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导学案

《诫子书 》导学案
《诫子书 》导学案

《诫子书》导学案(szl)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成:达成,成就。

慢:懈怠,懒惰。

励:振奋。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总的要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修身方法: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3.求学方法:宁静求学,立志成学。

4.行为要求:切忌淫慢,防止险躁。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2.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

第二步,精读课文。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的人,(到那时,)守

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二)理解课文,并加以背诵: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明确:要从淡泊和宁静狠下功夫。

2.诸葛亮认为淡泊和宁静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

3.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明确:要宁静,要有志向。

4.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明确: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1、诸葛亮紧紧围绕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联系自身及社会现实,今天看来有何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四、师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五、作业设置: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第二课时(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

(2)夫君子

..之行()

(3)俭以.养德()

(4)非宁静无以致远

..()

(5)淫慢.则不能励.精()

(6)年与时驰.()

(7)非志.无以成学()

2、《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得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定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2、读图文资料,了解东气西输工程及其意义。 3、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 2、通过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知道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西部资源的开发历程,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西部资源的开发如何注重“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双赢”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 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这种树是真的吗? 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 师:(直接给出答案)是真的。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是由于它有顽强的生命;它“死而千年不倒”,是由于它有发达的根系;而它“倒而一千年不腐”是因为……(引而不发)生:找出树木多年不腐烂的原因。(干旱) 师:展示课件为前面说法做出说明。

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通过分小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学前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学具,沙子。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猴子与小白兔换雪糕的故事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已知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小猴子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小猴子拿着一个圆锥形(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 2、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小猴子贪婪的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小猴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小猴子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如果这时小白兔和小猴子换了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小白兔,小猴子手上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和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想全班同学汇报) 小白兔究竟跟小猴子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 你觉得用()个换才合理和你们组的同学讨论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我们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老师手上现在也有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它们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圆锥体和沙子,我们小组来做实验,看看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关系是什么? 1、小组实验 3、小组汇报结果并统计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倍 4、在等底等高的前提条件下,是不是所有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呢?老师这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完整版本(含答案)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案 【学习目标】 1、 2、 3、 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 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知识点导读】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 和 水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一) 光合作用的生物:绿色植物,此外还有蓝藻(原核生物) (二)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1、 结构: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 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 ① 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 体基质中。 ② 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 光吸收最少,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③ 影响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必需元素Mg,N,Fe.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2) 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 变得污浊的空气。 (3)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 光 和 绿叶 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淀粉 。 (5) 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 法证明了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 水 。 (6)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 在 光合作用中转化成 有机物中的碳 的途径。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的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一没有光照时, 小鼠死亡 ,有光照时, 小鼠不死亡 实验二没有光照时, 蜡烛不熄灭 ,有光照时, 蜡烛熄灭 。 实验结论: 植物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更新空气 萨克斯实验: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再认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观察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分析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文化影响需要自觉学习和主动感悟。 3、总结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体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文化素养的关系。 4、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三、知识清单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 4、概括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人只要处于一个特定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说明: 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发挥着深远持久的正确引导。() 说明: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说明: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广东卷]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3高考,江苏卷]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3、(2013广东揭阳一模)30.“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给上述材料加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导学案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3、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 二、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学好本部分内容也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做好了知识铺垫。 (一)温故知新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什么?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什么? 4、你学过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有哪些?具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二)导学过程 1.能量流动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________水平上。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沿________________进行流动。 4.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 5.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 完成课本P91问题探讨,尝试回答讨论题,并思考选择此种生存策略的理由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阅读课本P94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及图5-6,针对以下问题和自己的收获,做小结: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是央视一个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综艺栏目,由脱口秀表演艺术家黄西和央视主持人陈蓓蓓共同主持。以此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这种树是真的吗? 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 生:(感到兴奋,稀奇。)有这样的树?

圆锥的体积导学案.doc

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东仁堡小学“2+2”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b版)年级:六年级编号: 04 课题:《圆锥的体积》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20分钟) 1、复习圆锥的特点及圆锥的高。 2、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做习题练习册第10 页3题 3、自学课本第10页内容。【课堂导学】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与发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二、导学过程:策略流程自学研读内容学法时间合作交流内容 学法时间展示反馈内容方式时间点拨整理知识生成规 律总结复习旧知,做好铺垫(预设时间:9分钟)拿出预习本,再自查做题情况,看有没有补充的。小组交换检查预习的作业。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全班小结:圆锥是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圆形组成;圆锥的高是圆锥的顶点到地面的距离。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创设情境,引发猜想(预设时间:10分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来,圆锥的体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同桌交换交流自己的想法,心得。小组代表1:圆锥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小组代表2:不同意第一组结论,因为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小组代表3:用等地等高的圆柱型容器和圆锥型容器做盛装实验就可得出圆锥体计算

公式小结:圆锥体体积等于与它等地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是v= 1/3sh。引用新知,巩固所学(预设时间:14分钟)布置习题:做练习册第11页1题2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全班集体订正。小结:同学们都能熟练运用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在以后计算中要注意不要忘记乘以三分之一。巩固练习,拓展深化(预设时间:7分钟)布置习题:做习题教材第页“试一试” 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完成习题。指名班演,集体订正。引导小结:计算时除不要漏掉乘1/3外,还要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三、板书设计圆锥的体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 =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sh【达标训练】 1 .填空(1)、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 18 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2)、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 二、基础知识体系梳理 1、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起点:从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2)途径:沿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流动。 (3)转化: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能。 (4)散失的形式: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的,而且在流动过程中是__________的。(2)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只有_________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3)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____由低到高绘成的金字塔图形。 三、合作、交流与探究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请参考课本P94页图5-6绘出上图中绿色植物的能量流动过程的示意图 (注:同化量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时储存的能量。) 2、用类似的方法绘出羊的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总结: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后,以____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和______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被________摄入;一部分则被________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流入”和“流出”每一营养级的能量)。计算“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流到下一个营养级?通过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并进行解释, 【思维拓展】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为什么? 四、小试身手 1、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那里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则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A、绿色植物→蝗虫→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C、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2、某人捕得一条重2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重点、难点】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主学习】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历程 (1)求索目标: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历史结论:奉行“”论或“”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3)重振标志: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新民主主义文化:①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②主线:。③主体:。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基本内涵:①指导思想:。②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公民。③时代要求:面向、面向、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④本质特征: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特别提醒:“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 (1)灵魂: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4)基础:。 2.为什么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2)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怎么办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 ▲特别提醒:文化多样性并非指指导思想“多元化”。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即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建

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8.2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孟广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干旱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分析归纳本区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 素。 2. 使学生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学习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2. 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塔里木盆地干旱的自然环境及其成因。

2. 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塔里木盆地被称为宝地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明确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法:引导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学法:读图记忆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由《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大战铁扇公主 这一故事情节生动激趣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 (1)本区“干旱的原因” 从分析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入手,师生共同分析其干旱 的原因,需借助“塔里木盆地在中国的位置图”、“中国地形图”及教材中图8.17 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图等,分析明确塔里木盆地

无论什么方向都距海洋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阻挡和高原的屏障作 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进入盆地内部,其大部分地区年 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 由于本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所以这里的植被、河流、湖泊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河流数量稀少,并为内流河, 其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而且这里分布着我国面积最 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等,师生互动完成此重点内容。 (3)引导学生读图8.18,分析并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 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4)本区被称为“宝地”的原因? 此内容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文p80明确,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四 分之一左右,因此被称为“宝地”。而且在这里重点讲解“西气东 输工程”及其对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并使学生合作探究讨论 明确在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能够做到“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的双赢”才是最大的赢家。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体积》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体积》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体积》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 2、完成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学习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达标测评: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能量货币ATP导学案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导学案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一、ATP分子结构(阅读课本P63,完成以下任务) 1.ATP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也叫三磷酸腺苷。 组成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TP的结构简析 类比: 3.难点辨析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自主探究1: 资料1: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在人体安静状态时,肌肉内ATP含量只能供肌肉收缩1~2s所需的能量。 资料2:一个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kg的ATP分解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 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的状态下,24h内竟有40kg的ATP被水解。 以上资料表明ATP在细胞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TP的水解:(需水解酶催化) ATP分子中末端的(或者说远离A的)______________相当_______,容易______________,释放出能量。同时生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自主探究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哪儿?(阅读P64图4-2)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①ATP转化为机械能,如_____________; ②ATP转化为电能,如___________的传导和电鳗放电; ③ATP转化为光能,如___________; ④ATP转化为渗透能,如主动运输; ⑤ATP转化为化学能,如合成反应: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 ⑥ATP转化为热能:如恒温动物维持体温 此外,细胞的分裂、生长都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 2.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催化) (1)合成ATP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_。 (2)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 ①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____________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②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__________所释放能量外,在___________内进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 TP还利用了_________能。 )从物质方面看是可逆,即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从酶、进行场所、能量方面看不可逆。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在活细胞内,不管是运动还是饥饿,ATP与ADP的转化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解释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确认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解释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现象,确认文化素养需要培养。 3、说出文化具有的丰富形式。解释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所受到的文化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说明我国应对文化挑战、维护文化安全的措施。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与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关系。 三、知识清单 1、文化的含义?区别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的特点? 3、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 4、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 说明: 2.文化总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 说明: 3.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安徽卷]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 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 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高考,天津卷]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 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 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 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3、[2013高考,海南卷]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 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 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孙晶大连南金实验学校一、教学目标 1.在西北地区图、塔里木盆地地形图等地图上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在归纳塔里木盆地特征的过程中简单评价塔里木盆地的位置,理解区域位置对区域特征的影响,巩固认识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2.学会运用图片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特点,归纳其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并其解释成因。 3.运用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以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图,归纳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交通、人口、城镇等特征,巩固认识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 4.运用塔里木盆地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以及农业、交通、人口、城镇分布图等资料,说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对当地农业生产、人口、城镇、交通分布的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同时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根据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分布图以及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在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资料,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6.根据塔里木盆地位置、地形、气候图以及油气资源分布图等相关资料,说明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以及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世界区域地理以及中国各区域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区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区域位置的描述、分析区域的特征、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等等。本专题仅仅是换了一个区域,所以,它可以作为一个巩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的案例,不需要我们再次逐条进行重复“教”。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巩固区域研究的一些方法。 但是,学生在每个区域中落实的都是认识区域的部分内容的情况。没有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本节课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整理起来:在哪里(区域位置)?什么样(区域特征)?为什么这样(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怎么办(区域可持续发展)?这种完整、系统的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认识西气东输两条线路及对东、西部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分析塔里木盆地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2.阅读相关资料,认识在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目标导航 1.能量流动的概念 2.能量流动的过程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学习时间:4月3至4日内(两小时完成) 第1课时(共2课时) 学习导读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3.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4.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5.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破疑解难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能量流动图解 具体分析图解: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太阳(光能),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但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阳光(光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流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并非照射到生产者身上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主要形式:太阳光能一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热能,即主要是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而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点,分解者将流人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5)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流人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人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6)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一般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人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经典例题 例:(2006南京模拟)如图为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 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 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 1.了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掌握调查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了解调查报告: 1.概念解说: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兼有通讯和评论的某些特点,但又与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通讯相比,二者都有大量的事实材料,而且对事实的叙述都比较完整;但通讯往往是写一连串的事件情节,有形象的刻画和细节描绘,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感人的形象来表现主题,而调查报告则侧重用事实说明问题,它的主题是由作者直接表述出来的。与评论相比,它们都有鲜明的观点,有理论色彩;但评论文章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实其观点,而调查报告则主要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2.类型: (1)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_5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中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能够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放过程中保护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中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油气资源的开发 教学难点 塔里木盆地中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安排1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用GE卫星地图展示塔里木盆地,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一、认识塔里木盆地 1.位置范围: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以 南,昆仑山以北, 2.地形: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3.地貌:本区沙漠和戈壁广布,有我国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盆 地边缘和河流沿岸,分布着绿洲, 它们的水源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 水。 4.气候特征:降水量在50㎜以下,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5.主要河流:塔里木河 二、开发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 为开发本区天然气资源,国家开展了西气东输工程。 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油气资源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破坏环境,并加强绿洲的环境保护。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 P80活动: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 然环境的关系。 1.主要城镇及分布特点 分布在绿洲上,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 分布。 2.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 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3.修建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的原因。 是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 P81活动: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西部:(资源优势)油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西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市场优势)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环境质量。 西部地区的开发利用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如何体现的? 活动拓展: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武陵山旅游开发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归纳小结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