以有效地 应用于假关节融 合以及进行多节 段融合。
椎弓根螺钉系统优点
• 固定节段短,不影响邻近椎体活动 • 达到三柱固定,稳定性好 • 适应症广泛,疗效好 • 不但可矫正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还可矫 正旋转畸形
后路胸腰椎器械-钉棒 钉板
• 适应证: 滑脱复位 退行性变融合 假关节修补 腰椎侧弯中 下腰椎爆裂骨折不稳定 肿瘤切除后重建
椎间融合器
• 椎间融合器最早是 从后路放在椎间隙, 作为分担应力的结 构,材料是碳纤维 的 • 早期融合器是装满 植骨块后打入椎间 隙,由于没有内在 的稳定性,使用时 要求与后路椎弓根 螺钉系统配合使用
后路胸腰椎器械-钩棒
• 节段性固定 C.D.系统:
法国医生Cotrel和Dubousset, 1984年首创
• 首先应用于侧弯和创伤 • 在腰椎(特别在下腰 段),最好用椎弓根螺 钉代替椎板钩 • 侧弯病人建议使用双棒 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横 连
C.D装置
• 优点:
– 冠状面改善Cobb角,矫正率达66% – 矢状面矫正胸椎前凸及胸、 腰段后凸 – 矫正旋转畸形可达40% – 术后矫正度不丧失,植骨融合牢固 – 卧床期缩短,不需外固定
前路胸腰椎器械
• 最早用于胸腰椎侧弯的 矫形,由Dwyer介绍, 由Hall和Zielke修改 • 在侧弯的凸侧放置棒, 用垫片和螺钉连接,进 行加压和去旋转以矫正 畸形 • 此技术主要应用于胸腰 段前中柱创伤、肿瘤和 侧弯的矫形 • 后方不能再放置其他内 固定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