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学的概念
优生座谈会讲话稿

优生座谈会讲话稿标题:优生座谈会讲话稿引言概述:优生座谈会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人类生育和繁衍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们将探讨优生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健康的生育和繁衍。
一、优生学的概念和意义1.1 优生学是什么?优生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科学手段促进健康生育和繁衍的学科。
1.2 优生学的意义优生学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生育和繁衍的过程,提高生育率和繁殖率,促进人类种群的健康和繁荣。
1.3 优生学的目标优生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帮助人类选择最佳的生育和繁殖方式,提高生育和繁殖的成功率,降低遗传疾病的发生率。
二、优生学的发展历程2.1 优生学的起源优生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最早由希波克拉底提出生育和繁衍的科学方法。
2.2 优生学的发展优生学在18世纪开始逐渐发展壮大,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优生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2.3 优生学的现状目前,优生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涵盖了生殖医学、遗传学、生殖健康等多个方面。
三、优生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3.1 生育技术优生学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于生育技术领域,包括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技术。
3.2 遗传咨询优生学还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遗传咨询,了解遗传疾病的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3.3 生殖健康优生学也可以帮助人们维护生殖健康,预防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提高生育和繁殖的成功率。
四、优生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4.1 伦理道德问题优生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如生育选择和遗传改造等问题。
4.2 社会舆论问题优生学在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优生学可能导致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平。
4.3 法律监管问题优生学的发展也需要加强法律监管,保障人类生育和繁殖的合法权益。
五、未来优生学的发展方向5.1 科技创新未来,优生学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更加先进的生育和繁殖技术。
5.2 伦理规范未来,优生学也需要加强伦理规范,确保生育和繁殖的过程合法合规。
介绍优生学

优生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优生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改进人种的一门科学。
优生的目的是提高人口质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优生学;二是消极的优生学。
积极的优生学是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的个体优生。
即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分子学的研究,修饰、改造遗传的物质,控制个体发育,使后代更加完善,真正做到操作和变革人类自身的目的。
消极优生学是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就是说减少不良个体的出生。
后者是人类最基本的,有现实价值的预防性优生学。
目录定义概况学科任务主要内容繁衍演进性优生的内容环境优生学优生学的伦理问题学科领域发展历史学科意义特点历史起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起源学科分支定义概况学科任务主要内容繁衍演进性优生的内容环境优生学优生学的伦理问题学科领域发展历史学科意义特点历史起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起源学科分支展开编辑本段定义优生优育优生学(eugenics)是研究如何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
优生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类遗传学。
它的措施涉及各种影响婚姻和生育的社会因素,如宗教法律、经济政策、道德观念、婚姻制度等。
优生学专门研究使一个民族未来的遗传素质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向前进或衰退的社会因素的学科。
编辑本段概况优生学(eugenics)是研究如何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
优生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类遗传学。
它的措施健康宝宝健康宝宝涉及各种影响婚姻和生育的社会因素,如宗教法律、经济政策、道德观念、婚姻制度等。
优生学一词由英国博物学家F.高尔顿于1883年首创,源出希腊文eugenes,本意“生好的”,即“研究在社会控制下能改善或削弱后代种族(遗传)素质的动因。
这种遗传素质既包括体格也包括智力”。
后来,人们习惯于将优生学区分为消极优生学和积极优生学。
美国遗传学家C.斯特恩则建议称为预防性优生学和进取性优生学,前者研究降低产生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的途径,后者研究增加或维持产生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的途径。
优生学

3、分娩期 __孕妇感染后生殖道、唾液、乳 汁类均存在病原体 4、哺乳期 —乳汁中含有病毒,应停止哺乳
巨 细 胞 病 毒
银屑病
第五章 社会因素对胎、婴儿 质量的影响 一、符合卫生条件的住宅: 1、适宜的微小气候 2、日照良好 3、空气清洁 4、安静、整洁、生活方便
二、办公室与居室的室内污染 (一)建筑装修材料与室内装饰 引起的污染 1、建筑材料 2、涂料 3、粘合剂 4、人造板家具和围板 5、塑料纸、地板革、化纤地毯
6、可以结婚但不能生育 7、婚前保健 8、家庭暴力对妇女和子女身 心健康的影响
四、职业与优生 1、医务人员 2、飞行服务人员 3、职业性舞蹈家 4、农业人员 5、列车员
五、男性生殖健康与优生 (一)生殖健康的概念 ——人们有能力生殖并调节生 育,妇女能安全妊娠并分娩; 妊娠得到母婴存活和健康成 功的结局;夫妇有和谐的性 关系而不必担心意外妊娠和 患病。
4、消化系统 (1)口腔:牙龈炎、牙龈出 血 (2)胃肠道:出现早孕反应
5、内分泌系统 (1)垂体:性腺激素分泌下降, 催乳激素增加 (2)肾上腺皮质:皮质醇分泌 增加 (3)甲状腺:分泌增加
6、泌尿系统:肾脏负担加重, 排泄代谢产物增多 7、免疫系统:胎盘屏障
(二)妊娠早期的心理特点 1、依赖心理或幸福 感 2、饮食习惯改变导 致的忧虑心理 ——不易耐受期 3、妊娠反应
2、生殖细胞突变: ——显性基因突变(直接传给 后代) 隐性基因突变(当代不表 现)
3、后果: (1)给个体的生育能力和生 存带来好处 (2)个体的生育能力减低和 不利于生存,引起遗传性疾 病 (3)致死突变:造成死胎、 自然流产、出生后死亡
三遗传病 1、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异常改变产生的疾 病,指个体生殖细胞,或受精 卵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 的疾病。
优生学困生培训计划

优生学困生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优生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优生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不仅对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与健康有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在优生学知识普及程度并不高的情况下,许多人对于自我优生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和误区,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
为了提高广大人群对优生学的认识和应用水平,特制定了“优生学困生培训计划”。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面向所有有优生学知识需求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已婚夫妇、准妈妈、备孕夫妇、家庭医生、保健专家等。
针对不同的群体,将提供不同程度和内容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1. 优生学基础知识:介绍优生学的定义、内容、发展历程、意义和目标,使学员了解优生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生育心理健康:介绍生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正确的生育心理观念,提高生育过程中的心理素质。
3. 健康生育指导:介绍健康生育的重要性,分析生育常见问题和危害,提供科学的生育指导和建议,帮助学员避免不良的生育行为。
4. 遗传疾病防治:介绍遗传疾病的概念、特点和影响,提供遗传疾病的防治知识,让学员了解遗传疾病的危害,并学会如何避免遗传疾病的发生。
5. 生育权益保障:介绍生育权益的保障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学员的生育权益保护意识,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生育权益。
6. 预防出生缺陷:介绍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出生缺陷的危害,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7. 预防性别歧视:介绍性别歧视的危害和影响,提高学员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性别平等。
8. 遗传咨询服务:介绍遗传咨询的概念和作用,提供相关的遗传咨询服务,帮助学员解决遗传问题和困惑。
四、培训形式1.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进行优生学知识的培训,方便学员随时随地获取培训内容。
2. 线下培训:通过举办优生学知识讲座、专题讨论等形式进行优生学知识的培训,提供更加深入和交流的学习机会。
第一章 优生优育概述

四、我国优生学的发展
• 1981年11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华医学 会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优生科学讨论会” • 1992年11月,江泽民为“第三次全国优生科学 大会”题词“发展优生科学事业,提高中华民族 素质” • 1994年,颁布了《母婴保健法》 • 1999年,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做好提高 人口素质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全民要“重视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现代优生学的发展
• 60年代已经能培养羊水内胎儿脱落细胞,进一 步对胎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此后,陆续有人通过对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性别鉴定等方面进行产前诊断。
三、现代优生学的发展
• 随着各种新医疗仪器设备的出现,超声波、胎 儿镜等应用于宫内诊断,大大提高了各种先天 畸型的检出。
•
三、现代优生学的发展
第二节
影响优生的因素
3大影响要素: • 遗传因素(基础)
• 优良的环境因素
• 良好的教育条件
非遗传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类的传染病已逐渐得到控制。而人类的 遗传性疾病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遗传病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遗传因素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
1、概念: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 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
摩尔根夫妇以后再也没有生育。他提出:“没有血缘亲属关 系的民族之间的婚姻,才能制造出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为强健的 人种。”他大声疾呼:“为创造更聪明、更强健的人种, 无论如 何也不要近亲结婚。”
祖父母
叔、伯、姑
外祖父母
父、母 舅、姨
叔伯姑的子女
自己
兄弟姐妹
舅姨的子女
叔伯姑的孙子女
子女
兄弟姐妹的子女
舅姨的孙子女
第十章 遗传学--优生学

2.古代的优生思想
人类进入有文字的历史阶段之后,优生思想就以各种方式在文化典 籍中表达出来,流传下来。最著名的、被认为是倡导优生的先驱乃是古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对婚姻关系加以控制和调节,以生育优秀的儿 女,一方面倡言将衰弱、有病或低能的个体处死,另一方面提议让那些 优秀的男女作“暂时的和通”以生衍杰出的儿童;柏拉图还曾指出择偶 和生育年龄对后代的影响,认为父50岁、母40岁以上生的子女都不能留。 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主张政府应用干涉婚姻制度之权,并 极力反对早婚,认为早婚生育的婴儿发育不良;还强调孕期保健,认为 妇女怀孕时,必须注意她们身体的健康,不可过怠惰的生活,也不可食 淡泊食物。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 说法,《礼记· 内则》中指出:“娶妻不娶同姓”,表明对近亲通婚的危 害已经有所认识和总结(在古代,同姓的往往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大戴礼· 本命》中说“五不娶”,就有“世有恶疾不娶”的说法。古犹 太人法典中就有对多种亲属关系的男女献中又有“有女不嫁消渴病(现在的糖尿 病)”的记载,这说明祖先对遗传病患者不宜结婚和生育道理有所认识。 古斯巴达人甚至规定低能的男女结婚要受刑罚,所生畸形儿可弃之山谷。 这些历史事实,均体现出优生的思想。
一、优生学的概念
(一)早期优生学概念
1883年,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创立的优生学是指研究在社会 控制下的能从体力、智力方面改善或消弱后代的种族素质的各 种动因的科学,即中国人称为善种学。早期优生学理论具有的 特性如下: 1.社会性 需要“在社会控制下”开展,并认为社会对人的 “体力和智力”的消长有控制作用。 2.前瞻性 关心的是“后代”的“体格和智力”身心两方面 的发展。 3.主动性 一方面是主动“改善或促进”好的“动因”,另 一方面主动“控制或消灭”不好的“动因”。 4.模糊性 与“后代体格和智力”相关的种族素质的各种动 因可以是遗传素质本身,也可以是影响或决定遗传素质的社会、 民族、家庭等其它因素。 5.种族性 好的与不好的“动因”取决于“种族”的利益和 标准。
遗传病与优生教案

遗传病与优生教案遗传病与优生教案遗传病与优生教案1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解优生概念和开展优生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能力目标:通过介绍遗传病的类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教学重点1.人类遗传病类型。
2.优生的概念及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用具1.人类遗传病的图片。
2.遗传病对人类危害的资料。
3.显示近亲关系的电脑软件。
4.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言:总体设想: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全球性危机导入新课。
具体过程:教师提问:(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五大问题是什么?(2)其中环境污染直接威胁我们的健康,最可怕的是不仅危害当代,而且还要贻害下一代的是什么病?(3)目前遗传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4)这些遗传病是如何产生的?(5)怎样利用遗传病原理避免遗传病的发生,使每一个家庭都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一起导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新课:第一部分: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总体设想: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遗传病及产生原因,总结出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
具体过程:1.请同学回忆已经学过了哪些人类遗传病。
2.请同学回忆白化病和猫叫综合征是如何产生的。
3.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师生一起总结出遗传病的概念。
即:“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4.请同学回忆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的主要载体又是什么。
(基因)(染色体)5.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遗传病的类型。
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6.同学看书,将遗传病概念和类型划在书上。
第二部分:人类遗传病的'具体类型总体设想:重点介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遗传与优生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个老师思考题1、优生学的概念是研究如何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
优生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类遗传学。
它的措施涉及各种影响婚姻和生育的社会因素,如宗教法律、经济政策、道德观念、婚姻制度等。
优生学专门研究使一个民族未来的遗传因素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向前进或衰退的社会因素的学科。
正优生学:重点研究如何增加能产生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
负优生学:研究如何降低产生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优生:是研究如何应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降低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使人类能够获得体质健康、智力优秀的后代。
2.影响致病基因在人群中分布的因素:(一)选型婚配(assortative mating):选择具有某些特征的配偶的婚配。
近亲婚配(consanguimous mating):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婚配。
(二)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差别生活力和差别生殖力。
1.适合度(fitness,f):一定环境条件下,某一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并能将基因传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一般用相对生育率代表适合度。
2.选择系数(selection coefficient,s):在选择作用下适合度降低的程度s=1-f3选择效应:选择引起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大小和方向上的改变。
4选择放松(selection relaxation):由于某种原因使有害基因的选择压力降低,对有害基因不能进行严格淘汰,从而使致病基因频率提高的现象。
(三)突变(四)基因流:随着群体迁移两个群体混合并相互婚配,新的等位基因进入另一群体,将导致基因频率改变,这种等位基因跨越种族或地界的渐近混合称之为基因流。
(五)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是由群体中导致适合度下降的所有有害基因构成,遗传负荷主要有突变负荷和分离负荷,受近亲婚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突变负荷是遗传负荷的主要部分,是由于基因的有害或致死突变而降低了适合度,给群体带来的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畸因子作用下,是否发生畸形,结果如何,
还取决于下列一些因素:
①孕妇对致畸因子的感受性,在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致畸因子的感受性不同,大 多数致畸因子有其特定的作用阶段;
③致畸因子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④致畸因子的损伤与剂量有关 ⑤致畸因子的作用后果,包括胎儿死亡、生长发育延迟、 畸形或功能缺陷。
5. 发育过度性畸形
由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增生过度所致, 例如 多指(趾)畸形等。
6. 吸收不全性畸形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结构全部吸收或部分吸收, 如果吸收不全,就会出现畸形。例如蹼状指(趾)等。
7. 超数和异位发生性畸形
由于器官原基超数发生或发生于异常部位而引起,如 异位乳腺等。 8. 发育滞留性畸形 器官发育中途停止,器官呈中间状态。
(二)优生学的半科学阶段(十 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 年代)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科学 家Galton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启发 下,结合人类学、遗传学、统计 学等学科的知识,于1883年在 《对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调查研 究》中正式提出“优生学”的概 念,这是优生学作为一门独立学 科出现公认的标志。
蛋白质类型 转录因子 细胞外基质蛋白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受体分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细胞外蛋白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信号分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裂解酶
脊柱裂* 脑积水* 腭裂* 全部唇裂
*
749.1~749.2 746~747
*
先天性心血管病 食管闭锁及狭窄
750.2 751.2 606 752.2~752.3
直肠及肛门闭锁* 内脏外翻 尿道上、下裂*
*为国际常规监测的 12 种出生缺陷
三、出生缺陷的发生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导致出生缺陷的基因
(一)遗传因素
与 出生缺陷
基因 BOR1 COL2A1 EMX2 EvC GLI3 GLI3 GLI3 HOXA13 HOXD13 KIT LMX1 MITF MSX1 Noggin P63 PAX2 PAX3 PAX6 PAX9 RIEG1 SALL1 SHH SOX9 SOX10 TBX3 TBX5 TCOF1 WT1 7-DHCR
例如双角子宫、隐睾等。
我国监测的 19 种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 无脑儿
*
国际分类编码 740 741 742 749.0
出生缺陷 短肢畸形(上、下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畸形足 多指与并指(趾) 血管瘤(73cm) 色素痣(73cm) Down 综合征 幽门肥大 膈疝
* *
国际分类编码 755.2~755.3 755.6 754 755.0~755.1 620 757.1 759.3 750.1 603
人胚胎主要器官的致畸敏感期
第一节 优生学概述
优生学是应用医学和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防止出生 缺陷,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现代优生学根据研究的 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正优生学和负优生学两类。从古至 今,人类社会时代更替,人类素质不断提高,优生思想也 逐渐发展、成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自身生育质量和生命质量, 优生问题自然备受重视。优生内容不断发展、完善。学习 本节后,你将知道优生学的概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 优生学发展简史。
第九章 遗传与优生
出生缺陷
一、出生缺陷概述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
也称为先天畸形(congenital alformation), 是患儿在出生时即在外形或体内所形成的 可识别的结构或功能缺陷。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出生缺陷的类型
1.整胚发育畸形 多由严重遗传缺陷引起,大都不能形成完整的胚胎并
出生缺陷 外耳畸形、听力伤失、肾缺陷 骨发育不良、唇裂、近视 脑裂 骨发育不良、多指、心脏缺陷
多指、肾脏和生殖缺陷 多指、指与指融合 局部皮肤色素减弱 骨、肾脏、指甲异常 色素减弱、听力障碍 唇裂、腭裂,缺指 骨融合、听力障碍 四肢、牙齿和毛发缺陷 肾脏和视神经缺陷 色素减弱、听力障碍 发育不良 牙齿缺如 牙齿、耳畸形 肾脏、四肢、耳畸形 脑发育异常 发育不良、骨异常、性反转 肠蠕动缓慢 上肢畸形、乳房及生殖腺异常 上肢畸形、心脏缺陷 小颌、外耳缺陷 肾脏缺陷、性反转 智力障碍、多发性器官缺陷
综合征 Branchio-oto-renal stickler Schizencephaly Ellis-van Creveld Greig Pallister-Hall Polydactyly type A Hand-foot-genital Synpolydactyly piebaldism Nail-patella Waardenburg - 多发性 synostosis Ectrodactyly - Waardenburg Aniridia Oligodontia Rieger Townes-Brocks Holoprosencephaly Campomelic Hirschsprung Ulnar-mammary Holt-Oram Treacher Collins Denys-drash Smith-Lemli-Opitz
2.古代的优生思想
人类进入有文字的历史阶段之后,优生思想就以各种方式在文化典 籍中表达出来,流传下来。最著名的、被认为是倡导优生的先驱乃是古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对婚姻关系加以控制和调节,以生育优秀的儿 女,一方面倡言将衰弱、有病或低能的个体处死,另一方面提议让那些 优秀的男女作“暂时的和通”以生衍杰出的儿童;柏拉图还曾指出择偶 和生育年龄对后代的影响,认为父50岁、母40岁以上生的子女都不能留。 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主张政府应用干涉婚姻制度之权,并 极力反对早婚,认为早婚生育的婴儿发育不良;还强调孕期保健,认为 妇女怀孕时,必须注意她们身体的健康,不可过怠惰的生活,也不可食 淡泊食物。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 说法,《礼记· 内则》中指出:“娶妻不娶同姓”,表明对近亲通婚的危 害已经有所认识和总结(在古代,同姓的往往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大戴礼· 本命》中说“五不娶”,就有“世有恶疾不娶”的说法。古犹 太人法典中就有对多种亲属关系的男女不准结婚的记载,从而逐渐排除 了直系血亲间的婚配。汉朝文献中又有“有女不嫁消渴病(现在的糖尿 病)”的记载,这说明祖先对遗传病患者不宜结婚和生育道理有所认识。 古斯巴达人甚至规定低能的男女结婚要受刑罚,所生畸形儿可弃之山谷。 这些历史事实,均体现出优生的思想。
二、优生学发展简史
纵观优生学历史,可以将优生学的发展分为前科学、半 科学、科学三个阶段: (一)优生学的前科学阶段(人类诞生的远古到十九世纪八 十年代)人类的优生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本身的历 史同样悠久。 1.古代的优生实践
①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就有将严重残疾儿遗弃或处死的民 俗,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自觉的优生意识,它起到了限制疾病基因扩散和 遗传性疾病蔓延的作用;另一个相似的例证是在古希腊城邦斯巴达中, 为了军事的目的,竟把生来有残疾的婴儿以及身体衰弱者处死。 ②到了氏族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了排除直系血亲之间婚配的风俗; 而限制与禁止近亲通婚,也早已出现。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就严令禁 止表亲结婚,违者判罪,甚至处死。犹太人的宗教律中禁止43种亲属结 婚,在《犹太教法典》中又增加了26种。这都是古代优生实践的历史事 实。
早期死亡而吸收或流产。 2. 胚胎局部发育畸形 由胚胎局部发育紊乱引起,涉及范围并非一个器官, 而是多个器官。例如头面发育不全等。 3. 器官和器官局部畸形 由某一器官不发生或发育不全所致,例如双侧或单侧 肺不发生、室间隔膜部缺损等。 4. 组织分化不良性畸形 这类畸形的发生时间较晚且肉眼不易识别。 例如骨发育不全等。
(二)现代优生学概念 是应用医学和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防止出生缺陷, 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出生缺陷包括遗传性、先天性 和产伤性三大类方面的疾病。现代优生学概念摒弃了早期 优生学的模糊性和种族性,在社会、文化、伦理的支持下, 以生物学、医学、环境学和遗传学为基础,从宏观和进化 的角度判断人类性状的优劣,倡导用科学的方法维持和促 进人类的优良素质,减少或控制某些遗传病或先天性缺陷 儿的出生,使之生出既健康又聪明的个体,为生后优育优 教打下基础,全面提高世界人口素质。 我国目前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要求既生 得少,又生得好,这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有 益处,这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
1.生物性致畸因子 2.物理性致畸因子 3.致畸性药物 4.“三废”、农药、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 5.酗酒、大量吸烟、吸毒、缺氧、 严重营养不良
(三)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
1. 环境致畸因子通过引起染色体畸变和基 因突变而导致出生缺陷, 2. 在胚胎的遗传特性,即基因型决定和影 响胚胎对致畸因子的易感程度。
高尔顿(Galton)
1900年,伦敦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优生学研究所;1905 年德国的勃洛志(A Ploetz)主持建立了“国际民族卫生学 会”,即第一个国际性优生学组织;1907年美国9个州颁布 优生法,使优生优育法律化;1910年美国纽约优生学纪念 馆成立,并成为全世界优生学研究中心;1912年第一次国 际优生学大会在伦敦召开,成立了“国际永久性优生委员 会”;1928年优生学传入中国;在1935年,许多国家制定 了“绝育法”。当时,美国在数十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优 生学课程,使优生学很快进入发展、繁荣时期。 但由于早期优生学理论具有社会性、前瞻性,又具有 种族性、主动性和模糊性,使优生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既有科学成分,也有非科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