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共156页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1.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按相对于地面位置划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按构筑物的形态(运营方式)划分: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区域快速铁路;按运输范围及车辆类型范围划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客运自动轨行车、自动导向交通、微型地铁、胶轮地铁、索道、磁悬浮铁路等。
特点:①运营速度快,运载能力大;②能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小;③安全与公平兼顾;④促进城市产业及经济加速发展;⑤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占地面积小;⑥良好的环控体系和候车环境,乘车舒适性佳。
2.轨道交通系统构成:铁路线路,安全检测,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动车组,运输控制,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
3.客运量:指一条或多条线路上各个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程或往返运送的实际或预测客流量。
4.客流:客流又称客流量,是指在某一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方向或往返的实际旅客量或预测旅客量。
5.居民流动量:一年内每个居民平均乘行次数,表示居民流动频繁程度,用一年内城市的客运量除以居民总数所得。
6.运程:为每个旅客一次乘行的平均距离,取决于城市大小、形状、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网总长度、结构形态、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
7.客流密度:指每年经由每km双线线路的旅客总数,用“人/(km·a)”表示。
8.①车辆容量v—车辆容纳乘客的数目;②列车编组数n— 1列车包含的车辆(动车、拖车)数量;③列车容量V — 1列车能够运送的乘客数量,即V=v×n(人);④列车行车间隔I—为两列车发车的时间间隔,单位秒(s);⑤通过能力(通行能力)—以1h单方向通过的列车数来衡量,与列车行车间隔成反比,即N=3600/I(对/h)。
⑥输送能力C —为1h单方向所能运送的旅客数,也称运输能力或运能,由1列车的容量与线路通过能力的乘积来确定,C=V×N=v×n×N(人/h)。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案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都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高效、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
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方案十分关键。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重要原则和应遵循的步骤。
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重要原则,以确保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2.1 通达性设计方案应该考虑到城市各个主要区域之间的联系,尽可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合理的站点布局和线路连接,便于人们在不同区域之间快速、便捷地换乘。
2.2 服务性线路设计方案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尽量覆盖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商业中心和重要的社会公共设施。
同时,线路的规划还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2.3 简洁性设计方案应该尽量简化线路,减少不必要的转乘和过渡,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线路的长度也应该尽可能缩短,以减少运营成本。
2.4 稳定性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线路的运行稳定性,确保列车运行的平稳和可靠。
线路应该尽量避开地下水、软弱地层和其他地质难点区域,以减少施工风险和后期维护成本。
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步骤3.1 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对城市的交通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城市人口分布、主要区域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等信息,确定线路的总体规划方向。
3.2 排线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排线设计。
排线设计需要考虑到决定线路的一些关键因素,例如道路条件、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与相关部门、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3.3 站点布局设计针对每个区域的功能和人口密度情况,进行站点的布局设计。
站点的布局应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同时考虑到线路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4 技术规范设计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规范,进行相关技术参数的设计。
这包括车辆种类、列车速度、站点设计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工艺的研究和设计,确保线路的建设和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120 61) R 3.9 R 11.8 (150 75) R 4.3 R 11.8
缓和曲线
3、缓和曲线线型 直线型超高顺坡的三次抛物线、放射形螺旋线 设置超高顺坡: 顺坡递增速率≤2‰
认 识 线 路 纵 断 面 图
36
讨论
1、读图,说明你了解到了线路纵断面上哪些 信息? 2、线路纵断面有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有哪些 技术要求?
矩形隧道限界
圆形隧道限界
车 站 限 界
车站限界
本节结束
3、已知地铁通过曲线段最高运营速度为80km/h, 外轨最大超高120mm,内轨最大欠高61.2mm, 理论计算平面曲线最小曲线半径Rmin?取列 车通过变坡点的附加加速度av=0.1m/s2,正 线运行速度仍为80km/h,试计算适合运行的 竖曲线最小半径?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即要要遵守《线规》 的各项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 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 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
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4
左图:以桥代路
沿 路 爬 行 右图:绕避障碍
5
三 、 认 识 线 路 平 、 纵 断 面 图
6
讨论
1、请参阅教材(P23),说明线路平面上都有哪 些线型?这些线型在地铁选线时是如何连接的? 2、这些线型有何技术要求?
线路平面设计
一、线路平面组成
直线
线路平面 曲线 缓和曲线 我国铁路曲线的基本形式是: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
坡道长度
地铁设计线路

地铁设计线路6 线路6.1 一般规定6.1.1 地铁线路应按其运营中的功能定位,分为正线(干线与支线)、配线和车场线。
配线应包括车辆基地出入线、联络线、折返线、停车线、渡线、安全线。
6.1.2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依据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的地位和客流特征、功能定位等,确定线路性质、运量等级和速度目标;2 地铁线路应以快速、安全、独立运行为原则。
当有条件时,也可根据需要在两条正线之间或一条线路上干线与支线之间,组织共线运行;3 支线在干线上的接轨点应设在车站,并应按进站方向设置平行进路;接轨点不宜设在靠近客流大断面的车站;4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5 地铁线路应符合运营效益原则,线路走向应符合城市客流走廊,应有全日客流效益、通勤客流规模、大型客流点的支撑;6 地铁选线应符合工程实施安全原则,宜规避不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段,并宜减少房屋和管线拆迁,宜保护文物和重要建、构筑物,同时应保护地下资源;7 地铁线路与相近建筑物距离应符合城市环境、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的要求。
地上线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振动、噪声、景观、隐私、日照的治理措施,并应满足城市环境相关的规定;地下线应减少振动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6.1.3 线路起、终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线路起、终点车站宜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并宜预留公交等城市交通接驳配套条件;2 线路起、终点不宜设在城区内客流大断面位置;也不宜设在高峰客流断面小于全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1/4的位置;3 对穿越城市中心的超长线路,应分析运营的经济性,并应结合对全线不同地段客流断面和分区OD的特征、列车在各区间的满载率和拥挤度,以及建设时序的分析,合理确定线路运行的起、终点或运行的分段点;4 每条线路长度不宜大于35km,也可按每个交路运行不大于1h为目标。
当分期建设时,初期建设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5km;5 支线与干线贯通共线运行时,其长度不宜过长。
轨道交通工程方案

轨道交通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拥堵程度的加剧,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本文档将提出一份轨道交通工程方案,以应对城市交通问题。
二、项目概述本轨道交通工程方案旨在构建一条贯穿城市主要区域的地铁线路。
该线路将连接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和工业区,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
三、规划方案1.线路规划: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交通需求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初步确定地铁线路的走向。
结合现有道路网和交通枢纽,确保地铁线路覆盖面广,方便乘客出行。
2.站点设置:根据人口分布、交通换乘需求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等因素,在地铁线路上设置适当数量的地铁站点。
站点应合理分布,使乘客能够便捷地进出地铁,并且方便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3.运营图表:根据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制定详细的运营图表。
该图表应包括各站点的发车时间间隔、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等信息,以确保乘客能够根据时间表合理安排出行。
四、设计方案1.轨道设计:根据地理环境和地下空间利用要求,设计地铁线路的轨道布局。
轨道应具备抗震、抗沉降和安全稳定等特性。
同时,要合理安排弯道和坡道等区段,以确保列车行驶的平稳性。
2.车辆设计:根据客流量、列车停站时间和乘客需要等因素,确定列车的编组数和车辆的设计。
车辆应具有高度的乘坐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线路和交通需求。
3.站点设计:根据站点规模和功能要求,进行站点设计。
站点建筑应融入城市环境,同时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安全设施。
站点出入口的设置要符合乘客换乘的便利性和交通流量。
4.信号系统设计:设计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信号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控制、红绿灯同步和故障处理等功能,以提高列车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益。
五、实施方案1.施工计划:按照规划和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3.车站分布
④线路长度
一条线路的长度,短则几千米,长则几十千米。 不同的线路长度,车站的疏密宜有所不同。 短线路宜多设站,长线路宜少设站。 ⑤城市地貌及建筑物布局 城市中的江、河、湖、山和铁路站场、仓库 区等,人口密度低,甚至无人,轨道交通在 穿越这些地区时可以不设站。但若有条件开 发公园.则应考虑在其主出人口处设站。
80 -
75 -
70 -
65 -
60 -
55 -
50 -
45 -
40 -
30 -
30 -
R
3 000
2 500
2 000 1 500 1 200 1 000 800 700 650 150
35
40 55 70 85 85 85 85
30
35 50 60 70 80 80 80
25
30 45 50 60 75 75 75
②地面和高架桥的车站站台段线路设置在平道, 在困难地段可设在不大于3‰的坡道。
⒈坡度选择
⑶最小纵坡
①隧道内线路坡度一般不小于3‰。(排水需要) ②车场线设在不大于1.5‰的坡道上。(容易溜车) ③为了便于道岔的养护与维修,道岔应铺设在不大于 5‰的坡度上,在困难的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0‰ 的坡度上。 ④隧道内折返线一般选取20‰。
第二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选线与车站分布
第二节 线路平面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第四节 线路网络规划
第五节 轨道的几何形位
第六节 限界
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阶段
通过不同设计阶段,逐步由浅入深,不断地比 较修正线路平面、纵剖面和坡度、线路与车站的关 系,最后得到地铁和轻轨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中准 确的位置。
轨道交通的路路设计

轨道交通的路路设计1组成地铁线路按其运营中的功能定位,分为正线(干线与支线)、配线和车场线。
配线应包括车辆基地出入线、联络线、折返线、停车线、渡线、安全线。
2定义正线:载客运营并贯通车站的线路,当线路分叉时,可细分为干线和支线。
备注:一般情况下,在正线上分岔以侧向运行的线路为支线,直向运行线路为干线。
支线通过配线连接干线,可混合运行,也可独立运行。
由于主线与支线有主次地位之分,所以干线、支线应单独正名,但其技术标准没有区分。
车场线:设在车辆基地(或停车场)内,提供列车停、检、修的线路,或各种维修车辆停放的线路。
配线:原称“辅助线”,先改称“配线”。
凡在正线上分岔的,为配合列车转换线路或运行方向等某些运营功能服务的,并增加运行方式灵活性的线路,统称为配线。
上、下行:地铁在正线上采用双线、右侧行车制。
南北向线路以由南向北为上行方向,由北向南为下行方向;东西向线路以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由东向西为下行方向;环形线路以列车在外侧轨道线的运行方向为上行方向,内侧轨道线的运行方向为下行。
车辆基地出入线:简称为“出入线”,从正线上分岔引出至车辆基地的线路。
联络线:设置在两条不同正线之间,为各种车辆过渡运行的线路。
折返线:为列车折返运行的线路。
停车线:为故障列车待避、临时折返、临时停放或夜间停放列车的线路。
渡线:设置在正线线路左右线之间,为车辆过渡运行的线路。
或在平行换乘站内,为相邻正线线路之间联络的渡线。
安全线:对某些配线的尽端线,或在正线上的接轨点前,根据列车运行条件,设置在设计停车点意外,具有必要的安全距离的线路,以避免停车不准确发生冒进的安全问题。
3设计规范3.1基础地铁线路应以快速、安全、独立运行为原则。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
每条线路长度不宜大于35km,也可按每个交路运行不大于1h为目标。
当分期建设时,初期建设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5km。
车站间距在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稠密地区宜为1km;在城市外围区宜为2km。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

CONTENTS
01 02 03
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 限界
学习目标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原则与相关规范。 理解:线路规划的特征和基本思路。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的内容(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任务是在规划路网和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拟建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其平面和纵断面位置,通过不同的设计阶段, 逐步由浅入深,进行研究与设计,达到最佳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 城市三维空间的准确位置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 ① 车辆限界 ② 设备限界 ③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和工程投资也 随之增加
合理限界的确定,既要考虑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又要考虑系统建设成本
线路平面 线路纵断面
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沿线路中心线展直后的轨面标高在 铅垂面上的投影线
1.平面设计
对于最小曲线半径Rmin的规定 缓和曲线的设置目的
曲 率 过 渡
超 高 过 渡
轨距 加宽 过渡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拉坡定线的过程。
车站“驼峰”示意图
3.限界
限界是指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 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 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地铁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