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设计素描作品赏析——学生作品

合集下载

《设计素描》教案

《设计素描》教案

《设计素描》教案第一章:素描基础知识1.1 素描的定义与分类1.2 素描工具与材料的选择与使用1.3 素描的基本技巧与方法1.4 素描的基本要素:点、线、面1.5 素描中的观察与表现第二章:透视基础2.1 透视的定义与分类2.2 一点透视的绘制方法与应用2.3 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与应用2.4 三点透视的绘制方法与应用2.5 透视在素描中的应用与表现第三章:光影与质感3.1 光影的基本概念与表现方法3.2 光与影的对比与变化3.3 质感的表现方法与技巧3.4 不同质感的绘制练习3.5 光影与质感在素描中的应用与表现第四章:静物素描4.1 静物素描的定义与意义4.2 静物素描的观察与构图4.3 静物素描的绘制步骤与方法4.4 不同形状、材质静物的绘制练习4.5 静物素描的创作与表现第五章:人物头像素描5.1 人物头像素描的定义与意义5.2 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与特征5.3 人物头像的观察与比例5.4 人物头像的绘制步骤与方法5.5 不同年龄、性别、表情的人物头像绘制练习第六章:人物半身像素描6.1 人物半身像素描的定义与意义6.2 人物半身像素描的观察与构图6.3 人物半身像素描的绘制步骤与方法6.4 不同姿态、服饰的人物半身像素描绘制练习6.5 人物半身像素描的创作与表现第七章:人体素描7.1 人体素描的定义与意义7.2 人体基本比例与结构7.3 人体运动的观察与表现7.4 人体素描的绘制步骤与方法7.5 不同姿态、动态的人体素描绘制练习第八章:风景素描8.1 风景素描的定义与意义8.2 风景素描的观察与构图8.3 风景素描的绘制步骤与方法8.4 不同季节、时段的风景素描绘制练习8.5 风景素描的创作与表现第九章:建筑素描9.1 建筑素描的定义与意义9.2 建筑素描的观察与构图9.3 建筑素描的绘制步骤与方法9.4 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素描绘制练习9.5 建筑素描的创作与表现第十章:素描创作与欣赏10.1 素描创作的定义与意义10.2 素描创作的方法与步骤10.3 个人风格与表现手法的探索10.4 素描作品的欣赏与评价10.5 优秀素描作品的分析与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素描的定义与分类:重点关注学生对素描概念的理解和分类的记忆。

《设计素描》课件——作品赏析-食物

《设计素描》课件——作品赏析-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苹果是静物作画中最为常见的水果之一,它的凹槽和表面的质感与其他水果有所区 别,苹果的表面光滑,高光、反光都比较明显。在塑造的时候要找准苹果的结构线,要 有强弱、粗细、虚实等变化,方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注意梨子的结构和明暗,因为梨是球体静物,所以要画出梨子经纬结构线,要注 意线条之间的轻重变化,还要注意线条本身的虚实变化。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白菜也是静物搭配类常见的静物之一,大体的圆柱形。叶子的片状表达白菜 特征形的关键。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食物
大形态球体是洋葱和鸡蛋的相同点,但洋葱的表皮、枝干、及深色颜色与光 滑的鸡蛋外壳、椭圆外形和浅色调对比出他们不同的特点。作品赏析Biblioteka — 食物作品赏析 — 空间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空间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空间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空间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生活用品
着重注意高脚杯的透光性,高光和反光是体现玻璃杯质感的关键所在。
作品赏析 — 食物
作品赏析 — 生活用品
不锈钢静物抓住特点中的三个重点: 1.明暗重的地方往往会挨着一块颜色非常亮的色块,画的时候要统一在大色调里。 2.高光和反光很明确,有的时候是来自自身的,有时是环境反射,注意反光处和环境色。 3.注意器皿沿口、身体部分和底的几个圆透视关系。

设计素描-解构与重构性素描

设计素描-解构与重构性素描
教学内容(悖理) 传统的素描对物象的描绘总是以一个特定的角度同一时 空的关系处理,使被描绘的物象符合常态的视知觉。然而传 统素描方法的训练,却存在着因过于依赖处于同一时空的物 象的逻辑关系,而易出现思维视觉僵化的弊端。为此,我们 借助于悖理这一数字的范畴,对物象作不同的时空和方位处 理,以其获得全新的视觉效果而扩散我们的思维。运用悖理 作形体结构处理.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与视觉伸向神秘的变幻 莫测的空间。
代表人物:毕加索
在毕加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 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 的影子。随后,在 1909 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 希 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 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 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 师”。
在1909年末,毕加 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 义的作品的创作,这 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 结,并且标志着他未 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 向发展的开端。这部 作品就是 《阿维尼翁的少女》。
《奥尔塔· 德埃布罗的工厂》
《弹曼陀铃布拉克 在立体主义画家中,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 1882—1963)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他与毕加 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 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教学内容(比例逆反) • 打破常规的空间关系,还有另外一种手法:“比例逆反”。 这是运用物象的比例作反向思维,把不同的物象不成比例 的重新整合于同一画面上,造成视觉的反差,取得独特的 效果。大家都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在一定的数 量比例中有条不仅的运行着,具有秩序性、规律性。大到 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小到大海与江河、江河 与小溪的关系。因此,大多数造型艺术把符合常规的物象 比例关系作为和谐美的创作依据,体现美的价值。但是, 美是具有多样化的,有些艺术形式则不能讲究比例的常态 性,如漫画,画的太符合正常的视觉比例关系,就必然失 去幽默感。另外,过分强调物象比例关系的常态性,也极 易使视觉艺术在过于讲究条理性和逻辑性的运作后,显得 平淡无奇,而这恰恰是艺术设计之大忌!因此,在设计素 描创意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运用“比例逆反” 之概念,来丰富同学们的创意思路,不断变换时空理念, 增强素描的视觉冲击力,创造出生动、新奇的素描艺术形 象。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设计素描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初学者考核方式:写生考查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素描(设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素描在训练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造型艺术门类都把素描列为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素描课程教学主要从传统的素描学习入手,通过对造型的基础知识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因此,设计专业的素描作为设计造型的基础课,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以造型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

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

通过素描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的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象,而且通过形象的联想、夸张、变形和构图,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的能力,使画面形成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

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

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经营画面。

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安排画面,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还可以对物体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们的探索意识,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的潜能,对事物各层面的探究。

在绘画表现中采用与常规相悖的手法,以各种材料混合或借用自然肌理的效果,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

素描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形体观察能力、形体刻画(表现)能力、形体创造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在造型方面的意识形成,培养学生的画面构成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教师教案课程名称:设计素描任课教师:教学单位:授课序次 1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题目第一章设计素描的基本理论概述教学目标知识:1、掌握设计素描基本定义2、通过作品赏析,了解设计素描的作品特征能力:能够识别设计素描,为接下来绘制设计素描奠定基础素质:提高学生对于设计素描的鉴别水平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设计素描的概念教学难点:设计素描与常规素描的差别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教学手段:图表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查看设计素描范画2、准备学习笔记等基本学习工具教师课前准备1、搜集优秀设计素描范画2、制作教具3、掌握学生资料、确定上课时间、地点,并与学生取得联系教学内容与过程辅助手段时间分配第一部分:导入介绍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学科地位和教学目标要求,概述本次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并指出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难点。

设计素描课程系统教学模式培养目的:1、培养严谨的视觉感受与反应能力(眼)2、培养科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脑)3、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心)4、培养熟练的视觉传达与表现能力(手)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设计素描的基本理论概述(一)定义1、素描:绘画术语,主要以单色线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形象,是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它以锻练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量感、明暗关系为目的,由此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

15 252、设计素描:以设计为目的,以素描为手段,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要求创造的单色造型艺术。

(二)设计素描的分类1、结构素描252、精细素描3、创意素描(三)设计素描的学习目的1、敏锐的视觉观察和感受能力2、透过事物表面看内部本质的理解思维习惯3、培养想象力和创意能力4、培养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能力总结对本次课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回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知识拓展。

1510 课后作业1、了解设计素描与常规素描的区别,下节课提问2、课后欣赏结构素描范画教学后记(包括内容、方法、学情、资源等)注:授课序次与教学进程表一致授课序次 2 授课学时 2授课类型讲授课授课题目第一章设计素描的基本理论概述教学目标知识:1、掌握设计素描与常规素描的差别2、了解设计素描的发展历史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设计素描课程概念的理解能力素质:学生能够将结合本专业特点学习设计素描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设计素描与常规素描的差别2、设计素描形成与发展过程教学难点:设计素描与常规素描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问题法教学手段:挂图学生课前准备了解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别,为本次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课前准备1、制作教具2、搜集素描、设计素描的优秀作品教学内容与过程辅助手段时间分配第一部分:导入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引入新课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二、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一)设置问题:1、素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人们为什么画素描3、素描和设计素描有什么不同4、设计素描的功能是什么(二)分组讨论与提问(三)知识点讲解1、设计素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2、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从概念、性质、构图方式、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空间观念、细节表现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设计素描教程第五章创意形态造型

设计素描教程第五章创意形态造型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生活中的物象是一个由里及 外的东西,仅仅通过视觉获取 外表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造型 艺术不仅是把握物象的外在, 还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内涵。 假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进行综合性、通感性的声音、 气味、味道、温度、重量、材 质的形态表现,相信也会使你 自己大为惊喜的。
3) 多表情
• “自作多情”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多 我们来说,如果情感不丰富,就会却失 去多创意。
• 创意形态素描及“模仿”形态的素描, 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会通过特定的视觉形 态试图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及信息,而 这一点在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传达、展示 设计的展区信息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 图形传达、建筑设计的“符号”传达等 中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1) 多观察
• 生活是距离我们最 近的形象语言的源 泉,画面是形象具 体反映的场所。观 察既是捕捉形象的 行为,又是判断画 面是否符合画意的 行为。
1) 多观察
•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形态,特别是细 节,以及跨时空的可动观察,都会勾 引、触发你的许多意想不到的基本灵 感和形态变化。
2) 多体验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 相比较而言,想像是更主观、更自 我,也是更主动的一种造型方式。 他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并适 当增强我们的逆向思维的意识。
• 联想
• 自由想象
• 逆向思维想象
联想
• 联想是由一人、一物或一概念想到别的人、 事物或概念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 互联系的,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 空上接近的实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 一起,会产生许多新奇的形态。如接近联 想(如水库——水力发电机)、类似联想 (如鲁迅——高尔基)、对比联想(如光 明——黑暗)、因果联想(如火——热)、 等。

五上语文习作“素描”老师范文+点评

五上语文习作“素描”老师范文+点评

五上语文习作“素描”老师范文+点评老师范文范文如下:这次同学们的素描作品都非常出色,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以下是其中一份优秀的作品的老师范文:这幅素描作品以一位孩子的脸部特写为主题,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动和活力。

通过细腻的线条勾勒,画家成功地捕捉到了孩子脸部的表情和神情。

眼睛透露出好奇和兴奋,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微笑。

这副作品不仅展示了画家的绘画技巧,还传达了孩子纯真和快乐的内心世界。

整个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都非常和谐,使观者不禁为之动容。

这份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了画家对细节的关注和独特的观察力。

画家通过精确而细致的素描,清晰地表达了孩子脸部的轮廓以及特征。

线条的精确度和灵活性显示了画家对于素描技巧的熟练掌握。

同时,画家运用了适当的阴影和明暗处理,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真实。

整个作品充满了动感和生活气息,给观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份素描作品展现了画家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细腻和准确的线条,画家成功地捕捉到了孩子脸部的神态和情感。

作品的构图和色彩处理也非常出色,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这份作品展示了画家对绘画技巧的掌握和对细节的关注,值得肯定和表扬。

点评这幅素描作品整体上十分出色,尤其是在表现孩子脸部特征和神态方面非常成功。

画家通过细腻和准确的线条,以及适当的阴影和明暗处理,使得作品给人一种立体和真实的感觉。

构图和色彩的搭配也非常和谐,给人一种生动、动感的感觉。

然而,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画家在绘制眼睛时可以更加精确和准确,以突出眼睛的亮点和特征。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细微的纹理效果,如皮肤的细纹和毛发的轮廓,以进一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细节层次。

总体而言,这是一份极具潜力的素描作品。

画家展现了扎实的绘画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成功地表达了孩子脸部的神态和情感。

通过进一步加强一些细节处理和纹理效果,这份作品将更加完美和出色。

美术素描静物培训课程设计

美术素描静物培训课程设计

美术素描静物培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美术素描的基本知识,包括线条、比例、光影和构图;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绘不同静物的形态特征;3. 帮助学生理解静物的质感、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达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阴影表现静物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静物细节的技巧;3. 培养学生独立创作静物素描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素描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作潜能;2.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的基础课程,以素描静物为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美术基础知识的年级,对素描有一定了解,但需提高细节表现和创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素描静物的技巧,培养其独立创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素描基础知识回顾:线条、比例、光影和构图;教材章节:第一章《素描基础知识》内容:讲解线条的分类及运用,比例关系,光影效果处理,构图原则。

2. 静物的观察与表现:分析静物的形态特征、质感、空间感和立体感;教材章节:第二章《静物素描》内容: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的外部特征,学习质感、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达技巧。

3. 素描技巧实践:线条、阴影、细节处理;教材章节:第三章《素描技巧》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线条和阴影的运用,注重细节表现。

4. 静物素描创作:独立完成静物素描作品;教材章节:第四章《创作实践》内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创作静物素描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教材章节:第五章《作品评价》内容:组织作品展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创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小滴》讲的是“小滴” 从出生到老去的一个过程,对其 一生的努力加以肯定,从风华正 茂到经历沧桑,丰富了人生的阅 历,达到了一种境界——无悔人 生。此作业画面完整,刻画深入。 不足之处是每幅图画之间的 观察角度及构图没有变化,过于 雷同,缺少起伏。
学生作业 庄义浩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左图《宿舍状态》,柯光娣右图《孤独的 自行车》,黄小惠 指导教师 杨鸿英 乔冉
项目4 任务 点、线、面创意设计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造型的基本要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寻找点、线、面元素,在 每一个物体上寻找点、线、面,这是提高我 们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
学生作业 庄义浩
指导教师 杨鸿英学生作业Fra bibliotek林敏娣 温诊通
学生作业 庄义浩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左上图陈远 右上图张飞 下图庄义浩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潘泉 潘日佳 下图冯健恒
指导教师 杨鸿英 乔冉
学生作业 陈海明 方超
指导教师 乔冉
学生作业 上图陈冬林 下图李亦堂
指导教师 杨鸿英
项目1
任务2 形态解析与重构 用分割形体的方法加强对空间结构的理解。每一个形体都是由
学生作业 左图《牛西村一隅》,王振首 右图《牛西村的焦林》,黄玉静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元浩帆 洪瑞峰 陈彦玲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曹彩虹 曾葵风 林雪莹 冯惠霞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王礼蛟 柳思羽 范镇望 李紫莹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程丽珠 洪瑞峰 罗东生
指导教师 杨鸿英
指导教师 乔冉
学生作业 谢晓仪 孔冰倩
指导教师 乔冉
学生作业 上图宋福云 下图林颖诗 指导教师 乔冉
项目5 任务1 形态的肌理转换 此任务是考证观察力、阅读能力及视觉知识的积累。将一个物 体的肌理转换为另一个物体的质感,其造型依然保留原始状态,训 练方法丰富,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及独特创意能力,有整体 转换和局部转换两种形式。
不同个单元组成的,根据自己的设想把形体分割成若干部分,以此 理解形体内部结构。在分割时要考虑每个被分割后的切面在画面构 图中所产生的美感。分割时对切面的大小、方向、距离和是否能准 确复位等都要考虑。 分解素描训练,意在理解形体不同的结构关系,加强对物体内 部空间的理解,以增强空间概念。运用剥层方法来表现,对内部空 间的理解需要非常到位,注意大小、远近的分离,形成上下漂浮的 运动感。
指导老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伍晓晴 陈翠怡 指导老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何舒琦 林树春 韦伟楠
指导老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谭俊达 杨炜宇
指导老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冯伟明 林填堂 指导老师 杨鸿英
项目5 任务2 肌理表现 《肌理表现》是微观观察中的任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于 直观观察,换一个角度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未知的或者被忽略的 物象。我们利用玻璃、瓷器等透光性和反光性较好的器皿,来进行 局部的微观观察,将在一个物体上观察到的多个不同景象,用画面 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会发现用具象的绘画表现出了抽象的图像, 这会引导我们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表达,这个过程会激发我们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学生作业 孔冰倩 李彦婷 许奕媛 叶燕红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林敏娣 梁奕 谢晓仪 郑舒芹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吴宝怡 欧可人 谢晓仪 陈仰
指导教师 杨鸿英
项目2 植物、风景写生与设计 通过在教室里学到的知识,在自然写生中灵活运用,训练我们在 生活中抓住重点和主题,以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快速地 在繁复的自然景观中进行取舍,确定主题。 《牛西村一隅》 较好地表现了农舍的完整性,细节处理完美,黑 白虚实恰到好处,错落有致的树木表现了空间的真实感,干练苍劲的 线条语言刻画了农舍特有的质感。 《牛西村的蕉林》这幅作业以近景构图,对大片的芭蕉林适度取 舍,极具节奏感,有繁有简,疏密自然,繁杂的林叶层次分明、凌而 不乱,优美的线条很好地表现了茂盛的蕉林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生作业 林德斌 罗梓豪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上图邓力利 下图方超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上图吴锦桐 下图麦东升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万宾
指导教师 乔冉
项目6 任务1 改编微观世界里的故事 《讲故事》是微观观察中的另一个任务,我们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 用一个物体的整体与局部或选择多个物体并组合,结合自己的感受编写出 脚本(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 先编写脚本或先选择物体均可,根据自己的灵感可以自由选择,最后 根据脚本和物体的特性进行取舍、构图、创作,它的随意性可以最大程度 地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本任务可以培养我们灵活的观察能力,让我们学会 多种观察方式,逐步进入状态。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好的表达。
学生作业 朱宝懿 王振首 阮慧茹 罗素生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程丽珠 王宇鹏 黄玉静
指导教师 杨鸿英
项目3 生活速写 《宿舍状态》写生很好地表现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造型准确, 较好地表现了空间的虚实变化,逆光的环境恰如其分地呈现在面前, 光线自然;窗纱轻柔的质感与室内其他物体形成了强烈的轻重对比, 是一幅生动的优秀写生作业。 《孤独的自行车》较好地把握了夸张的透视关系,产生了一种强 烈的艺术效果,不同线条的穿插是自行车的特点,此幅作业较好地表 达了这一特点。
项目1 任务1 室内写生 素描的基础训练对一切从事视觉艺术的人来说,都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对于画家及设计师来说则是必备的能力;室内静物写生 实践是让我们对不同的物体进行视觉特征的表现;绘画中要注重细 节与光线的集中感,目的是培养、启迪我们在各种形态中发现不同 媒介的特质,体验不同质感的直观效果。
学生作业 古德文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温田力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郭锦銮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李国梅 吴榴兰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庄义浩 曾庆跑
指导教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陈泽生 邱颖娴 郑家文
指导老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许佳旭 黄小晴
指导老师 杨鸿英
学生作业 刘琪镇 邓俏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