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合集下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PPT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PPT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
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4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 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是那 处曾相见,相看俨 然,早难道这好处 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5
情不只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6
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18
E.昆曲在脸谱、服饰、表演程式、曲 牌、剧目、道具等许多方面都对我国的 许多剧种产生了深远影响。
了解:P101历史纵横,脸谱与性格。 19
20
昆曲的曲文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
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武陵花】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
16
(2)“近代百戏之祖”
A. 角色制——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脚色为人物之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 、丑
17
B. 文人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 昆曲--集中国文艺之大成
C. 具有稳定的剧本结构。 “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 结构,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D. 演员组合体制。
“近代百戏之祖”
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 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
——洪生《长生殿》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 古典文学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雅 致,而昆曲的词牌也为其他戏曲所沿用。
21
四、曲高和寡——昆曲的衰落
1、“美丽的缺点” 思考:昆曲有哪些缺点?昆曲走向 衰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 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 那个 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 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 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 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 的雅乐又是什么呢?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明代,发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因其高雅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备受赞誉,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王”。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明代:昆曲发源于明代,是由当时的曲艺发展演变而来的。

明代昆曲以苏州方音为基础,结合了南北曲艺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昆腔。

2. 清代:清代是昆曲的黄金时期,经历了较为繁荣的阶段。

当时的昆曲分为“四派”,即“昆山派”、“天派”、“沈派”和“长派”。

这四派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各有特色,并且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演唱技巧。

3.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昆曲遭受了较大的打击。

戏曲改革运动对昆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不再受欢迎,昆曲的濒临衰落。

4. 现代:建国后,昆曲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昆曲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和扶持。

国家政府推动了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重要的昆曲剧目进行了改编和演出,培养了一批新的昆曲演员。

同时,一些昆曲团体和学者也积极参与到昆曲的传承与研究中。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经历了起伏和挣扎,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传承。

如今,昆曲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内外演出活动中受到了重视。

相信在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保护的理念下,昆曲将继续传承发展,并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一、感受—古雅昆曲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曾相见,相看俨 然,早难道这好处 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是中国 戏曲艺术的瑰宝。
——世界遗产委员会
昆曲《牡丹亭》剧照
何为昆曲?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 “昆山腔”,因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曲 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也是最珍贵的剧种,被 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在中国现存的 三百多戏曲剧种中,昆曲最为悠久,被誉为“近代 百戏之祖”。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也是世 界上各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守护昆曲——我们的责任
1、昆曲的现状: 2、我们的使命: 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 的活的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 在的生命线。这种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民族文化的 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 生危机。· · · · · · 面对当今强烈的“全球化”、“一体化” 的冲击,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实际就是对一个民族精 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也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将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独立视为外 在标志,那么文化主权便是其内在灵魂。丧失了灵魂, 它的政治独立就将虚有其表。
水磨腔:细腻、宛转、清雅
3、昆曲登上戏曲舞台(明中后期) :
(1)昆曲登上戏曲舞台: 隆庆末年,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 传奇《浣纱记》,将昆腔推上了戏曲舞台。 此后,许多文人学士争相用新昆腔编写传奇。 (2)昆腔传入北京: 昆腔传入北京后,立即获得统治者和文人墨客的 宠爱,并取代当时活跃在京城剧坛上的弋阳腔, 赢得“官腔”的称号。 (3)昆曲名称的产生: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是名副其实的“国剧”。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学

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学

第2课时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学考报告】考点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中国的“近代百戏之祖”(1)脚色制。

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演员按脚色进行分工,各有专长。

(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

昆曲一诞生就受到文人青睐。

通过刻意追求曲体、曲唱、曲辞的优美、婉转、动听;努力规范、发展剧本结构、脚色体制。

(3)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这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

脚色体制有利于演员技艺的发展,有些演员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

戏班就以他们为主,上演以主角占重要地位的戏。

主角的技艺、风格越来越突出,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

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拓展延伸昆曲又分为南曲与北曲,其区别是北曲念字多用普通话,南曲念字多用苏州话。

北曲用于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于文戏。

要点昆曲的文化价值史料一史料二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

思考(1)史料一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2)史料二说明昆曲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提示(1)生、旦。

条件:能文善唱,扮相俊美,做功精细。

(2)昆曲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被称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师”,并且由于剧目丰富,能再现几百年前古典戏曲原貌而又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 )A.昆曲B.京剧C.越剧D.川剧解析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所以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答案 A考点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c)1.昆曲衰落:从清朝中叶起,昆曲江河日下。

2.拯救措施(1)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做过重要指示。

(2)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培养专业演员。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46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点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一、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b)1.从昆腔到昆曲(1)元末明初,顾坚改革南曲演唱,形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2)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3)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此后发展迅速,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

(4)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

2.昆曲的兴盛(1)时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昆曲兴盛一时。

(2)代表作品:新剧作层出不穷,如《玉簪记》《红梅记》《十五贯》等。

(3)特色: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生动、活泼,深受欢迎。

3.昆曲的衰落(1)原因:昆曲的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日益暴露;清乾嘉年间,出现“花部”和“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

(2)结果:昆曲逐渐被观众所抛弃,日益衰落。

二、“近代百戏之祖”——(c)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1.将诗、乐、歌、舞、戏融为一体的戏剧形式,唱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华丽典雅。

2.一千多个曲牌专用于各种剧情场面,各种角色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感情,形成载歌载舞艺术特色。

3.剧中人物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而“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也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4.服装、化妆、头饰、脸谱、道具美轮美奂。

四、昆曲的拯救与保护——(c)1.面临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自身唱词艰深,不易听懂。

【昆曲简介】

【昆曲简介】

【昆曲简介】【昆曲简介】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被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段结合得巧妙⽽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18⽇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命名为“⼈类⼝述遗产和⾮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常重视⾮物质⽂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20⽇,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地区,⾄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唱法也不⼀样。

元末,顾坚等⼈把流⾏于昆⼭⼀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腔”,为昆曲之雏形。

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乐家魏良辅对昆⼭腔的声律和唱法进⾏了改⾰创新,吸取了海盐腔、⼷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腔⾃⾝流丽悠远的特点,⼜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北曲的演唱⽅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体的“⽔磨调”,通称昆曲。

之后,昆⼭⼈梁⾠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步的研究和改⾰。

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这部传奇的上演,扩⼤了昆腔的影响,⽂⼈学⼠,争⽤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益增多。

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声腔。

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歌曲必宗吴门”。

明末清初,昆曲⼜流传到四川、贵州和⼴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为载体的,但在传⼊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和民间⾳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

人教新课标选修6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知识回顾

人教新课标选修6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知识回顾

从世界角度看,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保护。

它有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生态平衡。

保护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使人类发展得更迅速、更持久、更健康!
中国戏曲有三个来源,第一,原始宗教祭祀天地祖先和驱鬼逐疫的“巫、傩歌舞”;第二,古代宫廷贵族娱乐的“俳优戏谑”;第三,宋金民间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

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

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昆曲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所以被称之为国宝级的“活化石”。

【知识网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这两种地方戏曲是A. 徽调、秦腔B. 昆曲、徽调C. 昆曲、汉调D. 徽调、汉调2.在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B. 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特长C. 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D. “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3.江苏地方戏曲中最具全国性影响的是昆曲。

下列不属于昆曲的别称是()A. 昆腔B. 昆山腔C. 水磨腔D. 花野4.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演员分工,称“脚色”,脚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男主人公的称为()A. 生B. 旦C. 净D. 丑5.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A. 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B. 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C. 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D. 昆曲脱离广大民众6.在昆曲的一大批流芳百世的不朽作品中,“临川四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们是①《牡丹亭》②《长生殿》③《南柯记》④《紫钗记》⑤《桃花扇》⑥《邯郸记》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⑥D. ①②⑤⑥7.在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有“百戏之祖”的戏曲品种是A. 元杂剧B. 昆曲C. 明传奇D. 京剧8.在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B. 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特长C. 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D. “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9.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不只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洪昇 《长生殿》
《长生殿》被称为是中国戏剧史上压卷之作。叙述 了唐明皇在开元以后,纵情声色,对杨贵妃侍宠善 嫉。杨国忠招权纳贿,激起安禄山称兵造反,唐明 皇无策逃至马嵬坡,杨贵妃在佛堂自缢。作者歌颂 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真挚爱情。作品在唐朝“安史之 乱”的背景下,描写了唐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
交相迸。
——洪生《长生殿》
(可由学生朗读,讨论,教师总结)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 古典文学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雅 致,而昆曲的词牌也为其他戏曲所沿用。
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是中国 戏曲艺术的瑰宝。
——世界遗产委员会
昆曲《牡丹亭》剧照
何为昆曲?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 “昆山腔”,因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曲 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也是最珍贵的剧种,被 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在中国现存的 三百多戏曲剧种中,昆曲最为悠久,被誉为“近代 百戏之祖”。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也是世 界上各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是名副其实的“国剧”。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二、追溯—昆曲的兴衰史:
4、昆曲的兴盛:
(1)时间: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 展的兴盛时期 ,昆曲是当时的“国剧”。
(2)兴盛的表现:(请阅读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①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如: ②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 分工越来越细; ③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 戏。
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一、感受—古雅昆曲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 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是那 处曾相见,相看俨 然,早难道这好处 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
水磨腔:细腻、宛转、清雅
3、昆曲登上戏曲舞台(明中后期) :
(1)昆曲登上戏曲舞台: 隆庆末年,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 传奇《浣纱记》,将昆腔推上了戏曲舞台。 此后,许多文人学士争相用新昆腔编写传奇。
(2)昆腔传入北京: 昆腔传入北京后,立即获得统治者和文人墨客的 宠爱,并取代当时活跃在京城剧坛上的弋阳腔, 赢得“官腔”的称号。 (3)昆曲名称的产生:
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 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 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 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 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 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 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 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 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 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 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 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 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 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2、从现实的角度看,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 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 百戏之祖”。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武陵花】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
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
二、追溯—昆曲的兴衰史:
1、昆腔的形成: (元末): 2、昆腔的革新:(明中后期) : 魏良辅对昆山腔的革新,“昆曲之祖”
昆腔的革新: ⑴在曲调演唱上; ——“水磨腔”
⑵在曲调运用上; ⑶在乐器伴奏上;
⑷魏良辅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 使之具备了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昆腔的革新
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 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 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
《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贯串 始终。这桃花扇,原只是爱情的象征,但一旦成为 侯、李离合和南明兴亡的历史见证,便赋予人生理 想的象征意蕴。“桃花薄命,扇底飘零”,这就给 理想带上悲伤情调;而香君的桃花扇却是“美人之 血痕”点染成的,这就更染上了悲壮色彩;最后张 道士裂扇掷地,隐寓透露出理想的破灭。
二、追溯—昆曲的兴衰史:
5、昆曲的衰落: (1)昆曲的致命弱点——P98 (2)花部与雅部的较量: (3)昆曲的衰落:
思考,为什么有清朝统治者撑腰的昆曲,最终还是 在“花部”与“雅部”的竞争中,而趋于败落了?
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从历史的角度看,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 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 的“活形成: (元末):
(1)南戏流行: 元朝末年,南戏流行。南戏使用南曲演唱。
(2)昆山腔的形成: 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
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 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到明初,这种曲调被 正式称为“昆山腔”。 “昆山腔”,以称“昆腔”。这种腔调悠扬流 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 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 那个民 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 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 比亚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 傲与自信的源泉。
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
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节目——昆曲《春江花月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