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小说人物形象”六年级组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课 程 资 源利 用 与 开 发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微型小说、短篇小说,对小说的题材有初步了解,本单元安排了三篇小说学习,感受小说的基本特点,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学习情节推进以及环境描写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习得阅读小说的方法,然后迁移运用到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小说中,从他们的成长故事中感受小说的魅力。
推荐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莫泊桑的《项链》、刘易斯 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中外著名的小说引导学生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单 元教 学整体构 思基 本信 息 课 题 走进小说 授课类型 新授第 1 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学习内容解析通过学习《桥》、《小英雄雨来》、《在柏林》,以文带文的形式感受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理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并学习如何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设定1.通过读小说,懂得关注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的意义,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以文带文,学会关注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理解文章人物形象或主旨。
重点难点预设归纳概括小说的三要素,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活动感受人物形象,迁移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结构流程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授课教师石洁群教学班级六(5)【主要内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2.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评价反馈】1.能较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4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已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则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另外本单元选编小说中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如《桥》一课,在一波三折戏剧式的情节和对山洪灾难的环境描写下老支书的形象赫然挺立;《穷人》一课则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树立起人物形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让学生通过读中悟的方式,发挥想象,尝试创编生活故事。
思维能力:观察身边的人、事,学会创编生活故事。
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了解小说的特点及魅力,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和人物形象的鲜明。
单元要素分解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方法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结合具体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情节,留心环境、心理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如《桥》,用大量笔墨写情况的危急,从而突出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又如《穷人》,通过对桑娜屋内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
2.体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妙处。
如《桥》一文的结尾部分“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在小说的最后才点明小伙子和老汉的关系,才发现老汉“揪”的大公无私,“推”的伟大父爱。
3.要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从理解内容、揣摩表达,再到体会人物形象,循序渐进,适时点拨,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二、本单元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三、课时安排:桥 2课时穷人 2课时在柏林 2课时语文园地 4课时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
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
(板书:心地善良)三、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
”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
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习作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2.桥…………………………………………………………………2课时13.穷人………………………………………………………………2课时14*在柏林……………………………………………………………2课时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课时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12 桥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小说是虚构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金色的鱼钩》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的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孩子,课文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但是故事线索清晰,情节紧凑,人物事迹感人,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或自己创设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课文选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内容生动感人。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中的课文,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内容,渗透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训练,揣摩小说表达,体会人物形象。
二、单元任务群设计课标依据从教材导语页可以大致了解,这个单元是以小说为题材,文学阅读为主题展开的,重点探究运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能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价值。
对照2022年版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六年级上册4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表达教学训练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页、单元课文内容、口语交际、习作,本单元的学习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单元课文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通过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来写自己生活中”笑与泪、苦与乐”的生活经历故事,从而体现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可以拟定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大主题为:创编生活故事,共享生活成长02大主题大目标本单元共编排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小说,其中《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人物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拿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读小说、引导关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总体要求,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1.会写22个字,会写22个词语。
2.朗诵并背诵《回乡偶书》【阅读与鉴赏】读小说,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感受人物形象, 2.借助图画想象,把握故事情节3.读小说,借助图画想象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对感受人物形象的作用。
【表达与交流】借助图画发挥想象,进行环境描写小练笔;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把故事情节写完整;根据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作图,创编生活故事,体现人物形象【梳理与探究】1. 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2. 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言。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规划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三、语文要素进阶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已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则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语文要素课题内容主旨写法课后思考题要素
进阶
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桥》本课描
写了老
支书在
洪水袭
来的时
这篇小
说通过
描写一
位老支
部书记
1、构思新颖
别致,设置
悬念,前后
照应。
2、用
简短的句段
1.有感情滴朗读
课文,注意读好短
句。
2.这篇小说写了
一位怎样的老支
通过
神
态、
语
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桥》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
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沙哑放肆豹子拥戴呻吟拥戴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概括文章内容。
3.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洪水的疯狂、肆虐,继而品悟老汉的高大形象4. 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背景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洪水肆虐,孕伏情感,揭题(一)、同学们,你们见过洪水肆虐的情景吗?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教学解读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选编了三篇课文:《桥》、《穷人》、《金色的鱼钩》。
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阅读小说的方法:知道小说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虚构的一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4.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5.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6.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成长的故事,体验成长历程中的快乐、痛苦等情感。
三、教学难点1.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2.口语交际中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3.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这个单元是用“文学阅读”主题下的小说题材来学习运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能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价值。
从学习内容和目标定位可以作出初步判断,在课程内容上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总体要求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其次是梳理教材里与“感受人物形象”相关的语文要素,找出它们之间知识和技能发展的进阶线索。
通读小学语文各册教材后,梳理出相关的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四上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就“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要素,中年级要求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而高年级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关注环境、情节的变化,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中年级到高年级,其能力培养的进阶线索是,从关注人物自身细节,到关注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物所处的周围环境,这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是对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能力要求的提高。
落脚到本单元,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学生不仅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而且还要关注情节、环境的变化,多方面多角度感受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通读小学语文各册教材后,梳理出相关的单元习作训练要素:三下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三下第八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四上第四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四下第八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六上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六上第四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六下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为:展开想象,学写科幻故事。
从中可以看出,就“发挥想象编故事”这一要素点,中年级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创编童话、神话故事,而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学会虚构故事,与想象不同的是,虚构是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换句话说,虚构出来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现实生活的影子。
其能力提升点体现在,与中年级学生相较,高年级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通过虚构创编生活故事,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落脚到本单元,在进行创意写作时,学生要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根据习作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与阅读训练目标之间有清晰的联系。
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材设计了三组环境和人物,这三组环境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基础,人物也是以少年形象为主,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校园生活故事,在写作过程中,实践并体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最好是在学习了《桥》《穷人》之后,用来小结和梳理聚焦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体验;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可以联结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古典小说或者现代小说,自觉迁移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感受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在阅读实践中感知小说阅读策略的价值;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可以联结本单元的习作板块,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课文段落,根据写作需要,仿照示例,写出自己习作中主人公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在此基础上,根据快乐读书吧的提示,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作家有关成长故事的小说,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感受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二、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和语文要素,单元大概念确定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虚构故事,往往有典型的环境、曲折的情节,反映现实生活。
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校园小说分享会”“校园小说分享会”这一核心学习任务需要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并根据子任务目标定位,设计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
子任务一:学课文,感受人物形象这个子任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好的小说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把握内容、梳理情节、评价人物运用在阅读小说中的积极价值,初步理解大概念。
板块一:激活已有经验,发布核心任务,激发学习期待。
(一)激活已有经验有层次地展开话题讨论:你最喜欢读的一部校园小说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这个人物让你联想到了身边的谁?(二)发布核心任务1.谈话创设学习情境。
2.发布核心学习任务。
3.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板块二:通读单元课文,自主识字学词,整体把握内容。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板块三:逐篇品读交流,师生相互启发,感受人物形象。
以学生分享学习单内容为契机,教师适时引导,打开思路,深入探究。
(一)《桥》品读。
1.学生借助学习单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收获,相机引导展开对话。
(1)结合学习单“主要内容”,交流自己是如何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结合反馈,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小说分为三个部分。
(2)结合学习单“深刻情节”,交流讨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有哪些?结合反馈,梳理故事情节,找到小说中的四次冲突,并板书在黑板上。
(3)结合学习单“评价人物”,交流讨论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到并画出文中相关论据支撑,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2.结合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相关语句,把环境变化板书在四次冲突下面。
(1)结合板书,说说环境描写和四次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3.小组讨论:结合《桥》的学习过程,梳理总结小说的特点结合板书内容,总结小说的要素,即人物和环境,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梳理总结小说的价值,以及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在阅读小说时,需要自觉把握内容、梳理情节、评价人物,这样能更好的理解小说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二)品读《穷人》1.学生借助学习单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收获,相机引导展开对话。
(1)结合学习单“主要内容”,回顾把长文读短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内容理清小说层次,并给每个部分提炼小标题。
(2)结合小标题,找到并在文中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说说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2.从故事情节中,找到并标示出环境描写,说说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3.小组讨论:结合《桥》和《穷人》,梳理总结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
结合《桥》和《穷人》,联系以前学过的《跳水》,交流总结好小说的共性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了解好的小说的共性特点是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三)品读《金色的鱼钩》1.结合学习提示,迁移运用在《桥》和《穷人》习得的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自主阅读这篇课文,感受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
(1)找到并画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句,批注从这些地方看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2.结合“交流平台”,师生一起梳理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结合“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分享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古典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说说这些情节对塑造人物想象的作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形象。
子任务二:写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这个子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从读到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自己周围的人、事为原型,展开合理想象,创编校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
板块一:联结已有阅读经验。
有层次地展开话题讨论:你最喜欢的一部校园小说是什么?你能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根据表格的提示,描述一下小说的结构吗?板块二:明确小说创作方向。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根据表格的提示,思考自己想塑造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矛盾或冲突,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
板块三:发挥想象创编小说。
结合表格内容,联系身边的人进行“原型迁移”,丰满立体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标志性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写详细;设计一些曲折的、碰撞的情节来吸引读者;适当增加环境描写作衬托。
板块四:根据量规评价修改。
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评,自我修改;根据评价量规进行互评,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写作内容。
子任务三:组织校园小说分享会这个子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中,经历小说从读到写的全过程,理解小说的特点和价值,深化大概念的理解。
板块一:小组交流,推荐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互相快速阅读彼此的小说,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说及作者,并结合大概念说明理由。
板块二:展示分享,讲评激励。
小组推选作品及作者,在班级内展示分享自己的小说内容,师生一起点评赏析。
板块三:推选作品,出版发表。
师生共同为推选作品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对最受欢迎的小说进行合刊,并借助学校公众号、学校宣传栏或班级刊物,进行“出版”或“发表”。