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学案(学生用)

合集下载

《短歌行》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理解诗意;掌握比喻、借代、引用和用典的表现手法(修辞);体会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渴望天下统一的复杂情感。

2.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3.情感与价值:树立珍惜时光、积极进取、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积极人生观。

【重点、难点】诗歌蕴含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作者和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190年(35岁),曹操参加诸侯联军讨董卓,崭露头角。

196年(41岁),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年(45岁),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208年(53岁),赤壁之战。

(小知识:汉代人平均寿命约25岁。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查看水寨,宴请诸将。

酒酣处,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短歌行》。

也有人认为是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后。

但两种说法均无史证。

行,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

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重点字词(1)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注意带“__”的字的写法:譬()衿()呦()但为()吟()苹()笙()掇()越陌( )度阡( ) 枉()契( )阔谈䜩( ) 匝( ) 哺( )(2)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对酒当歌:几何:譬如:去日苦多:慨当以慷:何以解忧:子衿:悠悠:掇:忧从中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三匝:厌:哺:【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品读理解诗人到底为何而“忧”?3.美读鉴赏有感情地诵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你对它的理解。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教学设计及学案:《短歌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学习黄河风景的描写和江南渔村的描写。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5.通过学习《短歌行》能够启发学生对国家与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河风景的描写。

3.江南渔村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

2.感受及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教案、学案。

2.多媒体设备。

3.《短歌行》的课文。

1.导入通过播放黄河的音乐和黄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短歌行》的学习。

2.导读3.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短歌行》,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黄河为什么被称为“碛”、蜀道为什么被称为“山”?4.黄河风景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黄河风景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和神奇。

5.江南渔村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江南渔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6.欣赏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7.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1.师评学生完成的学案,了解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学生通过朗读《短歌行》,展示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课堂讨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于黄河和江南渔村的描写的感受和理解。

七、学后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加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以自己所在地为背景的短歌行。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黄河和江南的美丽风景。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__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__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最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最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育目标1. 学生能够熟悉、理解《短歌行》的作者历史背景,学习其文学创作方法和风格,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骆宾王诗歌的象征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的意义。

3. 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为日后的创作积攒经验。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骆宾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创作背景。

3.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难点:1. 如何解读骆宾王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2. 学生的神经科学、文化和语言水平不确定性,如何使得文学知识得到实际巩固。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翻阅《短歌行》原文,梳理文学史背景(南北朝时期),揭示骆宾王的诗歌创作历程和文学成就,并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讲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分析诗歌的形式、韵律和音乐美感,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使学生逐渐对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课时:讲解骆宾王诗歌语言和文化蕴含,并在教学现场和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参与骆宾王诗歌的解读讨论,形成学生的活跃研讨氛围。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阅读《短歌行》的背景材料,对于骆宾王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韵律处理的独特之处,在实践中提高解读短歌行的能力和视野。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1. 互动式学习。

在讲授和分析短歌行的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集体认识和合作意识。

2. 知识呈现和实践融合。

在知识传递中注重实践,通过学生个案、合作学习或文学作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评价方式:1. 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主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专业的评价。

《短歌行》优秀学案(高一必修二)

《短歌行》优秀学案(高一必修二)

《短歌行》优秀学案(高一必修二)【学习内容】《短歌行》鉴赏【学习目的】1.通过诵读、讨论,让学生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比喻、借代、用典的写作手法,进而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了解比喻、借代、用典的写作技法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历来对曹操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这个形象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二、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你对曹操知多少?曹操(155-220),字,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是著名的政治家、、家。

他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

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及大将军,封魏王。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了与鼎立的局面。

曹操死后,其子称帝,以魏代汉,曹操被追追封为“ ”。

2.创作背景赤壁大战。

时曹操已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

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三、自主学习:你能否用一个词概括出曹操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又是如何抒发自己这种感情的?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①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⑤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⑥①②③④⑤⑥四、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小组讨论一下,曹操在忧愁些什么?”五、小结朗读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它还可以陶冶我们自己。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

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课件展示)2.诗人为什么而“忧”?明确:①忧功业未成(板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课件展示)②忧贤才难求(板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曹操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知人论世)
2、能抓住诗眼,读懂诗歌的感情。

3、能鉴赏诗中的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
4、背诵并默写全诗。

【自主学习】
1.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譬()如子衿()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何时可掇()阡()陌()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 词义辨识(重点解释加点字):
几何
..:
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
....:
何以解忧
....:
青青子.衿:
忧从中.来: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
山不厌.高:
3、知识链接:
(1)、“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分为短歌,长歌,因音节节奏长短区分。

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4、资料补充:
(1)、曹操其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
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而他也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2)、创作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

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歌词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3)、关于“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课堂探讨】一、诵读全诗,感知诗韵:
1、全诗朗读指导:
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注意节奏,二二节拍,同时声音要洪亮,读出“慷慨悲凉”的韵味。

2、自由诵读诗歌,并品评自己喜欢的诗句。

3、听配音朗读,听音入境,体味曹操此时的心境。

二、整体把握,感知情感:
1.通读全诗,请你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提示:“诗眼”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和最能表达诗的意境的字词,用以表达诗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关键所在,是整首诗的精髓,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2. 通读全诗,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情感的具体内容。

你是从哪些诗句分析出来的?
3、总结情感:
三、合作探究,感知手法:
1、诵读诗歌第1—8句,说说这8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诵读诗歌第9—16句,说说这8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这
种情感的?
3、诵读诗歌第17—24句,说说这8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
这种情感的?
4、诵读诗歌第25—32句,说说前四句具体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5、“诗言志”,结合最后四句,说说诗人的志?诗人是如何体现这种志向的?
四、总结




五、作业:
1、背诵曹操的《短歌行》,
2、结合关于曹操的资料及《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在作文本上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小文章,题材不限。

【附录】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机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

历史上也有人对曹操做了评价,如:
(1)鲁迅: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易中天: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不过,这个大英雄又是很奸诈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

所以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