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会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C.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缺氧时释放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A项正确;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项正确;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后膜后,会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C项正确;神经递质不仅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还可以作用于肌肉、腺体等,D项错误。

2.下图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上的动作电位,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钠离子通道B.阻断了部分钾离子通道C.阻断了部分氯离子通道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而动作电位变小,可能是接受刺激后钠离子内流的量减少引起的,说明药物阻断了部分钠离子通道,A项正确。

3.人体内的钾离子、钠离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会影响动作电位的大小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有关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钠离子大量内流D.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从神经细胞外运入细胞内的过程属主动运输,因此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会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A项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内钾离子的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B项正确;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钠离子大量内流,钠离子从神经细胞外运入细胞内的过程属易化扩散,C项正确,D项错误。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方式分别是( )A.电信号,神经递质传递B.神经递质传递,电信号C.电信号,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神经递质传递5.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

中图版 必修三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作业

中图版 必修三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作业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灰质B.白质C.神经元D.反射弧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D.效应器只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4.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

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A.③①⑥②④⑤B.③①⑥④②⑤C.③①④⑥②⑤D.③⑥④①②⑤5.某人因受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开。

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能力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7.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8.神经冲动能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膜电位变化产生的()A.电荷B.局部电场C.局部电流D.电势9.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练习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解析版)

练习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解析版)

练习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相应反射弧如图1所示。

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1中b是传入神经,d是传出神经B. 图2中e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 图3中物质f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 f与g的结合可能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答案】B【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解析】【解答】A、图1中b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d是传出神经,A正确;B、图2中e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而膜内则相同,B错误;C、图3中物质f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C正确;D、f神经递质与g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据图1分析:a表示感受器,b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表示传出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

据图2分析:表示突触的放大示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据图3分析:表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图中物质f表示神经递质,物质g表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2.存在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称之为突触前受体,其作用在于调节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

如肾上腺素能纤维末梢的突触前膜上存在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可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过程如图所示。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一课时)-课后练习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一课时)-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 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合成。

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5.(选做)
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参考答案】。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课后练习

高二【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自我检测评估1.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2.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使组织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4.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关联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5.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6.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7.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腓肠肌①②。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一课后习题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一课后习题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答案)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浙江高二期中)静息时,神经元“内负外正”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包括()A.K+外流,导致细胞膜电位“内负外正”B.Na+—K+泵逆浓度运输K+、Na+数量不等C.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高,对K+的通透性低D.带负电的蛋白质难以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外2.(2021江苏高三期中)离子的跨膜运输是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下图表示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前、后膜上内外离子移动的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A.Na+、Ca2+和神经递质均是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成分B.突触前、后膜上Na+通道持续打开会使得动作电位逐渐增大C.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子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D.临床上使用的异搏定(Ca2+通道阻滞剂)可导致肌肉收缩力下降3.(2021陕西西安一中高二期中)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 Na+和Cl-同时内流4.(2021北京四中高二期中)图1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示意图。

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 单次电刺激B;Ⅱ. 连续电刺激B;Ⅲ. 单次电刺激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A神经元内的电位变化表现如图2(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1图2A.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 mVB.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C.由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C和B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5.(2021北京海淀高二期中)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乙酰胆碱的水解。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3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3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课时规范练3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必备知识基础练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2023·广东广州二中模拟)下图表示受刺激后,某时刻神经纤维上①~⑨连续9个位置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 mV。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沿神经纤维由①向⑨传导B.测膜电位时,电表的电极应放在细胞膜外侧C.⑨处K+外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③⑧处Na+的运输均需要消耗能量2.(2021·湖北卷)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L,细胞外液约为4 mmol/L。

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

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

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K+浓度为4 mmol/L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B.当K+浓度为150 mmol/L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3.(2024届·山西联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4.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B.组织液中Na+浓度变化不影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C.兴奋在轴突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D.神经冲动可以由甲到丙或由乙到丙考点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5.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图所示为NE的作用示意图。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

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 为静息状态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 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 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故选 A。
4.如果在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的 a 点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膜 内、外产生的电流方向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 )
解析 兴奋剂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 禁止使用兴奋剂。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不定项选择题 14.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 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B 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 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AB 段是 K+外流的结果 D.BD 段是 Na+外流的结果
1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 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以不同的递质传递兴奋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答案 B
知识点三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2.下列不属于兴奋剂、毒品的作用机理的是( ) A.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 B.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C.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 答案 D 解析 兴奋剂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是作用机理,是作用的结 果,D 符合题意。
答案 ABC
15.如图所示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非标准
1.下图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膜内与电流的方向相同,膜外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答案:C
2.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

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

答案:A
3.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解析:静息电位时,Na+浓度膜外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B、D两项错误;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Na+由膜内运输到膜外,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C项错误、A项正确。

答案:A
4.用下图中的哪套装置可以测量静息电位的大小?( )
A.甲
B.乙
C.甲和乙都能
D.甲和乙都不能
解析: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是膜内外电位高低的比较,所以应将电极一个置于膜外,另一个置于膜内。

答案:A
5.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
A.神经细胞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神经细胞内Na+大量外流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解析: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大量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

答案:D
6.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下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此图所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a→b,膜内电流方向为a→b,膜外电流方向为b→a。

答案:A
7.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单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双向传递。

答案:C
8.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将连接灵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和内部,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变化,图1所示即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装置甲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图1装置乙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
C.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Na+的通透性加大
D.图2中CD段是由K+大量流向膜内造成的
解析:图1装置甲测得的是静息状态下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图1装置乙测得的电位是动作电位的峰值,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

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Na+的通透性加大,对K+的通透性降低。

图2中CD段是由K+大量外流造成的。

答案:D
9.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神经纤维静息时),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曲线a,A项正确。

答案:C
10.人体大约有一千亿个细胞,每时每刻都有许多小分子和离子出入细胞,保证细胞的正常活动和细胞间的通信联络,使个体成为统一整体,科学家出色的研究使相关原理得以阐明。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甘油、乙醇、苯等有机分子比K+、Na+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原因是什么?。

(2)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红细胞内外K+、Na+浓度相差几倍到几十倍,K+、Na+浓度高的一侧依次位于红细胞的、侧,并且细胞维护这种浓度差需消耗能量分别吸收和排
出。

(3)神经细胞内K+、Na+及电荷的情况与红细胞类似,此外,胞外有较多的Cl-,胞内有较多的带负电的蛋白质。

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而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该处Na+快速内流使膜电位变为,接着K+快速外流使膜电位变为,这样形成局部电流。

科学家发现K+、Na+快速流动时并不消耗能量,据此推测细胞膜上存在K+、Na+通道,且彼此不同。

麦金农在1998年确定了这种离子通道蛋白质的结构、形状和启闭机理。

请推测该蛋白通道与需消耗能量才能运输K+、Na+的载体蛋白的结构功能应该(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层允许甘油等脂溶性有机物优先通过细胞膜
(2)内外K+Na+
(3)外负内正外正内负不同
1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区,造成膜外带正电荷,此时的电位差称为。

(2)B表示区,这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后导致形成的,此时的电位差称为。

(3)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的电位差发生颠倒后形成了回路,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而且在传导过程中,电位差的大小保持。

(4)当电位变化传导过后,神经纤维再恢复为原来的状态,此时细胞膜内外之间的离子通过
以方式进行运输,其运输方向是。

解析:(1)静息时,K+通道开放,K+由膜内流向膜外,造成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该神经纤维区域称为静息区,如题图中A所示。

(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由膜外流向膜内,导致膜内带正电,膜外带负电,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动作电位,该神经纤维区域称为兴奋区,如题图中B所示。

(3)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区和静息区在膜内外形成电流回路,称为局部电流。

神经冲动就是通过局部电流向前传导的,在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大小保持不变。

(4)当神经冲动传导后,“钠—钾泵”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将膜外的K+泵到膜内,使膜电位恢复静息状态。

此过程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答案:(1)静息K+外流静息电位
(2)兴奋刺激Na+内流动作电位
(3)电流不变
(4)“钠—钾泵”主动运输Na+由膜内运向膜外,K+由膜外运向膜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