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繁殖过程共15页

合集下载

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ppt

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ppt
• 但是,如果自身没有免疫力,且皮 肤粘膜有损伤,则乙肝病毒有可能 进入血液造成感染。
下一张:(3)乙型肝炎的预防
(3)乙型肝炎的预防
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②传播途径预防
下一张: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乙型肝炎的预防
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
苗是预防乙型肝炎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下一张:②传播途径预防
乙型肝炎的预防
②传播途径预防
杜绝医源性传播 理发、刮脸、修脚、穿 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 消毒 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用品 减少性传播 采取措施,防止母婴传 播
下一张:什么是大、小三阳?
•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 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 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
下一张:④性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④性传播: • 与HBV 阳性者性接触,容易
被感染;特别是有多个性伴 侣者,其感染HBV 的危险性 明显增高。
下一张:⑤密切接触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⑤密切接触传播:
• 如果自身具有免疫力,或者皮肤、 粘膜没有损伤,则生活接触一般不 会被传染;(2)Leabharlann 肝的传播途径: ①母婴传播:包括宫内
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 期传播;
下一张:②血液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②血液传播:经输血或使用血
液制品传播。 • 由于血液及其制品的管理不断
加强,此种传播已经大大减少。
下一张:③经皮肤粘膜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③经皮肤粘膜传播:
• 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 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 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ppt课件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ppt课件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喂养方式
1、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母乳中 HBV-DNA 的含量远远低于血清, 且人类的肠黏膜 中有HBsAg抑制 物,导致进入十二指肠的HBsAg 大多数被灭活。 若HBV携带者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 后及时采取主被动联合免疫措施, 母乳喂养并不会提高产后母婴传播 的可能性。 2、一般认为母血HBsAg、HBeAg、 抗-HBc叁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孕 妇均不宜哺乳;乳汁HBV-DNA滴度 (阳性)者不宜哺乳;目前主张 只要新生儿接受免疫,仅HBsAg阳 性母亲可为婴儿哺乳。
病毒载量较高,为了尽 量减低乙肝病毒母婴宫 内传播的风险,可考虑 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孕妇也可以联合使用 HBIG 和新生儿联合接种 HBIG、乙肝疫苗

28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O经母婴传播感染的子女 , 约 85% 以上转变为慢性 HBV感染者成为新传染源,进入成年期可呈现为病 毒携带者但并不发病,或步入慢性感染状态.
3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从理论上讲,检测方法上以检测新 生儿肝组织中的HBV DNA最为准确, 但这是不现实的。现在多数学者认 为脐血易受母血污染,不能真实反 映HBV宫内感染的情况,主张新生儿 出生后24h内外周血HBsAg和HBV DNA 作为诊断指标
HBV宫内感染率为9.1%~36.7%。 宫内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 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 渗漏造成。
产后传播
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 液有关。
21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
者,多达1.2 亿。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 万,年发病率为158/10 万。
2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1907年,Dane在“澳抗”阳性者血清标本的 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了完整的血清型肝炎病 毒体,即Dane颗粒,亦称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治疗 14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HBxAg
HBxAg为反式激活蛋白,能广泛激活病毒 和细胞的启动子,促进病毒复制或细胞癌基 因的表达,故HBxAg可作为致癌蛋白,与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临床上不作为 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15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4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5
乙肝病毒的感染特性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亚病毒颗粒不包含病毒基因组和衣壳蛋 白,主要由病毒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来 源的脂质成分组成。在HBV感染病人的血清 中,HBsAg亚病毒颗粒的含量远远超过Dane颗 粒,血清浓度能达到1012/mL,是Dane颗粒的 10 000到1 000 000倍。甚至在检测不到病 毒DNA的情况下,HBsAg仍能持续大量存在。 这种独特的现象是乙肝病毒所特有的,迄今 尚未在其他病毒中发现。
治疗 13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HBeAg

乙肝病毒DNA检测Microsoft Word 文档

乙肝病毒DNA检测Microsoft Word 文档

乙肝病毒DNA检测乙肝病毒DNA指的是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复制是靠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的浓度越高,病毒的复制越活跃。

合起来,HBV-DNA指的就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病毒DNA检测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常用手段。

一般的,把数值大于10的3次方为阳性,把3-5次方认为是低量复制,5-7为中等量,大于7次方为大量。

乙肝两对半并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毒复制情况,DNA弥补了这个的不足。

不过由于DNA检测技术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一次结果不足以说明问题,遇到阳性,可以换医院再次检查。

目录1DNA检测2作用3临床意义4复制过程▪第一步:黏附▪第二步:脱壳▪第三步:入核▪第四步:转录▪第五步:翻译▪第六步:逆转录▪第七步:组装5频率6注意事项7检测方法8检测报告9检测费用10检测要空腹吗11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作用1DNA检测以往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是: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数值要求达到10的5次方拷贝/毫升(20000U/ml),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数值要求达到10的4次方拷贝/毫升(2000U/ml),但是10的4次方拷贝/毫升以下也不能认为就没有问题了,最新的国际研究资料表明:和肝脏疾病进展相关的病毒DNA水平域值尚不清楚,即使HBVDNA水平持续低于20000U/ml,也可能乙肝病毒情仍在进一步发展,因此HBVDNA数值应该越低越好,目前国际建议的HBVDNA检测正常值应该是:< 50U/ml 。

2作用目前,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检查化验中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可见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检查化验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因为乙肝病毒DNA检测对确诊乙肝和评估乙肝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

2、乙肝病毒是否复制。

3、乙肝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

4、是否有必要服药。

5、肝功能异常改变是否由病毒引起。

生物技术制药乙肝疫苗制备ppt课件

生物技术制药乙肝疫苗制备ppt课件
发酵过程中,可采用分批补料或连续流加补料以保证最优生长和维持细 胞浓度、生长速度和营养供应之间的适当平衡。 可添加诱导剂如乳糖到发酵液中去以诱导可调节启动子的表达。
10
分离纯化
无菌过滤
离子交换层析
氢氧化铝共沉淀
凝胶层析
无菌过滤
超滤
硫氰酸盐处理
微滤
疏水层析
细胞破碎
微滤
超滤
硅胶吸附
பைடு நூலகம்
11
细胞破碎 微滤 超滤
乙肝疫苗的制备
1
2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 (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 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 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 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
3
乙肝疫苗的概念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 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 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 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 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
18
无菌过滤
氢氧化铝共沉淀
纯化后的抗原再与氢氧化铝共 沉淀,在共沉淀时,抗原吸附 在氢氧化铝上。
分装
19
疫苗纯度的测定
乙肝疫苗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 入人体系统,为了降低疫苗内杂质 含量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 进行疫苗的纯度检测。
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现有的 HPLC检测系统DTT应结构式用0.1mol/L DTT (DTT即DL-Dithiothreitol,中文名
母细胞,以扩DNA 增
重组分子。
筛选和鉴定经转化处理
的酵母细胞,获得外源
检 基检因测高正效确表表达达的基目因的工产物 检
程菌 的酵母(检)
0.0
9

乙 肝 PPT课件

乙 肝 PPT课件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者是 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什么是血液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 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 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什么是母婴传播
•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
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膜
而传染;
•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
环中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 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 小时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 第1、6个月注射 – 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 注射 –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 注射 –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 介素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 重复注射

接吻、共餐、共同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 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 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 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 有多大?

乙肝ppt课件

乙肝ppt课件

© 2004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Ganem, Prince. N Engl J Med 2004
28
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典型病毒学和 生物化学标志
• HBsAg 检测2次,间隔至少6个月
– HBsAg两次均阳性 – 没有出现抗-HBs 慢性HBV感染
• 持续或间歇升高的ALT
• 排除肝病的其他原因
• 肝组织中有中到重度炎症坏死,与CHB相当
Lok, McMahon. Hepatology 2004 (AASLD Guidelines)
30
患者何时存在进展性疾病的风险和需要治疗?
• 以下考虑治疗:
– – HBeAg阳性、HBV DNA >105 cp/mL和 ALT >2 x ULN HBeAg阴性、HBV DNA >105 cp/mL和 ALT >2 x ULN
• 以下考虑监测:
– – HBeAg阳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HBeAg阴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 以下不需治疗:
– HBeAg阴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如果 ALT >1–2 x ULN,排除肝病的其他原因)
传播模式
HBV与HIV一样是通过接触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然而
,HBV的传染性比HIV高50-100倍。
传播模式:
• 围产期的/垂直的
• 儿童-儿童传播 • 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输液 • 性接触
9
传播方式的流行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DNA整合,50%为X基因片段 ③动物实验:新生土拨鼠感染与HBV相似的土拨
鼠肝炎病毒3年后,100%发生肝癌。
29
三、微生物学检查
1.HBV抗原、抗体检测 ELISA法: HBsAg- HBsAb; HBeAgHBsAb ; HBsAb 。必要时检查PreS1Ag、 PreS2Ag和PreS1Ab、PreS2Ab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HBV感染后致病的特点 重症肝炎
患者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携带者 : 无症状携带者(重要的传染源) 长期感染者:肝硬化、肝癌发病率高
1
全球有3.5亿 人口携带HBV 我国为高流 行区,HBV携 带者达10%
检测指标?
2
乙型肝炎病毒分类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31
32
四、预防及免疫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HBsAg) 3.人工被动免疫:
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 (HBIg)--紧急预防 HBIg0.08mg/kg (8天内有效),2月后重 复1次
PreS1Ag、 PreS2Ag
主蛋白:HBsAg(226) 中蛋白:HBsAg-PreS2Ag(281) 大蛋白:HBsAg-PreS2Ag-PreS1Ag(400)
6
内层=衣壳:20面体、27nm 衣壳蛋白:HBcAg+ HBeAg 核心: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